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0

cindy5056315
首页 > 学术论文 > 幼儿园潮汕文化主题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老猫啊老猫

已采纳

金荷中学潮汕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编者按:在吴南生同志的关心下,潮汕历史文化中心举办的“潮汕文化进校园”活动已经开展了四个年头。这一活动先后得到金荷中学、峡山中学、金山中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支持,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不少成果。潮汕文化进校园,让年轻一代接触潮汕文化,这关系到潮汕文化的承传和发扬光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这里,我们发表金荷中学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林应婉老师对金荷中学开展潮汕文化学习的总结,从这篇文章,我们看到在学生中开展潮汕文化的学习研究,可以办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它不但不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文化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一篇是四位学生写的《潮汕人文精神》。我们看到,这几位新新人类,谈起潮汕古代历史,居然也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探索潮汕人文精神,却又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看法,很值得一看。为此,我们特别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关心潮汕历史文化的老一辈和对潮汕文化有兴趣的年轻学生。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发表学生们学习研究潮汕文化的文章,欢迎同学们投稿,欢迎老一辈指点。金荷中学潮汕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我们金荷中学是潮汕文化进校园的试点学校,为了推广潮汕文化,从2002年起我组织了一批批学生参加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当时的初二(1)、初二(2)两班共11人参加了《潮汕文化研究》课题研究。在活动过程中,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的吴勤生理事长、黄镇新主任、吴奎信教授,潮汕文化图书资料室的倪水波主任、陆丹琳秘书给于我们真诚而热情的帮助。活动中学生们写成了四篇小论文,其中《潮汕的成年礼——“出花园”》于2003年5月12日发表在《汕头都市报》上;《潮汕人喜欢工夫茶》则分别于2003年6月和2004年2月发表在《汕头日报》和《网络科技时代》上。看到自己作品变成铅字,学生内心的热情也化为源源不绝的动力,我的初衷以研究促进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目前已经完成四个专题:《潮汕人喜欢工夫茶》、《潮汕人的成年礼--出花园》、《潮汕小吃--蚝烙》、《潮汕人文精神》。本人编写的《探究性学习小论文》被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图书资料室、潮州谢惠如图书馆、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潮汕文献室收藏。由于活动成果较好,被邀请在汕头市教育局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会议上介绍活动开展情况,并获得表扬嘉奖。在不改变现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语文教学特点,适当引入相关的潮汕文化知识,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家乡文化的兴趣。活动中,我们运用语言、实物、社会和家庭资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文化情景,激发学生丰富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让他们亲历亲为,充分感受潮汕大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自然而然参与到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行列中。在实际活动中精心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适宜组织教学研究的专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寻找熟悉潮汕生活的人,写他们的精神品貌或传说掌故,让学生置身活生生氛围里,将潮人、潮事、潮意结合一体。让学生阅读潮汕相关的读本,最大限度接触乡土文化,并从文化层面去鉴别、欣赏、认同,养成"和而不同"、"承中有创"的观念,在熟悉潮汕人文历史中去构建知识、构建理念、构建新的生活方式。2005年我们举行“走进潮汕群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又印发《汕头的变迁》(地方课程汕头历史教材)中“地灵人杰”篇,介绍“潮汕群星”,引导学生搜集生活在自己周围的可感可触的潮汕杰出人物的文章、材料,课内外相联系,积累相关资料。取得较好的效果。2004年暑假还有十左右个同学主动参加"我与潮汕文化'征文活动并获得奖项。一批学生毕业了,但他们学习地方文化的积极性并没有减弱,2004年寒假他们还和刚参加潮汕文化学习小组的弟弟妹妹们一起到潮汕文化中心聆听专家的讲座。不同的是,现在,不需要我的指导,他们是自觉主动去研究自己喜欢的潮汕文化课题。据说,他们到高中里,在选修课的研究性活动中,都当任了组长角色,因为他们有经验了,大家都要听他们的。在学习潮汕文化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增强了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潮汕文化进校园,不仅让学生能了解潮汕文化的概貌,也有利于师生共同阅读共同研究,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内容和作文训练的方法,做到快乐的学习,真正培养学习的能力。(作者林应婉)附:师生评价:师:"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是这场潮汕地方课程研究学习活动的最好注释。我们用潮汕文化这根独特的琴弦对准心灵的音调,就获得学习研究中演奏出来的快乐音乐。生1: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增加不少知识,也让我们领略到潮汕文化光辉的一页。我们用汗水酝酿了果实,这是最值得自豪的,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了,但它将是我们美好的回忆。生2:我们的文章是被老师评好的文章之一。我们真是乐不可支,好心情难以形容。我们终于放下了这一份工作,因为它已经完毕了。但是它给我们的个中之理,那是永久不变的,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们会带着它给我们的启迪,继续前进,坚持不懈!生3:受益非浅。生4:潮汕新年传统风俗只是潮汕文化的冰山一角,但也充分表现了潮汕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爱潮汕民俗,更爱潮汕文化的瑰丽!生5:我从小对潮汕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参加"关于潮汕文化探究性学习"以后,更觉得它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它是一棵"繁花树",作为潮汕人的我既感到骄傲,又感到浅薄。骄傲的是家乡会有如此丰富独特的文化,感到浅薄的是许多文化的深奥之处还很少领略。我将会积极学习潮汕文化,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实际行动弘扬潮汕文化。生6:在与潮汕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许多东西,它考验了我持之以恒的耐力,给予我与潮汕名人接触的机会,学会研究中如何与伙伴协调合作……它给我的生活添上一笔绚丽的色彩,给我的人生增加了一笔丰富的财富。我会随着潮汕文化一起做完这趟妙趣横生,情意盎然的旅程。让潮汕文化陪同我一起成长。生7:潮汕文化给我与父母建立了一架最坚固最富有情感的理解桥梁。通过学习,我虽然在自己"出花园"那天没有过足隐,但在学习中却过了很有意义的十五岁,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父母。潮汕文化,让我和父母走近,心灵再贴近,甚至让我与父母没有代沟。我感谢潮汕文化让我们家多充满一份温情。生8:在做这个课题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我曾经想过放弃这次活动,但每当我看看潮汕经济史的辉煌时,又充满力量,有自信继续完成这次活动。虽然潮汕文化没有敦煌文化的瑰丽,没有大汶口文化的辉煌,没有神农氏文化的神秘,但它所透露出来平凡深深打动,使我更要为汕头的繁荣兴旺而更加虚心学习。我喜爱潮汕文化,希望将来能把潮汕文化带到中外,使更多的人能了解汕头

306 评论

吃逛吃逛2333

《世界文学研究》里面你可以找下这类型的论文参考

197 评论

fengzhong031

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 莫善朝 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 ——释 潮汕谚语“茶三酒四踢跎二” 广东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 莫善朝 潮汕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南海之滨,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工夫茶、国际驰名的潮菜酒筵和有山有海有平原的绮丽风景。反映这个地方风貌的潮汕方言有一句俗话:“茶三、酒四、踢跎二”(“踢跎”是潮汕方言,意谓游玩)。 用数目字三、四、二来给潮汕的茶艺、酒馔和旅游作规定,确实是潮汕文化的一大特色。然而这些数字究竟有些什么特别的含义,则少有人论及。 潮汕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其文化心态,尤其是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支配、制约和影响。离开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我们对潮汕的一些文化现象便找不到准确可信的解释。本文尝试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用上古殷周时代《周易》象、数、义、理的思维方法,控掘这一民谚的文化内涵。 一、释茶三 《周易》是二千多年以前中国殷周时代第一本用文字记载的典籍,后来经过孔子的注解(后人考证是多人注解),成为对中国文化学术思想有重大影响的经典——《易经》。《易经》被今人称为中华文化智慧的源头活水。 “茶三”一般从表象可以理解为三人饮茶,而对数“三”的用法则一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易经》著作之中。 二、释酒四 “酒四”这句谚语表象的理解是指四个朋友一起饮酒。四友之说屡见古籍有载,《尚书大传?二》:“文王以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为四友。”晋?陶谐《群辅录》:“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右文王四友。”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晋书、王衍传》:“时王敦、谢鲲、庚凯、阮修皆为衍所亲善,号为四友。” 作为酒馔这种多人集合的社交活动。在潮汕文化中有一套礼仪。在用桌上便有许多讲究:比如不许用圆桌、长桌,而必须用四方桌。究其原因,大概也是来自《易经》。 《易经?系辞》认为:占筮中所用的数字是以天地为依据的,其数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十”。数字在我国古代,并不认为只是机械的、抽象的,而是有生命的,具有神奇的力量,象征着天地生生不息的活动。数字有奇数与偶数,奇数属于阳,偶数属于阴。天是阳,地是阴。奇数三为阳数可代表天,偶数四为阴数可代表地。 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凭肉眼观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四方的,因此有天圆地方的说法。酒四的四在古代可代表地,地有方形之说,四方桌便以其四面方正之形代表大地,而作为潮汕酒馔宴客的专用桌面。 四代表大地,在《易经》中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具有宽厚载物的德性,君子的胸怀应象大地一样广厚,能够承载,长养万物,也养成宽厚兼容的道德品质。 厚德载物就是宽容,宽厚的精神。中华民族以宽厚为美德。所谓宽厚,指人心胸广阔,器量宏大,宽容厚道。在人际关系上,讲究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计较别人的过失,不求全责备。这种宽容大度的襟怀,正是潮汕人热情好客的饮和食德的文化渊源。 古籍《礼记?乡饮酒义》有言:“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坐位。所象四时,有二解。一指朝、夕、昼、夜四个时辰。《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众,昼以访问,夕以修会,夜以安身。” 二是指四个时令季节,即春、夏、秋、冬。《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逸周书?大武》:“四时:一春违其农,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刈,四冬冻其葆。”笔者同意四时是指四季。 《易经》认为:“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通变莫大乎四时。”说的是能够取法的现象,没有比天地更伟大的了。能够变化通达的,没有比四季更伟大的了。 三、释踢跎二 “踢跎二”一般的理解是指二个人一起去游玩。将二个人一起去游玩这种社会现象以民谚的形式予以表达,说明潮汕先人认为这种现象有其典型性与特别的内涵。《易经》损卦六三爻爻辞可作这句民谚的注脚。 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孙振声先生在《白话易经》中注释这段话时说:“损卦是由泰卦转变而来,泰卦的下卦,减少一个阳爻,上卦增加一个阳爻,就成为损卦。亦即,泰卦下卦的三个阳爻,损失了一个。所以说,三人行,减损了一人。同时,泰卦的上卦,有一个阴爻下降,阴阳相遇,所以说,一人行得到朋友。天下万物,都是由一阴一阳结合而成,因而,一人单独前往,必定会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三人一起前往,就会猜疑,不知道应当与那一人结为同志,其中的一人,就会因另外找到同伴而离去。亦即,平均的原则,是要损有余,益不足,三人就要减损一人,一人就得增益一人。这一爻,说明损有余益不足的原则。福建师范大学黄寿祺和张善文先生合著的《周易译诠》对这段文字的“译文”说:“六三,三人同行欲求一阳,必将损彼阳刚一人;一人独行专一求合,就能得其强健友朋。” 孔子说:《易经》的道理应该是达到至善至美了!《易经》是圣人用来提高自己的德行从而扩大自己的事业的。 显然,潮汕先人留下了包含易理的“茶三酒四踢跎二”的谚语,也是为了提高潮汕人的道德水平,进而扩大潮汕人的事业。 《易经》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我们从潮汕先人留下的这句谚语中应当得到启发,应当悟出玄机。这句谚语中,已经包含着勉励后人发扬传统美德,将举世闻名的工夫茶艺,潮菜酒馔,悠闲旅游作为达到富有的大事业去经营发展的信息。换一句话说,汕头作为经济支柱吸引世界的有三宝——茶艺、美食、旅游好!

313 评论

YIFAN的新家

潮汕文化中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摘 要 海洋文化,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潮汕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典型。其间,蕴含有许多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关键词 潮汕 海洋文化 优势 因素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几乎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共识;海洋世纪的到来也掀起了海洋文化研究的热潮。无论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还是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等角度来看,人们都应该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蓝色的海洋。海洋文化是指人类缘于海洋、因有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海洋文化较之于内陆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进取性。 中国是个海陆型国家,在东南有漫长的海岸线。自中唐以来,中国就出现了一股海洋发展路向,尤其到了宋代,由于政治经济重心向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兴盛,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成分加速增长,成为宋代海外贸易的中流砥柱。在此种外拓形势的推动下,位于东南一角的潮汕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为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重要活力。隗芾先生在《潮人与市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潮汕。他认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得到发育,典型是这里的潮人文化和客家人文化。二者都可以说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的结合。如果细分,潮人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受到大陆文化的改革;客家文化是以大陆文化为底本,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从中国广大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看,从台湾海峡到珠江口这一带可与东南亚各国形成商品交换,具有孕育海洋文化的条件,而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就是典型。潮汕地区,古代包括粤东、赣南、闽西的一部分,现在主要指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辖区域。潮汕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典型,这是与潮汕文化分不开的。潮汕文化中具有许多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1 精明的性格和浓厚的市场意识 潮汕人多地少,生存空间狭迫、物质资源匮乏,便形成了对实际效益精明估算的心理品性。比如,体现在农业上,精耕细做、轮向套种,“种田如绣花”。在经商中,潮汕人也以精明、精于算计著称,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曾有人作了一比较后认为:上海人精于算计,但他们是越算越小,潮汕人是越算越大。客家人也精于算计,但客家人长于从政,多高官政要,潮汕人长于经商,多工商巨子。这种精细和精明的个性也正符合现代商业社会的“数字管理”风格。 市场意识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最主要的区别。其起源于海洋文化最早的物质基础是船、鱼和盐。从事打鱼和晒盐的人,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换得生活的其他必需品,乃至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因此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在商品交易中,潮汕人有时非常慷慨,有时又精于计算。对于顾客,他们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常常让小利,宁愿自己吃小亏,放的却是长线,这样回头客自然就多了。但是在谈判过程或讨价还价过程中,他们却非常仔细,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都计算得极其清楚。潮州帮商人在国内的东南沿海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精细和精明并举是潮汕人善于做生意的诀窍之一。潮汕人在商品意识上是先行者,一切物品都可以用来交换,一切商品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潮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并不夸大。 2 思想文化的相对开放性 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中,既包括有内陆型的农耕文化、草原型的游牧文化,也蕴含有处于边缘地带的海洋文化。内陆型文化基本上属于封闭式的封建主义文化,而处于边缘地带的海洋文化则呈现出有别于封建文化的开放性、商业性等特征。由于战乱,两宋出现了岭北人口南迁广东的高潮。迁潮移民和中央贬官将中原正统文化思想和先进技术带到这里。这种因素与该地区渔民的海上经济、市场意识、经营观念一拍即合。由于潮汕地区与中原内地阻隔,远离古代中原争斗的战场,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这就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中原人避难的首选之地。秦末、南北朝、宋末、明末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成为潮汕居民的主要来源。他们带来了全国各地、各种系统的文化和观念。潮人文化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又受大陆文化的改造。这里的人相对于山区和草原的人来说,见多识广,对自然界有着一种较为浓厚的探索热情。他们共同将目光投向外地和东南亚各地。如到上海、广州、东南亚各国经营的商人特别多,而且大多比较出色。 3 浓厚的探海意识和拼搏精神 海洋意识,即海洋观,指人们对海洋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包括对海洋和人类的关系如何、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认识。自宋朝以来,中国人长远的航海史,培育了中国人的航海精神。正好黑格尔指出:航海是一项极具冒险性的活动,而东方的海更是时有台风肆虐的暴风之海,航行十分危险。但是,中国闽粤沿海一带的居民,勇敢地探索东亚与南亚海域,仅从妈祖庙在东方的分布来说,东南亚与日本、韩国、琉球都有妈祖庙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勇敢的冒险精神及其在征服海洋方面的努力。妈祖在中国人心中所体现出来的神性在海洋上以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妈祖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东方海洋文化的特征。潮汕南濒大海,潮起潮落,从古而今,勤劳的潮汕人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滔滔的大海总是激起潮汕人的心理冲动,他们梦向大海,向大海索取大自然的赠礼。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优良的港口,使潮汕具备了发展海外贸易的先决条件。除此之外,潮汕人由于长期与风浪搏击,逐步形成了崇尚流动的灵活性和富于冒险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也使他们具备了海洋文化的特性和发展基础。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下,潮人的思维是流动的,他们相信“爱拼才会赢”。从昔年一只竹篮、一条水布“去过番”,到现代社会的“赤手空拳打开下”,潮人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闻名遐迩。由于,潮人善于敢于开拓、勇于冒险举世瞩目。这种海洋文化的特征和意识一直延续到现代。 4 强烈的诚信意识 关系、信用,是法国东方学家韩林(中文名)总结的潮人成功四字诀。据韩林观察,潮商在海外华人中最讲关系、最讲信用,乃至于他们之间可以不用银行,而关系、信用足以担保。李嘉诚为什么能成功?国际汉学界的宗师饶宗颐只拈出“信用”二字,认为潮商承祖训“民无信不立”运用于经商,而形成的商业道德。这是他们成功的最大关键,尤其值得继承、传扬。对于诚信的重要性,李嘉诚先生也是非常重视的。李嘉诚在做生意时,一直坚守诚信的原则。他说过“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也不做”,“如果单为赚钱而损害名誉,我不做”。有的人把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仅仅看作是超人智慧的结果,殊不知同时也是恪守诚信的成功。6 平等亲和的海洋道德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西方海洋文化是战神文化,中国海洋文化是和平交往的文化。从欧洲海洋史可以看到征服和掠夺史,殖民扩张是一种掠他而利己的文化。自从妈祖文化兴盛以来,中国一直与南海国家和平相处,中国远赴海外的客商一向是以经商为主要目的。善良的中国商人从来不会使东道国感到难堪或威胁,力争与当地群众和平相处,进行和平贸易。 在海外的中国人,对待海外各民族一向是平等的,经常与当地民族通婚,种族歧视和妈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正如妈祖的爱普照耀一切航海的人一样。出外创业的潮汕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出人头地。海外潮人身上体现出的奋斗、图强、开放、兼容、爱国爱乡等优秀元素,熔铸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也是潮汕优秀文化的筋骨和脊梁。 如今,在海外的潮汕人以在泰国为最多,达数百万人。泰国的潮人社团约215个,财力雄厚,活动频繁。泰国曼谷的潮州会馆,起着沟通华人社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对泰国经济的发展,华人社会以至全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的贡献,有口皆碑。法国、美国、加拿大的潮人社团在承办第六、第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时,当时的巴黎市长、现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主礼,克林顿总统发去贺电,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今届年会亦发来贺电。这些世界政要赞美潮人的因素大多是:融入居留国的能力、工商成就、诚信经营、因保持了自身的传统而对所在国文化多元化的贡献。 在东南亚潮人中,保留中国国籍的人愈来愈少,绝大多数人入籍居住国后,与众多的华裔相继认同于当地,成为居住国公民的一份子。文化方面,他们在适应居住国环境和与当地人民长外相处中,也已与当地文化互相渗透融合,使自身文化形成层次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经历了由惧海到赞海,又到探海和斗海,最后到亲海的过程。由惧海到探海及斗海,表现了人类的勇气和自信;揭示了人类征服海洋的决心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工具理性日益彰显。由斗海到亲海,海洋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亲和”,是我们对待自己生存环境的理性而长远的选择。

105 评论

相关问答

  • 潮汕文化研究小论文

    给你提供些参考资料吧——潮州菜的文化内涵(一)顺应自然之时序 在潮汕人的饮食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当时”和“应节”这两个概念。“当时”的水产,“当时”的

    AndyBarre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潮汕文化研究论文大全

    给你提供些参考资料吧——潮州菜的文化内涵(一)顺应自然之时序 在潮汕人的饮食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当时”和“应节”这两个概念。“当时”的水产,“当时”的

    热心网友小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幼儿园田园主题教学论文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论文篇二 《请让乡土文化回归乡村教育》 摘要:在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的进程中,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乡村教育都以城市教育为蓝本。我们的

    舜井街的猫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幼儿园主题论文标题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5、

    小胖电玩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幼儿园糖果主题论文

    在幼儿园 教育 中国,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幼儿健康教育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健康教育论文

    没蜡笔的小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