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点yys
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篇二 探析主流心理学追求自然科学化的原因 摘要:主流心理学采取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试图将自己变成一门自然科学。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分析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历史性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关键词:主流心理学;科学主义;自然科学取向 分类号:B84-06 1引言 心理学中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对立的流派。代表前者的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接受“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量化方法五个原则”(高峰强,2001),,以较大的影响力,在心理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流心理学借鉴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理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以机械自然观为基本世界观,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方法论,吸收了经验主义、客观主义、操作主义、价值中立等自然科学原则,并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设备和成果,建立了类似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来指导自身的研究。这种自然科学取向,尽管促进了主流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造成了“心理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社会责任的迷失”(Bakan,1996)。 那么,为什么主流心理学选择走自然科学之路呢?近20年来,尽管不少学者对这一取向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但是对于它产生的原因,尚未做深入分析。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考察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其中包括:历史上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作者提出,随着心理学科的成熟、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观的演变,人文社会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2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历史影响 自然科学帮助心理学独立 人类心理一方面作为哲学思辨的主体和过程,另一方面又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种主客体的双重角色,使得心理学同哲学相互交织,难以分离,无法跨出哲学思辨式的研究方法,始终无法独立。近代自然科学首先提出了独立的心理学研究的要求,并贡献出方法论、仪器和测量手段,帮助心理学摆脱了附庸哲学的地位,实现了独立。 19世纪初期,天文学家被反应时间差异所困扰。贝塞尔总结了“人差方程式”,提出了反应时间这一研究课题。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神经生理学、感觉生理学、脑机能研究涉及到了心理学领域。以医学家布洛卡、维尔尼克和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为代表的研究者们,研究了大脑机能、神经冲动和知觉等,创造了临床法、切除法和电刺激法,促进了生理心理学的产生。19世纪30-60年代,生理学家韦伯研究了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关系;物理学家费希纳利用物理学和数学方法,创造了均差法、正误法和最小可觉察法,创立了心理物理学。1879年冯特借鉴自然科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研究终于具备了客观性、实证性、经验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自然科学推动主流心理学发展 主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成果。艾宾浩斯以实验方法控制记忆条件、观察记忆结果,首次研究了高级的心理过程,推动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铁钦纳吸收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秉承原子论,对注意、联想、情绪和情感进行了研究,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采取实证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和还原论,吸收了条件反射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以刺激一反应模型对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实证性研究。新行为主义接受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和物理主义,采用数学和逻辑语言来描述人类行为。认知心理学吸纳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把人的思维看作物理符号系统来进行研究。尽管它反对行为主义对意识研究的忽略,但仍然继承了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原则。当今的主流心理学出现了生物神经学化的趋势。它吸收了认知神经科学、生物遗传学、习性学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决定论的视角,以基因、神经和激素等生物层面上来解释心理现象。 如此看出,在心理学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创立和发展,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比较晚。加之这些学科本身就不够成熟,其对于心理学的影响也较为次要。 3自然科学成熟的方法论和思想基础 原则和方法论优势 自然科学方法论建立在决定论、机械自然观和客观性原则上,追求普适性真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相比较,自然科学具有原则和方法论的优势。 1)决定论:决定论假设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规律。这就意味着,一旦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们就有能力对事件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决定论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控制的前提。与决定论概念相对的是自由意志,它较多出现在人文社会研究当中。自由意志排斥因果关系,然而没有因果关系,学科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 2)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把宇宙比做精密的机器。这种世界图景具有简明性、精确性、规律性、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人文观点承认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复杂性和易变性,这就造成了研究的困难。 3)客观性原则:自然科学家坚持客观主义,尽可能地排除研究者主观态度、信念和偏见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期发现客观真理。客观性原则还树立了一元的真理标准,有利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对成果的评判。 4)普适性:自然科学追求普适性的真理。自然科学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来探索个别现象和普遍真理的联系,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论的产生、检验和推广应用。 5)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自然科学家通过控制变量来确定相关或因果关系,产生的结果具有必然性和较高的可信度。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论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可信度较低。 以上原则和方法的应用使自然科学具备了客观性、普适性、准确性、一致性、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法论体系。 有利的时代精神 科学的发展是特定的社会阶段和时代背景的产物。因此。“对心理学发展史的理解必须考虑这一学科进化的背景,考虑学科中的流行观念和那个时代的文化,以及时代精神或时代的思想氛围”(Schultz&Schultz,2007)。近几个世纪的多数哲学思潮、时代精神都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 唯科学主义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的地位。自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开始,天文、数学、物理、生理、医学等自然科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科学取 代宗教成为最为突出的理智的权威,成为文明世界的世界观的定义者、审判者和护卫者”(Richard,2007)。唯科学主义随之诞生,它认为自然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其他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主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具有争议的学科,采取自然科学的定位是明智的选择。 从物理属性来阐释人性的机械主义人性观也随着科学革命而盛行。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机械化,工业化和技术化代表了机器变成社会中心这一过程”()。在机械主义人性观和机械化社会的影响下,主流心理学走自然科学的道路,是符合社会思潮和需求的。 19世纪开始流行的实证主义崇尚理性,强调经验,提出科学研究必须采用假设、演绎、验证和数学方法,以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这些思想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的。通过这些主张,实证主义提高了自然科学的权威,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氛围。 经验主义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原则。它主张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自然科学正是通过经验性研究来实现的。与之相对的理性主义否认经验的可靠性,也就贬低了科学的价值。在两种哲学思想的交锋中,经验主义自13世纪开始占据上风,直至今天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现代工业文明由理性文化主导,这与自然科学的理性前提是一致的。现代经济、政治、社会管理等基本活动都体现了理性精神,这一精神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创造了有利于自然科学的文化氛围。 除了刚提到的唯科学主义、机械主义人性观、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文化之外,西方思想中的唯物主义、联想主义、客观主义、身心交感论、物理主义、操作主义,以及达尔文主义等哲学思潮,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吸引了主流心理学向自然科学靠拢。相比较之下,人文取向的思潮,如解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则影响力较小。 4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 与人文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具有较多的实践性优势。这些优势即吸引了主流心理学,也成功地推动了主流心理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性质 从研究对象的性质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机械性、普便性、同质性和易操作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自然科学家能够找到同质的研究对象,进行重复验证。因此,自然科学易于积累、比较和评判研究成果。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发展性、异质性、历史性、文化性、伦理性和不稳定性,操作性也较差。人文社会学者很难找到同质的研究对象:很多人文社会现象随着历史推移而变化或消失;伦理性原则束缚了对研究对象的控制:社会现象、文化和人类个体较难被操作化研究。 从研究对象与外界联系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对孤立的,较容易确定因果联系。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处于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交互错杂的关系当中,较难寻找到规律。因此,主流心理学偏重研究具有自然科学品性的心理现象。 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法有固定的程序,通过控制变量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容易得出较明确的结论。因此它也赢得了主流心理学的青睐。在《四十项改变心理学的研究》一书里,40项心理学研究中,有28项采用了实验方法,其他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总结性研究和思辨方法全部加起来,才占了12项研究(Hock,2004)。 自然科学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以求客观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主流心理学追随了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趋势,以对其重要思想进行严密的阐述(Thurstone,1986)。数学方法的引用为心理学带来“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推理工具和逻辑证明工具”(陈宏,2006)。相比之下,人文取向的研究则较少采用数学量化方法。而采用定性方法时,其定性的标准又多为主观,难以确定。结果就造成人文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难出成果,却更容易产生理论分歧。 另外,技术、设备的应用帮助自然科学家更好地观察、测量和控制研究对象。主流心理学采用了大量类似的技术和设备:从记忆鼓、棒框仪、闪光融合器到迷津、斯金纳箱、测谎仪,再到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技术等;近年来还出现了计算机化的研究趋势。这些技术、设备的应用使自然科学成果产出稳定,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较难应用技术、设施来辅助研究,故显步履艰难。 研究成果的物质转化 自然科学与物质进步直接相联系,多数研究成果可以迅速投入到工业生产、生活消费当中,社会贡献是外显的。在实际运作当中,自然科学研究往往和农业、生产制造业、商业等联系在一起,以研究成果换取资金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则更多是非物质和隐性的,不直接贡献于物质资料,较难投入商业运作,只能应用到政府、管理、学术界、艺术等有限领域,获得的资金、政策支持也比较少。 社会认可度 自然科学研究具备客观性和精确性,为社会作出显而易见的物质贡献,因此比人文社会科学受到更多的社会重视。从社会心态来看,由于自然科学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大众缺乏专业知识对自然科学进行批判。而人文社会科学贴近现实生活,大众经常凭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批判,因此,它在大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不如自然科学。 5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的促进 科学的发展受社会需求的推动。“科学已经有意识地并直接地指向具体的领域,而且这些具体领域的选择已经越来越不由科学家决定了……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多……受科学以外的机关或团体――工业和政府部门所组织起来的研究机关或团体所控制”(Mason,2005)。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历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信息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对心理学的需求,更多表现在物质建设的层面。工业、商业、教育、医疗、军事、科学等领域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等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发展。 独立的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是由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理学等自然科学提出来的。主流心理学回应自然科学的需要,强调人的机械性和生物性,先天地与自然科学联系到了一起。为了解决狗的腺体分泌遭遇干扰的问题,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转向了对条件反射的研究。行为主义建立在条件反射原理上,与生理学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1903年法国政府对智障儿童的关注,1905-1913年欧洲向美国的大规模移民,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时大量征兵,都需要检验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能力(Gregory,2006),有力地推动了心理测量运动。现代社会的多个领域――教育、医学、企业、行政、学术研究等,都大量应用测量技术对人的心理进行评估。 美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大量涌入美国的移民需要接受训练,以适应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思想分歧需要被调和,以巩固统一的国家观念;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培训工人,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使得强调行为塑造、社会控制的行为主义被广泛应用,占据心理学统治地位长达几十年。 二战后,战争的推动、计算机与航天科技的发展,都要求对人类认知进行研究。随着西方国家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车文博,2007)。 纵观历史,心理学独立之时,正是工业化、社会化生产蓬勃发展及社会制度完善的时期。工业社会更多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的目标,而非人文的、精神的关怀。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中,“心理学服务于这些机器的设计,使得机器最大程度地符合人的能力和特征,同时确保人最有效地使用这些机器”(Denis,2007)。国际竞争造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一般倾向:“工业不大发达的国家总是在大力开展工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则把大部分拨款用在军事科学研究方面”(Mason,2005)。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迎合了工业和后工业社会的需要。 但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开始挑战工业文明和理性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当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为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开拓了空间。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将更加重视自身文化性、精神性的存在。人文取向的心理学也会随之发展。 6研究者的心理因素 研究者的学术偏好 库恩指出,科学中的一些决定并不是出于逻辑思考。而是基于个人的喜好、价值、政治信念和科学共同体中的共识(Kashdan&Steger,2004)。Karl Lashley和Gregory Kimble分别提出,心理学家的学术取向更多是出于性情和世界观,而不是理性思考(Hergenhagnn,2004)。Lashley把心理学家划分为柔性思想和刚性思想两种,以此解释了他们选择不同学术取向的原因:“这些纯粹是由性情决定的。是基于性情而不是理性的选择”(Lashley,1923)。Kimble选取APA成员和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不同分会的APA成员、不同学术水平的人士分别倾向于不同的学科取向(Kimble,1984)。 主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取向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学术队伍组成的影响。在心理学早期的学术队伍中,大批著名的心理学家,比如冯特、铁钦纳、詹姆士、高尔顿、卡特尔、麦独孤和伍德沃斯等,都是从医学、生理学或物理学转向心理研究的。在心理学研究中,他们把大量的自然科学方法和成果带入了主流心理学。在后来的发展中,主流心理学也大量吸收了生理学、医学、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人员。即使在今天。很多大学都鼓励有医学、数学或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报考心理学。接受自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人员,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人文社会取向的研究者,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主流心理学向自然科学方向的偏倚。 研究者的顾虑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将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成为了无数研究者的梦想。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学诞生艰难,科学地位不巩固,以至于研究者对心理学的合法性缺乏自信心。由于心理现象的主观性和内隐性,早在17世纪,伽利略就指出心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由于心理现象在过去不能被实证研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拒绝把心理学列入科学的名单。由于不能采用量化研究,康德也认为心理学无法成为科学。心理学是否属于科学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辩当中;近20年还出现了关于心理学合法性的危机论。 根据流行的英美科学体系,只有自然科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社会学科只能勉强算是科学,而人文研究则只是“学科”,不是科学。因此,为了确立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多数心理学家选择了自然科学而不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取向。很多心理学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心存顾虑,于是尽力遵循自然科学方法论:“以方法中心为根基的正统观念鼓励科学家保持‘安全、明智、稳妥一(马斯洛,1987)。 哲学式的思辨成了主流心理学研究的大忌。Teo指出,“在20世纪,对哲学式思辨的指责成了对心理学家的死刑宣判”;在建立自己理论的时候,冯特、华生、斯金纳和乔姆斯基纷纷批评前人对哲学思辨方法的依赖(Teo,2008)。为了避免哲学化之嫌,华生否认把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将心理现象还原为肌肉活动和腺体分泌的物理、化学现象。在斯金纳的激进学说中,理论研究甚至被完全抛弃(Hergenhagnn,2004)。主流心理学家服从自然科学的权威,忽视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造成了自然科学化的取向。 7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早期的自然科学取向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复杂的属性:物质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并存。这四个范畴之间有依存性和时间性的递进关系:在依存性上,序列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由前者演进而来。在时间上,存在无机物、有机生命、社会、意识先后发生的时间关系。由于这四种属性中占据前位的相对客观、机械、静止和外显,所以研究起来比较容易。这就决定了学科自下而上的发展规律。学术研究从基础性的对象开始,这样不仅有利于进行根源性的探索发现,也有利于知识在由低到高的层次上积累和发展。另外,这种研究顺序也符合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从而顺应了社会需求。 由于人类机械性与主观能动性、生物遗传与社会文化影响、物质性与精神性并存,心理研究面临很大困难。刚诞生不久的心理学不具备完善的方法论对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展开全面研究,只能从低级的心理现象入手。所以,机械性和生物性的心理现象受到了主流心理学的青睐。 未来的整合趋势 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尽管是明智之举,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理论和方法通过忽视不能被数量化的现象来获得流行”fLalvor,2003)。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从机械性到能动性,生物性到社会性、精神性,静止到动态,外显到内隐,由片面研究到整体研究,决定范畴到自由王国,功利追求到审美追求,从服务经济到以人为本,从关注人的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当心理学逐步成熟时,人文社会取向的心理学将获得较大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进行整合。Henriques指出,心理学面临的困难是整合关于人的不同层面的知识的困难,并且提出了一个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树形知识结构(由四个维度:物质、生命、思维和文化组成),来整合知识系统,从而解决心理学分裂的问题()。 洪晓楠从科学哲学角度阐述了科学与人文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科学只是揭示了人的生活世界的一个维度或几个维度,……人对世界的把握并不仅仅限于科学认知,意义的追问和探求总是多向度的,这就需人文的探索和揭示来完成。只有科学与人文的互补整合,才能完整地表达人的存在的全面性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洪晓楠,2008)。主流心理学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忽略了人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维度,是不足以穷尽心理现象的丰富内涵的。一个更为宏观、整合的范式才可以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8结语――个宏观的范式 由于以上原因,主流心理学在发展初期走自然科学化的道路,有其必要的学科建设意义。但是“近年来,我们已经观察到逐渐上升的对科学心理学方法论,以及其相应的理论思考的不满”()。采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被批评为“解答问题的方法论与所提出的问题之间的不匹配”(Toomela,2007)。心理学中有很多问题并非经验性问题,而是关于意义、理解、道德、文化等宏观的问题,并不仅仅限于因果关系的描述上(Stam,2006),自然科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心理学研究的需求。另一方面,科学方法论是由哲学规定的,并且在提出假设、建构理论和解读数据的时候,哲学思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哲学思辨不应该成为心理学的禁忌。 心理现象的复杂属性要求“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结合,和客观试验与主观经验研究模式的结合”(燕国材,2007)。随著心理学走向成熟,从机械、片面、静止的研究向生态、整体和能动方向发展,它提出了对宏观范式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将使人们强调自身的文化性、精神性存在,也将呼吁心理学展现更多人文关怀。 近几十年来理论心理学、科学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发展都有利于人文主义心理学。但是唯科学主义势力余波仍在,尤其在中国,摆脱唯科学主义思想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范岱年,2006)。实证主义也依然拥有较大影响力。心理学界自身的努力尤为重要,心理学家们应该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根本依据来决定研究取向,这样才能实现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2000字自然科学论文 2. 关于科技论文2000字 3. 大学科技论文2000字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5. 科学技术论文2000字(2)
最爱尛草莓
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是需要科学的成果和科学思想的世纪,所以我爱科学,更爱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探索的 议论文 高三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1
但丁有句 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标新立异,难免招来议论。它是对陈规陋习的一种否定,一种冲击,因而开始时总会遭到世俗的偏见。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一个 故事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船一直向西开。为什么哥伦布想到去向西航海,而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这一点最关键,因为哥伦布有探索精神!他要去闯一闯。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探索,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古代的人如果没有将字从笨重的竹简搬到轻便的物体上的探索精神,会有纸的发明吗?没有莱特兄弟想象鸟一样翱翔在空中的探索精神,会有飞机的发明吗?所有这一切,没有探索精神,是决然不会成功的。由此可见,探索精神是何等重要。
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心在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往前走,需要的都是探索的精神,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需要在前人未到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其实,我们要探索,不仅仅在于获得成就感,更多的是思考和辨别。人生的道路是变幻无常的,每个人都追寻着成功的答案。就算失败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坚信自己的真理,歌德说过:“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当遨游于各种有益的书籍中,要敢于对那些经典着作提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2
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原本色彩斑斓的翅膀置于显微镜下,变成了有凹凸不平结构的无色翅膀。原来,是因为光线的照射才使其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只是一片虚像。原来,是光线的折射让你眼花缭乱。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探索自然,让你认清自然美的本质。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节之处都有可能孕育着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处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它们聚成一个球,越过水流与裂(烈)火,最外层的蚂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体,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你可曾知道,凶恶的鄂(鳄)鱼也会有温柔的一面,安静张大嘴巴让千禧鸟觅食,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之美吗?你可曾知道苹果梨藏着五角星,海底深处也会有着顽强的海星,海豚会不顾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里也许蕴藏着另一个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于探索,你便会发现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社会,让你认清社会美的本质。罗曼罗兰说:“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你是否为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的所做所为而寒心?是否为柴静《穹顶之下》所展现的环境污染而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认为它污浊、无可救药?那么,看一看另一群人吧——坚守冈(岗)位的木拉提,心系祖国、忧国不谋生的师昌绪,拾荒助学的高龄老人,跳水就认的方俊明……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社会的美与否,需要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行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探索心灵,让你认清心灵美的本质。浮华的世界,我该去何方?朝山谒水,扣经问史,回答是的声音说:“看一看你自己的心灵吧!”静下心来探索,我的心里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决心,我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与傲岸。这些,难道不是心灵的美吗?哦,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跟着自己的内心,用心灵去探索、去发现。
古语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意并非让我们不相信我们看见或听见的,而是教导我们要学会探索。探索,让你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3
面对一项活动,面对不同人的表现,我不反驳有人可以静静旁观,亦不反对有人可以随众参与,当然也不厌恶有人可以质疑批评,但是我欣赏那些一马当先,引领他人前进,一起探索的人。正所谓“莫惧危言过耳边,何妨引领且探索”。
引领,他需要汇聚智慧的能力,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我们这个世界,大体上分为两类人:一是先知先觉的人;二是后知后觉的人。先知先觉的人可以引领着后知后觉的人。所以,先知先觉的人通常是具有智慧和勇气的,就如马云引领人们走进了电子商务的领域,马拉拉引领人们走进维护和平的国度。都是这样的一些人,方能引领世界向前方的光明走进。
关于引领,我不得不想到了柴静的《“穹顶之下”之雾霾烟雾新闻调查 报告 》,这是柴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调查关于雾霾的一个视频。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雾霾是什么,雾霾有什么危害。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视频,引领着我们对雾霾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让我们意识到生态生存的危险性。引领,意图是在我们更好地生存。 有人说:“柴静危险了。因为她揭露了太多企业的弊端,连中石化的总经理都下台了。”而我却认为,柴静的表现是引领人类能够更长久地生存,她仅仅是为做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引领并不只为她个人的利益,也正是因为她这一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引领着我们拥抱蓝天、白云。
探索,他需要无所畏惧的魄力,需要在大丈夫的豪迈与担当。 从马云的引领,到探索新兴的.电子商务。时代日新月异,探索出新的财富之路势在必行,或许眼下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但力超马云者,指日可待乎!
从马拉拉的引领,到探索更和平的制度。社会日新月异,探索出和平的制度来维护世界,保护弱势人群也是迫在眉睫。从柴静的引领,到探索新的新兴工业,另辟富民强国的道路,难道不是探索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些探索都需要多少次失败的尝试?无所畏惧的魄力与大丈夫豪迈与担当又怎么可缺少呢?
引领且探索,我们都是迈着时代的步伐往前走的人,这个社会体现更多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引领人们走进新时代,探索出人类未来的新纪元,其可怪乎?面对世界与生活,我只能说:“愿斯引领之志之永固兮,终探索而未央!”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奇心和危机意识是大多物种得以进化的原因,而那些不愿挣脱安逸的环境而困于当前之桎梏者,极有可能会被世界所抛弃,外族所扼杀。
种子自身便带有丰富的营养,它也习惯于将自己裹藏于厚实的外衣下,但若没有“伸手”触及大地,“抓寻”无垠的天空,那么它也只能做一颗没有梦想的慢慢等死的种子了。而在它挣脱桎梏的过程中,好奇心固然是很重要的内因,但再往深处发掘就会发现,阳光也很重要,因为太阳能赋予它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只有当它“看清”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才会被激发出好奇心,随之决定冲破牢笼,危机意识应运而生,告诉它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言以蔽之,阳光是它发芽的诱因。
诱因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刺激。它可能是生理上的,一如阳光之于种子;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就像诗与远方之于诗人。它们激发了万物生长进化,为发展提供了不尽的动力。安于现状或许很平常,但从宏观上来看,全体生灵若均陷入了这种安逸的桎梏,宇宙都将难以运转。
对于种子而言,它的刺激是阳光,那么我们又将从何、如何寻找我们的刺激呢?应当拓宽我们的视野或用多种思维观察世界,人类天生就是观察的好手,望远镜的发明为我们挣脱了目光短浅的束缚,卫星的发射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奥妙。我们的肉身尽管受到机能的限制,但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工具。书籍经典就是很好的一员,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置身各种奇思妙想的世界,体味各种生活,甚至于某些理想的经历都会在书中实现。
世界不会责怪怯于吃第一口螃蟹的人,但他会铭记第一个探索未知的人,神农尝百草为后世的药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身处安全的河堤上时,我们还会拘泥于现状,不敢继续突破,逆流而上吗?我相信人性之光一定会指引我们挣脱桎梏,探索未知,无论前方暗流涌动抑或漩涡密布,我们都将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5
探索是一种很具有挑战性刺激性的活动,它既可以让人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可以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它既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挑战,又是对人类未知事业的追寻?
探索,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话题?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探索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令人满怀憧憬和渴望?
探索,一个多么令人敬仰的话题?多少伟人在他们人生的探索中表现出了令人佩服的精神,他们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生命价值,而且也创造出对于民族乃至人类的伟大成就?
哥伦布在探索中发现了新大陆,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麦哲伦在探索中证明了地球的圆形,让人类的科学事业前进了一大步;张骞的探索促进了西亚及欧洲地区的繁荣,为那里带去了财富;郑和的探索则带动了中国 文化 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
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大门,使我们了解了世界上更多的奥秘?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探索的足迹?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史?进步史就是我们的探索史?其中既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阿蒙森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死神,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伟大探险家;而斯科特同样努力地付出,回报他的却是无情的暴风雪和死亡的灾难,但他同样为全世界人民所纪念,因为他的死,造就了“伟大的悲剧”?虽然人类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但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渴望,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因为人类是不怕困难的,正因为人类有了这种探索精神,所以我们才在这个饱经灾难和战乱的环境中生存着,延续着?
探索,丰富了自我;探索,使人类富强?来吧,让壮志豪情在胸中激荡,让憧憬在我们的脚下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出发,一起去探索!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五篇相关 文章 :
★ 描写探索的满分议论文满分模板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议论文作文精选5篇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精选5篇高三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 关于探险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三作文五篇范文
★ 高三随笔类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命题作文五篇
★ 关于持之以恒的高考议论文5篇作文
壮儿象象
现实生活中,人人向往“发现”,渴望“发现”。在“发现”中人类披荆斩棘,苦苦探索,在“发现”中人类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因为“发现”与“未发现”,人类社会才波澜起伏,人类生活才充满喜怒哀乐。“发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是我们青少年必备的素质。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阐述道理,抒发感想,编写故事,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导写]本题至少有以下几种写法:1、就发现本身的作用与魅力发表议论。2、写成哲理性散文,阐述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就得有一双慧眼。3、写一篇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散文。比如“我”本来很自卑,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在生活中,“我”要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4、编写小小说,比如写主人公发现,人不能只是为自己活着,如果不能帮助他人,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于是他做出了极其感人的举动5、谈“我”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值得思考与探究的发现。比如发现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现一些人道德修养的欠缺,发现中国入世对策研究的深入与不足……参考拟题:1、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2、我发现棋如人生3、我发现夕阳如此之美。[佳作]发 现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景如画现代人脚步匆忙,只顾抬头往前走,常常忘了留意身边细小的事物。不单是上班族,连我们这些学生也忙得不可开交,升学的压力,繁重的作业,让我们无暇顾及路边杨柳的新芽吐露或邻家小孩的成长。我一直害怕,等到我们哪天空了,会不会连发现的能力都丧失了呢?还好我现在还有,但即使有所发现,我还是以为自己发现得太少,也太浅了。一父亲的头发很油,但他很忙,没时间去理发店洗头,所以只能由母亲代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父亲不像他教育我的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呢?当我问他时,他居然说:“我不会自己洗。”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一个中学的校长竟不会自己洗头,讲出去谁会信呐。但当我有一次看到母亲给父亲洗头的情景后,我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母亲温柔地给父亲搓着头皮,父亲面带微笑,满脸舒适,两人有时也交流几句,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声的。我突然发现,原来洗头是他们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啊。在轻轻的搓揉间,他们的感情就得到了极纯粹的升华。此后我就再没问过父亲这一个问题了。有一次,母亲出去学习了,于是我给父亲洗头。尽管我很小心,但总觉得没把父亲搓洗得舒舒服服的。当我翻动他的头发时,猛然发现父亲的头发好像比以前稀疏了很多,而且两鬓的白发再也无法被黑发遮掩了,我忽然间意识到——父亲老了,真的老了。二我小时候经常发烧,每一次母亲都会放下手头的活照顾我,给我端水递药,读小说,讲故事。当我嘟哝着嘴巴苦,不想吃东西时,母亲就会给我买来一大堆甜食,大多是很贵而平日很少吃的。我就很高兴地偎依在母亲怀里拨着包装纸细细地咀嚼着,享受着母亲的关怀和生病的“优越”。长大后,我很难得生病了,母亲的身体却不如以前了。工作很忙,还有家里的活要干,她经常犯累,但从不歇息,直到实在挺不住了,才躺下来休息休息。父亲忙着学校里的事,只能由我照顾母亲。我受惯了母亲的照顾,反过来照顾她,却很不熟练。那一天,我把烧开的水,买好的药,连同体温计一起送进房间时,发现母亲已经睡着了。那如同婴儿般的睡容,原来母亲也有啊。我轻手轻脚地放下东西,没想到还是惊醒了母亲。她吃完药,又躺下,说:“宝宝,给我读篇文章吧。”我拿起床头的《读者》,选了篇挺长的抒情散文念起来。不一会儿,母亲又睡着了——她一定是太虚弱了。我继续朗读着,我想这种情景也许就和我小时候一样吧。母亲并不是只会照顾别人,只为别人着想,她也需要别人的照顾,别人为她着想啊。从此以后,我尽量不惹她生气,很温柔地和她讲话,很少耍刁蛮了。三自从一级公路通过小镇后,交通事故就不断,伤亡的大多是年纪大、反应又有些迟钝的老头老太。有一次听说外婆他们村路口又出了起事故,当场死亡的是一个骑着三轮车去卖和顺豆的六十岁左右的阿婆。我们连忙打听遭遇不幸的是谁,看是不是亲戚或熟识的人。正当这时,外公打电话来了,声音有点颤抖,听得出比平日紧张了许多:“女儿,知不知道遇上车祸的是谁啊?”母亲说不知道,他更急了:“你妈她也出去卖和顺豆了,走得也是那条路,可我打电话回家问,她到现在都没回去呀。这……这可怎么办呐……你说该不会是你妈吧?”母亲被他这么一说,倒真害怕起来,她连忙安慰道:“不会的,你放心吧,我这就去问问。”说着便挂上了电话,披上衣服就想出门,正好来了个客人,母亲很着急,跟客人说了这事,那人便说,我知道死的是谁。母亲的心一下悬了起来。“是你们村××的妈呀。去卖和顺豆嘛,却被车撞了……”他话还没说完,母亲就冲进屋里给外公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外公在另一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又像换了个人似的道:“这死老太婆,出去这么久还不回来,上哪儿逛去了,真是的。”事后我们才知道,外公听说这起事故时,正在人家家里干活呢。一听这消息,外公整个人一下子瘫掉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向人家借了电话就打回家,又打到我家,这一段时间,他总是惶恐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后干脆回家等消息了。我原以为外公成天对外婆凶巴巴的,好像外婆上辈子欠了他债似的,从这件事上才发现,原来外公对外婆的感情也是极深的,只是藏在心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表现出来而已。……科技上的发现大大推动了时代的进步,而对生活中琐碎小事的发现让我们感悟到平日里从未留意的诸多细节。由此,我们会恍然大悟,会痛彻心扉,会仰天长笑,也会潸然泪下。无须抬起高傲的头颅,就让我们动用最细腻的情感,去体味身边的人与事吧,相信你我一定会有所发现的。[评析]景如画同学以她的慧眼和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发现了洋溢在亲人之间的点点情怀,理解了父母“并不是只会照顾别人,只为别人着想”,他们也需要子女的照顾和关爱。文章的描叙看似平淡,实则字句之间蕴蓄着真情,很是耐读。艺术大师罗丹有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像本文作者一样,努力修炼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不会搜索枯肠而笔下空洞无物了。(唐惠忠)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
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篇二 探析主流心理学追求自然科学化的原因 摘要:主流心理学采取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试图将自己变成一门自然科学。
国家地理杂志《DISCOVERY》才应该是你所说的〈探索与发现)》 你可以在这里订阅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
《明清时期的书法教育》 摘要:明清官方书法教育内容以晋唐名帖为主。通过科举书判与铨选制度实际规定了当时书法教育的教学目的与风格指向。晚清碑学。的产生与金石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