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4

全全英英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西方体态语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豌豆尔

已采纳

肢体语言,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

100 评论

nancyding0696

看看这个文章也许有点用处?

317 评论

年轻就要耍大牌

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

107 评论

厦门小鱼网

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偷”,让他小心点,否则杀死他。如果该案例中的日本人、美国人、突尼斯人事先知道“OK”这一手势可表示不同的含义,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对克服交流障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扫除交流障碍,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掌握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呢?按照学术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的根源、体势语、体距和体触四个方面来研究其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体态语文化差异的根源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同时也是封建中央专制集权格局和传统主体文化最稳固、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完备的纲常观念、谨严的等级秩序、系统的礼乐教化、向心型的内敛文化模式,熏陶出中国人谦谨、从众、克制、重礼节、尚伦理、表现含蓄等民族性格特征。而英语国家由于交通较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其古老文化较难保持强有力的历史延续性,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混杂的格局。这些国家较早地击溃专制集权而步入了现代社会体制。这样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使英语国家的人富于冒险精神、崇尚独立、张扬个性、注重个人表现等,形成外向、自信、直率、随便等民族性格特征。体势语的文化差异我们的面部表情以及手势、腿、脚、躯干的姿势都属于体势语。所以,可从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位三个方面来研究中西体势语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所引起的交流障碍。⑴面部表情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的确,借助和利用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同样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眨眼是一种感兴趣的表示,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冲陌生人眨眼则是一种挑衅行为,冲女人眨眼更是不可为。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很可能会造成误解。如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不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在餐厅里,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的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当然,中国人的这种笑,不论是对本国人还是对外国人,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这种笑有很多意思。可以表示:“别当一回事儿”,“一笑了之”,“没关系”,“我们也常干这种事”等。不过,对于不了解这些意思的人,这样一笑会使他们感到不愉诀,而且会对发笑的人产生反感。面部表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用欣赏的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而在中国,目不转睛地看可能仅仅是对某人某物感到好奇或者是惊讶,自然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⑵手势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但在不同的国家民族间,不少手势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倘若不了解其中的差异,就很容易造成交流障碍。中国人与英美人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表达的意义确不同。中国人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现在的中国也引用了此表示法);中国人表示八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曾经一位在上海进行商务谈判的美国人在饭店用餐时点了啤酒,服务人员问他要几瓶,这位商务人员伸出食指和拇指。很快服务人员送上八瓶啤酒,美国商人看了目瞪口呆。中英用手势表示数字法差别悬殊。英语国家的人是将一个个手指掰开,中国人是将一个个手指弯下。英语国家的人数“一”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无名指表示“3”,加上小手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就多数情况而言,中国人数数时是从右手拇指开始,一个个手指弯曲。弯下拇指表示“1”,再弯下食指表示“2”,依次类推表示“3”、“4”、“5”。也可用左手食指掰动右手指数数。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中国人使用掰开手指的方法来计数。在英语国家中表示“6”至“10”必须用两只手,即用一只手表示“5”,另一只手再从“1”数至“5”。中国人也用双手表示“6”至“10”,但一般只有儿童才用。中西方手势的差异除表现在数字方面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现将不同之处举例如下: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1) ;向上伸中指:在中国有些地方表示“胡扯”,四川等地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对对方的侮辱;在美国、法国表示愤怒或极度不快。2) ;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表示小、微不足道、拙劣、最差的等级或名次,还可表示轻蔑;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3) ;大拇指向下:在中国表示向下、下面;在英美等地表示不同意,不能结束,或是对方输了;在法国、墨西哥表示坏运气、死了、无用。4) ;伸出的中指压在伸出的食指上:在中国表示数字“10”,在美国、法国等国家表示祈祷幸运。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⒈ ;“过来 ”(叫别人过来):中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美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⒉ ;“丢人 ”(半开玩笑):中国的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的。美国的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⒊ ;“我吃饱了,’(吃饭后):中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美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了)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⑴顺指甲: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⑵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挑战;蔑视⑶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⑷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⒈ ;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意义 :“ 是我”,“是我干的”(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⒉ ;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遮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意义 :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的意义)⒊ ;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东西给客人或别人意义 :表示尊敬⒋ ;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意义 :表示感谢⒌ ;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意义 :男女相爱;匹配良缘这里所举的例子不全,但是可以说明手势语的差异,也说明了解另一种语言中的手势语的重要性。⑶身体其他部位中西肢体语言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男子相逢时不拥抱,一般见面时握手即可;挥手表示再见;皱眉表示不高兴;耸耸鼻子表示不喜欢、讨厌或不快;噘嘴表示不痛快、情绪不佳、忿恨;拍拍男人或男孩子的背表示赞扬、夸奖、鼓励;咬牙表示生气、愤怒或下决心;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看到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是否都表示“是”,摇头是否都表示“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点头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不完全相同。例如,头部左右摆动所表示的意义在中英国家中是不同的。英语国家表示“也许”、“差不多”、“马马虎虎”、“不大清楚”、,甚至还表示“同性恋”或“阴阳人”。中国人则没有这一动作。又如,中国人可以用点头招呼某人过来,不过这一动作使用的范围是有限制的。因为它往往显得有点高高在上和藐视他人。英语国家没有这层意思。他们常将点头作为一种指点动作,即用前额指点。而他们招呼人过来的动作是扬头。又如,跺脚在中国所表达的意义是“气愤”、“恼怒”、“悔恨”。而它在英国所表达的意义是“不耐烦”。在所有这些由身体部位做出的动作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耸肩动作。这一动作如果被说成是英语国家所特有的,那也是不为过的。这一动作表现为皱眉耸肩、双肘弯曲,双手向外摊开甚至还微屈双腿等等,表示“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呢”、“我无能为力”等含义。在中国找不到与此截然相同的动作,只有一个与此极为相似的动作,即耸动双肩,然后再加上吐一下舌头的动作。成年人滑稽地做一下这一动作,就表示“我露怯了”。体距的文化差异有这样的一个例子:阿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已经相当远!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不同的民族或种族的人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在华的美国人在他所做的关于美国礼仪的演讲中,形象地比喻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周围都有一个“气泡”。这个“气泡”以人体为圆心,直径有30~50公分。如果有人进入这个气泡,你马上会觉得不舒服;如果不小心进入别人的“气泡”应立即表示歉意。这个距离是比较概括的说法,根据科学的测量,人们依据交际环境的不同,把身体空间分为四个不同的界限,并根据交际性质的不同、交际对象关系的亲疏进行调整。四种界限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在相距45~80厘米为宜。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米至3米之间;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米至2米的距离。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他们和听众距离一般在米以上。在这种地理距离疏远的情况下,一个成熟的讲话者会适时地运用一些体态语来调整心理感受,即拉近心理距离。比如,演讲人会用环视的方式关注到听讲者的每个角落,使任何一个人不感到受冷落,并在其中穿插注视的方式和听讲者进行单个的交流,以调整自己的交流心理,使对象更可感、更具体。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隐私的国家。对一米线的严格遵守已经固化为他们日常的行为规范。不仅是银行,比如在邮局寄信、在饭店登记入住、结账、办理登机手续,大家都会自觉地等到前一个人办完,工作人员招呼“下一个”时才走上前去。你不会看到一排人站在柜台前面你拥我挤的情景。小小“一米线”,作用不小,不可小视。但是,这种意识在国内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希望能够早日普及。总之,在人际关系网越来越密集、联络方式越来越便捷、个人隐私越来越难以坚守的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空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就显得尤为可贵和必需。体触的文化差异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拥抱、依偎、轻拍、抚摸、亲吻这些我们经常运用的身体触摸方式就像水、阳光、食物一样是我们的必需。而谈话双方身体接触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在这一方面,有一篇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数字。调查者在各地大学里或附近的商店中观察两人坐着单独说话时的情景,每次至少一小时,记下两人触摸对方的次数:英国首都伦敦(o);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⑵;法国首都巴黎⑽;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180)。这些数字本身很说明问题。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 Sorry;Oh,I’m sorry; 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在中国,摸摸、拍拍、或是亲亲孩子表示亲近和爱抚。但在西方,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孩子父母强烈的反感和厌恶。除轻轻触摸外,再谈谈当众拥抱问题。首先,来看一则有意思的故事:在一个社区机构免费的英语说话课上,当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热情的女老师主动和每个学生拥抱。一个中国的男留学生也在这里练习口语。当这个“男博士”和女老师拥抱时,却窘得满脸通红,在场的每个人都看出了他的窘态。事后他说他当时真是手足无措,实在不习惯这种“亲密”接触。这是从身体接触上强烈反应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例子。英国人比较保守和冷静,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露情感,在社交场合中,不会与人拥抱,即使是情侣也很少会拥抱。但是在美国就不同了,美国人性格开朗,感情外露。常在公众场合热烈拥抱。在中国,除了十分亲近的人外,一般不会互相拥抱,更不会把拥抱视为一般的礼节。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作为一种行为语言,体触的具体动作必须有发出者和承担者来共同完成,两者既可以统一于单个人,也可以统一于多个人之间。其次,行为语言意义上的“触摸”必须具备“语义”功能,即表达情绪和传递信息。那些不表示语义的触摸,如一些表示突发式的触摸动作。如拥挤的公共汽车里人与人之间身体的偶尔相碰,或道路很窄人们狭路相撞等等,这些皆不属于我们这里所界定的行为语言意义上的触摸。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触摸与动作的自觉性或非自觉性无关。

27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研究论文

    圣经朋友你好 我个人建议大家多看一下 圣经 看之前建议,要存谦卑的心。因骄傲的人很难从

    Joyce@静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研究方向动态

    主要写自己论文题目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怎么要?取得了写什么成果,哪些人写了与题目相关的什么作品。

    ilikedianping22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西方体育研究现状论文

    体育产业在西方的发展和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出的成绩,以及出现的问题。传统地来说,在西方有三大类组织与体育有关。第一类是私人团体,第二类是 官方的体育机构,第三

    亲亲四合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西方主体性思想研究论文

    (1)《宗教概论》(独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2)《莱布尼茨》(陈修斋、段德智著),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11月。(3)《死亡哲

    带嘴过日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西方比较研究论文

    从上述中西方教育制度对比情况来看,我们中国的大学教育就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特别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一个“磨具”造出来的,缺乏自己的思想

    L1ttleJu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