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4

我是新悦
首页 > 学术论文 > 数字媒体对人类社会影响知网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冷扇画屏

已采纳

一、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基于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式,它通过手机、报刊、微博、电视等形式在不断地转变。他不仅融合了现代互联网技术,也通过无线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信息化,不仅可以通过电脑传递信息,电视,手机都给我们传递着丰富的新闻及娱乐服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有几个特点:一是满足了人们日常休闲与娱乐的要求。现代社会,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人们的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精神物质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和日新月异的功能更新,使人们在新媒体上找到了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渠道,新媒体内容样式也制作的多种多样。使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找到快乐,分享压力与喜悦。二是人存在沟通与互动的需求,而新媒体能及时地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不断地有着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与以往的信息时代相比,新媒体时代不但可以传播信息。还可以接收信息。建立信息的双向通道。从而满足了人沟通的需求,使得新媒体迅速地领先于传统媒体得到传播和普及。三是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互动性,更容易和快速的接受反馈。不仅信息交流的主动性更强。大众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接收和反馈信息,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好地交流一些社会现象,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四是内容多样性。新媒体有着庞大的资源体系,覆盖整个互联网,给广大人民更多的视角,体现新媒体更丰富的一面。新媒体样式创新更新迭代非常迅速,并且已经不再拘泥于固定端,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更多地从电脑转向了移动端,微博、微信、各类应用等,样式多样复杂并越来越适应受众的需求。

167 评论

甜甜起司wasabi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283 评论

blueberry317

数字媒体时代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

摘要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既有便利,但同时也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数字媒体 社会 影响

一、 数字媒体的定义

数字媒体就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

有研究者指出,对于在向数字化急速迈进的媒体而言,这个定义有些狭窄,缺乏系统化和理论深度。

研究者认为,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内容和存储、传播、接收数字信息内容的数字技术介质或者设备都可以称之为数字媒体,它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支持这些硬件设施的软件,同时更重要的,它还包括数字信息内容。

从广义上来看,数字媒体不仅仅局限于媒体业,它还包括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视频游戏、数字化出版等各种同数字技术结合产生的新事物。

从狭义角度,将数字媒体看作是同传统的纸质媒体(主要指报纸、杂志)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按其载体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3 种形式:以网络为载体、 以电子纸为载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电子报、手机报是传统的纸质媒体同数字媒体相“嫁接”的产物,其核心因素在于数字技术的运用,因此将其归入数字媒体)

二、 数字媒体时代形成的现象

1个人媒体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拓展,从前那些没有媒体资源和平台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在网络上通过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智慧,形成一定的表达平台。

指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各种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人人都是媒体,能够传播信息的都可以视为媒体。

一般个人媒体的传播手段包括各种传统物质载体,例如书信、名片、文件等等,还包括BBS、EMAIL、手机短信、博客等等。

个人实际也是一个信息传播体,那就当然可以视为媒体了。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所谓的,每一个人的影响力已经彻底不再局限于他的亲戚、朋友和同事,其影响力正通过互联网络和无线网络无限扩大。

通过很多平台或者载体,个人也拥有了信息发布和知识生产的权利,个人媒体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南京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杜骏飞说,个人媒体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草根性和自我过滤功能:“它(个人媒体)能够发挥一些传统媒体、主流媒体、乃至一般意义上的网络媒体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草跟性。

另外这种个人媒体非常众多,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会形成某种宏观理性,就是说如果一个一个来看,个人媒体可能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当个人媒体足够多的时候,他本人有自我净化、自我过滤的功能,能够让比较正确的信息在一片糟杂之中能够显现出来。”

中国近年来许多重大社会事件都是先在网络上披露,然后成为公共话题,互联网上的全民报道也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及时、全面、丰富。

以央视大火为例,全程均有民众以手机、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或短片传到网上,速度远远超过了官方媒体,为民众了解社会事件另辟蹊径。

2 网络文化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冯永泰则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我们以前在网上无非是聊聊天、玩玩游戏、听听音乐什么的,做些可有可无的事来打发时间。

而随着网络文化时代的进步,我们发现网络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所需的资源,给我们娱乐放松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驱使一个网络现象漫延的一个重要过程。

比如网络文化中的跟风现象,最能体现跟风现象的就是“人肉搜索”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大家愤怒时,可以发起“网络通缉令”,于是被“通缉”的人无论是好还是坏,很快,在互联网上我们就能看到有关他包括他周围一切的相关资料。

人们在惊叹网络力量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会参与进来,而像“人肉搜索”这一集体化或个人化的网络行为,会被大家跟风的一种行为,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

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

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一不规范的新新职业。

“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是“网络推手”的“杰作”。

3 参与消费时代

新闻媒体对读者参与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众参与传播营造了很好的氛围,人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在媒体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新闻的传播与评论,甚至左右舆论的导向。

伦敦地铁大爆炸发生后,乘客用手机拍摄的画面在第一时间见诸媒体。

对于这种突 *** 况,专业记者行动再快也拍不到现场画面,是大众的参与,实现了现场新闻的及时传播。

网络更是一个言论自由的舞台,人们开始充分享受参与和表达的乐趣。

BBS、MSN、QQ、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成了新兴的传播途径。

平面、广播、电视也不甘落后,读者热线在都市报成为热点,DV的普及让老百姓当上了导演,广播电台更是频频把直播放到了活动现场,让群众直接参与。

三、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从口头传播到纸质媒体的出现,再到广播电视的出现,又到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技术的发展总带给传播方式以重大改变,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当今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信息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传播理念也产生了冲击。

数字媒体所表现的种种艺术倾向与审美特征, 的确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范式,更加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但同时, 我们也应预感到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所面临的潜在危机,即来自科学、 人文以及自身的挑战,冲击和重新定位。

1对家庭及工作环境的影响

家庭原来的生产、消费 、教育、抚养和赡养、休闲娱乐的功能,随着知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庭也成了学习了解世界的场所,而且家庭与工作化境有合一的趋势,工作环境已经打破了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人们更加自由。

比如网上购物的出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交易,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自我表达方式的改变

在以前的电视节目中,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纵然有自己的观点却无处去表达,社会发展程度变化和网络传播技术进步导致受众接受网络信息的心理预期逐渐由追求快速主动向探求深度异质转变,传播方式由单一向双向转变,他们具有自主性,比如开博客,在网上留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形成一个新的关系群,即使不知对方是谁,只要有共同语言就开始讨论,同时可以在网上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人际关系的变化

依附于网络新的社会关系形成,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你随时可以结识朋友。

以前人们交往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现在,手机、网络等媒体的出现,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交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人们随时可以“见面”,但不得不说,人们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真诚有待考究。

总结

数字媒体的发展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媒体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依据这种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应对,重新审视数字媒体,人类需求在发生改变,在适应这种新生事物的同时,避免为它所束缚,而应对其引导,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61 评论

紫霞大官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igital Media Technology)(属于电气信息类)旨在培养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比,本专业略注重技术素质的培养,可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工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出版、新闻、影视等文化媒体及其它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行业的要求相结合,培养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技术、计算机游戏设计、计算机色彩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声原理与音响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开发技术、影视基础、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技术处理、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流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设计、Maya、3DMax、CoreldraW、Photoshop、Flash等。毕业生从事的主要是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影视、娱乐游戏、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在广播电视、广告制作等信息传媒领域从事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 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多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音视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数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论文范文

    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上来分析,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的数学学习较好,他的思维灵活性就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热情和积极性就很高,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方

    休普若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媒体对营销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我整理了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碎花花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大数据对社会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推荐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让您

    小蘑菇11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社会现象对社会研究影响论文

    在社会活动中,现象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现象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中国社会地域

    忘忧毛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气压对人体影响研究论文范文

    高气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们一般在1个大气压(101.33千帕)情况下生活和工作。潜入水下,或在地下水位以下沉箱作业或深层隧道处工作,人处在高压空气环境中。健康

    qianmian101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