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306

小陆是吃货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西葬礼文化对比毕业论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韵味八足

已采纳

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90 评论

卓越精品装饰

就想问问你现在写好了吗 你的题目和我的一样呀

246 评论

壹贰叁肆4321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招魂、送魂仪式 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做‘七’仪式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250 评论

shishan786

我建议你还是写日本的罪行吧

107 评论

香城宝地邑人

我个人就很喜欢国外的葬礼模式,念悼词默哀,不会像国内这样过于热闹繁杂。

很多美剧,里面有不少关于葬礼的情节,摩登家庭里面Phil父亲去世,国务卿女士里面Henry的父亲自杀离世,一个在家中草坪,一个在教堂。

最让我感动的是念悼词的环节,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一起说说亡者的一生,语气很轻松,甚至会讲一些糗事,谈谈亲人的离开对自己的影响,这样的环节让我觉得很温暖,这样的悼念让人觉得死亡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怕,更关键的是让活着的人有一个表达自己感受的仪式。对比中式葬礼,焚香祭拜当然是一种传统,但让道士来念悼词,说的都是一些吉利话,家人跪成一排,让一个陌生人来追忆亡者的一生,似乎太过。

中式葬礼看起来很热闹,但人走茶凉后,只剩空空荡荡的房间,墙上一纸黑白照,以及悲凉的思绪。

268 评论

开心准新娘

1. 华人风俗 传统华人的丧葬习俗,一般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形成各地风俗民情。 江汉平原:红白喜事一样锣鼓 江汉平原上人们娶亲一般是又吹喇叭又打锣鼓,为死人送葬只打锣鼓不吹喇叭,但潜江浩口镇一带风俗特殊,不管是娶亲还是送葬,只打锣鼓不吹喇叭。 传说,从前潜江有个县太爷是有名的色鬼,一听见娶亲的喇叭响,就吩咐手下人把新娘子拖进县衙过一夜,许多青年男女与之抗争丢了性命。 有一位穷秀才娶媳妇前灵机一动,用送葬鼓乐迎亲,即娶亲时只请打锣鼓的、放鞭炮的,不请吹喇叭的。果然,穷秀才平安地娶回了媳妇,县太爷却全然不知。 后来人们就学着穷秀才的样子娶亲,时间长了逐渐成为风俗传承到今。现潜江一带依然娶亲时不吹喇叭。 荆州:阎王请喝忘魂汤 “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荆州各县的丧葬习俗不尽一致各有特点。据说阎王爷派阴差“无常”专门摄取那些在生死簿上已被注销了的人。因此,松滋县有这样一个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其亲属要请健壮男子手执刀剑,围坐在病床前,还在床上罩上渔网,说这样可以阻止“无常”接近病人。人一旦撒手西去,家人却刻在门外烧“落气纸”,这是给阴差送的草鞋费,让他在押送阴魂时不要太粗野;人们还要请僧道“开路”,烧纸轿、纸马供死人代步用;“开咽喉”目的是让死者在阴间也能进食。 仙桃地区还有这样一个风俗,人死之后,在死者嘴里放几片茶叶。传说,人死了后也不忘亲人,天天哭泣不肯去见阎王。阎王就做了一种“忘魂汤”,又在汤里放上几片茶叶,派夜叉端去劝死者喝。死者口哭干了,以为端来的是茶,接过就喝,结果这一喝把什么都忘记了,乖乖地去见阎王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让死者的家人知道了,他们不愿意死者忘记自己的亲人,就设法糊弄夜叉。事先在死者嘴里放上几片茶叶,待夜叉来劝喝“忘魂汤”时,看见死者嘴里有茶叶渣,以为已经喝了“忘魂汤”。这样死者也就不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了。 鄂东北黄冈:夫亡丧妻哭姐妹 鄂东北黄冈有一个奇特的风俗,不管是丈夫死了妻子,还是妻子失去了丈夫,他(她)们在哀诉哭泣时,总是一口一声“我的姐妹呀!”为什么不称夫妻而称姐妹呢?据说这是自古传下来的风俗。 相传盘古开天劈地时,世上还没有人。盘古琢磨着怎样造出人来,一抬头看到太阳和月亮兄妹俩,就要他们结为夫妻生儿育女。 月亮妹妹性情乖巧,听了盘古的话,吓得脸色发白,忙躲到树林里去了。太阳哥哥脸色绯红,冲着盘古说:“我们是兄妹,怎能结为夫妻?”盘古说:“世上没有人,要你们太阳月亮做什么事?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副石磨,你们一人拿一块磨,从天上往地下滚,要是磨合在一起,你们就结为夫妻;若磨合不到一起,你们就还做兄妹”。太阳这才点头同意。 盘古将磨交给太阳和月亮,他们提起往下一滚,盘古暗中用手一点,滚下去的磨正好合在一起。盘古说:“这是天意,你们只好这样办。”太阳还在犹豫,怕后人笑话,盘古给他一把针说:“要是有人敢看着你笑,你就用针扎他的眼睛。” 太阳哥哥和月亮妹妹结为夫妻。此后,世上夫妻都称为兄妹。后人也不敢看太阳,一看眼睛就针扎样疼。 满梅:将逝世者捆在椅子上 在满梅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即人死后要把尸体扶到椅子上坐着,还要用一根绳子捆起来,死者面前再放一张小方桌。 为什么有这样的习俗呢? 据说从前有一个媳妇常虐待婆婆,婆婆年纪老了只好忍气吞声。 不久,婆婆死了,尸体被放在椅上坐着,亲戚朋友都来吊丧,媳妇也到椅前哭几声应景。不料婆婆阴魂不散,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把媳妇死死抱住,人们怎么也掰不开。 媳妇知道婆婆死也记住了自己的不孝,只好当着众多乡亲面,将自己如何虐待婆婆之事一一讲出。大家都跪下为媳妇求情,婆婆这才把手慢慢松开坐到椅子上。 后来人们怕再有这样的事发生,就把死人捆在椅子上,面前还放一张桌子挡住,这样死人也就跳不起来了。 土家人:欢喜跳丧送亡人 跳丧是土家人特有的丧葬习俗,又叫“散忧祸”、“撒尔活”。这种在亡灵前跳一夜丧鼓舞的习俗,据说是由巴人传下来的。 在土家山寨,不论哪家死了老人,乡邻们都不顾劳累从各家赶来,为亡人跳一夜“撒尔活”。长阳就有这样的歌谣:“半夜听到丧鼓响,不管是南方是北方,你是南方我要去,你是北方我要行,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丧鼓送人情。”死者的家人也早早地准备好姻酒,腾出跳丧的场子,将亡人的棺材停放在堂屋正中,在棺材的左前方放一个自制的大牛皮鼓。 随着门外“嗵、嗵、嗵”三声铳炮响起,一班班男女老少涌进堂屋,他们在棺材前的空地上互相邀约,踩着鼓点边歌边舞。他们的头、手、肩、腰、臂、脚上下一齐协调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他们时而相互击掌;时而绕背穿肘;时而扭肩擦背;时而嘴唇触地衔物,说是“燕子含泥”;时而蹲下踮脚打旋;时而相互嬉戏;时而沉默;时而呼啸唱和。是欢乐还是悲哀,难以说清。不过土家人有这样一个习惯: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 武汉:清明扫墓奇观 每当清明前后,一向冷清寂静的石门峰、扁担山、九峰等公墓区顿时热闹起来。车声、鞭炮声、哭声、嬉笑声以及小商贩叫卖香烛、纸线、食品的吆喝声遍于四野。只见满山烟雾缭绕、火光点点,从山脚到山顶布满了人群,形成了武汉地区独特的祭扫习俗景观。 武汉人最看重的是庙祭和山头祭。从前富裕人家要烧91斤纸钱,表示对死者“九死一生还”的寄托,还要点9柱香、9支红烛,供奉的食物由必须有肉包子和香饼,以使死者在生还转世步出阴间时免受恶狗的缠噬。 当然,这些老规矩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了,但武汉人还是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只是在形式上加以变异。如扫墓时携同家人和朋友踏青,祭毕,人们围坐在一起吃一笼酒菜或面包冷饮,然后春游踏青,边聊边挖野菜,据说这种野菜吃后可使人避邪防病。有的人家并无家人坟冢,但也随扫墓人流来到郊外,选择一环境优雅之处,用树枝就地划一圆圈,权当祖宗之墓烧纸焚香,然后席地而坐野餐,最后踏青于郊野。这样的人家是以祭扫为次,郊游为主。

359 评论

情感白羊座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习俗,成为我们文化发展的重要财富。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虽然时代又变了,但是很多好的风俗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与城市相比,农村习俗更加明显。虽然农村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然保留了许多地方的独特习俗。其中最明显的是婚丧习俗。而且因为葬礼是人生最后一个重要的仪式,所以在习俗上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复杂的葬礼传统。近年来,随着习俗变迁的不断推进,一些老式的封建丧葬仪式被抛弃,但核心仪式得到了保留,这对我们学习和了解丧葬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丧葬文化传统复杂,南方有“重葬”的传统。为什么北方要避免搬坟?

然而,尽管葬礼仪式已经简化,但仍然非常复杂。民间有许多关于丧葬的说法,可以很好地反映丧葬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和习俗。有一件事你可能很少接触,那就是搬坟。关于迁坟还有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迁坟,十招九败”。为什么这么说?明白意思了吗?

其实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就是警告年轻一代,不能轻易搬动坟墓,家人容易倒下。南方一些地区有“重葬”的习俗,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北方大部分地区讲究“落叶归根,坟地平安”。埋葬后,坟墓很少再移动。为什么?因为不迁坟这件事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因为古人比现代人更相信风水,所以古代皇帝选择墓葬找风水好的大师来算。而且过去普遍认为,一个家庭的兴旺与风水有很大关系。祖坟在风水之地,后人会跟随。然而,如果坟墓被移动,风水就会被破坏,导致家庭的崩溃。而且很多地方讲究“安全埋地”,搬坟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会打扰他们长眠,所以很少有人搬坟,除非是特殊情况。

然而,仍然有一些情况下,人们将不得不移动他们的坟墓。比如坟墓面临征地的情况,或者祖坟倒塌,或者家庭长期陷入困境,就会考虑迁坟。很多地方,搬坟也很讲究。除了选择风水宝地之外,关键是不能让太阳直接照耀,这是对祖先的不尊重。因此,每当面对移动的坟墓时,都需要用床单或大伞覆盖。

我们也可以看到,丧葬习俗往往难以科学衡量,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代代相传的固有习俗。而这种“不动坟墓,十动九败”也体现了各地对死者的尊重,“孝”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科学地解读是非。对此你怎么看?朋友们知道你们家乡的丧葬习俗吗?欢迎大家多多评论。喜欢的请关注,每天用不同的农村新鲜事物更新你!

113 评论

ssssss0008

中国的葬礼中,少不了披麻戴孝、送汤出殡、哭天抢地、喇叭唢呐,这是典型的民间传统中式葬礼。中西方在葬礼仪式上差异很大。在中国的传统葬礼中,白色是主色调。而白色在西方用于婚礼的主色调。媳妇葬礼的主色调是黑色。

受儒道教影响,中国的葬礼中,涉及的用具有寿衣、纸质陪葬物、棺材;受基督教影响,西方的葬礼中用具包括:圣水、蜡烛、十字架。中式的葬礼还会有唢呐锣鼓、杂耍舞狮、唱大戏。葬礼花钱越多、哭嚎声越响、办得越风光,就会被视为越孝顺。

中式葬礼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复杂,而西式葬礼则比较简单,主要还是在于场景的设置不同,中式葬礼显得比较繁琐,上面什么东西都有,而西式葬礼则比较简单化,给人一种简单清洁的感觉。

111 评论

爱吃烤鸭的小猫

婚丧嫁娶都是一个人人生的重大事件,大型事件用仪式感的过程来完成事件过度是很自然的事儿,人生在世,总要在世间的亲朋好友印象中留下点什么,而红白喜事就是最能承载社会关系的纽带了。由于地理文化、知识结构的差异,东西方面对死亡的态度不一样再正常不过了,「俗」和「雅」都是一种主观印象,披麻戴孝与黑色葬的服俩种形式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怀念和超度故人,试想如果这些仪式都没了,那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纽带又多了个缺口,灰飞烟灭的故人泉下有知也会倍感凄凉吧,所以中式丧礼再「俗」还得延续办。

中式丧礼「俗」的由来关键词:民族融合 历史沿袭 宗教传统  披麻戴孝 文化断层 庞大的农村体系 大气污染 封建迷信。真正「俗」的是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愚昧行为,刘若英与郭晓东演的《新结婚时代》里有一个关于丧礼的高潮事件,城市凤凰女刘若英因不能免俗去参加了郭晓东饰演的凤凰男老家帮着哭丧的过程中错失母亲的离世,冲突矛盾成了离婚导火索,郭的亲戚让刘回乡哭丧事件有个可笑的目的是为了炫耀家族地位,在同村人面前“长脸”,可以看出在文明落后地带红白喜事是能提升社会地位的大事件。

西方人很在乎“走的体面”,面对死亡与中国的大悲相反有着非常乐观积极的态度。与中国人一直传承文化的观念正好相反西方人爱设计葬礼,融入逝者生前的个性定制愿景,甚至随着科技工业发展融入艺术观点。

对于葬礼来说「俗」和「雅」成了一种民俗文化表象的风格表现形式,也就意味着葬礼一直以来是在被人为设计的,传统仪式被沿袭。危疾安宁护理领域的带头人BJ Miller说“没有什么比糟糕的死亡设计更令人伤心,也没什么比好的死亡设计更迫切、更有力,因为生命的末端是如此的浓缩。我们可以重新认识死亡,重新设计死亡的方式。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西文化对比论文范文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方文

    艾米Amysweet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西礼仪对比论文题目

    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剖析其不同的自然观、世界观,寻求不同意识形态的表征语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文化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

    小予乖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西方文化对比论文题目

    檫,我今年也是这题目

    阳光77770906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英文化中礼貌对比研究论文

    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剖析其不同的自然观、世界观,寻求不同意识形态的表征语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文化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

    毒师9999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东方礼仪特点:1、重视亲情和血缘2、谦逊和含蓄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4、强调共性、礼尚往来西方人的礼仪特点:1、崇尚个性自由2、简单实用3、惜时如金4、自由平等、

    木易洛洛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