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75

就是不高兴
首页 > 学术论文 > 粤语研究的有关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静夜玄霜

已采纳

多听听粤语歌,找几个会粤语的朋友多练练.到时候自然会说的,罗马非一日建成,有语言环境自然会说的.

235 评论

刀刀吹雪

跟别的语言一样产生的啊

297 评论

独家记忆159

深圳是讲普通话的人多.你安了.但我有看到你的补充,原来是因为老板啊.学广东话要记发音就好了.不要刻意的学地道的粤语(因为那样的话你你还要学很多粤语词,会大大增加学习记忆量),你用普通话的语法粤语发音说出来别人也听得懂的.粤语毕竟也是汉语的一种.我介绍你的软件吧.<粤音>这个软件对你学发音有大帮助.还有,比如吧,”英” 和 ”应” 在普通话里发音是相同的.在粤语中也一样的.有大多数的字有这样的规律.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懂得发音吧.你懂一个字就可以懂不少个字的音了. ”好”字粤语发音 和 ”猴”普通话音一模一样的呢.这字你经常会有用到的.

238 评论

amy229815572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289 评论

Rachelchel

粤语与英语语音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论文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媒介,世界上有大约有上千种活语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英语语音和粤语语音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粤语属于汉藏语系。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不同音素组合而成音节,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1 英语语音的特点

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IPA),是用于为全世界所有语言注音的符号系统。其最早源于1888年,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在国际音标表中英语语音总共有48个音素,其中元音有20个,单元音12个和双元音8个;辅音28个,其中清浊对应的辅音有10对;鼻音3个。单元音有长元音和短元音之分,有5个长元音和七个短元音,其中有5对是长短对应的:

5对长短对应的元音:[i:]—[i] [藜:]—[藜] [a:]—[蘧] [u:]—[u] [蘅:]—[蘅],这些元音嘴型和发音方式一样,不同的地方在发音时间的长短,长元音保持发音的时间更长,短元音更短促。

其他短元音: [e] [覸]

双元音: [ai][ei][蘅i][藜u][au][i藜][e藜][u藜]

10对:[f]—[v] [k]—[g] [s]—[z] [t]—[d] [p]—[b][θ]—[e] [蘩]—[廾] [t蘩]—[d廾] [ts]—[dz] [tr]—[dr]这些辅音发音时,舌的放置部位相同气流呼出的方式也一样,区别在声带的震动与否。

其他辅音:[h] [r] [l] [j] [w]

3个鼻音:[m] [n] [誽]

2 粤语语音的特点

粤语又称广东话或白话,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宋健榕,2012),在中国两广、港澳、新加坡及北美、澳洲等华人社区中被用以基础母语。香港语言学学会于1993年制定的粤语罗马化拼音转写方案中列出了粤语声母17个,韵母26个,韵母之间还可以组成不同的复韵母。粤语的声调比较复杂,有九个调。声母有:b、p、m、f、g、k、h、d、t、n、l、ng、w、z、c、s、 j;韵母:aa, a, e, i,o, oe, eo, u, yu三个鼻韵母:m, ng, n三个入声韵母:p, t, k;复韵母:aai, aau, ai, au, ei, eu, iu, oi, ou, eoi, ui。

3 粤语语音与英语语音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英语有48个音素,而粤语以声母和韵母标注,有些音素是重复的,如m, ng, n, p, t, k虽然标注为声母,但同时也可以作为韵母。因此,从音素方面看,粤语有37个音素。其中粤语没有[覸] [θ][奁] [廾] [t蘩] [r] [ts][dz] [tr][dr]这些英语语音中的音素。而英语也没有像c(叉caa)、oe(靴hoe)、eoi(女neoi)、yu(书syu)、ai(丽lai)、au(够gau)、eu(掉deu)、eoi(女neoi)、iu (超ciu)、ui (灰hui)这样的音。

粤语语音与英语语音都由辅音和元音组成,英语语音有5组长短对应的元音,10组清浊对应的辅音。粤语语音有声母和韵母,类似于英语的辅音和元音。两个或更多的辅音和元音组合而成单词,音节有一个或更多;粤语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单音节词,没有多音节词。

相似的粤语语音与英语语音的音素。看下图:

上图列举的相似读音的元音在英语和粤语里的读音虽然是有一定的相似,但发音部位、发音的嘴型、发音时间长短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i和[i]:发i时舌尖抬高,逼近齿背,舌面前部抬高,接近软腭,嘴唇不圆,如:诗shi,丝si。在英语单词中[i]读得短促,如:sit,且基本不作为尾音;而在粤语单词中i作为尾音时拖得比较长。

e和[e]:两者发音部位相同,口微微张开,舌尖下垂至下齿背,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抬起,嘴唇不圆,让气流呼出。如:耶ye谢ze。试比较ye和[jes]。

ei和[ei]:两者发音相同,先发e音,然后滑向i音。如:记gei起hei与英语[ei]大体相同。试比较gei和[gei]。

aa 和 [a:]:aa 发音时嘴张大,舌头位置放得很低,嘴自然状态,不圆,声带震动,让气流呼出发出长音。如:花(faa)怕(paa)。与英语[a:]音相似,只是粤语中 aa 发音更靠前,舌后部更平,英语 [a:]发音时声音更靠后,舌后部更隆起些。试比较 faa 和[fa:]

aau 和[au]:aau 先发 aa,然后滑向 u。如:搞 gaau 包 baau。与英语[au]相似,嘴巴张开比[au]略小。试比较 gaau 和[hau]。

aai 和 [ai]: 两者发音部位相似,先发 aa 或 [a:],然后滑向 i 或[i]。 如:猜 caai 快 faai。试比较 faai 和[faiv]

a 和 [蘧]:发 a 音时,嘴张开,但是比发 aa 时小,发出短促的音。 a 音与 i 音合成发 ai,如:挤 zai。和[ai]音相像,但发音时嘴张开程度比发[ai]时略小,比[ei]稍大,即介于[ai]和[ei]之间。试比较zai 和[teik]。

o 和 [蘅]: 发 o 音时舌头略后缩,嘴唇拢圆,让气流呼出 , 如:播 bo 火 fo,与[蘅]相似,但发[蘅]音时舌根向软腭微微抬起,比发 o音时更靠后,发音部位也更靠后。试比较 bo 和[b 蘅 b]。

u 和[u]:发 u 音时舌头向后缩,舌后部抬高,接近软腭,双唇尽量拢成圆形,1,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让气流呼出,如:夫fu 富 fu。与[u]相同。试比较 fu 和[fut]。

oi 和 [蘅i]: 先 发 o 音,然 后 滑 向 i 音,与 [蘅i] 发 音 相 同。如:该 goi 菜 coi。试比较 goi 和[b蘅i]。

ou 和[藜u],发[藜u]音时先发[藜]音,嘴半张开,舌头轻轻平放口中,舌中部稍稍抬起,尖触下齿,唇形扁圆,双唇向两边平伸,成自然状态,声带震动发出短促的声音,紧接着双唇由张开到合拢快速地滑向[u]音。而 ou 音在粤语中嘴张开比发[藜u]音时稍微大些,嘴唇更圆更向前突出,发音更像[藜u],如:到 dou 高 gou。试比较 gou 和[g藜u]

ou、aau、au 的差别。粤语中 ou 与 aau,au 有细微差别的。发aau 音时嘴张开最大,滑向 u 音时双唇最圆,ou 嘴张开稍微小,双唇没有 aau 那么圆,但是比 au 音圆,而 au 音张嘴是最小的`,双唇也没有 ou 音圆,试比较:搞 gaau,告 gou,够 gau。

相似读音的辅音方面,英语发音和粤语发音基本没有差别。但是 z 和[z]还是有些不同。粤语发 z 音时,舌尖靠近并贴住上齿龈,声带震动,让气流冲出,如:渣 zaa。而英语发此音时舌尖靠近上齿龈,但不贴住上齿龈,声带震动,让气流冲出。试比较 zaa 和[zip]。 z 在单词里只做首音,不做尾音,而[z]可放字首、字中和字尾发音。

英语的辅音基本都可出现在单词的首音、中间、尾音,[誽]除外,[誽]只出现在中间或词尾,不出现在词首,如:singer, sing;而粤语中,[誽]音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如:我(ngo),这在英文中是没有的,虽然这并不影响讲粤语的学生正确地发英语的[誽]音,但却 比 较 难 掌 握 把[誽]音 放 在 单 词 中 间 时 的 发 音,如 English 和singer 这两个单词,English 中 ng 发音为 [誽g],而 singer 中 ng 发[誽] 音,这个特点让讲粤语的学生在用到类似的单词时容易混淆,把[si誽藜]说成[si誽g藜]。

爆破音 t、p、k 和[t] [p] [k]:在粤语中这三个音在词尾都不爆破,如喝 hot,集 zaap,脚 goek;而在英语中的读音变化对于讲粤语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难点。这三个音在 [s] 音后浊化成[d][b] [g]不爆破音,如 stay,speak,sky 等。当这三个音在词尾时可以爆破,也可以不爆破,如 sat,cap,quick。

[f] 音在粤语中 [f] 只出现在词首,如:福 fok;而在英语里可出现在词首、中间或词尾,如:father,after,leaf。

鼻音[m] [n] 在粤语中这两个音只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如:摸 mo,三 saam,挪 no,安 on;而在英语中词尾、中间、词首都有,如:mom,noon,morning,farmer。

粤语中鼻音[m]和[誽]可以独立成词:m 唔,ng 吴、误、午等,有时为了省事还会把 ng 说成 m;而英语则没有这种词。

4 只存在于粤语的语音和只存在于英语的语音

c 发音时舌位与英语中的[s]相似,舌尖靠近上齿龈,但 c 舌尖贴住上齿龈,气流由舌尖和齿龈摩擦冲出而成,声带不震动,形成送气音。如:次 ci 错 co。

iu 先发 i 音,然后滑向 u。粤语 iu 与英语 [ju] 相似。如:超ciu,鸟 niu。试比较 niu 和[nju:]。

oe 舌位与英语[e]音相同,嘴唇略微张开,张口稍大,嘴唇圆拢,声带震动,让气流呼出。靴 hoe 朵 doe。

eoi 与英语[蘅i]音相似,口微张,双唇向前撅起,不圆,舌后向软腭微微抬起,但 eo 比[蘅i]张口更小。如:女 neoi 需 seoi。

yu 舌位与 i 相同,嘴唇像 u 一样圆拢,但舌抬起更靠近上颚。如:住 zyu 遇 jyu。

ui 先 发 u 音,然 后 滑 向 i 音,与 [u] 向 [i] 滑 向 一 样。如:每mui 杯 bui。

虽然英语语音里也有[u]和[i]这两个音,但英语里不存在这两个音组合的单词。

5 粤语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声调区别

英语在拼读单词时只有两个调,一个降调,其他音轻读,即重音读降调,非重音轻读。而粤语有九个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远比英语丰富。试比较[stei]和tei 睇,两个词都是单音节词,[stei] 读降调,即粤语中的阳去,而tei 睇则读阴上。

通过比较,给语言教师一点启示,即教师要抓住两种语音的相似点,也要兼顾本族没有的语音,除了注意教授学生以正确的发音之外还要教授正确的声调。

参考文献:

[1]孟宪 忠。英语语 音 学[M]。上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11。

[2]宋 健榕。粤 语 就这 么 简单[M]。南 京 :东 南大 学 出 版 社 ,2012。

[3]粤 语 基础 教 程[EB/OC]。

137 评论

Ilovesmile

哈哈,完全没有必要,深圳广州说普通话都可以的。很多人来了多年还不会说不会听呢。如果想学,又没有广东话的环境,可以买磁带和书啊,很多地方都卖的。

350 评论

似曾相识SaMa

粤语是从客家话产生的,不信自己百度中古汉语视频,和客家话一模一样几乎,中古汉语属于客赣语系,和闽语文读相似上古汉语产生早期中古汉语。早期中古汉语产生闽语,晚期中古汉语产生所有:粤语,吴语,官话等等

156 评论

titilovesanny

“粤语形成于古广信”,是我和叶国泉先生合作的《粤语源流考》一文首先提出的。这篇论文曾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粤语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后发表于《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1996年,省政府参事室等单位在封开举办“岭南文化古都”专家论证会,我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封川话浊塞音声母初探》的论文,会后又发表了《粤语的起源地新探》,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论证。现在我扼要介绍这些论文的观点,同时公布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粤语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占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 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封开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也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消失。在这—。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荡然无存,它的大量因素却保存于今天的粤语。封川话浊塞音:早期粤语的活化石粤语的起源粤语保存着占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著作,成书于隋朝初年,所记录的是南朝时期读书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粤语。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受游牧民族语言影响,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么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拒绝了“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在粤语的形成地封开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浊塞音声母,这套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然而,这套浊寒音声母在封开的粤语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开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念为浊塞音“并”、“定”、“群”母的字仍然读为浊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帮”、“端”、“见”母的字也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封开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两汉时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从“沿江分布”看早期粤语的中心由于广信地处桂扛、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沿江向东可抵番禺,溯江向西可抵交趾,向南则可通过北流江、南江等支流抵达郁林、合浦诸郡,在以水路为主的年代是个交通枢纽。粤语在这一带形成之后,便凭借江河而向东、西、南扩展,因此形成了“沿汀分布”格局。具体分为六个流域:1.西江——珠江流域 由广信沿西江向东至番禺(广州)一带,包括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佛山、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至原南越国的首府番禺。番禺是两干多年不衰的东方大港,其周围的珠江三角洲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发展农业和商品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因而逐步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广信到番禺便成为粤语通行的主要区域。这一带的粤语通常称为“广府话”。2.浔江——郁江流域 由广信溯西江、浔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广西南宁、崇左、贵港三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交趾郡也是汉族移民较早定居的地方,因而这一带很早就有粤语传入。这一带的粤语次方言跟广府话接近,可以互相通话。3.北流江——南流汗流域 由广信溯北流江而上,经南流江到合浦郡,包括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属各县。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地处南流江出海口的合浦成为最早的始发港之一,这—‘带成为岭南早期的商贸要道。随着商贸发展,粤语逐渐通行。这一带的粤语保存古汉语音韵较多,但总体看跟广府话差异不明显,基本上可以通话。4.南江——鉴江流域 由广信溯南江而上,越过云开山脉到鉴江流域,包括广东云浮、茂名、湛江三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市)。这条通道一直通向雷州半岛南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徐闻,因此也是一条商贸要道。鉴江流域占属高凉郡,在南梁、南陈及隋三朝,当地俚人首领冼夫人与太守冯宝共谐连理,奉行汉俚和睦的政策,使汉族移民文化和百越土著文化逐步融合,由广信传入的粤语也就逐步在这—带通行。这一带的粤语吸收了当地土著语言的一些因素,但总的来看,语音与广府话差异不大,基本上可以通话。以上四个次方言区,都从广信出发,通过水路扩展而形成,其音系也就保持着较大程度的一致性。以下两个次方言区情况就有所不同。5.漠阳江流域 包括广东阳江市及其所属阳东、阳西、阳春。其粤语次方言通常称为“两阳话”,声韵母系统跟鉴江流域差不多,有人将它们划为一个“片”(高阳片)。其实,这两种次方言在声韵调组合上有明显的差异,互相之间难以通话。6.潭江流域包括广东江门市及其所属新会、台山、开平、恩平,这四个市(区)历史上称为“四邑”,其粤语次方言也就称为“四邑话”。通行四邑话的还有鹤山以及珠海市斗门区。四邑地区距离广州并不远,四邑话却是粤语系统中跟广州话差异最大的一种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与西江在水路上并不相通。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早期粤语的中心不在广州而在广信。发展岭南文化必须保护粤语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宣布:从2000午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该组织公布的《世界濒临消失的语种版图》报告指出: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由此可见,保护母语跟保护文化遗产一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人民在思维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这个民族或这个地区传统文化的结晶。广东的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岭南地区最重要的方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岭南许多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因此,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在发展岭南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重新认识粤语的自身价值,必须加强对粤语的保护。作为粤语发源地的封开,尤其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及周边地区粤语的材料,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浊塞音等,将这些不可多得的早期粤语“活化石”保存下来,不仅可以作为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而且可以作为岭南文化研究和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作者是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助理巡视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117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粤剧的论文

    说实话,其实做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为了去拿奖就行。到毕业的时候班主任会帮你们不分补足的。

    于丽波5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勾漏粤语研究论文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原始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泛称为南越族。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南越族人则逃往山区或更南

    落落晓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粤剧的毕业论文

    粤剧,粤剧是佛山的发源地,我作为佛山的一个小市名感到高兴,我很敬佩会听粤剧的市民,粤剧大约有300余年的过程。在小的时候我粤剧给我的感觉是很凡的,我读到六年级才

    8luckymore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粤剧的研究论文

    说实话,其实做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为了去拿奖就行。到毕业的时候班主任会帮你们不分补足的。

    你跑这么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粤语谚语研究毕业论文

    对谚语的看法议论文: 谚语是一种流传至今的民间智慧,它们概括了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并通过简洁有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谚语既可以作为个人的处世原则,

    基斯颠奴8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