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0

kiki朱朱小猴子
首页 > 学术论文 > 传记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晟哥哥

已采纳

传记就是记录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名人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成长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如以下两篇(适当扩充)

闻一多(1899~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 ,又改名一多 。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 ,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 。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月 ,在清华文学社作《 诗的格律研究 》 的学术演讲 ,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 。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巴顿(1885~1945)

Patton,Gee Smith

美国陆军上将。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人。生于1885年11月11日,卒于1945年12月21日。毕业于西点军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早期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参加美军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1917年,在驻法美国远征军中从事美军第一支坦克部队的组建工作 ,并参加圣米耶勒和马斯-阿贡讷战役。1940~1942年参加北非作战,先后担任坦克兵旅长、师长和军长 。1943 年7月升任第七集团军司令,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率第3集团军转战法国、德国,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德国投降后,任第15集团军司令兼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

原来是写自传

初中生自传范文

我叫***,我今年15岁,我在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度过了很有意义并丰富多彩的三年,三年中我得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包括知识以及与人交往的方法,还有就是我对未来的希望以及我前进的方向。刚进学校,就和同班同学闹过矛盾,这就是我最大的缺点,性子不好,但是在这三年中,笑过,哭过,被批评过,被表扬过,经过了几年的磨合,我总算是学得了一点为人处事之道。加上妈妈给我买的那些《小故事大道理》班主任推荐的《情商》和自己买的于丹教授讲解的《论语》。虽然只是偶尔涉猎,我也是获益匪浅。

面对着如此繁重的课业,我渐渐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时间,合理的运用时间,不再像以前没有工作重点,而耽误了不少时间。

我也在此期间也学会很多的经验,变得守纪了很多。这样宝贵的经验,让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提升一个层次。我在每天刻苦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努力去取得了好成绩。在努力的同时也感到了生活的充实,这让我很满足。我的爱好是跆拳道,这虽然不是学校学习的科目,不过我此中受益匪浅。: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努力的去做一件事,就没有做不好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使我对人生的学习提供了很有帮助。我的兴趣是学习英语,也很希望我以后会有多一些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

初中三年来,我也有了不少的改变,尤其是我的一些优、缺点。我的缺点是上课爱说小话。而我的优点面对老师对我批评,我会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但是我以后也会尽力去改掉我的缺点,并去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这三年中,我学的东西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我知道学无止境,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

当然,三年中也给我留下了不少深刻宝贵的记忆:有与同学下课时嬉闹的,有上课不专心被老师批评的,当然也有一些被表扬的,等等。这些珍贵的记忆,我会一直留在脑海中,一生都挥之不去。

也许以后我并不会在重点中学读高中,但我会记住这个给过我初中三年美好生活的学校,也很感谢老师们含辛茹苦的教我们知识,让我体验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我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做过的第一个化学实验,也记得自己连接的第一个电路,这些有趣而精彩的机会都是老师们给的。

初中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我将会继续努力

写传记,是写历史,是写传主一生的历史,写历史中的传主的一生,写传主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如实地写作者对传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并把这些摆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变化中。就是说,需要跟随传主的步履,不虚构,不夸张,不回避,不掩饰。实事求是,写传记的科学基础就在这里。

事迹材料是写传记的必要依托。传记作者的手头都得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有个人观察所得、或经过鉴别核实的材料。这种材料来之不易,但只要你付出努力,终有所得。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认识传主的过程。作者对所搜集拥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揣摩,日子一久,一个完整鲜活的形象,便渐趋在头脑中形成,把这个自己感受并认识的生动形象写出来,传达给读者,是会让读者产生共鸣的。

写传,要精于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发掘,在发掘后的材料中恰当地裁剪出历史人物一生中最能表现其思想性格特点的材料,在写作前搞清这个人物一生中值得注意的事迹,判断出他的主要倾向,而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述。

有了丰富的史料,还要力求使它生动,赋予其故事性。传记作者的功夫是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有机衔接,从衔接中提炼出藏匿其中的故事并将之合理地放大。并且通过对已搜集到的资料反复推敲,找出主人公思想和生命历程的端绪,想办法把笔触伸进其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也将发现很多生动传神的故事。

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深入细致的采访,尽可能采访到与传主长期在一起的人。他们在与传主在交往中,自然都会有一些生动情节。写传记,得大面积地采访相关人员,如同沙里淘金,一串串被历史遗忘的珍珠便从他们的口中重现出来。

一本传里,如果不少生动的故事,反映传主在彼时的所作所为,不愁立不起传主的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所说的故事,当然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瞎编乱造的,件件桩桩都要取材于事实。故事也有大小,有精彩与一般之别。有时用几个小故事可以凑成一个大故事。

历史、后人、传记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是传记中所不可缺少的,虽然这种评价可以展开地写在传记中,也可以隐约地含在传记中。

总之,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性,写成准确的可靠的人物传记类信史,是传记写作应定下的要求和目标。保持传记的真实性,既是对传主和历史负责和尊重,也是对传记作者自身负责。在严格遵守历史真实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一切可用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可以适当地吸收到人物传记的写作中来。替传主向读者打开一扇既是史实又是心灵的窗口,让读者从他们已经熟知的人物和事件中再度获得一些新的感知和审美。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郁达夫是一位让人怀念的文人和作家。

某年,无意在电视上看见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春风沉醉的夜晚》,外景是在徽州的郡城歙县,油然而生亲切之感。郁达夫倒是真的来过徽州并留下一篇《屯溪夜泊记》。与郁达夫同行的还有林语堂。他们因不堪那声名遐迩的徽州府郡歙县城里旅店的龌龊,趁黑赶往屯溪——郁达夫在文中称之为“小上海”的地方,如此的“美称”不知从何年何月已从人们的传说中消失。小上海果真繁华,这一班大名鼎鼎的作家们竟然投宿无门,大小旅店都挂上客满的牌子,于是,只得求助当地的警察局,可这山沟里的“大盖帽”们并不买大作家的账。直折腾到午夜一点,也未落实住地,最后,林语堂提议租来一只大船,搬上行李,作一回“天随子陆龟蒙”的风雅来。

木船停泊新安江上,浮家泛宅,围灯夜话,船底江流有声,滔滔东去,一直流向郁达夫的老家富春江。离船一箭之地是那座明代的石拱桥。我在徽州的日子,也常常在江边散步,站在老桥上总会想到郁达夫的那些文字。屯溪虽是文化古城,出了很多的文人,自然也少不了文人的行迹,但在我的印象中恐怕只有郁达夫的这点文字让人怀念,并由此对小城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如今已无法想象当年小城的模样,不过这座建于明代的青石板老桥依然葆存着往昔的一些信息吧。桥头便是那条有名的闻说建于宋朝的“老街”。事实上,在郁达夫的笔下,对这个黄山脚下的小城似乎没什么好的印象,下面便是他的又一遭遇:“我在旧贷铺里,买了一部歙县吴殿麟的《柴石泉山房集》,语堂在那家假古董店里,买了些核船、翡翠、琥珀、以及许多碎了的磁。”可见,那时的这条老街已是“古董贩子”们活跃的场子了,用现在话来说,这些“古董鬼”那时就开始吃旅游的饭。不过那年头,尽管是“假古董店”也尚能买到一些旧货,现在的旅游店清一色的新产品,专吃那些揣着来掏宝拣漏心态的“聪明人”。要说屯溪人会经营的智慧那可是由来已久的,这是徽商末流的旧传统。郁达夫说,那天,屯溪下着雨,他们上岸在一家酒店里,要了一碟炒四件,一斤“杂有泥沙的绍兴酒”,被敲去了两块大洋。于是,郁达夫愤然写道:“这小上海的商家,别的上海样子倒还没有学好,只有这一个欺生敲诈的门径,都学得来青胜于蓝了,也无怪有人告诉我说,屯溪市上,无论哪一家大商店,都有讨价还价,就连一盒火柴,一封香烟,也有生人熟面的市价不同”。郁达夫的牢骚发得可谓“入木三分”。记得我初来屯溪,倒是特地找了一位熟悉的当地人,来老街买些木雕、砖雕之类的小什件。老徽州的古物已被后人们变卖殆尽,就连这些老房子上的零部件也成为稀罕的古董宝物了。店家同他讲着一口屯溪土话,谈到“草皮”(钞票),也是叽哩呱啦,神秘兮兮。包好了木雕,出了店口,朋友忽然递给我一些钱,说是店家给他的“回扣”,我这才知道,这屯浦的水真是深啊!文章的末了,“青衫憔悴的才子”,“遇着红粉飘零的美女”,吟哦了一首七言绝句:“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才子佳人,总算又回到风(流)雅(好)上了。

骆驼祥子 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 *** 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

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

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

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

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

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

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

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

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

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悲剧。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理想的实现与否。

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著名的电磁学家。日本著名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

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理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

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后来的样子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

今天,我看了《名人传记》,海伦·凯勒这位坚强的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岁半时,她生了一场大病,毁了她的一生,她变得又聋又瞎。她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光明的天使,在她的鼓励下,海伦10岁时开始练习说话,当她14岁时她已学会了德语,20岁时她被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录取。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04年6月从哈佛大学毕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哑人。1906年,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美国盲人基金会就是海伦努力参与下创建起来的。

海伦还写下了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著作。

我们要学习她那种坚强的意志,想到自己在学习上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常常是作业应付了事,遇到难题就退却,缺乏坚强的意志,没能持之以恒,感到十分羞愧。一个残废人尚能如此,我一个正常人真是无地自容,我要以她为榜样,多向海伦学习,不怕困难,刻苦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才

传记文的一种。

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

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均为自传。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

但是,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却不象写人那样简单。 首先,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

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层,让人看了之后,觉得那不是你,或者不是完全真实的你。这就要求写作自传体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认识自我。

也许你要问了,我自己还能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在塑造着自己。

在紧张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慢慢地,可能对自己的成长不那么敏感了,或是感受不那么深刻了,或者,由于环境的左右,自己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渐渐有了偏差。写作自传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你要顺着一根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真实地、生动地表达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请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爱好与想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哪些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这么问下来,做个记录,加以整理,一份较为真空的自传体作文就出来了。

写作自传体作文比其他写人的作文要容易很多。这是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

但是,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写作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帐,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一年一年的,在哪儿生活,在哪儿上学,在哪儿玩耍,这样的文章不是自传。自传中的自己要个性鲜明。

要紧扣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写作,我爱静还是爱动?内向还是外向?喜欢看书还是喜欢运动?都要在写作中运用准确的事例生动地表达出来。 自传还有向别人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使人读后留有印象,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

这也需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技巧,把自己写好,写活。 自传中要有事实。

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但成长的经历已经有了,这在自传中都要较好地反映出来。

比如,一位作者写到自己现在是环保主义者,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游长城时一位叔叔捡垃圾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后来通过科教片和老师的引导又强化了这一观念,现在,我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加深了这种认识,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积极地参加植树、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所以,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将来我还要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保护环境的行列。

这篇自传中,作者通过大量事实描述了自己成长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过程,一些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活动让文章十分生动、充实。 自传的写作对象是自己,为了使文章更生动,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表述手法。

比如通过别人的叙述、借他人之口来写;假托记者采访、写成一篇人物专访;也可以用和读者聊天的方式来写;还可以假装向一个人写信,用书信体来写;也可以运用电影体,把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变成一个个的电影镜头,对这些镜头进行描述……总之,文章中要描写的人是你自己,就看你怎样向公众推出了。 写人物传记应该涉及到的内容有:姓名 籍贯 生平事迹 兴趣爱好 工作 成绩 等等,应以记叙为主,可以适时议论抒情。

应实事求是 例文:自我小传 我于1994年生于安徽省太湖县一个普通家庭 我于1994年生于安徽省太湖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姓陈,是个读书人,母亲靠自修获得了读书的能力! 2000点,我6岁时,随父母去了广东省深圳市,在那里读书,从小1读到小4!其中,发生了很多另我难忘的事,其中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 2年级时,我在一些朋友的教导下学会了玩街机,经常去游戏厅,常常被母亲打,但这似乎没有改变我,我依旧去游戏厅,玩我喜欢玩的《拳皇》《街霸》《三国战记》等等!直到发生了2年级末时的一件事:那是在02年的年夜饭时,我的一个伯伯给我200元,我难以忍受寂寞打算用这些钱去附近最高级的游戏场所玩一次!于是,第二天,我便准备去,我先去邀请我的好朋友杨洋一起去,可是他没空,于是我便一个人去了!在那里玩了一下午,把所有钱都玩完后,我恋恋不舍地回了家,我本是兴高采烈的,可是从见了母亲那生气的脸后,我的笑容僵住了,母亲将我拉回了家,将我一顿。

120 评论

加油嘴馋的我

开头先写出人物的名言,然后再叙述人物的事迹以及自己的观点,最后再总结。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也是他那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圆宏余之一,这是欧文斯给梵高写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的前言。

在传记中中,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

这个荷兰画家因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枪身亡。这本书看过很久了,它给予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奥则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撑他的另一个伟大的人,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因为梵高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奥定期给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继续创作。梵高则不断地写信给弟弟,告诉他自己创作的过程,对生活的信心和绝望。

235 评论

kami麻麻

书名:爱因斯坦传(全二册)ISBN:7-100-03882-0/K·779作者:[美]亚伯拉罕·派斯译者:方在庆李勇等开本:32开装订:平字数:600千字定价:¥版印次:1-1原文书名:THESCIENCEANDTHELIFEOFALBERTEINSTEIN原出版社:英国牛津大学出版本书作者派斯(AbrahamPais,1918-2000,我们曾译为派伊斯),1918年5月19日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000年8月4日在哥本哈根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享年82岁。1938年派斯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毕业,获学土学位。随后又在那里随比利时物理学家罗森菲尔德(LéonRosenfeld)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为了赶上德国当局限定的可以让犹太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最后期限(1941年6月14日),派斯废寝忘食,终于在6月9日通过答辩得到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随着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升级,派斯的厄运也随之来临,尽管东躲西藏,1945年3月他还是被盖世太保抓起来,投入监狱,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被释放。派斯在1997年出版的一部自传本著作《双洲记:乱世中的一名物理学家的生活》(ATaleofTwoContinents:APhysicist'sLifeinaTurbulentWorld)里,详细地叙述了这一悲惨的经历。战后,派斯在1946年初去了哥本哈根,在那里作过短暂停留。经玻尔推荐,他在同年秋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正是在普林斯顿期间,他与爱因斯坦有过不少接触。他在基本粒子物理学方面所做的不少第一流的研究工作,也是在普林斯顿完成的。派斯1954年加入美国籍,1963年成为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教授。1985年退休后,任该大学的DetlevW.Bronk荣休教授。196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获罗伯特·奥本海默奖,1993年获丹麦皇家科学院科学奖章。他还担任过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文学与科学院院士。逝世前几年,他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丹麦哥本哈根度过。他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确立新粒子“协同产生”的经验规则。第二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两种中性K介子的混合和再生。他的其他贡献有G宇称的提出,SU(6)对称性破缺的研究等等。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派斯转入物理学史研究,成为该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他曾与众多的物理大师,如爱因斯坦、玻尔、奥本海默、狄拉克、费曼等人一起工作过,他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写的科学家传记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本书初版于1982年,1983年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同年还获美国物理学会、钢铁基金会物理学和天文学著作奖。1997年时已重印12次。据说累积销量达50万册以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向国内推荐过本书。“这可能是爱因斯坦本人最喜爱的关于自己的传记。”派斯,这位在爱因斯坦生前最后9年里与他熟知的物理学家,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牛顿以来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的生活与思想的向导。通过利用一些迄今为止尚未发表的文献,加上他多年来与爱因斯坦私人交往的经历,十分生动同时又异常准确地向我们叙述了爱因斯坦的历程,因而使这本书成为不可动摇的权威的爱因斯坦传记。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纽约时报》(NewYorkTimes)的书评这样写道:“它是科学家传记文体的里程碑……精确、诙谐、如溪水一样明晰。它成了衡量未来的科学家传记的标准。任何对爱因斯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科学》(Science)杂志这样评论:“首尾连贯地解释了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的几乎每个方面……这是一部独特、不可或缺的书。”《纽约图书评论》(TheNewYorkReviewofBooks):“第一本极有价值的、全面研究爱因斯坦对科学所作的主要贡献的著作……既清晰又权威。”《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杂志:“以一种同情而又十分精确的眼光来看待爱因斯坦的生平……全面审查了爱因斯坦的大量文件,并补充了迄今从未发表的丰富资料……。”《今日物理学》(PhysicsToday)杂志:“一部杰出的爱因斯坦传记,阅读它将会得到极大的快乐。”1994年他又出版了《爱因斯坦往事录》(EinsteinLivedHere:EssaysfortheLayman),主要涉及到爱因斯坦的科学以外的方面,可以说是本书的姊妹篇。其他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有1988年出版的《内界》(InwardBound:OfMatterandForcesinthePhysicalWorld),1991年出版的《玻尔传》(NielsBohr’sTimes:InPhysics,Philosophy,andPolity),1998年与人合编的《狄拉克传》(PaulDirac:TheManandHisWork)以及2000年出版的《科学天才》(TheGeniusofScience:APortraitGalleryof20thCenturyPhysicists)。目前,除《狄拉克传》、《科学天才》以及前面提到的《双洲记》外,派斯的书都被译成了中文。其中本书在此之前就有两个中译本。除了我们的译本外,1988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还出版过陈崇光等人的译本《上帝是微妙的》。这本曾花了我们数年功夫来翻译的书,真有这么重要吗?值得一再翻译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逐渐主宰了我们生活所在的各个层面。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评为“世纪之人”(ManoftheCentury)的爱因斯坦,早已成了现代科学的象征。有关他的传记可谓汗牛充栋,但精品不多。除了极少数恶意贬低爱因斯坦的传记外,总体来说,大部分传记属“歌功颂德”性质,或拘于某些方面,或限于某一时段,采通俗化的做法,宣讲爱因斯坦其人及其成就的高明和伟大。鲜有能全面而深入论述爱因斯坦整个一生的科学与生活的著作。只有派斯这本著作能达到这一要求。难怪连潜心研究爱因斯坦达40年之久的科学史家约翰·斯塔切尔(JohnStachel)都极力推崇这本书,称之为“对于任何一个严肃的研究爱因斯坦的学者来说都是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他甚至期望这本书能进一步地刺激目前正在复兴的爱因斯坦研究。”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像派斯这样来写爱因斯坦传了。首先他是一位很有造诣的科学家,又同爱因斯坦有过私人交往,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爱因斯坦的秘书海伦·杜卡斯的鼎力相助。同时,他又仔细地研究了爱因斯坦的主要论文,深入挖掘了相关的档案资料,比如,他为了研究爱因斯坦为什么受到新闻界的青睐,亲自查阅了几十年的《纽约时报》的微缩胶片。考虑到派斯写这本书时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这本传记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这本书对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做了非常连贯的解释,对相关的历史背景给出了生动并充满机智的介绍。它绝不仅是一部科学传记,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对爱因斯坦的复杂个性给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说明的著作。派斯对爱因斯坦的政治观点和社会观点的介绍虽然简短,但却非常准确。他对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国际主义的主张,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复杂态度以及前后立场转变,都给予了准确的说明。派斯对爱因斯坦的概括性说明也是非常到位的,比如他说爱因斯坦是他所见过的“最自由的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句话是作者多年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派斯在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观点。比如,他对爱因斯坦的名声为何这么大的解释,他对科学革命的看法,以及他所谓的超越“历史的边缘”来达成个人创造行为的说法,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书后的四个附录,也让人耳目一新:爱因斯坦的合作者、爱因斯坦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奖的、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写的提议以及一份详尽的爱因斯坦年表。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惟一让人不是特别满意之处,或许是派斯在叙述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消除了爱因斯坦身上的“反叛者”的色彩。对于这一点爱因斯坦本人曾承认过。与一些其他的传记作者不同,派斯并不是随意地称赞和批评爱因斯坦,他的每一论证都是建立在广泛而又坚实的资料基础上。他并不忌讳在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上与爱因斯坦不一致,但他清楚地表明,爱因斯坦的观点并不是不正当的,而只是基于对物理学的未来发展的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派斯对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给出了一个极佳的陈述,他解释了爱因斯坦为什么在量子力学得到成功发展后,仍不认为它是一个他所认为的原理理论。他清楚地阐明了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批评与其对统一场理论的追求之间的关系。他也明确地指出了爱因斯坦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所走的许多弯路。如果人们非要挑这本书的毛病的话,那就是公式太多。对于没有受过物理学训练的读者来说,要想完全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应该说,这本书不是读一遍就能完全弄懂的,它需要反复地研读。但我相信,任何一个对思想史有兴趣,想真正了解科学发展的真实历程(包括犯错误、走弯路在内)的读者,都能从每一次的重读中得出新的体会。当然,派斯本人主要是一位科学家,他不是职业的物理学史家。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比如,他在解释狭义相对论的起源时,花了大量篇幅谈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论是后者对狭义相对论的产生没有多大影响,但却对光行差和斐索实验所谈甚少,尽管他在书中也指出后两者对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派斯对EPR论文作用的贬低和批评,也值得商榷。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每位历史学家都会有取舍材料的标准,有时难免会有所失重。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都是一本值得极力推荐给广大读者的好书。目前这个译本是在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上帝难以捉摸》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对于以前译本的形成过程,也有必要对读者有所交待。好在1998年版的“译后记”中已作了清楚说明,这里不妨直接引用过来。12年前(这里指1986年),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准备出版一套科学家传记丛书,这本爱因斯坦的权威传记由于曾得杨振宁先生的赞扬,也被列入选题之中。我一人无力担此重任,便邀请了当时同在浙江大学的李勇同学(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物理系的姜立才讲师(现在美国)与我一起合译。李勇译相对论部分(第六至第十五章),姜立才译量子论的前两章(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其余部分由我翻译。我将所有译稿统校完毕,交给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其中我译的第三十一章《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写的提议》还发表在1988年10月号的《世界科学》(上海)杂志上。整本书的翻译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书稿上交后,征订单也发了,其后却杳无音讯。这期间几位译者各奔东西,责任编辑也因出国不便联系。直到1995年,我从欧洲回到清华园,才被告之此书还未出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姚沙沙女士知道这种情况后,非常热心,表示愿意联系出版。于是前年底(此处指1996年底)我把译稿要回,准备直接交给新出版社。在交稿时,我发现当年的译作还是略显幼稚,语句处理方面也并非完全得当。为了对读者,同时更是对自己负责,决定花大力气对之重译,确保译文质量。为尽快完成如此重任,我与多年未联系的主要合作者李勇取得了联系。李勇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与我一起来承担此任。当时的具体分工是先由李勇进行初步修改,我再第二次修改,李勇再次校订,最后我再把关。由于我们相距遥远(北京-成都),再加上我们同时还要从事自己的一些课题研究,使得我们的计划很难按时完成。李勇花大气力把原稿重新译校,有些稿件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不得不重新录入,打印成稿,然后再寄给我。由于章节太多,不可能一下子改好,为加快速度,只能是改好一章,寄给我一章,我改好后,再用特快专递寄给李勇,这期间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我在今年(指1998年)年初到MIT(麻省理工学院)前,已把李勇寄给我的修改稿全部对照原文又校改了一篇,分多次寄给李勇。最后,他又反复校对,才将打印稿和磁盘交给责任编辑。即使这样,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错误。好在责任编辑姚沙沙女士十分认真,对照原文逐字逐段推敲,增补遗漏,改正打印错误,使得译稿在质量上又多了一层保障。8月初我从美返国后,利用赴英之前的短暂休息间隔,又重新把译稿校对了一遍,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以前不曾发现的错误,深感力不从心,翻译工作实非易事。尽管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我还不敢说,我们的译稿就毫无问题了。在校改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一时还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比如,作者所引用的大量文献,有许多在文中都只是出现一个片段、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单词,我们尽可能地查找了有关文献,有时还根据这些文献对作者过于简单的叙述作了适当的说明(译者注)。但是,我们没有法找到全部原始文献,而离开原始文献仅凭“只言片语”来理解,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歧义和疑问。对于那些我们认为难以确定的地方,除反复斟酌,选出我们认为较为贴近的译法外,还附上了原文,供读者参考,非常希望读者能大力斧正。必须指出的是,原书中所有出现德文引文的地方,我们均参考德文原文,而不只是按照派斯的英译来翻译的。在这本跨度长达12年的翻译、校改、重译、重校过程中,我们曾得到过许多人无私的帮助。在这里要特别提到黄普生、秦垣(现在美国留学)先生、李先华教授、余斌博士以及打字员夏莲英、王隆花小姐。如果缺少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帮助,本书的出版将是不可能的。派斯教授在我们翻译之初就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中文版序,并惠赠了原书。他在丹麦玻尔档案馆工作时,还把他写的玻尔传的部分打印稿寄给我,并谦虚地请我多提意见。去年初,正当我为此书的版权弄得焦头烂额时,他又慷慨地答应我们免付版税。在此谨对派斯教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表示衷心感谢。需特别指出的是,合作者李勇君和责任编辑姚沙沙女士为此书的校改花了大量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他们的认真执著、默默奉献、淡泊名利、勤恳敬业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再次感谢并致以钦佩之意。

166 评论

改变心态123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他而言了不起的人,我心中了不起的人,不是建国功臣——东姑阿都拉曼,也不是创办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面子书的人——马克·扎克伯格,而是大名鼎鼎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为什么是他呢?就让我与大家说说关于他的事迹吧!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呱呱坠地。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是一名商人。母亲宝琳·柯克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是很有造诣的钢琴家。在耳濡目染下,他也渐渐喜欢上了音乐。爱因斯坦的母亲希望他学习小提琴,他便在5岁时便开始接触小提琴,但那时他并不喜欢小提琴。13岁时,他接触到了贝多芬与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后,便渐渐地爱上小提琴。从那时起,音乐在爱因斯坦的生活中扮演了中心的角色。在爱因斯坦4岁或5岁时,有一天,他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只罗盘,他深深地被磁针展现出的奇异动作所着迷,这是他以后对于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1896年,爱因斯坦成功通过瑞士高中毕业考试,大部分学科都获得优良成绩,特别是在物理与数学两个学科,都得到了最高分6分。1905年,他发表了关于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的四篇论文,在物理学的四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该年被后人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182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新闻传播硕士论文范文

    公共关系传播,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 社会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传播与公共关系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公共

    度兰度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论文

    在我眼中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 文化 历久弥香。传统在历史和文化中孕育,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 传统文化 议

    小脸欠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日记日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档案中监理日记的作用与填写的管理学论文 监理日记是监理人员对施工项目实行全程监控的现场记录,它记录的监理活动具有全面而连续、真实而动态、详细而确切的特点

    刘聪19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立碑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

    老娜再修行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传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佛教艺术中飞天形象的变迁【摘要】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重要形象之一,其形象随佛教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广泛传播,并随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脱去印度艺术

    沈阳王小圈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