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7

cleopatrazz
首页 > 学术论文 > 苏菲的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踏雪1230

已采纳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

1、苏菲·阿曼德森

她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又活力十足的14岁女孩,15岁生日之前她得知自己的生活是艾勃特·纳格的发明。苏菲从艾勃特·诺克斯处得知这一切和许多其他事情。

小说结尾处,苏菲表明她是一个哲学家,因为她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能实践自己所想。苏菲为人友善,但不善交际。苏菲很挑剔,对她爱的人也不放过。她母亲在整本书中不得不多次听苏菲的批评,乔安和艾勃特也听了不少。

2、艾勃特·诺克斯

作为苏菲的老师,艾勃特·诺克斯代表理想的哲学家。他从不急于判断,总是思考自己所做的事。艾勃特强烈信仰哲学,因为哲学让他明白他因艾勃特·纳格的意志而存在。艾勃特是位出色的老师,因为他迫使苏菲自己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从不为她降低难度,同时他也关心苏菲,希望她能学好。

3、席德

席德是艾勃特·纳格的女儿,苏菲和艾勃特都是为逗她开心而创造出的人物。和苏菲一样,席德也爱沉思,书中的哲学家引发了她的极大兴趣。席德还极富同情心,她同情苏菲和艾勃特,而她父亲却把他们的生活玩并于股掌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菲的世界

248 评论

济南别墅装修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於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116 评论

凯大大!

《苏菲的世界》(挪威语:Sofies verden,英语:Sophie's World)是一本乔斯坦·贾德著作的小说,首次于1991年以挪威语出版。本书多以苏菲和一位名叫艾伯特(Alberto Knox)的神秘人之对话录,是以由浅入深的方式简介西方哲学的小说。1990年,苏菲(Sophie Amudsen)是一位14岁的挪威女孩,她与她的妈妈和一群宠物一起居住。而她的父亲是一位油轮的船长,经常一离开家就是好几年,这一角色从未出现在情节中。故事开始时苏菲过著平凡的生活,直至有天她在邮箱中收到两封来历不明的信写着:“你是谁?世界从何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苏菲不久后收到一封匿名信件,信件中记载着一部分与哲学和哲学史相关的内容。她开始学习哲学史,由浅入深的课程也定期寄到家中的信箱。像这样莫名其妙的函授课程持续进行着,联络方式也一变再变,痛苦愤怒的艾伯特(Alberto Knox)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开始教她哲学史。他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带着苏菲回顾从先苏期的希腊直到尚-保罗·沙特时代的哲学发展。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勃特(Albert Knag)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不可思议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勃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上帝(艾勃特少校)的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最终,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艾伯特和苏菲莫名的逃出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这部哲学书创造性且简易的呈现,苏菲在与艾伯特的对谈中学习到中世纪的哲学。打扮的像位僧侣,在古代的教堂中,而她也在法国的咖啡店里学到了尚-保罗·沙特与西蒙·波娃。不同的哲学问题及推论方法出现,苏菲试图靠着自己解决。作者借着描写故事中的故事,尝试解释真实世界背后的世界,上帝张显能力的范围,人的自由意志,本和体的道理等等……故事中,艾伯特向苏菲解释从古希腊哲学发展到现今哲学的历程和转变,让席德(换言之让读者)了解欧洲哲学史。

279 评论

白骨精6699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乔斯坦.贾德写的。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比她想的更怪异,更离奇了。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哲学教授傅佩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不是万灵丹,但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德,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这本书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是的,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这本书使我们走进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所以我建议大家来看《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於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於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 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2]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205 评论

那右怎样

内容简介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勃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在一位神秘导师艾勃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莫名其妙的函授课程持续进行着,联络方式也一变再变,痛苦愤怒的艾勃特(Alberto Knox)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开始教她哲学史。他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带着苏菲回顾从先苏期的希腊直到尚-保罗·沙特时代的哲学发展。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勃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不可思议的是,在艾勃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勃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上帝(艾勃特少校)的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最终,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艾勃特和苏菲莫名的逃出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苏菲的世界》的中文版(萧宝森译)中,部分内容被中国政府要求删除,如马克思部分结尾处的32个段落。

322 评论

Bubble0104

一、宿命论: 相信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 古希腊人相信可通过戴尔菲(Delphin)神论知道自己的命运 * Delphin:一译特尔斐,希腊古都 二、自然派哲学发展期间的其它进步 1. 历史学的进步 古希腊人相信命运不仅操作个人生活,也左右世界的历史,战争的结局可能因诸神的介入而改变。 在自然派哲学发展得同时,历史学家也在为历史事件寻求合理的解释,他们不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打败仗是因为神向他们报复。 希腊代表历史学家: - 贺若多陀斯(Herodotus):公元前484-424年 - 修西德底斯(Thucydides):公元前460-400年 2. 医学的进步  古希腊人相信疾病可能是神降的灾祸,只要人以适当的方式向神献祭,神就可能使生病的人痊愈。 在希腊哲学、历史学发展的同时,希腊医学兴起,其目的是为疾病与健康需求合乎自然的解释。 希波克拉底派: (1)保持健康的方式 要预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起居要节制,同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是人的自然状态,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或心灵不平衡。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节制饮食、保持和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 (2)医学伦理:希波克拉底誓言 *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为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他提出“体液学说”。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古希腊职业道德的圣典,是他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议书,是从医人员入学第一课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所有职业人员言行自律的要求。三、雅典古典派哲学之苏格拉底 1. 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主流学派 (1)历史背景:公元前450年左右,雅典成为希腊王国的文化中心,哲学从此走上一个新的方向。雅典的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一个拥有人民议会与法庭等机构的民主制度正在雅典逐步成形。 (2)诡辩学家 - 诡辩学家与自然派哲学家的共同点:都批评传统的神话 - 诡辩学家与自然派哲学家的不同之处:诡辩学家持怀疑论——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解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诡辩学家不关心哲学,更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 诡辩学家的观点: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每一个城邦、每一个世代对于是非的观念各不相同,是非观念是“流动”的。 - 诡辩学家代表:普洛塔格拉斯(Pro他公然说, 公元前485-410年),不可知论者。“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是非要看它与人类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 * 自然派哲学家又称: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 * 不可知论者:无法确定世上是否有神的人 2. 苏格拉底的哲学 (1)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399年,雅典哲学家。 苏格拉底并没有将其学说撰写成书,其哲学思想的参考文献《对话录》——是由其学生柏拉图所著。 (2)苏格拉底与诡辩学家的异同之处 - 相同之处:关心个人及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对大自然的量不太感兴趣。 - 不同之处:他不认为自己是个“智者”,也不为赚钱而教书,他称自己为“哲学家”(爱好智慧的人)。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于社会中。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3)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 试图为是非对错找出一个清楚明白、放诸四海皆准的定义。——“知善者必能行善。”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也唯有行所当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这是人何以必须不断学习的原因。人如果违反了自己的理性就会不快乐,二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 - 世间有所谓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

11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世界杯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杯期间女性的赛事观看实践的考察,根据不同女性的参与程度,借助既往学者相关讨论中所使用的原子模型,将其分为非球迷,入门球迷和专注球迷,继而分析不同类型球迷在互

    追风的夕夕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世界遗产的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遗产与当代生活 (2230字)内容摘要:本文就世界遗产的文化基石、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统一、遗产扩展项目的范围和意义与当代人的生活、遗产公约

    sailwithjad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悲惨的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

    肚皮吃饱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世界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彼岸之澄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昆虫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昆虫的营养价值:昆虫是人类向自然界摄取蛋白质的途径之一,据记载:从古时,在人民生活困难的时候,就主要使用昆虫。目前在世界贫穷的国家:如非洲,尼泊尔,埃塞俄比亚等

    和信长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