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铭空调
21世纪,随着资讯科技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社会被各行业、各领域广泛运用。因此探讨计算机的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对帮助人们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计算机病毒防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计算机病毒防治全文如下:
摘要 :全球资讯网路的建设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经济与文化、军事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和冲击,同时也给网路的安全执行带来更多的挑战。资源共享和资讯保安是一对孪生矛盾。一般认为,计算机网路系统的安全执行来自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背景、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型别以及防治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病毒 防治 措施
引言
计算机网路是资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等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网路。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给网路系统的安全执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来的“蠕虫王”病毒,在网际网路世界制造了类似于“”的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国家的网际网路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样,前几年李俊制作的“熊猫烧香”病毒再次为计算机网路安全敲起了警钟。据美国计算机权威组织报告,全球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总和超过6万多种,而且每天还有100多种以上的新病毒问世,同时计算机病毒在2000年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万亿美元。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极具紧迫,意义重大。
1 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对病毒是这样定义的:“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资料,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码”。因此,像炸弹、蠕虫、熊猫烧香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式。除了与其他程式一样,可以储存和执行外,计算机病毒还有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征。下面简单就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加以介绍:
1感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程式嵌入到宿主程式中,依赖于宿主程式的执行而生成的特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是判断一个程式是否为病毒程式的主要依据。
2隐蔽性。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中,有的则以隐藏档案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3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式或者磁碟的引导区甚至硬碟的主引导区中寄生。
4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启用一个病毒的感染机制使之进行感染;或者触发其发作,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启用病毒的表现攻击破坏部分。
5衍生性。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依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对某一个已知病毒程式进行修改而衍生出另外一中或多种来源于同一种病毒,而又不同于源病毒程式的病毒程式,即源病毒程式的变种。这也许就是病毒种类繁多、复杂的原因之一。
6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取决于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目的和水平,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资料资讯、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执行速度以及对计算机硬体构成破坏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可怕的破坏性才使得计算机病毒令人如此恐怖。
计算机病毒的型别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型别,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型别定义。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隐藏在硬碟或软盘的引导区,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碟或软盘启动,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里读取资料时,引导区病毒就开始发作。
2档案型病毒。档案型病毒寄生在其他档案中,常常通过对病毒的编码加密或是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
3指令码病毒。指令码病毒依赖一种特殊的指令码语言来起作用,同时需要主软体或是应用环境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翻译这种指令码语言中巢状的命令。
4 “特洛伊木马”程式。“木马”程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档案,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档案,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使用者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开启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档案,甚至远端操控被种者的电脑。“木马”与计算机网路中常常要用到的远端控制软体有些相似,但由于远端控制软体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隐蔽性;“木马”则完全相反,木马要达到的是“偷窃”性的远端控制,如果没有很强的隐蔽性的话,那就是“毫无价值”的。一个完整的“木马”程式包含了两部分:“伺服器”和“控制器”。植入被种者电脑的是“伺服器”部分,而所谓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伺服器”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式的“伺服器”以后,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埠被开启,使黑客可以利用这些开启的埠进入电脑系统,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就全无保障了。
随着病毒编写技术的发展,木马程式对使用者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马程式采用了极其狡猾的手段来隐蔽自己,使普通使用者很难在中毒后发觉。
2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利用网路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而现在网路时代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的一个概念,它被溶进了更多的东西。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是指以网路为平台,对电脑保安产生安全的所有程式的总和。
1 “间谍”式木马病毒出现。如果说传统木马病毒是个的话,那么现在的木马病毒则更像一个活生生的间谍。如今“间谍”式木马病毒一般是指利用系统漏洞进入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修改登录档自动启动,执行时故意不被察觉,将使用者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资讯都暴露在网路中的病毒程式。
2可以自我完善的蠕虫病毒出现。如今的蠕虫病毒除了利用网路缺陷外,更多地利用了一些新的人技术。如:“密码”病毒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诱使使用者来主动执行病毒,等等。
3黑客程式。随着网路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必须重新来审视黑客程式。黑客程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在远端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式会与木马程式相结合,对电脑保安构成威胁,所以黑客程式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
总之,现在的计算机病毒都呈现出隐蔽性、欺性等复杂的特点,让人们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使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引导型病毒的预防
引导性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记忆体。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防写,则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但要保护硬碟的安全,除了从操作方面注意外,只有采取用软盘来保护硬碟的措施。
档案型病毒的预防
档案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档案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档案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档案的其他档案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来。可执行档案染不上病毒,档案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的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给一些系统档案改名或副档名;对一些档案甚至子目录加密。使得计算机病毒搜寻不到这些系统档案。
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除了从技术层面来加以维护和防治外,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在此指的是IT行业的“精英”,可以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高智商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如果他们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就不会对网路安全构成威胁,令全世界计算机使用者为之紧张。反而可以可以在计算机领域为人类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加强对计算机行业高智商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资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资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危害网路安全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和惩罚。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巨集观背景下,计算机网路世界早已融为一体,跨国进行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已出现。为此,世界各国要本着维护计算机网路安全执行的高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此举已显得刻不容缓。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安全挑战。现代资讯网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路外面的攻击,比如网路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预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感知、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以保护计算机网路安全,使得计算机网路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 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 程胜利,谈冉,熊文龙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4] 张仁斌,李钢,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5] 傅建明,彭国军,张焕国.计算机病毒与对抗[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 吴万钊,吴万铎.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大全[M].学苑出版社,1993,10.
abc123459876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推广,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据国外统计,计算机病毒以10种/周的速度递增,另据我国公安部统计,国内以4至6种/月的速度递增。因此为了确保计算机能够安全工作,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入手,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计算机病毒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计算机病毒全文如下:
摘要: 本文将从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背景、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型别以及防治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一、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对病毒是这样定义的:“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资料,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码”。因此,像炸弹、蠕虫、熊猫烧香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①感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程式嵌入到宿主程式中,依赖于宿主程式的执行而生成的特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是判断一个程式是否为病毒程式的主要依据。
②隐蔽性。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中,有的则以隐藏档案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③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式或者磁碟的引导区甚至硬碟的主引导区中寄生。
④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启用一个病毒的感染机制使之进行感染;或者触发其发作,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启用病毒的表现攻击破坏部分。
⑤衍生性。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依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对某一个已知病毒程式进行修改而衍生出另外一中或多种来源于同一种病毒,而又不同于源病毒程式的病毒程式,即源病毒程式的变种。这也许就是病毒种类繁多、复杂的原因之一。
⑥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取决于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目的和水平,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资料资讯、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执行速度以及对计算机硬体构成破坏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可怕的破坏性才使得计算机病毒令人如此恐怖。
三、计算机病毒的型别
①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隐藏在硬碟或软盘的引导区,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碟或软盘启动,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里读取资料时,引导区病毒就开始发作。
②档案型病毒。档案型病毒寄生在其他档案中,常常通过对病毒的编码加密或是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
③指令码病毒。指令码病毒依赖一种特殊的指令码语言来起作用,同时需要主软体或是应用环境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翻译这种指令码语言中巢状的命令。
④“特洛伊木马”程式。特洛伊木马程式比起其他各种恶意的软体来说都更加了解使用者的心里状态――这种程式的创作者用在怎么样使执行特洛伊木马程式的功夫可能和他们创作木马的时间一样多。
四、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利用网路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而现在网路时代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的一个概念,它被溶进了更多的东西。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是指以网路为平台,对电脑保安产生安全的所有程式的总和。
①“间谍”式木马病毒出现。如果说传统木马病毒是个的话,那么现在的木马病毒则更像一个活生生的间谍。如今“间谍”式木马病毒一般是指利用系统漏洞进入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修改登录档自动启动,执行时故意不被察觉,将使用者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资讯都暴露在网路中的病毒程式。
②可以自我完善的蠕虫病毒出现。如今的蠕虫病毒除了利用网路缺陷外,更多地利用了一些新的人技术。如:“密码”病毒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诱使使用者来主动执行病毒,等等。
③黑客程式。随着网路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必须重新来审视黑客程式。黑客程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在远端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式会与木马程式相结合,对电脑保安构成威胁,所以黑客程式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
总之,现在的计算机病毒都呈现出隐蔽性、欺性等复杂的特点,让人们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使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五、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①引导型病毒的预防。引导性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记忆体。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防写,则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
②档案型病毒的预防。档案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档案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档案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档案的其他档案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来。可执行档案染不上病毒,档案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③个性化的预防措施。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的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④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除了从技术层面来加以维护和防治外,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
⑤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加强对计算机行业高智商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
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巨集观背景下,计算机网路世界早已融为一体,跨国进行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已出现。为此,世界各国要本着维护计算机网路安全执行的高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
六、结语
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预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感知、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以保护计算机网路安全,使得计算机网路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卓新建等.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 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 张仁斌等.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小苹果草莓心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李 刚和一般的生物学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是以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及读写磁盘为基础的。没有这样的条件,计算机病毒是不会传染的,因为计算机不启动、不运行时,就谈不上对磁盘的读写操作或数据共享,没有磁盘的读写,病毒就传播不到磁盘上或网络里。所以只要计算机运行,就会有磁盘读写动作,病毒传染的两个先决条件就很容易得到满足。系统运行为病毒驻留内存创造了条件,病毒传染的第一步是驻留内存,一旦进入内存之后,便寻找传染机会,寻找可攻击的对象,判断条件是否满足,决定是否可传染。当条件满足时进行传染,将病毒写入磁盘系统。而且,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有时一旦扩散出去连制造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因此,病毒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为此,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来源,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懂得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就成为了目前比较急迫的问题。1 计算机病毒概述1. 1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目前世界上估计有20多万种病毒,按照基本类型划分,可归结为6种类型: (1)引导型病毒; (2)可执行文件病毒;(3)宏病毒; (4)混合型病毒; (5)特洛伊木马型病毒; (6) In-ternet语言病毒。1.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风险小破坏大,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脆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到输出等环节,易被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计算机病毒蔓延到我国才是近些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的高潮期。1. 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之所以称之为病毒是因为其具有传染性的本质。传染渠道通常有以下几种:(1)可移动媒体。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最初的也可能是最多的传送器是文件传输,开始于软盘,慢慢发展到一切移动介质。(2)网络共享。一旦为计算机提供了通过网络彼此直接连接的机制,就会为恶意软件编写者提供另一个传输机制,从而可以传播恶意代码。(3)对等(P2P)网络程序。QQ对等程序的出现,为P2P文件传输提供了途径,这种途径同样也被计算机病毒利用。目前,已经出现多种针对QQ对等程序的病毒。(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已成为许多恶意软件攻击所选择的传输机制。(5)远程利用。恶意软件可能会试图利用服务或应用程序的特定漏洞来复制,此行为在蠕虫中见到。2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2. 1 病毒的危害性级别计算机病毒绝大多数危害性不大,此类病毒又统称为良性病毒,它们占用一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干扰显示器屏幕的显示等,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破坏。还有少数计算机病毒会破坏磁盘甚至只读存储器(ROM)芯片里的数据,使计算机系统瘫痪,它们具有可运行性、复制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欺性、精巧性、可触发性、隐藏性和顽固性等特点,这类病毒又统称为恶性计算机病毒,它们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便会自身复制并传播,使计算机资源、程序或数据受到损坏。通常它们对计算机资源的破坏情况及破坏程度完全不一样。2. 2 防范病毒的感染计算机病毒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以预防为主。防止病毒入侵要比病毒入侵后再去检测和清除更重要,所以病毒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消灭传染源、堵塞传染途径、保护易感染部分是防治病毒入侵的有效方法。虽然计算机病毒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有一定的共性,即传播途径基本相同,只要把好关口,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使用软盘、光盘和移动磁盘时要慎重,更不能用来历不明的磁盘,特别是游戏程序盘,应养成先清查病毒后再使用的习惯。不轻易从不可靠的网站下载软件,不要打开或浏览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定期检测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将自己的重要数据定期备份保存,给系统盘和文件盘加上写保护,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将其写保护,尽可能做几个备份,在以后准备查、杀病毒或相应场合时用这张干净引导盘启动你的计算机。有时仅仅通过人工预防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病毒软件,仔细研究所使用的反病毒软件的各项功能及不同模块各负担什么样的职责、都有哪些应用组合、不同的运行命令(选项设置)参数具有怎样不同的查杀效果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反病毒工具的作用。在计算机中设置病毒防火墙,实现在线检测。将病毒防治软件常驻内存,它对操作系统当前的文件实时检测病毒,以保证在病毒试图感染你的系统前发现病毒并报警。这样无论你是从软盘拷贝文件、光盘安装程序还是从网上下载文件,病毒在线检测软件会首先将它检测一遍以确保没有病毒。3 整体防御病毒的实施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图样图森破,征稿都是关系户的
人类有史以来席卷3000很多年的天花是怎样被完全消灭?天花这类病对如今很多人而言 有一些生疏,但很多人也曾在影视作品上听闻过他,事实上古时候天花是一个极为可怕的
马洛可能没有公众的声誉,因为在16世纪末之前,剧作家通常不会出现在戏剧广告海报上,也不会出现在出版的剧本副本上。1598年,弗朗西斯·梅尔斯(Francis M
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有↓↓↓▶马尔堡病毒。该病毒最早是在1967年的德国 马尔堡发现的。是一种致命性的病毒,与埃博拉类似。死亡率25%-100%。非常恐怖,
石正丽在武汉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子产在饱受争议之时说出来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