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5

牛牛1223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与荒诞人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uliangli

已采纳

加缪说:“观察到生活的荒谬,不可能是一种终结,仅仅是一种开端。”

他指出,发现荒谬是一种解放的开端,使我们从原有的幻觉中解脱出来。

一、人生是荒谬的

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加缪开宗明义道:

“真正能让人深入思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要判断一种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哲学。”

这里所提到的的“要判断一种生活是否值得经历”就是指突然对生活的价值产生怀疑,这种怀疑则是由荒谬感引起的。

接着,他继续写道:

“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或工厂的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样的节奏周而复始地流逝。可是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浮现在意识中,一切就都从这略带惊奇的厌倦中开始了。‘开始’,这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在机械麻木的生活之后,但它开启了意识的运动。”

“为什么”这个疑问是所有思考的关键所在。

人突然发现了自己和这个节奏、这种生活的一种陌生感,一种特别强烈的不是共存的感觉。

由此,人会觉得这个世界突然变得陌生,变得自己不认识了。

这就是所谓的荒谬感。

一个人一旦产生了荒谬意识,就会觉得自己与生活格格不入,觉得大家都是蒙在鼓里的人。

从此,这个人就会以不同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一切看似合理的东西变得对立起来,变得荒谬起来。

存在主义的重要主题之一便是我们存在的荒谬。

人之存在于世界是荒谬的。

也就是说,人,活于世并没有什么理由和意义,人,无缘无故地被抛到了世上,直到我们做决定才赋予了人生意义。

然后不久,死亡来临,将我们给人生的所有意义全部抹除。

按照萨特的说法,人是“一种无用的热情”——我们的存在完全没有意义,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抉择才创造出意义。

而加缪则用希腊西西弗的神话来解释人的荒谬。

西西弗是一位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之人得到永生。

但他也触怒了诸神,因此被罚每天推一块巨石至山顶。

巨石太重,每次费尽力气推到山顶,就会又滚落下山,周而复始。

也就是说,西西弗必须永远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推石头。

这种没有结果的劳作让西西弗的人生显得荒谬且悲惨,生命在无意义中耗费。

相信生活于现代 社会 中的我们,我们这些芸芸众生,都会有这种感受。

我们仿佛就是 社会 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盲目地生活,生活本身因缺乏意义而失重。

这种现代人普遍的集体感受弥散于 社会 的各处, 社会 越发达,分工越细致,这种荒谬感越强。

因此,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周而复始往山上推石头的西西弗。

朝九晚五,每天上班时相当于站在巨石前,下班等于将巨石推到了山顶,不断重复。

我们的人生就是像这样永无止境的惩罚。

我们的差别只在于是否认识到这一点。

但是,生命本身的要求应该是全面的,人类的在本质上有全方面的发展需求,具有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

比如:人的爱好越多,他的生活就越丰富多彩。

坤鹏论曾讲过,幸福 快乐时光,快乐的反义词是无聊。

无聊是什么?就是无所事事。

因此,爱好多的人,总有事做,他很难无聊。

那么,他获得快乐的机会和时间将会大大增加,所以,他更可能享受到幸福。

而且,这个概率世界,会的越多、做的越多,相当于选择更多、机会更多,自然,获得结果也会更多。

但是,我们的 社会 大分工却尽量地将人类个体分化、固化。

让我们只能发展某一方面,成为专家才是最适合这个 社会 的需求的。

可是,等到我们无法再被 社会 所用而必须退休时,我们的人生就变成了毫无目标。

所以,很多人一退休会很快衰老,或是疾病缠身,似乎整个生命的斗志瞬间瓦解一样。

总的来说,人类的生命就像西西弗的劳役一样,完全没有意义,也无任何目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人生是荒谬的!

二、面对荒谬的三种立场

加缪的终点并不是荒谬,他是循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思考,以荒谬为始,找到如何活的答案。

“唯一的已知数是荒诞,问题是找到出路,弄清是否应当从荒诞中推论出自杀。”

加缪认为,面对荒谬,人类有三种不同的反应:

一是,以自杀逃避。

“自杀的根在原因在于感觉到生活没有意义,人的存在也没有了任何理由,那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人不能在价值虚无的状态下存有”。

但是,自杀不是战胜而是失败,不可取。

二是,在超出人的经验之外追寻意义。

这是很多哲学家的立场。

这里又再细分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家的立场。

以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为代表的有神论存在主义派,属于非理性的。

他们将荒谬神化,崇拜理性不可理解的东西,主张从世界向上帝的飞跃。

他们说,上帝不被人的理性所能感知,因此会让人产生荒谬的感觉。

但是,上帝又是万物的意义之源,存在的意义不是用理性感知,而是依靠信仰。

在“信仰的飞跃”中发现希望,这种飞跃超出了理性,由此产生的希望之力量,与“信仰的飞跃”难度成正比。

加缪认为,这些观点是一种“哲学的自杀”。

也就是说,有神论存在主义哲学家发现,世界的不可理解性和希望的无意义性,他们在绝望中试图通过抹杀理性来挽救希望。

由信仰而认为生活值得一过,其实是在将自己的生活价值降格,使它依附于外部的事物。

这样的人把自己的生活当成了实现最终目的的途径(比如:进天堂)而不是最终目的本身。

在加缪看来,“哲学的自杀”是怯懦和自欺,是放纵自己的软弱,是把自己无保留地交代给外部的力量。

他宁可活在有神论者所谓的“罪恶与绝望”之中。

对于理性主义的代表,加缪直指现象学鼻祖胡塞尔。

胡塞尔主张回到事物本身寻找出绝对价值,力图恢复那个缺少了它就会产生荒谬的理性原则。

加缪认为,这只是对荒谬的存在以及它的不可理解性进行理性替换。

可见,无论是理性主义立场还是有神论的非理性主义立场,都没有很好地规避荒谬感。

它们虽然保留了肉体,没有进行物理上的自杀,但是,却进行了精神上的自杀,没有逃过哲学上的切割。

加缪还认为:“从荒谬的存在的视域来看,客观世界没有理性,但是也不是一点理性也没有,它仅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存在而已。”

“没有任何理由”指理性无能为力,但在理性之外又一无所有。

哲学家一旦意识到这一悖论,他的哲学也就在荒谬感面前完结了。

三是,在荒谬的真实生活中创造意义。

这是无神论存在主义派的立场,也是加缪认同的立场。

也就是:

——完全有尊严的生活是在充分认识到荒谬之后的为生活而生活;

——我们不应受到世界不可理解性与缺乏希望的打击;

——义无反顾地通过拒绝希望和肯定生命来确定我们的独立。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提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我们不应该绝望;

其次,我们更不该自杀;

最后,我们反而应该承认西西弗是快乐的,我们要像西西弗那样活着!

为什么?

第一,因为在把巨石滚上山顶的毫无意义的挣扎之中,有某种特质让他的人生值得活。

人生仍然比死来得好。

“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散发出一种动感庞然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像舞蹈一样优美。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了。当巨石不再成为他心中的苦难之时,诸神便不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

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

加缪就此认为,“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属于他的……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西西弗的石头,是悲惨的源泉,也是重获幸福的踏板。”

西西弗的石头就是他的意义,生命就是他的意义,石头和每一粒沙土都形成他的世界。

“我把西西弗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岩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矿上的每一颗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坤鹏论认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因为它已发生,谁也无法改变现实,怨天尤人毫无意义,该做的就是,承认它——“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去发现其中值得活的特质,沉醉其中。

第二,既然这个世界之有意义是相对于人而言的,那么,离开了人,这个世界无所谓动人。

为什么阳光、海水、火热的石头以及爱和友谊这些东西被大家视为生命的意义?

根据加缪的观点,“这个世界”的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温暖体现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

“感受到自己与某片土地的联系,对某几个人的爱,知道总有一个地方心灵会找到和谐,这一切对于人唯一的一次生命来说,已经有足够多的可靠意义。”

如果在人间、“在阳光和大海之间”就已经找到了人与天国的交融,那么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就不再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生活!

荒谬,在20世纪吸引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并激发了种种小说、剧本与电影。

而以下这些加缪的名言更是激荡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没有对生活绝望,你就不会爱生活。”

“我对人的命运是悲观的,对人却是乐观的。”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331 评论

追梦少年0215

书名:《西西弗神话》译者:沈志明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上图中,西西弗由于对诸神的轻率态度,受到严厉的惩罚——他正在推着一块巨石艰难地抵向山顶。每次当巨石到达山顶,它又会滚将下来。西西弗便回到山底再次推石上山。一次,一次,又一次,无数次。加缪说,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加缪认为,人类的生活就像西西弗的苦工一样荒谬。 这是加缪的一本哲学散论。关于加缪本人的介绍,请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 荐书《局外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本哲学散论集中阐述了他的荒诞哲学,与小说《局外人》、剧本《卡利古拉》合称为加缪“荒诞三部曲”。本散论汇编了加缪的四篇文章:《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和《西西弗的神话》。其中,《西西弗的神话》篇幅虽最短,但是最形象地体现了加缪的对荒诞的人生观的理解。 加缪的这本哲学随笔并不十分容易读懂。作为非哲学专业出身的我,写作本文的目的绝不是对本书全面地加以介绍或评论。由于选择阅读本书完全是跟随我自身兴趣引导的结果,在阅读整理过程中,我内心深处不时地感到深深的共鸣与震撼。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都是最触动我思想和心灵的。 本文是我对《西西弗神话》一书中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的学习、理解与重新归纳。由于本书理论性极强,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将不时地引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来进行形象的说明。 01 什么是荒诞?第一个三角关系:荒诞/人/世界 本书中,加缪以荒诞同时作为起点与结论,展开对世人的心灵探索。 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作为罪犯在案件调查和审理过程中亲历了法律和社会规则的荒诞——作为被审理的对象,他被排斥在司法系统之外,无法发声,无人聆听,最后死于世俗世界和意识形态的荒诞。临死之前,他意识到了所有人必死的命运,很多人依然在有希望地活着,而他则选择清醒地赴死。(参考 《荐书<局外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荒诞感,描述的是人活在世界上的一种感受。加缪说,“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荒诞的两个要素,是人与世界。这三者构成了 第一个三角关系(荒诞/人/世界) 。加缪甚至认为,荒诞是人与世界的唯一联系。 荒诞产生于一种比较。《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由于意外杀人的偶发行为,不仅被认为具有确凿无疑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被司法机关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指控为道德沦丧的社会公敌之行径。这里,默尔索的对面站着的是整个法兰西人民。他的动机跟他本人的实际力量与外在现实认为他企图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于是荒诞性就产生了。这种比较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世界的分离。 人们总是希望“明天会更好”。然而,人无法充分把握任何一个尚未到来的时刻。万物总有一天会消亡。人们唯一可以确定无疑的就是必死的命运。荒诞是人的精神希望与使之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离,是有效而有限的理性与不断再生的非理性的冲突。看到这种本质上的荒诞命运后,默尔索在临死前觉醒了,认为自己要把剩余的不多的生活重过一遍,因此他厉声拒绝了神甫最后的布道。荒诞使荒诞人觉醒。 02 如何摆脱荒诞?第二个三角关系:荒诞/自杀/希望 当人们发现自己成了局外人,看到了自身与生活背景的离异,失去了对未来的期望,便开始想要从荒诞感中解脱出来。多数人选择逃避荒诞。 人是必死的,如今的一切到终了都会烟消云散。那么,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自杀者在内心深处一遍遍的思索着这些哲学本问题。加缪认为,导致自杀的最明显的原因往往不是最致命的原因,自杀是一种自供,自杀者无奈地承认“跟不上生活,不理解人生”,“不值得活下去。”杀死自己生命的人沿着绝望的路子走到底。自杀者以自杀的方式解除荒诞。 并非荒诞导致了自杀。但人们确实想要摆脱荒诞。 更多的人习惯性地生活下去,抱着虚无的希望,寄望于明天、寄托于子女、想往一个美好的来世、为某个伟大的理念而活、为人生注入意义……多样的形式具有相同的本质。希望成了致命的“隐遁”。 加缪认为,除了有摒弃生命的自杀外,还有哲学的自杀(即精神的自杀)。为此,加缪考察了存在哲学的家谱,从海德格尔,到克尔恺郭尔、雅斯贝尔斯、胡塞尔等。他认为,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路径,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起点,并大多抵达了相同的终点。面对荒诞与虚无,他们从批判唯理主义出发,最后殊途同归,都发出了希望的呐喊。此岸的生活如此荒诞,人们又难以逃脱彼岸幻想。归根结底,是摒弃自我的宗教本质。 自杀和希望,作为逃避荒诞的两种方式,与荒诞互相纠缠,共同构成了 第二个三角关系(荒诞/自杀/希望) 。 03 荒诞人的觉悟与反抗 荒诞人正视荒诞,体验并思考,由此得出 荒诞的三个结果:自由、反抗、激情 。 荒诞人排斥人生具有某种意义。认为意义是外加给人的东西,其中包含了对价值等级的选择。人生没有意义的话,人可能活得更好。 因为,如果卸掉人固有的生命重负,人就被包围在希望、担心、证明生命有意义的藩篱中,而这将导致人的贫乏。普遍道德的全部权力、易怒的上帝、永恒理性与秩序……这些动员着人们去惩罚敢于思想的有血性有勇气的人。而这些也正是荒诞人所否定的东西。 但排斥人生意义,并不等于排斥人生。人就是他自身的目的。他不为什么而生活,只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 希望和永恒,一直在人们苦行的路上招手。面对必死无疑的唯一出路,多少存在哲学家和小说家都半途而废了,希望在他们的作品中趁虚而入,这正说明了荒诞苦行的艰难和不断坚持觉悟的必要。 荒诞人既不批判理性,也接受非理性。认为理性在其范畴内是有效的。而绝对否定理性则使人在非理性的洪流中再生出彼岸幻想来。 荒诞人被剥夺了希望,也彻底缺乏希望,但并非绝望;荒诞人不断拒绝,思想活跃,但并非自我弃绝。 荒诞人体验和经历,仅仅凭他知道的东西而活着。 荒诞人前后一致,反抗不可抵抗的命运,他不像自杀者死得心甘情愿,到死的时候也死得很不服气。 荒诞人的自由包含了死亡命运外的一切。认为人是唯一的主人。唯一的约束是彼岸幻想。 荒诞人意识到没有永存的自由,因此不做希望和生存幻想的奴隶,享有荒诞自由。 荒诞自由的要素是死亡、荒诞。这三者构成了 第三个三角关系:荒诞、死亡、荒诞自由 。 荒诞人不为永恒做任何事,又不否定永恒。 荒诞人从世界那里拿回了自己的全部权利。 荒诞人喜爱自己的勇气和推理。勇气让他义无反顾地生活。推理让他认识自己的局限。04 西西弗的义无反顾 科斯林的国王西西弗,由于曾绑架死神,使得世间一时间没有了死亡。一旦没有了死亡,人还需要宗教和神明做什么?众神被触怒后判罚西西弗在地狱中从事一项无效而无望的劳动——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每每在巨石将达山顶时又滚下山去。西西弗不得不永不停歇地循环往复这样的苦工。这是他热恋此岸所必须付上的代价。 这正象征着人类的现实困境。放眼开去,人们都在日复一日地推着自己的巨石。或许乐此不疲,或许心不甘情不愿,但都无能为力。 在推石的过程中,我们以为西西弗的每一步可能都包含着绝望,但也不尽然。毕竟,这是西西弗选择的。他蔑视诸神、热爱生命、还曾扼住死神的咽喉。而今,尽管他孤立无援,但却叛逆反抗、永不言悔。他从一开始就是自己的主人。所以面对自己的命运,他义无反顾。 结语 感佩于加缪在书中所处处体现出朝气与激情,理性与清醒,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请各位读者原谅我在哲学上的幼稚与文中可能出现的谬误。 如果您还想了解哲学大师加缪的其他书籍,请戳链接: 《局外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鼠疫》:囚徒 的反抗

215 评论

贪嘴森淼

荒诞是加缪哲学的起始概念和核心概念。加缪把荒诞定义为一种理性与非理性、永恒与有限之间的对立和断裂。加缪从荒诞这一基本信念出发,反对消极厌世的自杀,反对脱离现实的飞跃,而主张直面荒诞的反抗,提供了在荒诞中生存的艺术。加缪的反抗是形而上的、精神性的。它是在环境不可改变的前提下的自我态度转向,是遭遇人类终极困境的思想者的最终取向.

26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诗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五柳先生传。根据查询今日头条得知,陶渊明人物形象参考文献有五柳先生传,作品多展示陶渊明豪放洒脱、自然纯真的个性,对完美无缺社会理想的追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田

    牙签victo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人命关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医生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 【摘要】临床医学的特点是研究未知数最多的

    bigsunsun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人参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可以做成人参鸡汤,八宝人参汤,韩式人参鸡,人参茶

    爬爬的蜜糖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义人关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何谓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

    云里雨里大太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不老人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

    蛋蛋徐要发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