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5

ly的天空
首页 > 学术论文 > 百年孤独论文主题轮回解脱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燕子an

已采纳

意志在执着和向往中坚强,思想在挫折和坚定中跃进,人生在失败和反思中成长,精神在读书和品味中发光。把自己置身书的国度,让精神暖暖地发出灿烂的光芒。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生百年孤独阅读心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百年孤独阅读心得范文一

刚开始看《百年孤独》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奇怪的地方,首先,布恩蒂亚家族中的人名反复用的都是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这也仿佛他们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种可怕的循环中度过的;其次,故事的情节很具神话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为按奈不住寂寞从新回到人间,甚至与活人交谈。这也引起了我看下去的冲动,这是一个仿佛描述一个国家百年的繁衍与生存、耻辱与压迫的故事。

霍·阿·布恩蒂亚带领他的妻子,以及他的亲属朋友们历尽千辛来到了一片未开垦的土地上,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这块后来被命名马孔多的小镇上,蕴含了无穷的神秘,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亚陷入了无穷的孤独。在他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可怕的循环,在他对创造发明产生厌倦以后,便整日地呆在实验室里制作金属金鱼,每做到二十条的时候就将它们熔化重做。他的后代奥雷连诺又从战争走向孤独,终于也陷入了循环制作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传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独样,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代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的出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入驻,不仅是布恩蒂亚家族,整个马孔多已经开始没落了。那本羊皮书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这个家族从建立到没落其实已经是注定的宿命,终究是一个可怕的循环。

《百年孤独》读完后都会给人留下一种沉重感,我认为这种感觉才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

大学生百年孤独阅读心得范文二

那日逛书店,没有什么合适的书。

突然看到这本,隐隐约约记得上学那会好像读过。记的,书中一段情节,开始时干旱,后来就开始下雨,一连下了很多年的雨,很多事物包括活着的人,死了的人都长了绿毛。其他的,真的一点记忆都没有了。直到现在,都奇怪自己居然敢在那个年龄段看这本书。

其实,这次读,也没办法,还要借助网络。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感觉自己太空白,只能上网搜索别人的读后感。

以下来自网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看到了吧,七代人的故事,而且所用的名字基本一样。很多人都要整理出来族谱,才能走出迷宫。

其实,还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至少让我懂了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现实的魔幻和真实发生一样,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人鬼之间的对话、交往没有任何隔阂,就像平常我们面对面随便聊聊今天吃了吗一样简单。

生活中,原来很多人都是孤独的,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孤独。

而那种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的孤独,有时候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周围的亲人、朋友。

大学生百年孤独阅读心得范文三

读《百年孤独》纯属是一个偶然,经同事推荐就借回家看看,看了一遍,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读完后也不能完全了解其义。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关于《百年孤独读后感》的文章,忽然想解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便细细的阅读起来。

文章的作者读了三遍《百年孤独》,并对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着实让我敬佩,不由得让我想起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诚心,也够努力,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其实写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的兴衰。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

“不团结”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解释,从片面的角度说,它是自闭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弃的。其实在职场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实际上我们往往是在本职工作上倾尽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实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这也说明越是浅显的道理,越是难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导我的这次阅读,也让我感觉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可能有时,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它是在写自己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阅读的自己,这种感觉会拉着我们继续阅读;有时,当发现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出现在眼前时,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阅读不乏是个好习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也能养成价值的判断力,那我们为何不取别人所长,来逐渐提升自己呢?

大学生百年孤独阅读心得范文四

大一时,闲来无事,发现舍友书柜上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便借来读读。我陆陆续续地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读完之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解脱,我解脱了,布恩迪亚家族也解脱了。

《百年孤独》讲述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沿海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说实话,这本书的确难懂,光是书中理不清的人物关系以及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物姓名就够让人头疼的。但是,好书就是有让你硬着头皮读下去并且自虐式的想去读第二遍的冲动。当你真正走进布恩迪亚家族中去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那种想摆脱孤独但却死也离不开它的纠结,矛盾和痛苦。

我认为大多数中国读者被马尔克斯的作品吸引的原因,不外乎是独特魔幻的写作手法和另有深意的主题内容。先从写作手法上来看,马尔克斯已然被打上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标签,但是魔幻是表,现实才是里,这种表里如一的结合使得《百年孤独》从小说的一开始,吉普赛人带着磁铁观像仪来到马孔多的时候,这种现实与魔幻的结合就已经让读者陷入了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中。从主题内容上来说,由小及大,《百年孤独》被看做是拉丁美洲奋斗历史的完结。《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_,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很多人对于《百年孤独》都只是望而却步,很想去读,却无法深入到作者描绘的那个触手可及但又不敢触摸的世界。

大学生百年孤独阅读心得范文五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次获得正式授权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马尔克斯影响的莫言,翻阅过的《百年孤独》,都是盗版。突然觉得它分外珍贵。

说的是孤独,看见别人写的读后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字而写。不不不,你们都搞错了,不是文艺青年自己喝着咖啡所发出孤独的感叹,不是非主流们黑白人生的孤独,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间里没朋友的那种孤独。

这种孤独,是一个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非一般外物所能改变。是一种追求理想过后,发现这种追求根本没有意义,多年来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带来的那种孤独与彷徨,正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也正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学而最终精神失常,被捆在树上至死。

最奇特的莫过于整个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里,一直不睡觉,但却一直遗忘东西,不得不在每样东西上贴上标签,杯子、碗、凳子之类的。这是一个民族的孤独,他们盲目地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却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么,而身后的事物——历史,却被他们渐渐遗忘。而生活在这里的何塞家族,一共经历了六代,但每一代却只是第一代的轮回,改不了那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盲目,向往虚无的东西。

但马孔多的女人们却是坚强独立。她们务实勤奋,乌尔苏拉照顾全家,开糖果店赚钱不断修建家;阿玛兰坦热衷于刺绣;蕾梅黛丝则心地善良。而她们都带有传奇色彩:乌尔苏拉活到一百四十岁,阿玛兰坦和死神对话,而蕾梅黛丝则飘上天去了。

马尔克斯的这番回答,正是对马孔多的孤独的解释。

155 评论

Tracy猪猪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1)表层主题:孤独《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2)深层主题:摆脱孤独《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百年孤独》的主人公——乌苏拉,活了125岁。

356 评论

特别爱吃大蒜

《百年孤独》表达的主题有两个,孤独和摆脱孤独。

1、表层主题:孤独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扩展资料: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面对这样一部史诗性的文学巨著,当你感觉自己还没有能力读它的时候,不妨放松自己,先不要要求自己一定要一遍读懂,也不要逼自己去读那些你看起来千头万绪、没法理清头绪的情节,也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立即就搞清楚那一代代人物之前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不要被那些有着相似名字的不同人物困扰。

你需要做的,也许只是先随便翻翻,不求甚解的翻翻,至于这部书想表达的,或许我在这里可以试着为你梳理。

顾名思义,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纵跨百年。在这百年中,涉及的人物多达七代,人物繁多,人物的名字都很长,而且多有雷同,布恩迪亚家族给新生儿起名,总是翻来覆去,叫他们“奥雷里亚诺”或者“何赛·阿尔卡蒂奥”,也真是奇葩了,显然,作者在这里是故意为读者设置了阅读难度。

参考资料:

《百年孤独》--人民网

258 评论

大嘴Yuki

百年孤独是不太好懂,关键你发现没有,人物名都是重复的,我当时看个也是云里雾里,明明说死了,可在下文又出来了。不过网上查了下也就明白了。后者还好,没觉得吃力

300 评论

千针坊丶

《百年孤独》表达的主题有两个,孤独和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作品影响: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

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年孤独

176 评论

踏雪1230

主题: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

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扩展资料:

孤独渗透于每个角落:

1、人是孤独的

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孤独于外界,孤独于他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格格不入,没人支持他,包括乌尔苏拉——他的妻子,最后不得不陷于自己的精神生活里,永远走不出来,以至于他将要死亡的时候把他放开,他已经不习惯正常生活了,只能绑起来才能生活。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前半生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战,在经历了三十二次起义失败、躲过了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的枪决之后突然发现找不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的意义了,就连自杀都没死得了。

他十七个儿子一夜之间死了十六个,第十七个也在随后死亡,全部命中眉心,他最后只能孤独的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打造金鱼,直到孤独的死去。已经不必再多举例,布恩迪亚家族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是科学的狂热者还是显赫一时的掌权者,还是一代一代的持家者,他们都在孤独中度过。

直到最后一代奥雷里亚诺甚至刚生下来母亲就死了父亲就出去游荡了,而自己伴随着母亲的遗体和自己出生时的赃物:大水锅、血污的床单、灰盒和桌上摊开的尿布中放着孩子蜷曲的脐带,还有剪刀和丝线,在孤独中被蚂蚁吃掉,孤独才似乎伴着这个家族的结束而结束了。

2、家族是孤独的

作品的描写除了这个家之外,其他所有的描写都是模糊的,让人没有清晰感的,从乌尔苏拉扩建这个家开始,一代一代的人在这里度过,他们出生、死去,进来、出去,而其他与这个家族有联系的也仅仅有教堂、车站、书店等。

这些都是星星点点的出现,给人以模糊的印象,只有布恩迪亚家族的那个家,孤独的矗立在那里,看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伴随着家族的结束被飓风吹去,似乎结束了这个延续百年的孤独。

3、爱情是孤独的

家族开拓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是近亲结婚,由于害怕生出猪尾巴的孩子,乌尔苏拉拒绝同房,所以遭到嘲笑,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杀死嘲笑者后带人出走并建立马孔多,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他们两个人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传统的结合。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经历的三个女人更多的是欲望的结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经历过十八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儿子,但是十七个儿子的母亲都是在黑暗中来到营帐里,之后又走开,他连这十七个女人的样子都不知道。

唯一一个她爱的女人是他的第一个女人,他的妻子,但是他的妻子给予他的却不是爱情,他认识她的时候才9岁,以至于当他们要结婚的时候大家还担心他改变不了尿床的习惯,但是就在结婚的那天她突然长大了,她大方端庄、她做什么事情都那么得体。

所以她给她丈夫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孝敬父母的、持家有道的、合格的妻子,仅此而已。还有很多种类的爱情,它们有私通、有单相思、有婚外情甚至有差点造成或者已经造成悲剧的各种爱情,直到最后。

当最后一代奥雷里亚诺出生时,作者才给了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他是一个世纪以来唯一由爱情孕育出来的后代。”但是,这却是一个不容于世的爱情——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和他的姨母所生。爱情是残缺的,也注定了是孤独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年孤独

参考资料来源:西南交通大学-陈天利:繁华正茂处孤独成殇时读《百年孤独》有感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百年孤独的论文题目

    你要的是这个吗?外国文学论文论题1.重读《美狄亚》2.重释列那狐形象3.重评希斯克厉夫(《呼啸山庄》)4.对《日瓦戈医生》的再认识5.解读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无

    明天再说086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写孤独的论文题目

    从小到大,从幼稚的小孩走向青春的时代,我最爱自己一个人看月亮、看飘落的枫叶、看闪烁的星星。默默地想一些自己爱想的事情、爱研究的事情。有时无意中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

    秋月羽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云主题论文

    本书一开始都是歌咏,歌颂,后面的二十四行诗和叙事诗非常轻快美丽,最后两个长篇就像一个小说或者故事,娓娓道来的一个爱情长篇故事。 诗歌是最接近诗人本身的文学形式,

    LIZHIPINGZHAOBOWE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百年孤独论文的研究对象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 理论性论文具体可分成两种,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

    echorabbit12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孤独主题的论文3000字内容

    以孤独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下面是我整理的以孤独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希望能够

    刺猬小姐最女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