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37

蓝水晶朵朵
首页 > 学术论文 > 杨绛我们仨论文题目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lovesmile

已采纳

《我们仨》是杨绛创作的散文集。整本书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叙述:

第一部分讲的是杨绛和钱钟书都老了,杨绛做梦梦见她和钱钟书散步,然后钱钟书跑了,梦醒后杨绛埋怨钱钟书。这是一个老人都会做的梦,暗示着年纪大了会害怕离别。

第二部分开始先回忆了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深厚的感情,后写到杨绛的女儿走了,丈夫也走了,家里就剩下杨绛一个人,家变成了“客栈”。

第三部分杨绛全面地回忆了一家三口与世无争的日常,从夫妻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有了女儿,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钟书相继逝世。

《我们仨》是杨绛创作的散文集,于2003年7月首度出版。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93岁出版《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123 评论

似曾相识SaMa

写作背景:1998年,杨绛的丈夫钱锺书逝世。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家庭63年的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作品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该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深深不舍。

作者在作品结尾所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寓所与驿站,古驿道和医院,虚虚实实,相互交错。而虚实交错中,更使读者亲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全书虚实互补,虚实相生。以实笔写生,以虚笔写死。这样一来,“生”的部分写得充实而丰厚,杨绛一家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人生历程历历在目。

那些实实在在的故事,那些生动有趣的细节,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梦”的形式描写女儿和丈夫最后的岁月,以虚笔写死,也许一方面是由于那一段是作者不愿去回忆的、让人撕心裂肺的岁月,她还没从伤痛中走出来,不愿再重复亲人所受的痛苦和折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们仨

335 评论

titilovesanny

《我们仨》通过描写杨绛先生一家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出她对自己丈夫、女儿的想念,同时也表达出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

295 评论

yolanda甯

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家才是最好的港湾,通过对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290 评论

大萌的饰界

语句或片段赏析“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杨绛与钱钟书先生之女)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哈哈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他们得意地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读后感很喜欢这本书。微微泛黄的纸,简单,却散发着一种很清透的气息。看着它,突然会有一种远离城市的宁静,安逸的怡人。书上方。是用淡淡的白色所写的“.圆O”。这样的三个称呼,听上去很亲切。钱钟书先生的文字很有理性美,而杨绛先生的文笔却很朴实,平淡。从一开始便猜到了这本书是会令人感动的,毕竟杨绛先生把太多的感情已经注入了其中。她并没有用悲伤来怀念她所深爱着的两个人,笔触是很平淡的,温暖的,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是傍晚的夕阳,那样的柔软,绵长,可是却又透出种种的厚实感。六十年间的缘起缘灭,因为离合,因而成就了一段美的令人窒息的回忆。一个九十二岁老人,静思追忆往事。偶尔带着些许的迷茫,哀而不伤,令人心生温暖,泪中带笑。平平淡淡,却又是如此的真实。这是一部回忆录。记载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的相聚相守相失的人生旅途。没有悲痛欲绝的语句,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有的只是无法断绝的深深思念。原来活在回忆之中,也可以是如此的美好。只是文字中甜蜜之余透出的丝丝伤感,也足够让人心痛不已。细心看来,《我们仨》这本书竟然是没有前言的。取而代之的,仅是三张三人的合照与一些书信罢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没有山盟海誓的爱情,没有生死离别的愁绪。只是一种干净而纯透的温暖与真实,一种对于生活的澄净。杨绛先生的心,早已经是一片空白,仅存的,是对我们仨的思念,最深的思念。无论朴素的,亦或是华丽的词藻,都无法去形容的思念。“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人间没有永远,也不会有小说和童话中那样的结局。”

331 评论

TCL晋善晋美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女士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女士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我们仨》珍藏版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女士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242 评论

璐璐308738

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对钱钟书、杨绛、钱瑗一家人的亲情回忆,记叙了一个知识精英家庭大半个世纪的家庭故事。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只有两页;第二部分《 我们仨失散了》用意识流写的梦境,冥冥蒙蒙,虚虚实实,亦幻亦真,可能是属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着墨的篇幅,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个日子。在怀念往日的生活,杨先生的笔触总是平缓的,温暖而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叶,像冬日的阳光,那样平静而柔和,即使如“文化大革命” 那段岁月,那段扭曲了人的心灵的岁月,在杨绛先生的笔下,只不过对生活变化的一种适应。

175 评论

foxbaby168

《我们仨》是杨绛创作的散文集。整本书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叙述:

第一部分讲的是杨绛和钱钟书都老了,杨绛做梦梦见她和钱钟书散步,然后钱钟书跑了,梦醒后杨绛埋怨钱钟书。这是一个老人都会做的梦,暗示着年纪大了会害怕离别。

第二部分开始先回忆了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深厚的感情,后写到杨绛的女儿走了,丈夫也走了,家里就剩下杨绛一个人,家变成了“客栈”。

第三部分杨绛全面地回忆了一家三口与世无争的日常,从夫妻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有了女儿,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钟书相继逝世。

《我们仨》人物介绍

杨绛:出身世家,善良温柔、宽容敦厚。自幼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使得杨绛在自己家庭文化构建过程中,成为丈夫的贤内助。丈夫获奖学金远赴重洋留学,她也中断了清华的学业,陪丈夫游学。学习之余的杨绛几乎揽下了生活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租房置家,在家庭杂事之余更跑去钱锺书就读的学校去旁听。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她为丈夫和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所有的爱。杨绛在医院生产期间,“拙手拙脚”的锺书一个人在家总是做了坏事,但她依旧会说“不要紧”。

钱瑗(乳名圆圆,原名钱健汝):她思维灵活,视野开阔,为人也非常较真,注重格物致知。女儿圆圆一向孝顺父母,对父母百般体贴。圆圆也肯委屈,能忍耐。小时候,圆圆十分乖巧、听话。长大了,她会照顾、陪伴父母,会像“妈妈”一样管着母亲,她始终是父母的安慰和骄傲。

钱锺书:在家人心目中,他是家里最需要照顾的“孩子”,然而他的感情是细腻的,他对待妻子和女儿是温存体贴的。在生活中,他肯委屈,能忍耐。他和妻子一起学做菜,一起去“探险”——在散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他与妻子、女儿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是女儿最好的“哥们”。他深爱着妻子,两人不在一处生活时,他给妻子写信很勤,还特地为她记下详细日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们仨

260 评论

相关问答

  • 清风杂志关于我们

    《清风》杂志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43—1501/D),于2010年

    爱延续泉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我们的新时代论文题目

    中国的青年是最有激情和爱国情怀的优秀青年。194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让中国的青年表达出自己最真切的爱国情怀。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22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 作文

    五爷威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科技在我们身边主题论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

    闪闪惹人爱i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杨绛我们仨论文题目

    《我们仨》是杨绛创作的散文集。整本书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叙述: 第一部分讲的是杨绛和钱钟书都老了,杨绛做梦梦见她和钱钟书散步,然后钱钟书跑了,梦醒后杨绛埋怨钱钟书。

    蓝水晶朵朵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我们爱科学期刊

    《我们爱科学》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图书,其中讲了很多关于现代科学的小知识,非常实用。

    烟圈缠绕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