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4

于丽波55
首页 > 学术论文 > 研究粤剧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火山红虎

已采纳

说实话,其实做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为了去拿奖就行。到毕业的时候班主任会帮你们不分补足的。

326 评论

felicity03

首先选一个课题,然后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后写成论文。论文格式跟政体题的答题格式一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大概就是这样,没什么特别的。直接上一份我当时做给你做参考。研究性学习这东西,最好选自己喜欢的,说不定什么时候知识就用上了。 粤剧是非物质人类文化遗产——浅谈粤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出路XXX,XXX(排名不分先后)指导老师:XXX【说在前面的话】“望尸沉海底,存贞自毁容。徽妮绝笔。(哭相思介)(乙反中板下句)鲛骨末夹灰,明珠已沉江海,恨无路求张羽,煮海再相逢,宋玉楚江悲,血花磨墨赋招魂,怕哭断九回肠,难觅泉台凤,巢覆卵无存,国破家何在,生离愁迭迭,死别恨重重。(滚花)我愿能殉国更殉情,取义更酬鹣鹦梦。(欲撞树死介)” 夜深,茕茕独立的我不自觉的哼出了熟悉的旋律,对,这出自经典粤剧《帝女花》。因为我自幼受爷爷奶奶的熏陶,对粤剧一直有强烈的喜爱与关注。可身为90后的我,看到周围同学整天沉溺在春哥曾哥的垃圾音乐中不能自拔时,心中便五味陈杂,于是便有了这份研究性学习,在这里要鸣谢我的粤剧知音XXX,没有她,也不能完成。【关于粤剧】 作为一名资深90后粤剧爱好者,必须简单的为大家阐述一下相关知识。(1)粤剧,顾名思义,就是用粤剧来演绎的一种戏剧。,我爷爷通常叫做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一般是外地人或者较为官方的说法。 (2)派系: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 (3)流行分布: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以及海外广东侨胞聚居的地方 (4)艺人代称: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因此得名 (5)发源地:佛山 (6)名旦:李文茂、邝新华、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与梅兰芳其名)薛觉等,不胜枚举 (7)经典粤剧:《帝女花》《平贵别窑》《罗成写书》《搜书院》、《关汉卿》《薛仁贵》、《杨忠保》、《狄青》、《贵夫人》 (8)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大腔演出 (9)角色:分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总生、公脚、正旦、花旦、净和丑十大行当。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10)服装: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 (11)基本功:唱(唱功)做(做功)念(念白)打(武打) (12)基本身段:站相、台步、七星步、指掌、云掌、亮相、跑圆台、开门、拉山、上马及背供 (13)表演程序:a.自报家门(即角色的自我介绍)。b.引子(主角上场时嘴里唧唧歪歪的东西,一般抒情,言志之类的)。c.定场诗(还是抒情,言志之类的)d.坐场白(和介绍差不多)e.跑龙套(小角色来了……)【研究背景】 粤剧目前在传播和继承上面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听众的老龄化与丢失。剧本传统缺乏创新。语言的要求,以及与现代大部分人审美观的错位….造成目前粤剧尴尬的地位【研究目的和过程】过程要追溯到2008年高一入学,一次课间我一时兴起,吟唱粤剧,不料却被新同学XXX用完美的唱腔对上,于是我们便在茫茫人海中觅得知音。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渐渐发现原来在我们堂堂纪念中学,粤剧的爱好者是如此之少…90后的爱曾哥,80后的爱春哥,70后的爱凤凰传奇…….于是,我们的心中开始萌发出一个共同的梦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粤剧,接受粤剧,最好还能爱上粤剧。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做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舞台。 我们首先拜访了更为资深的老粤剧爱好者。 整理前辈的叙述以及上网查询资料,看于我们所知的是否一致,果然是一致的 书写论文 得到老师评语【教师评语】留给老师写。【研究成果{论文}】浅谈粤剧发展的障碍以及道路先秦的《诗经》可谓是中国曲艺戏剧的总起源,而传统的曲艺如京剧、粤剧、越剧、黄梅戏等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但是尽管如此,她们命运却不尽相同。京剧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通过民国的“四大名旦”得以在现代彰显出她的光芒,几乎全国都知道“梅兰芳”的名字,而现今“李玉刚”的出现更是为京剧的创新提供了模板;黄梅戏虽是“自唱自乐”的戏剧,但是通过音乐电视剧等方式却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而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一直都被誉为是“史诗式”的戏剧,近来通过电影的方式扩大的影响力。而由方言(粤语)演唱的粤剧近来却一直在走下坡,在城市、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日渐下降。首先看看粤剧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相对有影响力的是中国五大剧种这样的称号所具有的意义,而名列其中的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很明显,这些剧种的唱调都与普通话所接近,因此推广以及普及都有着先天的优势。相对而言,粤剧因为使用粤语演唱,其中夹杂着一些古老的语调,加之唱腔的影响,使得粤剧在听觉方面失去了优势,很多粤剧演出时都必须在两边放置字幕,否则很难听得明白,但也因如此,年轻人观赏粤剧的时候经常要留意字幕,这样就影响了剧情的理解,导致许多年轻人认为粤剧难懂,无聊。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百度贴吧的留言。关于黄梅戏的留言是45010篇,京剧是173901篇,越剧是604780篇,而粤剧仅仅为6147篇。网络是当今重要的信息平台,贴吧是人们,特别是全国各地年轻人交流的主要平台,而通过这样的搜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黄梅戏等剧种在年轻一代中仍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而粤剧的评论之少,实在是令粤语区的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所惋惜。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京剧等能在当代流行,而粤剧的声音却越来越低呢?我们认为有这么些方面:(1) 语言是人民日常交流的主要载体,语言的普及很大一方面也会影响到相关的文化的普及,如因英语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电影、歌曲、文学作品等在全球内都有着近于最广泛的支持者。因此,使用粤语演唱的粤剧在这一方面首先就失了优势。普通话作为国语,在全国范围内通用,而粤语虽然作为中国第二大语种,但仅仅流行与广东、港澳等地,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懂得传统粤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因此,粤语作为粤剧的基本载体,将粤剧的流行地锁在了粤语区。(2) 配乐是戏剧的灵魂,很多戏曲可以省去演员演唱的部分,仅仅的纯音乐就足以流传千古。而粤剧作为传统曲艺,配乐的乐器主要为鼓、锣、二胡、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但由于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造型优美,符合当今上流生活要求西方乐器的传入,现代人对传统乐器的关注度越来越少,因此乐师的缺乏也是粤剧发展中面临的难题。(3) 剧本是正常戏剧的生命,没有了剧本,也谈不上什么配乐。现在流传下来的粤剧剧本大多已经年代久远,已经被反复演唱多遍,那些对粤剧感兴趣的老剧迷也已经有点审美疲劳。加之粤剧剧本内容大多关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如外国大片中的机器人、星球大战等。(4) 演员是戏剧演出的主体,传统粤剧唱腔复杂,演出艺人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并不是像普通表演那样有些表演功底的人都能随便走上去充场面。而现在粤剧的演出艺人以中年人居多,而年轻人对粤剧兴趣的减少导致传统曲艺面临着流失的危险,年轻人的缺乏使粤剧的继承出现了一大空洞。(5) 观众是一切的主导。观众的多少事实上就代表着这种曲艺的生存状况。而粤剧的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粤剧的演出也主要通过剧院、乡村舞台,而在现代媒体如电视、网络等却亮相率较低。观众老龄化、年轻观众的缺乏将成为粤剧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对以上所提及的问题,京剧等由于使用接近普通话的音调演唱,普及与扩大影响力相对较易,而由于其影响力,很多学习传统乐器的优秀人才首先会被选拔到相关的剧团当中,很多专家很容易着眼于剧本的创新,因此剧本也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至于演员与观众,通过电视选秀、音乐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目光。而粤剧在这些方面的缺乏,使得自身面临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都认为,粤剧要在当今生存甚至是发展,只在于两个字——创新。年轻人都粤剧失去兴趣是粤剧不能发展起来的一大原因,基于此原因,网上有这样的评论:当前演出的戏不可谓不多,而观众面没有扩大反而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不欣赏,固然有种种客观原因(如广东收看电视的渠道多而播放的时间长;音乐茶座、游乐场林立,对剧场的冲击尤其激烈),但如求其在我,则应当有勇气承认:上座率不高,是观众对劣质戏剧的抵制。不从戏曲艺术本身去精益求精,只靠平庸浅陋的频繁演出,会徒然败坏观众的胃口。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当年能够做到使观众到莫斯科艺术剧院来看《三姊妹》,仿佛不是来看戏,而是到普罗佐罗夫(剧中主人公)家里作客。这种演出和观众之间的亲切感,完全指靠演出本身提供的咀嚼不尽、传之永远的吸引力!可是,在数量庞大的粤剧上演剧目里,哪里去找这样的戏?相反,粤剧却明显地存在着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许多因素: (一)和青年的思想对不上号。青年要求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充满了求知欲望,好奇心理。可是,戏曲尽演传统戏,传统戏里也有青年的恋爱、婚姻生活,但“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之类离当前的现实大远,很难引起共鸣。对舞台上非常触目的陈旧感,鲁迅曾经说过然而,今天舞台上所见的戏,蝶、鸳、魂、血之类早该扬弃的东西,竟有愈来愈多之势。这种陈旧的戏风根本无视当前广大观众审美要求的深刻变化,如果还自以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买方市场”,那么,戏剧艺术的前景怕是难以乐观的。戏曲既不去过问青年的生活,那么,青年也很难去关注戏曲。 (二)和青年的欣赏心理有距离。现代生活的节奏快,青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要求看到生动、明快、活跃的画,要求艺术有比较强的直观效果,不喜欢虚拟太多、程式太严、画面呆简单、手法一般化、过程太长等等,他们没有慢慢品尝、细细体味的耐性。 (三)和青年的理解力有隔膜。老观众的爱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现在具有戏曲基础知识的青年不多。行当、脸谱、锣鼓、音乐等等有什么规范、怎样欣赏?看不懂听不懂,觉得都差不多。同时对历史知识越来越陌生。 基于如此有深度的评论,我们作出如下结论:(1) 粤剧要发展,首先要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习粤剧并不是因为自身兴趣,而是像学习钢琴等出于父母的虚荣心,这样的不仅仅不能培养出新的艺人,更是使粤剧在年轻人之间的名声大降,沦为“父母追求虚荣”的恶物。加之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重,粤剧这样的“对学习、升学没有任何帮助”的“废物”很容易就会被忽视。而现在的艺术生大多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传统乐器的退居二线,使配乐的接班受到阻碍。(2) 粤剧要在当今生存下去,就要扩大自身的观众范围,基于现在粤剧的观众大多为粤语区的中老年人,而大部分人都在农村,因此,在农村组织粤剧协会是一种十分好的办法,而此法,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中山市的古镇镇。据悉,古镇戏曲协会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戏曲发烧友”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发展戏曲艺术事业中,为古镇曲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古镇每个村至少都有一支剧团,业余演员超过500人。该镇一年四季都飘着悠扬粤韵,古镇人已将到曲艺社唱粤曲当作是一种健康时尚的文化生活。为了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该镇打算向有关部门申报“中国曲艺之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陈小禾希望古镇做好传承工作,用独特魅力发掘培养更多的新人。(3) 粤剧要引起现代人的注意,剧本的更新也相当重要。现在年轻人大多关注社会的发展,因此,剧本也需要以社会发展同步,多加入新元素,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唤起当代人对粤剧甚至是其他传统剧种的关注,毕竟这些文化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要做的不是抛弃,而是继承,甚至是发扬光大。以上是我们对粤剧的浅薄的认识以及小小建议,如有不详细、缺漏或者错误的地方,请原谅。附录(该资料均来自网络):粤剧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广东频道 ( 09-20 09:52 ) 从去年新编的粤剧《小周后》,到即将开幕的“魅力佛山•2004琼花粤剧艺术节”,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粤剧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一方面也表现出粤剧人士自身对粤剧在新时期发展的探索。两相努力之下,佛山粤剧呈现出勃勃生机,我市知名粤剧艺人李淑勤还于去年一举摘得“梅花奖”,成为佛山首位获梅花奖演员。但是,在中国戏剧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佛山粤剧的发展也不是路途坦坦,它还面临着许多生存挑战。 粤剧文学性的缺乏 粤剧是目前极个别按曲牌填写唱词的剧种之一。按曲牌填写的粤剧唱词,演员演唱起来朗朗上口,观众欣赏起来韵味悠长,成为粤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但是,市文化局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杨凡周说,由于懂得曲牌的现代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会按曲牌填写粤剧唱词。另外,如果懂得曲牌填词的是外省人,但是又由于普通话和粤语之间的差异,这些外省作家根本无法直接进行粤剧创作(主要指撰曲),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作品也可以由粤剧作家移植,但总难免因文害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粤剧文学在整体上的进一步发展。 以唱词为例,杨凡周指出,移植而来的作品有不少都使用了新曲,这固然能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但如果有的作品在此时不注意“度”的把握,使用新曲太多就会使粤剧失去特有韵味,不少观众尤其是老观众就难以接受,感觉这只是“粤语歌剧”而不是粤剧了。“粤剧曲牌是粤剧观众普遍认可的基本特征,如何更好地按曲牌填词做到保证粤韵韵味是粤剧文学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杨凡周说。 粤剧观众的缺乏 最近,禅城区文化馆组织成立娃娃粤剧团,佛山电视台开辟“麦嘉讲大戏”栏目。对此,我市研究粤剧历史多年的吴炯坚连声叫好。他认为,这是培养粤剧观众很好的途径。 “培养一个粤剧演员容易,但是培养一个懂得欣赏粤剧的人就难了。”目前,喜欢粤剧的人基本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较少。吴炯坚说,要想使粤剧市场扩大,就要培养年轻人对粤剧的兴趣,但是这不是容易的事。由于戏剧是一种写意的东西,在舞台上说山讲水的时候,舞台上是没山没水的,而是靠粤剧演员的形体、神态去表现。如果少年儿童或青年人能够懂得欣赏这些写意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懂得粤剧,从而有可能产生兴趣。那么,戏剧市场也必然会扩大。 随着娃娃粤剧团的成立以及“麦嘉讲大戏”的开播,佛山粤剧在培养粤剧观众方面作出了一定探索。但是,吴炯坚强调,培养粤剧观众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目前只能尽力而为。 粤剧编剧的缺乏 移植其他剧种的戏不是目前粤剧界的典型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粤剧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编剧。”在佛山电台主持粤剧节目10年的晓君这样说。 一个剧种要想有生机,有生命力,就要不停地推出新的符合现实社会的剧目。这就要靠编剧,要靠编剧的创作。但是,纵观整个珠三角地带,粤剧编剧可以说寥寥无几。一些粤剧作品,甚至是获奖作品都主要由非粤语作家编剧。“如果粤剧没有自己的编剧,怎么能创作出与广东生活贴近的作品呢?”晓君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除了那些传说和神话的戏可以继续演绎外,应该有符合本地特色的戏出现,这样才能保证地方戏的生机。但是,最近一些年,几乎见不到这样的一出戏,这是摆在粤剧人士面前要好好考虑的问题。“粤剧要给自己打好坚强的后盾,就要多多注意培养自己的粤剧编剧。” 粤剧改革处于十字路口 “一句话归总,都得变,变才有进步。”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的话对今天的中国戏剧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戏剧确实处在危机之中,各剧种都在改革,寻变,求变。粤剧自然不例外。佛山新编的《奇情记》、《小周后》就是这种改革的结果,它们可以算是初步的成功。 但是,改革是困难的,如何能使粤剧这个剧种在新时期既拥有老观众又拥有新观众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目前粤剧需要探索的。晓君认为,改革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粤剧有自己本身的艺术特征,改革要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像曾经风靡一时的《山乡风云》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它是一个现代戏,改革不可避免,但是却受到很多粤剧老观众的喜爱。这个例子至今都可以借鉴。吴炯坚认为,改革要创新,也不能脱离平民。“戏本就来自民间,就要回归民间。”他说,戏剧要时时和大众交流,老百姓喜欢的戏才是有生命力的戏。 以上种种问题都是粤剧目前需要考虑的,但是粤剧也仅有这些问题吗?不是,在粤剧未来的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挑战需要一一去面对,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粤剧曾面临港台流行文化的巨大冲击,但在粤剧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不但牢牢把握住这块文化阵地,而且积极推动了粤剧的改革和发展。近10多年来,广东省各粤剧团在粤剧改革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且不少剧目在全国造成一定影响,推出了一大批粤剧新人。同时,粤剧演出市场也比较稳固。 广东共有省、市、地区粤剧团30多个,民间社团、街头票友演出更是不计其数。以广东粤剧院为例,平均每年在国内演出110场,每场演出上座率基本保持9成以上,一场票房盈利在2—3万元以上。这一方面说明粤剧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广泛的基础,它所表现出的地域文化特点、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形式与粤语流行地区民众深层文化心态十分契合;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年粤剧同仁在粤剧发展中努力的结果。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在佛山民间如鱼得水。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全市目前有正式名称的“私伙局”206个,加上无名无姓的“私伙局”数量已经超过了400个,村村有、镇镇有,佛山粤剧根系枝繁茂盛。 据悉,这些活跃在民间的“私伙局”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为宗旨,长期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娱自乐之余,为当地村民或居民提供欣赏、娱乐的好去处;二是坚持在传唱传统粤剧(曲艺)的基础上,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新曲目,不断探索伴奏及演唱的技能、技巧,以丰富粤剧(曲艺)的表演内容和程式;三是坚持活动在基层,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不忘培养和培育新人,发挥了扶持、熏陶和感化青少年的功能,目前一批年青有为而有潜力的曲艺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自愿、无偿送粤剧(曲艺)下乡,年活动达到6180场次,是基层文化建设的“轻骑兵”;五是以自身的不懈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不少团队还在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参与演出、评比并荣获了多项殊荣。 其中顺德区的均安、容桂、大良,南海区的盐步、大沥、平洲,禅城区的澜石、石湾、普君,三水区的西南,高明区的荷城等一批“私伙局”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1、现在学粤剧的小孩不是真正的喜欢粤剧,只是想学钢琴一样,是为了满足父母虚荣心而学的,他们在上了高中之后很可能会因为学业繁忙而放弃粤剧。 2、粤剧缺乏编剧的人才,粤剧演的都是经典的剧——也就是,没有创新,不能吸引年轻人,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3、还很缺乏伴乐,很少年轻人学高胡、月琴等乐器。 4、粤剧难度大,不想演员或者歌手那样多拙劣的技艺都能登台演出。要从小开始练,花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出师。父母们会觉得演艺之路不好走,不务正业,而反对小孩学习粤剧。所以粤剧的发展会出现断层。 粤剧的感染力在衰退。这是因为整个社会对粤剧的关注度还不够。 其实我们不必过於执著于传统的粤剧,可以对粤剧作适当的的改良以与时俱进。但是,这里的难点是,保存粤剧的传统精华和加入时代元素之间的平衡。不过我相信粤剧肯定可以做到的,粤剧就是这样不断创新过来的。 当然,创新之路肯定会很崎岖,会很多人反对,甚至会说是糟蹋传统文化。但是,文化的发展就是要在这些争论中前进的,只要有人能坚持下来,粤剧艺术肯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现在流行歌曲中开始流行加入京剧元素。其实粤剧也可以,但不是这样由外行人随便唱几句类似音调的曲子就算了,而是可以由专门的乐队专业演出(当然,粤剧需要稍作改编以适应潮流),让粤剧流行起来。就像现在很火的“科学松鼠会”想“让科学流行起来”一样,他们用轻松地笔调写科普,同时不失科学的严谨性。粤剧也可以用让年轻人容易接受的形式流行起来。所以,目前来说,粤剧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粤剧本身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活力了。

291 评论

吃尸体的秃鹰

没有题目?????

154 评论

猪宝0517

有一本书叫《名角与戏曲》,中有一文叫 元代杂剧,至今千里赖通波你看看怎么样,一搜就找到的!

227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粤剧的论文

    说实话,其实做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为了去拿奖就行。到毕业的时候班主任会帮你们不分补足的。

    于丽波5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勾漏粤语研究论文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原始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泛称为南越族。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南越族人则逃往山区或更南

    落落晓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粤剧的毕业论文

    粤剧,粤剧是佛山的发源地,我作为佛山的一个小市名感到高兴,我很敬佩会听粤剧的市民,粤剧大约有300余年的过程。在小的时候我粤剧给我的感觉是很凡的,我读到六年级才

    8luckymore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粤剧的研究论文

    说实话,其实做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为了去拿奖就行。到毕业的时候班主任会帮你们不分补足的。

    你跑这么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粤剧纪录片的毕业论文

    浅析现代标志中的文字创意摘要:文字不仅是标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能发挥人聪明才智的设计载体。文字在标志中的具体应用,不仅仅是作为视觉形式的表现,更是一

    虫子在睡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