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4

月儿丸丸
首页 > 学术论文 > 景观格局与动态研究进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健康是福83

已采纳

(一)景观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变化

1.二级景观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变化

二级景观类型从面积和斑块数两方面进行比较。经过13年的时间,有林地的面积大大增加,增加,而沼泽地和疏林地的面积大大减少,分别减少了4802hm2和1199hm2;有林地的斑块数明显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从总体看,林地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沼泽地的面积减少了,疏林地减少面积,沼泽地面积的减少将间接的影响该地区的局部气候;采伐迹地减少和其他用地减少,非林业用地减少,这与当地的封山育林及改变森林经营措施是密不可分的,反映了林区森林植被恢复、景观质量提高的基本过程。见表3-9。

表 3-9 1987 年与 2000 年二级景观类型组成变化分析表

2.三级景观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变化

由表3-10、图3-5分析,红松林占总体面积的比例从1987年的增加为2000年的,斑块个数由1987年的42增加为2000年的104,说明景观中红松斑块面积增加,优势度上升;云冷杉林的面积增加到,斑块数也由15块增加到80块,落叶松也呈现相类似的变化趋势,从增加到,比例由上升为,针叶混交林面积由减少到,斑块数由162增加到239;针阔混交林的面积由增加到,斑块数由355增加到1059;柞树林的面积由减少到,斑块数由393增加到545;阔叶混交林面积由减少到,斑块数变化不大,白桦林占总体面积的比例从1987年的增加为2000年的,斑块个数由130块上升为1164块,表现为优势度上升。而杨树林的比例由减少到,斑块数由836减为370,表现为优势度下降。通过比较,从1987~2000年面积变化最大的是水胡林,面积由减少到,其次是杨树林,面积由减少到,减少,再者是阔叶混交林,由1987年的减少到2000年的,减少,三者表现为明显的减少态势;落叶松的面积有所增加,由增加到,增加,2000年景观类型面积增加最多是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和白桦。

表 3-10 1987 年与 2000 年三级景观类型指数对比

图 3-5 不同年份林分面积

对于分形指数,1987 年的排序是杂木林 > 混交林 > 红松林 > 白桦林 > 阔叶混交林 > 水胡林 > 杨树林 > 柞树林 > 落叶松 > 针叶林 > 云冷杉林; 2000 年的排序水胡林 > 杂木林 > 柞树林 > 白桦林 > 云冷杉林 > 红松林 > 阔叶混交林 > 杨树林 > 落叶松 > 混交林 > 针叶林,1≤MPFD≤2,值越大表明斑块边界形状越复杂。可见分形指数变化大的均是斑块及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且小班块的边界形状更复杂。

对于斑块密度,1987 年斑块密度排序为阔叶混交林 > 落叶松 > 杨树林 > 柞树林 > 针阔混交林 > 水胡林 > 针叶混交林 > 白桦林 > 红松林 > 杂木林 > 云冷杉林; 2000 年的斑块密度排序为阔叶混交林 > 落叶松 > 白桦林 > 针阔混交林 > 柞树林 > 杨树林 > 针叶混交林 > 杂木林 > 红松林 > 云冷杉林 > 水胡林。比较两期的斑块密度排序变化不大,可见斑块密度在一定意义上揭示景观破碎化程度,斑块密度并不能完全反映空间结构特征。

( 二) 景观尺度上的景观格局变化

表 3-11,对比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情况,斑块数量由 1987 年的 8079 块增加到 2000 年的 13749 块,增加了 5670 块,最大斑块指数( LPI) 大幅降低,由 1987 年的 0. 2486 下降为2000 年的 0. 0976,斑块密度( PD) 从 1987 年的 4. 5798 上升为 2000 年的 7. 2415,这些指标均反映出该地区 2000 年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则指示着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景观多样性指数( SHDI) 由 1987 年的 0. 4904 下降到 2000 年的 0. 4175,也揭示景观的多样性下降,具体表现在有林地的面积明显增加,而由于不同的树种其变化情况不同,这在后面有所分析。景观分维数( MPFD) 和均匀度指数( SHEI) 变化不大,但总体是2000 年相对于 1987 年有所下降,说明景观在地域分布上越来越分散。

表 3-11 二级景观类型景观指数对比Table 3-11 The second landscape type index comparison in 1987 and 2000

表 3-12 分析结果表明,对比该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景观情况,斑块数量呈现增加,斑块数量由 1987 年的 8916 块增加到 2000 年的 11184 块,增加了 2268 块,最大斑块指数( LPI)大幅降低,由 1987 年的 0. 2492 下降为 2000 年的 0. 07215,斑块密度从 1987 年的 4. 05 上升为 2000 年的 6. 37,这些指标均反映出该地区 2000 年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则指示着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均匀度指数表征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分配的均匀程度。Shannnon 均匀度指数( SHEI) 愈趋近于 1,就愈表明该区的各类型分布愈均匀。该地区的 Shannnon 均匀度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该区的类型分布不均。反映斑块周长和面积比率的景观形状指数( LSI) 以及反映景观形状复杂性的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指数均有所减少。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由 1. 79 减少到 1. 58,反映了景观多样性的下降,具体表现为各景观要素所占比例的差异有所增加。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景观格局多样性的提高,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生境,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 反之,则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香农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减小,说明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或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表 3-12 三级景观类型景观指数对比

283 评论

海的晨宝贝

Wenwu Zhao*, Bojie Fu, Yang Qiu. An Upscaling Method for Cover-Management Fac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Qiang Feng, Wenwu Zhao*, Yang Qiu, Mingyue Zhao,Lina Zhong.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Moisture and the Scale Variability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Stud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WaterHailiang Xu, Wenwu Zhao*, Yinhui Zhang, Mingyue Zhao, Xiaoyan Liu. Price Dif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Major World Grain Products from 1961 to 2009.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房学宁,赵文武*.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钟莉娜,赵文武*. 2013年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国际会议述评. 生态学报刘源鑫,赵文武*. 未来地球⁃全球可持续性研究计划. 生态学报杨德伟,赵文武,吕一河. 景观生态学研究:传统领域的坚守与新兴领域的探索. 生态学报徐海燕,赵文武*,赵明月,丁喜莲,王强. 陕西省安塞县生态退耕后农村经济转型及路径选择. 水土保持通报钟莉娜,赵文武*. 基于NDVI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与空间自相关关系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胡莹洁,赵文武,徐海亮. 国际土地争夺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世界地理研究. 2013,4安艺明,赵文武*,姜广辉,霍荟阁,靳婷 . 基于MapGIS地价系统的城镇土地定级研究——以德州市城区商服用地定级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W. W. Zhao, B. J. Fu*, L. D. Chen. A comparison of the soil loss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C-factor of RUSLE: a case stud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Yiming An, Wenwu Zhao*, Yinhui Zhang. Accuracy assessments of the GLOBCOVER2008 land cover dataset using statistical inventories and FLUXNET site data at global scale. Acta Ecologica Sinica.赵文武. 世界主要国家耕地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学报陈利顶,赵文武,王计平. 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其尺度效应. 见陈利顶,吕昌河等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安艺明,赵文武*.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研究. 生态学报徐海亮,赵文武*,安艺明. 1961-2009年国际粮食价格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世界地理研究解纯营,赵文武*,徐海亮,安艺明. 世界食物消费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世界农业赵明月,赵文武*,安艺明,靳婷. 青海湖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赵明月,赵文武*,靳婷,安艺明,徐海亮.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中国农学通报靳婷,赵文武*,赵明月,徐海燕.黄土丘陵区缓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效应.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靳婷,赵文武*,赵明月,徐海燕.坡面尺度土地利用空间配置的产沙效应—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中国农学通报赵文武. 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以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教育技术期刊 Bojie Fu, Dong Niu, Yihe Lu, Guohua Liu, Wenwu Zhao. Land degrad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China. Francisco A. Com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 Global Challenge; Cambridge UniversityYinhui Zhang, Yi Luo, Wenwu Zhao*. Land use dynamics and landscape change pattern in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Inner Mongolia, China.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gital Earth.赵文武. 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比较. 地球环境学报赵文武,朱婧. 我国景观格局演变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徐海燕,赵文武*,解纯营,靳婷. 组件式GIS技术构建的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模块. 水土保持研究 Zhao Wenwu, Xu Haiyan, Jiang Guanghui, Zhang Yinhui. 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China. PIAGENG2009. Remote Sensing and Geoscience fo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SPIEZhao Wenwu, Xu Haiyan, Zhang Yinhui, Xie Chunying. Analysis on the rural house reconstruction agreement i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rural areas. PIAGENG2009. Remote Sensing and Geoscience fo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SPIE VolZhao Wenwu,Zhang Yinhui. Effects of land use pattern change on soil loss at catchment scale: a case study i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ased on GIS and SEDEM. 2009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 2009Zhao Wenwu,Zhang Yinhui. GIS-based application of erosion management tool at Loess Plateau of China. 2009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 2009程琳琳,赵文武*,张银辉,徐海燕.集水区尺度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徐海燕,赵文武*,朱恒峰,朱婧.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与草地不同配置方式的侵蚀产沙特征.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赵文武,徐海燕.灾区农村恢复重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与微区位前沿学术研讨会赵文武,刘敏,徐霖,李红梅.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见刘川生主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正峰,杨红,赵文武.全国城镇土地等别调整更新研究.中国土地科学徐海燕,聂宜民,赵文武,陈永智.寿光市土壤养分特性及空间变异性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 . Li, . Zhao , . Song, W. Wang, . Zhang. Rainfall harvesting on slopes using contour furrows with plastic-covered transverse ridges for growing Caragana korshinskii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8,95:529-544.De Wang, Bojie Fu, Wenwu Zhao,Huifeng Hu, Yafeng Wang .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 Catena. 2008, 72:29–36 .Liding CHEN, Bojie FU, Wenwu ZHAO.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Front. Biol赵文武,徐海燕,解纯营.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尺度降雨侵蚀力估算.农业工程学报朱恒峰,赵文武*,康慕谊, 郭雯雯.水土保持地区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影响的估算.水科学进展赵文武,傅伯杰,郭旭东.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的技术与方法.地理科学进展赵文武,徐海燕,朱 婧.对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几点建议.见:汶川地震社会管理政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赵文武,刘学敏,李晓兵,宫阿都.对高校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想法.见刘川生,郑萼主编.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东野光亮,赵文武.中国土壤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土壤学报朱恒峰,赵文武*,康慕谊, 郭雯雯.延河流域输沙时变过程的显著干扰点分析.人民黄河朱恒峰,赵文武*,康慕谊, 郭雯雯.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徐海燕,赵文武*,刘国彬,朱恒峰,朱婧,解纯营.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徐海燕,赵文武,朱婧.灾后重建中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运用的思考.农村经济.朱婧,赵文武*,徐海燕.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输沙相关性的尺度效应分析.水土保持研究李洁,赵文武,荆瑛,徐培玮.“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吴建寨,李波,张新时,赵文武,姜广辉.天山北坡生态经济的脆弱性.应用生态学报 赵文武,朱婧,郭雯雯.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月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赵文武,郭雯雯,朱婧,徐海燕.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耕地动态平衡.农业经济王德,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干旱区地理朱恒峰,康慕谊,赵文武.郭雯雯.水利水保措施对延河流域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王德,傅伯杰,陈利顶,赵文武,汪亚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形分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生态学报徐广才,康慕谊,赵从举,赵文武,秦艳红.阜康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徐广才, 康慕谊, 赵从举, 冯文利,赵文武.英国强制征购土地的补偿制度及其借鉴.中国土地科学 Fu Bojie, Zhao Wenwu, Chen Liding, Lü Yihe, Wang De. A multiscale soil loss evaluation index.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Bo-Jie Fu, Qiu-Ju Zhang, Li-Ding Chen, Wen-Wu Zhao, Hubert Gulinck, Guo-Bin Liu, Qin-Ke Yang, Yong-Guan Zhu. Temporal change in land u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lope degree and soil type in a small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atena.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吕一河,王德.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科学通报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地理学报赵文武,傅伯杰,吕一河,陈利顶.多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地理科学进展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SEDEM及其应用初步.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 北京:气象出版社.赵文武,吕一河,郭雯雯,徐广才.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水土保持研究.朱婧,赵文武*.资源节约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6年12月. B. J. FU, W. W. ZHAO, L. D. CHEN, Q. J. ZHANG, Y. H. LU¨ , H. GULINCK AND J. POESEN.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at large watershed scale using RUSLE and GIS: a case stud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5, 16: 73-85Bo-Jie Fu, Wen-Wu Zhao, Li-Ding Chen, Zhan-Feng Liu, Yi-He Lü. Eco-hydrological eff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Linlin, Dongye Guangliang, Zhao Wenwu , Wang Mingmei, Li Chuanrong. Hazard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s based on GIS: A case study in Xiajia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 In Li Shengcai, Wang Yajun, Huang Ping (eds).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cience . Zhao Wenwu, Fu Bojie, Meng Qinghua, Zhang Qiuju, Zhang Yinhui, 2004. Effects of land-use pattern change on rainfall-runoff and runoff-sediment relations: a case study in Zichang watershed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 ScienceB. J. FU, Q. H. MENG, Y. QIU, W. W. ZHAO, Q. J. ZHANG AND D. A. DAVIDSON. Effects of land use on soil erosion and nitrogen loss in the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Land Degradation & Zhang, Bo-Jie Fu, Li-Ding Chen, Wen-wu Zhao, et and driv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semiarid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刘永琴.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水区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生态学报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赵文武.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耕地粮食生产力和粮食自给能力变化差异.资源科学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赵文武.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环境建设.北京:商务印书馆 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第四纪研究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水土保持学报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赵文武.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要素研究.水土保持学报.傅伯杰,陈利顶,王军,孟庆华,赵文武.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第四纪研究 Meng Qinghua, Fu Bojie, Qiu yang and Zhao wenwu.Land Use Effects on Soil Erosion and Phosphorus Loss in the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Proceedings of 12th ISCO Conference,Process of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 Effect (Volume Ⅱ).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尺度推绎研究中的几点基本问题.地球科学进展东野光亮,赵文武,张银辉,刘洪义.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结构模型研究.农业工程学报.东野光亮,赵文武,张银辉.基于MAPGIS的土壤制图研究.土壤通报张银辉,赵庚星,赵文武.县级耕地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研究.测绘通报 赵文武,东野光亮,张银辉.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农业经济.2001,2:13-15.赵文武,东野光亮,张银辉,贾炳浩.3S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 赵文武,东野光亮,张银辉,胡业翠.MAP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赵文武,东野光亮,许武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框架.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赵文武,东野光亮,张银辉.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设计初步.土壤与土地资源-中国土壤地质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地质出版社,北京东野光亮,赵文武.山东省增产100亿公斤粮食的土地对策.山东省农业科学.2000.增刊.*通讯作者

336 评论

老太婆心态好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在于强调大空间尺度上景观格局的生态影响,景观动态研究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景观动态变化是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趋势。景观动态变化过程包括不同组分之间复杂的相互转化过程。景观格局的动态研究可以有效揭示组分之间复杂的集合变化特征,景观组分转移的细节信息可灵敏地体现社会经济活动中景观管理的政策特点( 陈昌笃,1991; 赵翼等,1990; 马安青等,2002; 马克明等,1998) 。

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从两个层次上进行,变化的集合程度和数学方法。集合程度可以区分 3 种景观变化模型,为整体景观变化模型、景观分布变化模型和景观空间变化模型,见表 5-1。

表 5-1 景观变化模型

( 据 PerBrinck 等,1989)

按照性质的差异,可以将景观格局动态模型划分为 5 大类型,即基于行为者( agent-based) 的景观变化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最优化模型、动力模拟模型和混合综合模型( 傅伯杰,1995) ,按照机理可以将景观变化模型分为随机景观模型、邻域规则模型和景观过程模型( 包括渗透模型、个体行为模型和空间生态系统模型) 3 类景观空间模型( 郭旭东等,1999) 。

1. 随机景观模型

随机景观模型是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动态( 余新晓等,2006) ,不涉及具体的生态过程,是一种试图将空间信息与概率分布相结合的模型。该类景观模型融合了几何方法( 描述系统) 、统计方法( 分析系统) 和机制方法( 模拟过程) 等建模手段,或是把生物反馈原理引入空间动态模型,或是把空间特征引入传统生态学模型中。其中最常用的是马尔柯夫链模型( 邬建国,2006) 。

2. 邻域规则模型

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斑块的变化既取决于上一个时间点的状态,同时还受到相邻斑块性质和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被组织成一系列约束景观动态变化幅度和方向的规则。邻域规则模型就是基于这一前提构建的一类景观动态模型,是一种能在景观水平上产生复杂的景观结构和行为的离散型动态模型。目前,应用最普遍且最具有代表性的邻域规则模型为细胞自组织模型( CA 模型) 。

构成元胞自动机的部件被称为“元胞”,每个元胞具有一个状态。这些元胞规则地排列在“元胞空间”的格网上,各自的状态随时间变化,根据一个局部规则来进行更新,即一个元胞在某时刻的状态取决于且仅仅取决于上一时刻该元胞的状态以及该元胞的所有邻居元胞的状态。元胞空间内的元胞依照这样的局部规则进行同步的状态更新,整个元胞空间则表现为在离散的时间维上的变化。

从数学上定义,有限的元胞自动机是一个四元组:

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研究:以长白山地区白河林业局为例

这里 A 代表一个元胞自动机系统; L 表示元胞空间,d 是一正整数,表示元胞自动机内细胞空间的维数; S 是元胞的有限的、离散的状态集合; N 表示一个所有邻域内元胞的组合( 包括中心元胞) 。f 是基于邻近函数实现的转换规则,根据转换规则,元胞可以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

CA 模型的一般特征为: ①空间离散和齐次性,每个细胞的变化都服从相同的规律,细胞的分布方式相同; ②时间的离散性; ③状态的离散和有限性; ④同步计算,可将 CA 模型的状态变化看成是对数据或信息的计算或处理; ⑤局部性,每一个细胞的当前状态只对于半径为 r 的邻域细胞在下一时刻的状态可能发生影响。从信息传输的角度来看,在 CA 模型中信息传输的速度是有限的; ⑥维数高,在动力系统中一般将变量的个数称为维数,从这个角度来看,CA 模型应属于一类无穷维动力系统。

CA 模型简单、灵活、明了,应用广泛,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把局部性小尺度上观测的数据结合到邻域转化规则之中,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在大尺度上系统的动态特征。该模型还长于在特定的约束体系作用下,揭示景观组分的持续增长或减少过程、生物行为方式或生态干扰的扩散过程。从数据结构角度看,由于 CA 模型中的细胞和基于栅格 GIS 中的栅格结构相同,所以该模型易于和 GIS、遥感数据处理等系统进行集成( 李哈滨等 1988,1996;肖笃宁,1999,Zhang X-F 等,2000) 。

但 CA 模型在景观生态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过分强调邻近单元的状态,考虑到的仅是局部的相互作用,忽略了区域和宏观因素的影响; ②模型考虑的单元属性较为单一,而实际景观中单元属性是由多层次多要素综合构成的,单元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 ③转换规则事先确定,而现实景观动态过程通常表现为某种可能性和倾向性,状态转换不是完全确定的; ④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难以把握,而这将直接影响到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Jia H 等,1998) 。

3. 景观过程模型

景观过程模型是从机制出发来研究某生态过程( 如干扰或物质扩散) 在景观空间里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该方法通常有 3 种建模出发点: ①利用一种已知的物质运动规律来对景观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如渗透模型; ②明确考虑景观中每一个生物个体的空间位置及其行为,通过个体的行为和作用来体现景观的功能和结构动态,如基于个体行为的过程模型;③在对景观动态变化机理详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将景观动态变化过程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来,如空间生态系统模型。

225 评论

相关问答

  • 园林景观设计的进展研究论文

    。。。这个.不过.不是很多。..多看几个.摘取对你有用的.

    和信长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湿地景观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在网上找!主要分析湿地旅游的优点和缺点,应提出在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湿地资源,避免短视和短期行为对湿地的破坏。

    蒲寫未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与发展研究论文

    景观设计的论文研究方向怎么写八个字?可以用铅笔去写八个字,也可以用圆珠笔写。或者用签字笔写。

    小白胖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景观生态学的现状与研究论文

    In this study, at 1:20 on 2004 000 Huangdao District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map

    奔跑的鱼肝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景观格局的研究论文

    In this study, at 1:20 on 2004 000 Huangdao District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map

    实言舌实言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