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黄小兔
初为季刊,1988年改为双月刊,1996年改为月刊,至2010年底共出版244期。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全国集邮展览1991年6月28日-7月8日在上海举行,《上海集邮》曾出版光辉的七十年专刊,为其最早的增刊。《上海集邮》于199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五届亚洲和大洋洲国际集邮展览中获文献类展品银奖;于1995年在印尼举行的第八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中获文献类展品银奖。该刊既重视邮识普及,又重视学术研究,宗旨为:普及集邮知识,提倡邮学研究,传播集邮信息和加强协会与会员,协会与协会之间的联系。《上海集邮》是一份综合性的邮刊,近40个栏目。1990年起栏目大加创新,将零零星星的栏目从宏观上加以概括,分为“邮坛纵横”、“新邮花圃”、“华夏文化”、“极限片欣赏”、“邮政史迹”、“放眼世界”、“知识荟萃”、“百家论谈”、“群星璀灿”、“读者园地”、“邮市察访”等。曾每年举办上一年度的“十大集邮新闻”评选活动。
寻找美食的虫
凡是真正的集邮爱好者,没有不知道《集邮》、《集邮博览》和《中国集邮报》的,这几种在各地邮政局都能订阅。还有《上海集邮》、《北京集邮》、《集邮博览》、《哈尔滨集邮》、《邮缘》、《集邮界》、《甲子邮刊》、《青岛集邮》..................
乌龟宝宝28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埠书信馆邮票。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著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著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著作。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著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有时可以通用
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有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就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快递员不负责任,早收件,但没有投递出去,或者过了发快递的时间段
是邮政订阅网址~~
送杂志的人是邮局送报纸的那个人,送之前不会打电话,直接送到信箱。
《集邮》杂志从1955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46年刊史。由于时间跨度大,中间几经停刊和复刊,其中停刊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从1966年7月至1979年12月。因此,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