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rry琼
初中物理论文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发现物理是一门很广阔的学科,它首先是拥有基本概念,然后到探究实验,最后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面有几个例子:例如,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 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例如:日常生活中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进的。摩擦通常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几种。 我们知道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匠在把木板磨光滑的工作中,是用砂纸在木板上靠砂纸和木板产生的摩擦力将木板打磨平滑的; 汽车发动机靠与皮带的摩擦力将动能传给发电机发电;人们洗手时双手摩擦把手上的灰尘洗掉;洗衣机洗衣时转动使衣服和水产生摩擦;吃东西时牙齿和食物发生摩擦;用拖把擦地;用布擦桌子;用板擦擦黑板都会产生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物体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都会产生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1.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当自行车车胎气不足的时候,骑起来更费力一些。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如何增大摩擦力和减少摩擦力: 1. 物体的接解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比如鞋底和轮胎的花纹。汽车在路面行驶时,轮胎与粗糙的柏油路面接触,这样摩擦力就能增大。汽车行驶在雪、水的路面,摩擦力就会减小。所以雨、雪天就要注意安全。 2. 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风扇转轴要做得很光滑。钟表加油可以减少摩擦力,使走时更准确。滑冰场上,工作人员经常打扫冰面使它平整,可减少摩擦,加快滑冰的速度。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通过以上的学习观察总结出,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两物体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又例如,有关光的反射,光是通过平面镜或其他不规则物体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实现的, 光反射原理和规律:参考书本详细说明 应用:汽车后视镜、太阳灶、遥控器、自行车后灯可以参考上面两个例子,再举例子。 这是我学习初中物理所总结出的经验 ,它可能也高中物理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相信我在物理学能越学越好,越学越有兴趣。
偶是吃货范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论文摘要】 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其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意义,谈教师的角色,以及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怀疑品质。即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接受和传播知识过程中对认知对象的内在规律、外在联系的`一种理性思考。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探索,着力释疑,最终形成新知识、新经验、新发明、新创造。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把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正式写进了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2.培养问题意识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爱因斯坦是在发现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定律存在问题后创立狭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些理论和事实足以证明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自己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使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1)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感性的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物理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2.营造民主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教师要转变观念,为学生生疑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氛围。一是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是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要遵循延迟判断的原则,允许“百家争鸣”,切实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三是正确的课堂观。教师要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要认识到问题意识不仅有助于克服教师的满堂问,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深思善问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奇妙的问题,还能补充教师备课的不足,加大课堂信息量,增强课堂学习气氛。 3.教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使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课堂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问题性教学,激发、保护、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标: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朝天辣椒smile
要写好教研论文,首先要选好题目,其次要尽量多地获得这一选题的相关资料,还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教学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
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
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
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
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
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
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1、缠态与量子通信述评
2、光折变材料的光信息存储研究进展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物理建模论文格式(一)论文形式: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调查报告。(二
一道题目有好多的方法去做。没有固定的方法与题目
总结 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你知道怎么写好总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 教师 工作总结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