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8

辛巴在深圳
首页 > 学术论文 > 人单合一模式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葛装饰

已采纳

优势:海尔公司自1984年成立以来,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10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产品已远销世界各地。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22年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海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制订了不同的价格,通过制造差别化产品来满足差别消费人群,制订差别的价格歧视。从而使企业形象在提升,销售量在增长,市场份额在扩大。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已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点数万个,海外营销网点38000多个。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有冰箱辐射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热水器乃至手机的庞大家电产业群。这个产业链从青岛出发,一直延伸到个大洲的疆域,形成一条黄金产业带。规模促进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制造链湖动区域经济发展。技术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创新优势: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3)管理优势: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4)企业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劣势:(1)产权不清晰.与跨国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等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泛滥化的品牌延伸,缺乏时代感的品牌运作。未来接班人的困惑,内在的脆弱,海尔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匹配问题。作为中国企业的特殊性,自身的建设问题。核心技术的开发,人才的把握,自身的定位准确与否。(2)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和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员工是创新主体,还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实行“赛马不相马”的动态管理机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促进人才的发展环境,实现能者上,平庸者下。对于海尔员工来说,逐渐建立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意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人人争先,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氛围,推动了海尔的不断前进。但同时,它只注重了技术的培养,忽视了对员工能力的培养。 (3)在电脑方面,海尔略显力不从心,产品开发和技术的创新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海尔集团旗下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热水器、手机、家居集成等,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海尔冰箱和海尔洗衣机,曾呗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但在电脑方面,海尔集团却显示出其较为弱势的一面。(4)海尔的外部信息,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5)海尔虽然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企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但是在与世界级大企业交手时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国际竞争力依然不强. 海尔的国际化到了一个关口,正遭受国外竞争对手的狙击。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来解决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的问题。而反过来,由于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问题没有解决,中国企业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并因此在海外并购中陷于被动。机会:有13亿庞大的人口做后盾,在“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口号下,具有中国品牌优势的消费类概念的海尔近年来的走势特别牛,家电行业作为大宗消费品,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正在迎来消费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即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的支持,国际市场的开拓。中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威胁: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158 评论

大LY的小世界

在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看来,互联网时代至少应有两个基本属性:网络化和平台化。网络化就是零距离、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平台化就是快速配置资源的框架。海尔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而采取的“人单合一”模式不仅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企业变革。 那么这样的实体企业在面临时代的改变而切换步伐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肯定,这种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行业大都应用在了产品本身上,作为一个7年的互联网从业者,最直观的感受是,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更像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或boss这一角色在承担。 下面聊一下我个人对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模式理解: 网络化: 企业核心——谁主导产品(中心化与去中心化):eg.零售业 传统企业:老板or高层决定着大市场的产品。我觉得大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就生产什么产品,即便明白这些产品满足不了整个市场的客户需求,但批量生产的本身制约着产品的统一性;(我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中心化 互联网企业:用户决定产品。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需要什么我们产出什么。像blog、UGC、社交媒体等;(你需要什么我可以适当给你什么)——去中心化 面对用户——信息不对称(中介化与去中介化):eg.金融业 传统企业:在之前的发展中,很多资金是通过传统中介来实现,比如证券公司、交易所等市场,最大的弊端是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互联网企业:比如市场中有的平台其提供的产品是需要供需双方来达成一致,或者通过供需来进行深化合作,比如现在的P2P,在资源(金钱)的配置中有一定的交互性,这个交互性能够让投资者与借款人达成一致,双方通过一定的协议来完成这个行为之后的事情,相对于传统来讲,这个中介平台的性质不会具有传统中介的影子,这个中介在效率上要比之前高很多,虽然也算是中介,但是中介的一些不好特性能够有效避免,当然投资人在做这样的理财时候需要擦亮眼睛,毕竟在金融理财过程中,信息是不全对等的,所以对于关键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确认,那投资人就需要考虑了。 员工、用户面对面——了解用户(零距离) 传统企业:不认识用户,只认识顾客。但是,在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必须认识三类关系:第一,顾客和用户;第二,员工和用户;第三,互联工厂和用户。互联工厂的最重要的是第一,能不能连上用户,但是用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你怎么样把用户的意见整合起来,正式传统企业需要做的。 互联网企业: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分析市场,分析目标用户,满足用户需求。但同样用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用户的需求整合起来也是互联网从业者需要做的。 平台化: 传统行业:传统时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驱动力是规模和范围(钱德勒)。规模就是做到最大,范围就是做到最广,由此来提高门槛让竞争者很难进入。 互联网企业:现在电商就是最典型的平台,阿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做到一万亿的规模,实体店也有做到一万亿的,比如沃尔玛,但是经过了很多年的时间。电商之所以可以快速颠覆传统连锁店,就是资源在网上可以快速配置的结果。 海尔现在正在探索的让用户参与前端设计,过去企业是先制造后销售,那是为库存生产,现在必须变成先有用户后制造。这就颠覆了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小米的参与感。 基于“人单合一”模式,这种思维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根深蒂固,但我仍觉得互联网从业者更应该反思更多。 1.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中,每个人都是中心。 对内部而言,每个员工都是中心,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变化了,过去领导掌握信息多,现在在互联网上,你的员工掌握的信息可能比你还多。 外部每个用户都是中心,他可以把自己的消费体验瞬间变成全球直播。员工没有领导了,用户也不以企业为中心了,整个组织就要变成扁平化。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中,似乎对这种模式熟悉但却略显疲惫。 我们再来回到之前讲过的三点: 1.企业 2.员工 3.用户 在我经历过的互联网公司中,也有不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他们1.产品不由用户定义;2.惰性员工只做不想;3.不重视用户需求。最后公司必然是走向衰落。 产品的定义人人都有权参与: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从0-1时基本上都是在boss和高层们权衡决策后产出的产品,在产品前期,这没什么可诟病的,然后在产品从1-100时,参与者似乎只剩下产品经理,运营及研发在过程中参与极少。产品经理从用户出发,到需求,到执行,到迭代,虽然常提到用户,但往往很多时候做出来的产品是向着自己的,作为运营则更应该在所有环节都要强调用户。我理解的产品经理更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判断者>决策者。 只想做一个不出错的员工不是个好员工: 互联网公司有很大一批人永远只想做个“安分守己”的员工,这份“安分守己”不是指不闹事、不惹事,我认为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应该在工作中多问自己“为什么”,毕竟你还有说“不”的权利。互联网本身倡导一个扁平化的管理氛围,但其实这种氛围是名存实亡的。leader下达的工作99%的人都选择默默执行,毕竟他们也会想“出了错我也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不了解用户,也不愿意接近用户: 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多的情况。很多产品和运营都只知道看数据,并不懂得去贴近用户,然而数据也会欺我们,真正走进自己的用户才是最明智准确的做法。 说在最后,我反倒觉得传统企业海尔的“人单合一”更像互联网浪潮中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以上

2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天人合一论文

    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论文题目起浅谈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论文题目可以围绕主要思想选取,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妞妞love美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论文

    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of Chinese journals in the s

    美妙琴色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天人合一论文500

    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学的趋势是走向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它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对研究世界文学并对抑制 文化 霸权起着重

    隐形冠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天人合一研究论文

    “天人合一”思想贯穿我国 传统 文化 ,其整体性、和谐性、平等性和内生性的哲学内涵折射在 教育 上具有强效的治理功能。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天人合

    流星又来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校企合作商机模式研究论文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论文 【摘 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它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发挥了高等学校研究生教

    轻松小绿植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