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9

七月小太阳
首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国外评论文章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新月之垣

已采纳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274 评论

guaziqiaqia

【内容提要】《81号病房》记录的是生活在俄勒冈州立医院精神病研究所的女子禁闭室的病人的生活状况的一组照片。这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题材在摄影界并不多见,一方面因为马克展示的是最真实,最鲜为人知的一面。这组照片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偏见,更使人们对这个群体产生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引言】马克说过:“摄影没有固定的配方,它是一个神秘的过程,是无止境的挑战。理想的方式就是不断展开和揭示题材的各个层面。其秘诀在于:要有足够的敏感,能够最早的认识机会;有足够的速度,能够捕捉到瞬间。” 补充: “摄影完完全全地改变了我。它打开了我的人生。。。我能看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如何的生活,富人,穷人, 好人,坏人,我所拍的一切给予了我一切,他们教育了我。”① 这位美国籍的女摄影家玛丽·爱伦·马克是当今报道摄影界最负盛名的摄影家之一。马克曾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绘画及艺术史的学士学位;及安南堡传播学院的摄影硕士学位.近年又被《美国摄影》杂志的读者评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摄影师。 马克常常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把自己镜头的焦点聚集在生活于生存边缘的人:流离失所的家庭,离家出走的儿童,精神病院的病人,印度的妓女。她对这些几乎被社会遗忘的,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人们,无不报着极大的尊重和同情。她超人的观察力,亲和力和捕捉力,使得她的作品渗透着一种从内到外的震撼力。 在她众多作品中,带给我最多感触的,也最让我感动的是《81号病房》。《81号病房》在1977年时代生活摄影年鉴中被评为年度最佳影集:"它是在底片上所出现过,最能掌握毫无设防的弱者心灵变化的研究之一.看了这些照片,我很难再对疯狂和囚禁有什么以往的成见了." ②81号病房是俄勒冈州立医院精神病研究所的禁闭室。在拍摄《81号病房》之前,马克就知道此禁闭室的病人不但对她们自己十分危险,而且对他人也具有很强的侵害性。1976年,马克和另外一位作家兼社会科学家一起,在81号病房生活了36天。③ 其中有张照片,一个女病人拿着香烟和烟灰缸,她的大腿上破了很大一块,似乎是被烟灼伤的,旁边满是烟头划过的烟灰迹。不知道这些伤口是她自残的,还是怎么的。即便如此,她依然在悠然自得地抽烟,而大腿的伤口似乎是别人的,不是她的。 《生气的莫纳》。莫纳是81号病房的一个病人,这张照片很好地反应了生气时的精神状况和81号的生活环境。照片中莫纳坐在桌前,生气地攥着拳头,瞪着双眼,似乎在嘶吼着什么。她面前的桌上有一个放了两支烟的烟灰缸,从照片来看她生活的环境还算宽敞,四周应该都是窗户,只是窗户都被铁丝围着。《莫纳和迈克尔·道格拉斯的照片》。这是一张俯拍的中景。同样是莫纳,但这是睡着的莫纳。从她在睡觉时把迈克尔·道格拉斯的照片放在身边的这样一个细节,我们可以充分地体会到她也有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爱。只是她有着别人难于理解的困惑,痛苦,挣扎。看过这些照片,使人很难再对疯狂和囚禁有以往的成见 补充: 《浴缸中的劳丽》。这也是一张俯拍的中景。劳丽躺在浴缸中,裸露着身体,面对摄影师的镜头,劳丽没有露出惊恐,讨厌,害怕的神情。她只是略带惊奇地看着镜头,甚至是有点期望,仿佛就像一个平常的模特,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把这张照片和其他照片混在一起,人们很难相信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精神病患者这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使人对失去理性时被扭曲的病人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有的评论家甚至说:“现在我们不仅同情地看到摄影的主体,也深切地认识看到我们自。”④ 一位摄影师要想成功,要想在摄影师上留下一笔,要想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依靠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摄影技术,不是只要有近乎完美的用光,十分古典的构图,模特摆弄的各种姿势就可以的。但是,无可厚非,这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可是如果只拥有这些技术的话,那也只能成为一位好的摄影师,而不是优秀的。一个优秀的摄影师绝不是仅凭技巧就能堆砌起来的。摄影师首先是一个人,他的思想,他的修养,他的眼光和他的人格常常会渗透到摄影作品之中⑤ 马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她尊重被拍摄对象,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的尊重,她没有把他们看做是毫无自制能力的疯子,而是把他们看做是正在承受巨大痛苦的病人,她对他们的遭遇充满同情。她在81号病房的36天期间,摄下了这些患者精神崩溃后的疯狂,也将人类灵魂的脆弱与创伤定格在87帧黑白影像中。⑥马克不是为了满足世人的偷窥心理,而是向观众展示了事物最真实,甚至是鲜为人知的一面,为观众提供了另外的观察视角和思考空间。 记录精神病院的照片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不多。马克的《81号病房》首先在题材是一个突破,精神病人的生活状态鲜为人知。世人总会觉得精神病人只是毫无自制能力的疯子,对于这样的群体,人们总是缺少关注。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摄影师。她将镜头对准这个群体既是向世人展示他们最真实的状况,也在期望这个群体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同情和理解。《81号病房》是一个催人泪下的作品,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作品。它带给我们的意义绝不是感动与同情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个群体,甚至是生活在生存边缘的不同群体。和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是幸福的,但这些情况依然存在,我们应该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同情和理解,还有我们是否该去改变某些不该有的状况。

315 评论

奔兔2008

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现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精神病病发也越来越严重,下面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精神疾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在亚太地区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精神疾病的重要性,” 日本金泽大学全球事务组织副教授 Atsuro Tsutsumi 在报告中说,“但对其关注度仍低于其他重大疾病。”

事实上,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 (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 的第二大因素。

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引入的疾病衡量方法,其将病情的普遍情况与病情在发展过程中导致的患者虚弱程度相结合。由于精神疾病的发病时间相对较早,它所导致的总损失年数很高。按照这一标准,在报告涉及的15个国家和地区中,精神疾病平均占据了伤残所致声明年损失总数的20%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马辛说,抑郁症严重时,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态,甚至有自杀的行为,15%到20%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中国被划入较落后的组别

该研究共涉及15个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在精神卫生方面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评估。

按照环境、可及性、机会以及治理4类18个指标,研究对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进行了评估和排名。这15个国家可以清晰分出四个组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得分均超过90分,位列第一、第二,属于第一组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与新加坡、韩国、日本作为亚洲高收入国家,列于第二组别;中国大陆得分为分,位列第九,与马来西亚、泰国同属第三梯队;印度、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则排在最后一个组别当中。

报告还称,同一组别的国家在协助精神病患者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类似的,但不同组别之间的程度相差很大。

“治疗缺口”巨大

报告指出,中国的精神疾病存在巨大的“治疗缺口”——需要治疗却没有寻求或未能获得治疗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极高。在我国,有92%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位于第四组别的印度(90%)。目前,未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总人数估算为 亿。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科医生过于稀少。官方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每10万人仅拥有名医师,全球这一平均数字是名。尽管这一数据在近年来显著提升。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卫计委“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顾问马弘教授依然指出:“我们没有足够的精神科医生。”

南方周末记者曾在西藏地区采访调研时发现,当地几乎找不到精神科医生,更没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

报告同时显示,14%的中国注册精神专科医生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另外有29%的人只有三年的大专教育证书。整体看来,受过良好训练的精神健康人员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

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精神专科医生人数增加到4万人。马弘说,“我对于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存在一些担忧。”

686项目——社区化治疗的中国实践

报告提及,关于精神卫生服务转向基层治疗方面的建议众多,但是在中低收入国家的成功案例很少。中国的“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度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 686 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

这被称为是一个为精神病人“解锁”的项目。所谓“解锁”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由精神科医生和护士在内的专业团队在关锁现场对患者实施解锁, 将患者接到指定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住院治疗(系统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工娱治疗或改良电休克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出院,回到社区继续接受随访、服药、康复和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是686项目的牵头单位。马弘说,从 2005 年的 60 个试点开始,截至2012年,“686”项目已在全国解锁精神病患者2000多例,2012年一年就解锁救治286例,到 2014 年底,已经覆盖了中国 87% 的行政区,最终将覆盖整个国家。

“686”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带动了全国的精神卫生发展,建立了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出台了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培训了大量的基层人员和患者家属,将以往被“锁”住的精神病人回归家庭,回归社区。

她补充说,在这期间,项目共登记了 430 万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到 2014 年底,已为315 万名患者提供以社区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

“综合社区团队应持续扩张,潜在的专业人才资源也不应被忽视,例如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培训成为病例管理员。”马弘总结道。

除了实践,亚太地区国家也都开始了实质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报告认为,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中国标志性的首部精神卫生法。历经27年的讨论,2012年10月,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该法案于2013年生效。

新的精神卫生法正式强制要求部分治疗免费,但报告认为法律的实际益处有限,治疗仍然受限。马弘说,她所在机构的未发表研究发现,在拥有两名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中,93% 的家庭会陷入穷困。

附:关于抑郁障碍

定义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心因性抑郁症、脑或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精神病后抑郁等。

抑郁症中至少有1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常与应激事件有关,急性发作者大多数可明显或完全缓解。预后一般较好,不留人格缺陷,但部分可能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003年一项针对北京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的终生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抑郁障碍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此外,生化因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人格因素、儿童期的经历、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药物因素等都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证据表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使个体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显著增高。

疾病负担

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研究显示其复发率高达80%,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WHO研究显示,抑郁症位居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第5位。而在15~44岁年龄组的前10位疾病中,有5项为神经精神疾病(抑郁症、自杀与自伤、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和酒/药物依赖)。抑郁症、自杀/自伤是精神障碍中导致疾病负担损失最大的问题。

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精神障碍与自杀所占疾病负担将名列第1、2位(),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列第3~5位。抑郁症、自杀与自伤,以及老年痴呆的疾病负担明显增加,而抑郁症仍是精神疾病负担中的最主要问题(1990年为44%,预测2020年将为47%)。

抑郁障碍对患者及社会的影响

抑郁障碍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抑郁障碍相关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抑郁障碍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增高,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自杀在青年及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认为可能与酒精和药物滥用率的增加有关。

自杀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自杀率目前为万人,且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3~4倍,。和抑郁障碍有关者占自杀的40%~70%左右。

疾病主要症状

抑郁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降低,其中以情绪低落最为重要。典型症状可见早晚有所变动,具有晨重夕轻的变化。在精神检查时应注意如下方面:

情绪:情绪低落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患者大多数时候显得情绪悲伤、心情压抑、自我评价降低,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等。部分患者有深深的内疚甚至罪恶感。

兴趣: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及愉快感缺乏。

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患者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否则就根本不想动。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有效地恢复精力。对工作感到困难,常常不能完成任务。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无助感。

思维及言语:患者往往思维活动减慢、言语活动减少。思考过程困难,一些简单的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决断能力明显降低,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焦虑或激越症状:患者有焦虑、紧张等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这类症状往往更为突出。

躯体症状(食欲、体重、睡眠及性欲):多数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某种形式的睡眠障碍等,性欲低下在抑郁症患者相当常见。

自杀:由于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并感到绝望,因此抑郁症患者很容易产生自杀观念。

慢性疼痛:慢性功能性疼痛和抑郁障碍密切相关。慢性功能性疼痛可成为抑郁症的重要症状或就诊的主诉,而抑郁症状使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疼痛症状明显加重。

治疗策略

对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包含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电痉挛治疗等。抗抑郁药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根据国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规则,急性期推荐使用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s、SNRIs、NaSSAs等类药物。

对抑郁障碍的治疗要有针对性,自始至终、全面改善或消除抑郁的核心症状,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同时应提高人群对精神健康的意识及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纠正不正确的看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促使患者主动就医治疗。全社会应争取不断改善抑郁障碍防治,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339 评论

相关问答

  • 精神病国外评论文章大全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

    七月小太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整形外科评论文章大全

    赵煜楠是青岛华韩整形美容医院整形外科院长,擅长眼部、鼻部、胸部的综合整形,以及面部年轻化手术。 赵煜楠在韩国首尔大学整形外科研修多年,并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多国

    常陆院尼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精神病康复评论文章

    社会上很多人对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精神病患者更应该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和歧视,这样对之后的治疗上也具有非常重要

    陌茉默墨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精神病康复评论文章摘要

    对于精神分裂症这个医学难题如何破解,很多人都期望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这是很多读者的期待,虽然我从业30年,还是很难总结出这个标准答案, 如果认真阅读人民卫生出版社

    丫丫King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美国精神病专家评论文章

    精神分裂症可能在大脑中有一个特殊的指纹,甚至在其症状完全出现之前。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分析这种在大脑褶皱内发现的指纹的新方法可以帮助预测哪些患有精神分裂

    柠柠201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