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5

shally9073
首页 > 学术论文 > 抗菌药研究新进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南噶希先生

已采纳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论。

144 评论

panrongdong

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如果医疗人员对于药物的了解程度不够且临床经验相对缺乏,那么在实际使用中,其过于依靠处方或者盲目相信药物效果,就可能会产生药物滥用现象。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越加增多,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整个医疗行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现结合我院的基本状况,对抗菌药物使用加以研究,并将临床药物干预应用其中,希望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800例病例资料,按入组时间将所选病例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00例(2014年1月-12月)未经药学干预,乙组40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药学干预。甲组男性213例,女性187例;年龄4~74岁,平均(±)岁。乙组男性210例,女性190例;年龄3~75岁,平均(±)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 方法 (1)根据选取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病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具体状况进行记录。同时,从资料中了解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实际状况。并且,针对药物使用量与使用后的效果进行记录。将这些资料作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分析基础。 (2)根据临床资料,能够有效发现抗菌药物使用后存在不良反应的病例。从其反应的具体状况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因素。 (3)在分析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后,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乙组4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益,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的应用情况,比较治疗总费用与抗菌药物费用。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检验,以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根据笔者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行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发生相对较多,如:抗菌药物使用混乱;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抗菌药物用药普遍。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患者的医疗成本严重增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现象相对较多,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由表1可见,甲组联合用药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治疗费用分析由表2可见,甲组抗菌药物费用与治疗总费用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提示经药学干预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与治疗总费用显著减少。 3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 (1)抗菌药物管理力度缺乏。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得到医疗行业的认可,人们认为该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因此,一旦在临床出现适用的症状,都会将其作为主要药物,这也就使得当前很多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力度相对缺乏。 (2)医务人员专业性与经验的缺乏。近年来,人们对于医疗行业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偏重速度与理论,这就导致很多医疗工作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缺乏了解,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准确的使用。 (3)抗菌药物的种类增多。随着抗菌药物的种类增多,人们对其了解的难度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何种药物适用于何种病症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再加上我国医疗行业还没有对抗菌药物做出特定的管理安排,自然也就使得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缺乏。 药物干预措施的具体运用 (1)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应用讲解。就当前医护人员药物应用知识加以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最新的药物,需要对其各方面的信息以及试用的实际状况进行仔细的讲解,从而使得医务人员充分了解运用。 (2)组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督查小组。督查小组需要包涵临床、医务、检验与药剂等类别的人员,专门负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了达到药物干预效果,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督查小组成员,尤其是对于药学干预所涉及的一些规范性文件。 (3)使用运行病历的督查、出院病历检查与门诊处方点评等方式,就当前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具体管理措施加以讲解,检查其中涉及的一些管理措施是否得到实践。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临床资料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是否得到提高。 (4)适时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加以了解。以患者为根本,就其体验来做出对应的调整,一方面有效提高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一方面有效降低医疗资源浪费。 当前临床医疗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而临床医学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药物干预措施。在药学干预的理念下,做出一定的干预措施,从而使得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得以控制,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得以控制,患者的生命健康也得到进一步保障。因此,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与使用。

98 评论

宾格砖家

新型合成抗菌药研究进展迅速 目前,抗菌药研究仍以抗耐药菌感染药物为重心,具有新作用机制与全新结构的新化合物研究受到业内的关注。迈入本世纪迄今,先后有16种新型抗菌药首次上市,还有一些颇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正在研究中。 喹诺酮类研究两大动向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出现两个值得关注的动向。第一,继续研发第四代氟喹诺酮,第二,注意研究结构变幅更大的喹诺酮。 第四代氟喹诺酮能比较均衡地作用于DNA促旋酶与拓扑异构酶IV两个靶位,在保持强革兰阴性菌活性的基础上,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与厌氧菌活性,并对支原体、衣原体等有效。近年上市的有吉米沙星与巴洛沙星。 目前正在研发中的氟喹诺酮类有多种。西他沙星抗菌活性强,MIC90:葡萄球菌≤μg/ml,A组与B组链球菌≤μg/ml,粪肠球菌1μg/ml,屎肠球菌μg/m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鄄SA)为1μg/ml,对临床分离的耐喹诺酮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比当前应用的品种强得多。西他沙星本身无抗真菌作用,但与二性霉素B、氟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奥鲁沙星结构与西他沙星相似,抗菌活性亦相匹敌。ABT-492与DK-507k抗菌活性比莫西沙星、佳替沙星强,而且对耐喹诺酮的肺炎链球菌亦有较强作用。DQ-113对多重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有作用,MIC为~2μg/ml。AVE-6971抗甲氧西林敏感菌(MSSA)与MRSA的MIC50/MIC90分别为与μg/ml,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 还有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结构变幅更大的喹诺酮类药物研究得到关注。近年上市的帕珠沙星、鲁利沙星结构与一般喹诺酮有很大不同,前者的主核7-位与环丙基的碳相连(C-C键),后者1,2位与含硫四元环并联。但抗菌活性、药动学性能、安全性与一般第三代喹诺酮无明显差异。 非氟喹诺酮格林沙星(garenoxacin,BMS-284756,T-3811)抗肺炎链球菌、溶 血性链球菌、MRSA、CNSA等活性比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强,具有良好的药动学性质,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PGE-9262932对环丙沙星、喹诺酮高度耐药的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有很强的活性。对屎肠球菌的MIC90>μg/ml,在试验过的43种600株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阳性与阴性菌)中有能被≤1μg/ml的PGE-9262932抑制,药动学性质与已应用的氟喹诺酮相似,但毒性低于相应的氟喹诺酮。DX-619对耐甲氧西林、万古霉素与喹诺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作用,据MIC90比较,其抗菌活性比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强32倍,比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强16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研发中的非氟喹诺酮还有奈诺沙星。 还有一些新型的2-吡酮类化合物。ABT-719对MRSA、耐环丙沙星的金葡菌、表葡菌和肠球菌等有很强活性,对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和脆弱拟杆菌亦有较强作用。A-165753与A-170568抗菌谱广,对需氧菌与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都有较强活性。ABT-255抗结核分支杆菌(包括现有抗结核药的耐药菌)活性优于利福平、异烟肼与乙胺丁醇,MIC在~μg/ml之间,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与μg/ ml,ED50各为、与(口服)。 恶唑烷酮类研究日趋深入 上世纪末问世的利奈唑酮是全新的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其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酿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MRSA、PRSP和VRE仍然保持高度活性。 近年来,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研究正逐步深入,发现活性更强和对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作用的化合物,如AZD-2563、DA-7867、PUN-171933、PUN-179954、Ranbezolid(RBX7644)、VEC-3783以及吡嗪并吲哚或恶嗪并吲哚取代的新恶唑烷酮等。其中AZD-2563抗菌活性强,PUN-171933对流感杆菌、黏膜炎莫拉氏菌亦有作用,两者已进入临床试验,DA-7867活性更强,抗MRSA的MIC为≤~μg/ml(利奈唑酮在同样条件为1~2μg/ml),抗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MIC为~μg/ml(利奈唑酮为~2μg/ml)。 新型抗结核药不断涌现 当结核杆菌对传统抗结核药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时,不断涌现出来的具有抗结核作用的新化合物给人们带来希望。 硝基咪唑并吡喃类化合物PA-824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既抑制结核杆菌的蛋白质合成,又抑制细胞壁霉菌酸合成,对增殖期的与发育休止期的结核杆菌都有杀菌作用,与现有的抗结核药不交叉耐药,抗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的活性与敏感性结核杆菌相同。该药在小鼠与豚鼠结核杆菌感染实验模型上进行短期与长期口服治疗试验中,都获得与异烟肼相同或更好的疗效,是当今最引人注视的品种之一,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TM-207作用于向分支杆菌生长提供能量的三磷酸腺苷合成酶质子泵,能抑制所有的分支杆菌,并不与临床应用的抗结核药包括莫西沙星等交叉耐药,在大鼠模型上单药治疗与目前标准三联(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同样有效。 被纳入新结核药物研究开发的品种还有:吡咯类化合物BM-212、LL-3858、二氢咪唑并恶唑类化合物OPC-67683、二哌啶类化合物SQ-609、长链磺酰胺类化合物N-辛磺酰基乙酰胺与苯并[c]菲啶类化合物苄卡利铵与乙卡利铵等。 抗深部真菌药受重视 过去应用的合成抗真菌药有20余种,但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仅有咪康唑等5种。本世纪上市的10余种合成抗真菌药中有3种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即伏立康唑、磷氟康唑与最近上市的宝刹康唑。该药抗念珠菌活性与依曲康唑相似,抗曲霉菌活性比两性霉素B强(MIC达~μg/ml)。 正在研究开发中的抗真菌药有:①瑞夫康唑,抗菌性能与伏立康唑相似,T1/2长达83~157h。②BAL-8557抗念珠菌,曲霉菌活性强,水溶性好,正进行II期临床试验。③CS-758(R120758)抗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属活性有明显改善。④KP-103抗念珠菌,曲霉菌。⑤TAK-456抗念珠菌,曲霉菌,新型隐球菌活性较强。⑥SS-750结构虽较简单,但抗念珠菌属、曲霉菌属与隐球菌属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75%),蛋白结合率低(50%),尿中排泄率为75%。⑦阿巴康唑抗新型隐球菌活性比氟康唑强100倍。⑧阿唑林具有较强抗念珠菌,皮肤真菌与鳞斑霉活性。 比较传统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类也有一些新的化合物被发现有抗菌活性。例如,克拉普林具有较强的抗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等耐药菌)活性,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90%以上,革兰阳性菌清除率80~90%。目前,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对现有抗生素耐药菌有作用的化合物有:螺异恶唑衍生物KY-9、新喹啉-吲哚衍生物SEP-32196与SEP-132617、联苯羧酸酯类化合物NE-2001。 来源:中国医药报

317 评论

相关问答

  • 抗精神病药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1、利培酮。利培酮为苯丙异恶唑衍生物,是第二代中最新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与5-HT2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是强有力的D2受体拮抗药。2、奥氮平。奥

    休闲星星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进展论文

    关键不晓得你在什么方向做专题。不好说的。楼上属于生药或者药分。柴胡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属于天然药化柴胡的GAP研究,也是生药柴胡提取液对大鼠心肌梗塞模型的研究,属

    旋转吧陀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氮唑类抗真菌药研究进展论文

    分类 按化学结构抗真菌药物分为 棘白菌素类 多烯类 嘧啶类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 烯丙胺类 氮唑类 [编辑本段]作

    萨克有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食用菌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第一章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自古以来,菌类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被誉为“山珍”,与海味一样都是席上珍品。它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并具有独特的、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风味。

    踏雪123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抗衰老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可以让细胞年轻20岁」的抗衰老药物。 据《每日邮报》报导,昆士兰科技大学癌症和老龄化研究计

    喵呜兔几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