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8

apples0081
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世界文明史的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狸露宝1234

已采纳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公元前三千纪末,来自波斯湾的游牧的闪米特人的一支,在西亚各民族激烈的竞争中,来到地中海东岸地区,同化了当地的胡里人,于公元前21世纪初,建立起一批有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奴隶制城邦,成为腓尼基人。腓尼基人继承了西亚的商品经济文化传统,并将它发展到海上。他们善于经商和造船,海上贸易尤其独步地中海,并且常常商盗不分。他们的行为,往往因对象而异:弱,则用抢;强,则用;不弱不强,才和你规规矩矩做生意。[1](上,P349)腓尼基人在小亚西亚、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甚至黑海南岸建立商业据点,进行商业殖民活动,同时从事海盗活动,到处掳掠人口,贩卖奴隶,成为西亚诸民族中,集贸易、海盗和殖民于一体的典型“海上骑马民族”。 克里特人与腓尼基人隔海相望,与他们同样是在血统或文化上皆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因而,当农业发展到饱和状态之时,便理所当然地选择并继承了腓尼基人为代表的“海上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 以公牛为标志的宙斯,则大抵是欧洲土著和农耕文化的象征。欧洲土著很可能就是克罗马农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由于冰期中得天独厚的狩猎条件,曾经发展成为主要靠狩猎为生的典型狩猎民族,并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欧洲洞穴岩画和细石器文化。随着冰期的逐渐消退,得天独厚的狩猎条件也就逐渐消失——大批大中型哺乳动物灭绝了,其余的物种也随着冰川的退缩而到处流散。于是,一些坚持肉食习俗的族群便紧随其后,成为不断迁徙的游猎者;有的在欧亚内大陆逐渐演化为主要靠游牧为生的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而一些不那么坚持肉食习俗的族群则可能留了下来,继续过着渔猎和采集的生活,后来又与逐渐进入欧洲的亚洲或非洲人种的族群相混合,成为最早发展欧洲农业的欧洲土著。这就意味着克里特人中的土著,还可能继承了克罗马农人的血统与狩猎文化传统。于是,克罗马农人的狩猎传统和腓尼基人的“海上游牧民族”传统便又融合为一,推动克里特人别无选择地走上海上贸易、海外掠夺和殖民的发展道路,成了爱琴海地区令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的“海上骑马民族”。 3.继承和发扬海上骑马民族传统的地中海文明 继米诺斯王国称霸爱琴海和地中海的是希腊半岛上创造了迈锡尼文化的亚该亚人。亚该亚人大抵是印欧游牧部落与当地土族融合而成的,因而具有游牧民族血统和文化传统。加之希腊半岛与克里特岛一样缺少农业的长足发展条件,却也与克里特岛一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航海优势,因而他们便又理所当然地继承和发扬了克里特的“海上骑马民族”传统,在著名的王中之王阿迦门农的率领下,发动了一系列海上战争,不但取代了米诺斯的地中海地区海上霸王的地位,而且积累了大量财富,被称为“多金的迈锡尼”。然而,也正是由于“多金”,便又遭到来自小亚西亚的野蛮游牧民族多利亚人的围攻和破坏,并终于在公元前12世纪灰飞烟灭,化为一堆废墟。 从荷马史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创造爱琴海文明的那些英雄们,个个都是集商人、强盗和殖民者于一身的开拓者。史诗《奥德赛》中写道,国王涅斯托客气地问忒勒玛科斯:“你是商人还是强盗?”但绝无恶意,因为在当时,这两种职业都是极受人尊重的职业,而且没有什么区别。为了笼络这些“英雄”们,“海上骑马民族”的首领与陆上骑马民族的贵族一样,不但也必须实行军事民主和议会民主,以及战利品归个人所有、仇杀无罪等一类的个人主义和个体私有制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亦步亦趋地重蹈着他们的前辈们“沙上建塔”的覆辙,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二者何其相似,不同之处,无非是以战舰代替了战马和多了一条农业的根而已。于是乎,迈锡尼文明化为废墟之后又过了400多年,终于同化了的亚该亚人和多利亚人的后裔,在同一块土地上重新崛起,创造了西方人引以为骄傲的古希腊文明。基于同样的原因,古希腊人不但一脉相承地成为新一代“海上骑马民族”,将爱琴海变成了雅典帝国的“内海”,而且进一步将海上贸易、掠夺和殖民活动,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地中海地区、黑海地区和大西洋地区。公元前334年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统一希腊后,又将战火引向亚洲和北非的广大地区。经过数十年的战乱,终于在欧、亚、非三大洲建立了一批“希腊化国家”殖民地。 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同样属于印欧语系和具有游牧民族血统的古罗马文明,基于同样的原因,又亦步亦趋地化为“海上骑马民族”,使地中海成为罗马人的“内海”,并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大帝国。有趣的是,这个靠海上掠夺殖民而繁荣起来的欧洲暴发户,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其远亲——新一代陆上骑马民族——觊觎的对象,便又发生了公元376~568年,由于匈奴人西侵而推动的历时约两个世纪的“蛮族(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并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接下去,便是具有游牧民族血统和游牧文化传统的北欧的维金人,同样迫于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缺乏的矛盾,从8世纪起,以一种吃水浅、速度快、灵活性强的船代替马匹,再次继承贸易、掠夺、殖民三位一体的传统发展模式,成为欧洲中世纪的“海上骑马民族”,这些海盗士兵和商人向东渡过波罗的海到达俄罗斯,创立了第一个领地国家,然后顺一些河流而下进入里海和黑海;向西越过大西洋殖民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向南则伙同丹麦人袭击不列颠群岛、欧洲西海岸和地中海两岸,并与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骑马民族贝都因人和来自中亚的游牧部族马扎尔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加洛林王朝形成三面夹击,从而将西欧再次变成屠宰场,如瘟疫般地折腾了近300年之久,最终彻底摧毁了查理曼大帝恢复罗马帝国、重建欧洲古典文明的梦想。 4.传统的中断与复兴 从公元500至1500年被称之为“欧洲中世纪”的一千年,是西欧基督教统治和封建主义扩张的一千年,“西欧封建主义出现于10世纪,在11世纪扩张,在12世纪晚期和13世纪达到顶峰”[4](P194),由于农奴制取代奴隶制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进步——铁器、马力、风力、水力的广泛使用,用于土壤改良的泥炭肥料和三田轮作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的大发展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大飞跃,不但使欧洲的经济开始稳步增长,而且使许多仍处于游牧或半游牧状态的蛮族开始走向定居,以致欧洲人口在10~14世纪增加了50%。然而,欧洲发展农业的条件毕竟有限,过剩的农业人口便又成为欧洲的普遍压力。与中国和印度文化的抑商传统不同,发展商品经济本来就是西方文化的主要传统。因此,过剩的农业人口理所当然地转向手工业和商业,从而形成商业在“黑暗时代”长期衰落后的复兴,到了中世纪后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巨大发展,开始出现马克思所说的“不是从过去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由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5](第3卷,P59)商业中心和新型城市。这些以商人和手工业行会为中心,以自由民为主要成员的新型城市,不但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而且还进一步联合起来,组成联盟,成为政治与经济统一体,最终成为与欧洲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相鼎立的政治势力。这就势必加深和激化欧洲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封建社会与天主教会的衰败。与此同时,正是西欧文化传统中固有的商品经济的复兴,使西欧又重新向海上骑马民族的传统发展模式复归,从而导致了从1000年到1250年,由欧洲各国封建主、意大利商人和天主教会所发动的、历时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不仅从伊斯兰教徒手中重新夺回了地中海的控制权,开辟了从地中海到英吉利海峡经常性的大西洋贸易航道,还将触角伸入波罗的海和地中海东部地区。 13世纪初,这些由封建主、天主教会和商人构成的新一代暴发户又成为他们的新一代远亲——蒙古骑马民族——的冲击目标,从而引来一场近半个世纪的“黄祸”。正是这场“黄祸”,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封建社会与天主教会的衰败,另一方面则使人类历史上首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在幅员辽阔的帝国中联合起来,贸易和思想传播可以自由进行,也就在这时,来自文明发达的中国的所有技术发明传到文化落后的欧洲,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就是指南针和火药。[6](P129)13世纪后,欧洲各国先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通过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来繁荣欧洲的道路。但欧洲的资源与市场毕竟有限,便终于再次激发出他们的“海上骑马民族”的本性,重新踏上了向海外扩张的征途。大约正是由于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这段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的发展历史,有悖于欧洲固有的“海上骑马民族”文化传统,所以才被西方的史家视之为所谓的“中世纪黑暗”,从这个意义上说,脍炙人口的“文艺复兴”,与其说是对于古希腊文化的复兴,莫如说是对于欧洲固有的“海上骑马民族”文化传统——三位一体的生存发展模式与酒神纵欲精神——的复兴。 5.结论 以西欧为主体的西方文明,与欧亚干旱地区的游牧文化、以苏美尔为源头的商品文化以及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农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是一种集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与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杂交文化和次生文明。“由于明显的地理方面的原因,欧洲完全做不到自给自足”[5](P21),在环境资源匮乏和纵欲文化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只能别无选择地继承贸易、掠夺、殖民三位一体的传统生存发展模式,沿着米诺斯王国所开创的海上骑马民族之路,形成以海上扩张和海外殖民为主体的海洋文化。 这种能够缓解根本矛盾并迅速积累大量物质财富的生存发展模式,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所指出的那样:“生殖压力导致了周期性的生产强化。这种生产强化又总是造成环境资源的枯竭,后者通常又会导致新的生产体制——而每一种生产制度的典型特征都是合法化的暴力、苦役、剥削和残忍”,“物质的进化过程正是普遍的战争、不平等和贫穷的根源”[7](序言,P3)。尽管是一种肉食动物式的、以吞噬其他动物为生的异养生存模式,更确切地说,则是一种饮酒止渴的恶性循环生存发展模式。但正如一个人无法选择他的个性一样,这种生存发展模式,也正是西方人无可选择的、应对西方特定地理历史环境挑战的文明史的必然产物。 收稿日期:2003-06-08 【参考文献】 [1][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M].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M].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英]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M].郭方,刘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美]艾萨克·阿西莫夫,弗兰克·怀特.诠释人类万年[M].梁鸿鹰,等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7][美]马文·哈里斯.文化的起源[M].黄晴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有点长 其实有用的就是中间的史实和最后的结论】小姐您好 对于您的问题我作如下回答1.我很健康一点都不累。因为复制与黏贴只需要两个动作而已,很轻松。2.请你耐心看到最后一行 会写明参考资料的出处3.您打错了一个字,我cao的cao是这个“操”而不是这个“草” 如若用后面一个草 则是割草的意思,请问您要割哪里的草呢

351 评论

玉面小达摩1986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发明创造。智慧生物为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团结协作,就构成了文明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文明存在的前提是智慧生物。其余由智慧生物创造出的各种现象只是文明的附属品。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 文化 研究论文 范文 :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 全文如下: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然而,起步就生机蓬勃的古希腊科学文化却不是奥林匹克山上诸神创造出来赐予欧洲人的。现代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这样说过:“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因此,讨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必须首先从西亚和北非的文明中去寻找答案。

一、时空渊源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 雕刻 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 故事 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 传说 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与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考。”[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 方法 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著名神庙中都 收藏 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承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 总结 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与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与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与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著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研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4.旅行。古代西亚、北非的东方文明对欧洲人极具吸引力,促使他们到东方猎奇、探险和学习。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同行接触。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游遍波斯、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等地,他的力作《历史》中描写了他在东方旅行时的见闻,把东方古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成果、科学技术等详细介绍到西方,对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宗教传播。宗教是传播文明的特殊载体。犹太人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立了犹太教,其经典有《摩西五经》与《旧约》。公元前后,____在东方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并首先进入欧洲希腊语地区。随着基督____进,希伯来人的《旧约》被译成希腊文。《旧约》连同东方的宗教思想一起传入西方,使希伯来的文化得以在欧洲传播,成为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

综上所述,可知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9]。

【参考文献】

[1][5][6]商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大出版社,第91、94页。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4页。

[3]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三联书店,第100页。

[4][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第61页。

[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第23页。

[8]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48页。

[9][美]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第116页。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世界文明史论文1000字

    梁勇的世界文明史么? 一、 地理环境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所谓两河流域,指的是发源于西亚塔失鲁山和扎格罗斯山的两条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及

    阳光靖好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悲惨的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

    肚皮吃饱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昆虫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昆虫的营养价值:昆虫是人类向自然界摄取蛋白质的途径之一,据记载:从古时,在人民生活困难的时候,就主要使用昆虫。目前在世界贫穷的国家:如非洲,尼泊尔,埃塞俄比亚等

    和信长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20世纪世界史的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3、皇

    无敌花花Nancy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我的世界观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世界观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莉莉安c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