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7

wangqixiaqi
首页 > 学术论文 > 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thyzhou214

已采纳

1,《欧洲田野笔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2,《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002年列入国家十五重点教材,已7次重印)3,《比较诗学导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即出)4,《比较文学》(合作),1997年,(国家教委“95”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四次重印)5,《中国语特讲》(合作),韩国忠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中国傩文化》(合作),新华出版社,1991年7,《文学的现状与构想》(合作),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1.语言的激活:言意之争的比较诗学分析, 《文学评论》,1994,4。2.走出困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国外文学》 1994,2。3.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格局中的比较诗学,《北京大学学报》 1994,1。4.文化壁垒,文化传统,文化阐释--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出 路,载《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活句与死句:道家美学的语言策略,载《面对世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86..天国的竖琴:中西诗学中的死亡意识分析,载《第十三届国际 比较文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7..汉语诗学阐释理论的转化与重建,载《环太平洋文学与文化国 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8..历史语境与学科定位,载《东方丛刊》,1995,39.后现代与中国美学风范,载《社会科学探索》,1995,510.后现代思维与中国诗学精神,载《北京大学学报),1996,111.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挑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112.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挑战,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7年第四期。13.虚拟现实与反面乌托邦,载《通俗文学评论》1996,3。获湖北省“改革、发展、稳定”专题优秀论文奖,1997年。14.走出古典的泥沼,载《中国比较文学》1997,1.《新华文摘》1997年第七期全文转载.15.改良的西方话语与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二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6.傩文化奇观,载《中华文明之光》(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7.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阐释(1),在《东方丛刊》1999年第一期。18.文化的冷感,载《跨文化研究》第二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19.文学合法性的挑战,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六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20.学术的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载《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第二期,上海。21.误读与悟读,载《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22.文化的惯性与出轨,载《跨文化研究》第三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23.比较诗学:成规与突围,载《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24.“学术国际化”种种,载《天涯》2000年第四期》。25.汉学家的文化血统,《国际汉学》第八辑,200326、阐释学与比较文学,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283-311页,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27、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阐释(2),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262-282页,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28、文本:在网络空间狂欢,载〈文艺争鸣〉,2002年1期,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3)29、也走自己的路——对话录之一,载《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华龄出版社2003年。30、比较文学学学科身份与体制建构,载《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二期31、网络时代与比较文学的发展,载《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一期。32.比较文学:学科规范与学科建设,载《第七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33、向生而死:论中国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比较文学的学科身份与体制建构,载《中国比较文学》200年,第一期34、Cultural Barrier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Cultural Misreading. 载于LA LICORNE ET LE DRAGON,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35、By Experiencing Life to Comprehend Death : the sense of life in Chinese literature .载《东亚比较文学史》(中日韩合编),第一卷。2004年即出。36、(音像作品)《傩的文化精神》(主撰主讲),为“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系列片”之一。中美合作出版,1994年。37、(音像作品)《傩文化奇观》(撰稿主持),“中华文明之光”专题系列之一,中央电视台,1998年。

273 评论

huzhanghua88

2010年:舞蹈,中国! 罗斌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1-05新中国舞剧及其精神 罗斌 艺术评论 2011-01-04宋风词韵 现代舞版 罗斌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10-06-18昆舞:亦昆亦舞 化古而新 罗斌 【报纸】光明日报 2010-03-05舞语:“随心所欲”之后 罗斌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9-12-26宽广细腻 洒脱深沉 罗斌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9-12-18回眸中国舞剧艺术 罗斌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9-09-02贵池傩舞与文化生态保护区 罗斌 【期刊】民族艺术研究 2009-06-28盛舞泱泱——观乐舞诗《大唐赋》 罗斌 【期刊】舞蹈 2009-02-01五十年不辍——关于“中国古典舞”的争论 罗斌; 高思远 【期刊】舞蹈 2008-12-01高等舞蹈教育的多元思维 罗斌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8-09-27“小白鹭”说 罗斌 【期刊】舞蹈 2008-09-01人鬼情未了——阅“前线”舞剧《牡丹亭》 罗斌; 李国平 【期刊】舞蹈 2008-08-01苦海无涯,怎一人“情”字了得——读舞剧《唐琬》偶得 罗斌; 叶进 【期刊】舞蹈 2008-05-01在打破与建构之间——关于2007“中国现代舞论坛” 罗斌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0-15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 罗斌 【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06-30“桃李杯”:个性滑落与视觉宴飨 罗斌 【期刊】艺术评论 2006-12-30澳门舞蹈的本土性特征 罗斌 【期刊】艺苑 2005-04-25品评的快乐——关于舞剧《澳门新娘》的对话 罗斌; 贾作光 【期刊】艺术评论 2004-11-05中国舞蹈尚乏成熟理论和市场品格 罗斌 【期刊】上海戏剧 2004-03-30荷逢盛世香——记舞蹈大师戴爱莲从艺80周年暨舞蹈艺术道路学术研讨会 罗斌 【期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3-09-30祝贺戴爱莲从艺80周年并获艺术成就奖 罗斌 【期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3-09-30瞻前顾后 左思右想——回瞻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 罗斌 【期刊】舞蹈 2002-12-05思考的快乐——呓语舞蹈理论与舞蹈创作 罗斌 【期刊】舞蹈 2002-07-05只言片语DTV 罗斌 【期刊】舞蹈 2002-06-05袁隆平的学问——杂嘴于“舞蹈分类辩论” 罗斌 【期刊】舞蹈 2002-01-05“情话”流淌在虚实之间──现代舞“史话”《满江红》引发的臆语 罗斌 【期刊】舞蹈 2001-08-05等待……——臆语大型舞台剧《乘愿再来》 罗斌 【期刊】舞蹈 2001-04-05“中间地带”的自觉——现代舞《野性的呼唤》臆语 罗斌 【期刊】舞蹈 2000-04-05《跳布扎》与“傩”──观雍和宫“打鬼”泛起的思绪 罗斌 【期刊】民族艺术研究 1999-04-15洗尽铅华·“创舞”启示录 罗斌 【期刊】舞蹈 1998-12-05跨越时空的共识——中、南舞蹈家“关于民间舞蹈的讨论”印象 罗斌 【期刊】舞蹈 1998-12-05“和”:中国古典舞的哲学与美学底蕴 罗斌 【期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8-11-15“荷花奖”理性的明证 罗斌 【期刊】舞蹈 1998-08-05“胸中之竹” 罗斌 【期刊】舞蹈 1998-08-05薪火化甘霖——《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 罗斌 【期刊】舞蹈 1998-04-05寰宇浸漫巫风——周冰与《八卦舞谱》 罗斌 【期刊】舞蹈 1998-02-05最亮的星最好的人 吕永清; 罗斌 【期刊】黄河之声 1997-04-15中国思维方式与戏曲舞蹈的成因及动律 罗斌 【期刊】民族艺术研究 1994-12-15《跳布扎》与傩——观雍和宫“打鬼”泛起的思绪 罗斌 【会议】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02-01关于傩舞研究的断想 罗斌 【会议】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2003-10-01野草与鲜花的芳香——关于回族舞蹈保存与发展的思索 罗斌 【会议】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3-09-01“舞我中华·东方之珠” 罗斌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6-06-24“和”,中国古典舞的内在品格 罗斌(文代会代表)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6-11-09大型舞作与精品意识 罗斌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7-01-19花样舞季彰显人文追求 罗斌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8-01-08

227 评论

木姑娘Zara

1977年至1986年业余从事文学写作,发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戏剧剧本等五十余种,计约一百二十万字;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函授部汉语语言文学专业;1983年-1984年结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编剧进修班;199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陈多教授、叶长海教授。学位论文《中国西南地区拟兽型始原戏剧研究》发表于《戏剧艺术》1990年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发表。1990年7月始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先后开设了《中国戏剧学》、《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中国文学史》、《西欧戏剧史》、《中外戏剧名著选讲》、《影视欣赏》毕业论文及创作辅导等课程。1991年起独立承担云南省教委下达的科研项目《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原始戏剧研究》课题。已于1993年顺利完成。1994年参与国家教委科研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概论》工作,承担″少数民族戏剧概论″部分。本课题已于1996年8月验收通过。多年来,勤于田野作业和实地考察,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先后在云南、湖南、山西、广西等地进行考察。并于1992年进行了长达2500公里的自行车滇南民族文化考察,途经十八个地州市县,历时47天,获园满成功。云南电视台、《春城晚报》、《云南日报》、《上海文化艺术报》等进行了报道。1992年8月,徒步考察了云南省金平、河口两县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其后又考察了大理、楚雄、晋宁等地的″跳猫猫″、″跳虎节″、″二月八″等民俗演出艺术形式。曾先后三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其中论文《蜡祭与猫虎戏剧》获1994年中国云南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992年与人合著《文艺奇光》;1994年10月录取为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三年,师从王小盾教授,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表演艺术原始。1997年至2003年任《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199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3年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计约二百万字。2000年后,先后编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艺术人类学》等教材三部。2001年出版《戏剧的发生与本质》、《戏剧形态研究》、《云南民族民间仪式戏剧研究》及《先泰乐舞戏剧大事年表》四部学术专著,计80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戏剧的早期形态》即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任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2003年6月任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现独立承担省教育厅项目《戏剧人类学》,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先秦表演艺术史料汇笺》,预计在2004年内完成。

152 评论

相关问答

  • 刑事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对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衔接配合的思考 -----【作为论文,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还是应该有数据支持,比如你实习时所在的分局的年发案数据、现场勘查数据、十类必勘案件

    家装工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首届李可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一个月写作坚持下来,仅仅是文字堆砌和生活琐事的赘述,虽然没被踢出群,但心里明白份量好浅,一月下来,没有一篇拿得出手和值得推荐好文章。几天来略感颓废,不想前行。晚

    小琳仔仔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有用么

    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中,期刊论文含金量高。 会议论文是以会议方式提交到EI数据库,属于CA方式。期刊则属于JA方式。要说明的是,JA质量一般都比CA要高,不过JA

    zhusun198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以“外化”传译茶典籍之内隐互文主题,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南瓜囡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 论著:《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巴蜀书社 2001112 《独到的农村生活画面展现——陶渊明与小林一茶的田园农事诗比较》 《九江师专学报》增刊; Vo

    maggielj52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