真理在朕
[ 红顺视点]:五育融合理念如何落地8案例 一、跨学科融合 案例1、三类语言互相转换,互为载体、互启灵感,跨领域创新。 三类语言指的是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美术语言。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尝试用音乐、美术语言表达;一幅名画可以让学生用文学语言去描述;一首名曲也可以让学生赏析。围绕同一主题活动,可以大胆探索让学生用自已喜欢方式如诗歌、舞蹈、图画表达自已心情、感悟等。案例2:跨学科上课、命题。 比如上语文老师把数学课本当说明文上,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数学课本。语文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理科学课的病句、缩句、扩句、找中心句、转换同意句、辩析词语等内容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工具性作用,当然换一种视角学习解读,学生兴趣大增,利于消化理解知识。又比如音美老师可以围绕同一主题共同上同一节课,互为因果,多元理解。还比如美术课让学生设计英语扑克牌,设计既是美术学习内容,同时又是英语学习学具。雨天体育室内课也可让学生玩英扑克,搞扑克大赛。出示数学题,让学生用英语作答。案例3:劳动基地内的跨学科学习。 比如选择了学校劳动基地正在盛开的油菜花为观察对象,科学老师现场介绍一棵油菜各部分名称,数学老师要求用多种方法计算、估算一畦油菜数量,美术教师帮学生画油菜花,劳技教师让学生尝试移裁油菜,并与科学老师一道帮助学生观察能否成活,语文老师让学生去描述油菜花并谈一谈活动感受。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层次、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学习。这样孩子就学会用多个学科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多种学科语言去表达世界。案例4:在农历天空中行走的五育融合课程研发与实践。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每月围绕二个节气,语文关注作家笔中二十四节气,音美关注艺术中二十四节气,科学探索二十四节气成因,开展物候学观察,劳动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节令匹配一些田间劳动,数学开展统计与分析,也就是说围绕这个主题,各学科协作进行系统多学科探究,变学科逻辑教学为生活逻辑为主线学习,实现五育融合、共生。二、学科内模块融合 案例5:三类文体转换,让学生体验多角度表达,感悟三类文体异同。 三类文体指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时也称诗歌、散文、小说)。围绕同一话题或主题让学生分别用三类文体去表达。也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议论文论点用记叙文形式呈现。当然将古诗改编成散文、现代诗也属此范筹。案例6:古诗词、国学经典、成语、现代名言警句互相转换。 比如围绕节俭让学生思考古诗词、国学经典、成语、名言警句各自如何表达。互为解释,互为助学。同学让学生打通四者关联,学会多元表达。三、活动融合 案例7:活动用品、分工众筹。 如可组织众筹野炊。野炊灶具、食品、菜类、调料可以小组为单位众筹;拾柴、支锅、添柴、摘莱、烹调等做饭项目也可以众筹。案例8: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先采取任务众筹再分享形式完成。 比如完成某小学生压发钱数量、用途调查报告,就可采用一些学生设计调查表,一些学生设计访谈提纲,一些学生去班级发放回收调查问卷,一些学生用软件去统计分析,一些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倡议书,一些学生做交流分享课件,一些学生做主题发言。
嗜吃福將
最近读华东师大教授宁本涛在中国教师报 发表的文章《走出“五育融合”的认识误区》,特记录之。 近年来,关于“五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火如荼,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五育融合”理论指导体系的建构还不够系统。 这与我们对“五育融合”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关。 (一) 厘清“五育融合”的概念界定 从“五育融合”的理论进展看,首先是核心概念的界定不统一。 学界对于“五育融合”的内涵界定究竟是一种“育人理念”“教育要素”还是“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抑或“既是育人理念、教育要素,又是教育内容、过程”的综合培养体系尚存争议。 有研究者认为,“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教育要素或维度”而非“教育的内容、过程”。有人认为“五育融合”与“五育并举”并无二致;也有人认为“五育融合”是对“五育并举”的理论深化;还有人认为“五育”本来就是融合的,再提“五育融合”并无新意,断言“五育融合”是个伪命题等。 我们认为,“五育融合”既是一种涉及多层面、多系统的综合素养培养体系,也是一种从“五育”割裂,到“五育”并举,再到“五育”融合、“五育”共生和“五育”共美的渐进发展的教育过程体系。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突飞猛进和高度不确定性,我国基础教育只有回归“五育融合”育人,才能真正培养出未来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是“五育”的渊源、定位及相互关系处理不清晰。 有人提出“五育”存在一种价值秩序,以德为先。比如有人提出应将“五育并举”改为“德育为首,四育并举”,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五者间不是“不分先后、不分主次、地位平等”的,而应是以“德育为首”的;或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存在不变的“心灵和谐”抑或“身心和谐”价值秩序。“五育融合”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不断改进探索的育人过程体系,既不能“唯德是举”,也不能“唯智是举”,更不能“唯体是举”“唯美是举”和“唯劳是举”。德智体美劳应均衡发展,不可分割、相互渗透,具体表现为:五育各个要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且平衡的结构之中,必然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交际、身体、审美、创造性、灵性等多元能力的充分发展;五育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如德智体美劳中都离不开知识的掌握;五育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如体育不仅为各育实施提供身体条件,还可以培养人的兴趣、性格、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艺术教育民族课间操相融合论文题目可以写力与美。因为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需要从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中进行选择,所以艺术教育民族课间操相融合论文题目可
物流类可以创作的方向有很多,对于你要进行那方面的创作就要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实例等等。例如现在物流类可以创的论文方向有:物流经济与宏观管理类、企业物流管理类、物流技
最近读华东师大教授宁本涛在中国教师报 发表的文章《走出“五育融合”的认识误区》,特记录之。 近年来,关于“五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火如荼,
2016 年末,《“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体医融合”,确立了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明确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体医融合是在政府主导下,由
(1)五育融合的内涵: 五育融合就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完整生命为目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将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