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碎片
玉米生长中期,尤其是喇叭口期,一些地区的玉米田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玉米叶鞘处出现腐烂现象,并能闻到 一种腐败臭味。以后茎部逐渐形成浸溃状病斑,并迅速蔓延,致使茎部腐烂缢缩,植株倒折枯死,这种现象叫茎腐病。玉米茎腐病是由细菌为害引起的。病源细菌可以从伤口、气孔、叶鞘侵入植株体内。当气温高、湿度大、雨后天气潮湿闷热时发病较重。据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观察,田间气温30℃左右时开始发病,34℃发病最盛,从出现病症到病株倒折约需3天。当气温降至26℃时,发病减缓,从发病到病株倒折约需9天。湿度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降雨或灌溉后3—5天(相对湿度达70%)容易发病。另外,密度过大,田间郁闭重,大量追施未发酵腐熟的饼肥,或者将肥料追施在茎基根部及机械掸伤处等,都会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茎腐病的方法是:发病初期剥去茎基叶鞘,降低茎秆表面温度,阻止病菌向茎部扩展。如果病菌已侵入茎部, 茎腐面积较大,则可用硫磺浆涂茎。硫磺浆的配制方法是: 硫磺150克,骨胶30克,水300克。涂茎时要先剥去叶鞘,然后涂抹。此外,用5—10倍的石灰水涂茎,也能控制病害的发展。
壹家生活
【答案】:玉米茎基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在我国主要由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及串珠镰刀菌等引起。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串珠镰刀菌还以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带有镰刀菌的植株残体可以产生子囊壳,翌年3月中旬以后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中胚轴和根。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卵孢子释放出游动孢子在潮湿的土壤中可以移动到根部,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中胚轴和根。借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由于玉米茎基腐病是以苗期侵染为主,全生育期均可侵染的病害,因此前期侵染的病菌可以潜伏在病根组织内,待玉米进入散粉期一灌浆期后,潜伏的病菌进入茎基髓部,并逐渐向地上部各节扩展,甚至进入穗轴,但一般是在茎基部显症,即呈茎基腐状。从侵染过程来看,品种间两种病菌侵入的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对同一品种,镰刀菌和腐霉菌侵入所需的时间不同,并受温度、湿度条件制约。一般低温、低湿条件有利于禾谷镰刀菌侵染,而高湿有利于腐霉菌侵染。在潮湿和黏土中以腐霉菌为主,而镰刀菌易在干燥的砂壤土中存活。排灌不良,相对湿度接近100%或土壤黏滞的田块或多雨地区以腐霉菌引起的茎基腐为主,降雨量少的地区以镰刀菌引起的茎基腐为主。防治策略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实施系列保键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②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③实行玉米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④适期晚播。⑤种子处理。⑥加强田间管理,增施钾、硅、锌肥和使用有机肥。⑦生物防治。
猫猫的习惯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夏玉米普遍进入拔节期至抽穗期,这也是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虽然玉米一生中没有多少重要的病虫害,但玉米常年造成的产量损失不容小觑。特别是玉米种植后不时发生病虫害,导致减产或不收,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更大。我国北方和南方玉米产区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玉米茎腐病,严重造成玉米倒伏和植株死亡。还有很多农民说药用过,但是没有任何效果。为什么?事实上,茎腐病分为真菌和细菌。如果在现场不能及时辨别,科学防治肯定是无效的。现就玉米茎腐病的症状、规律及田间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民生产提供参考。同时区分真菌茎腐病和细菌茎腐病的鉴定点,以便农民朋友准确鉴定和防治。
玉米茎腐病是土传病害,是玉米青枯病和茎基腐病的别称。可以看出,玉米茎腐病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和根,叶和穗也会受到损害,但茎和根的损害概率较高。一般从靠近地表的茎基部节间开始发病并向上蔓延,其中发病多发生在玉米基部的1-4节,刚好在此之后茎的叶鞘被水淹成褐色,然后病菌向上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手捏茎变得明显变软,同时常发生湿腐并伴有萎缩。遇到风雨影响时,茎干通常会在发病部位向下折叠,田间湿度高时,在发病部位形成稀疏的白霉。病茎断裂,内部呈中空柔软状,褐腐。根系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不良症状,须根明显少而短,根系断裂,内部明显褐色坏死,但通常外观正常,与根腐病明显不同。
叶枯病、黄枯病、黄绿枯病混发通常有3种情况,其中下部叶片先出现涝渍灰绿色死亡,然后向上蔓延,导致整片叶片萎凋。一般是根茎病后供水能力减弱,雨后突然转晴或温度较高时叶片蒸腾较快,失水较快所致。当病后没有高温或雨后突然晴天时,植物蒸腾缓慢。水分不足时,叶子会从下往上逐渐失水,造成枯黄的症状。当黄萎病发生时,田间病情突然恶化或蒸腾加速,就会出现青、黄、枯混合发生的症状。玉米真菌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单一或复合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病原体为腐霉、炭疽病和镰刀菌。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土壤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土壤中患病植物的残留物上。第二年,它们从植物伤口侵入玉米幼苗,导致玉米幼苗受到病原体的攻击,引起植物疾病。此外,造成玉米幼苗茎腐病的原因还有土壤紧实、肥力不足、除草剂残留等,但在玉米成熟期,如果遇到持续阴雨天气和光照不足,很容易发生真菌茎腐病,最终导致叶片萎蔫死亡,影响产量。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也是一种多周期病害,往往在一个生长季节发生极其严重。病原体通常附着在土壤中患病的叶子上,以度过冬天。第二年春天过后,病菌会通过气流和风雨传播,侵入有伤口的玉米叶片。高温高湿条件下最容易发生细菌性茎腐病。通常,当温度在30-34度,湿度在70%以上时,就会开始发生。如果短时间内湿度在80%以上,发病率会翻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当玉秧遭受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侵害时,也会为细菌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四叶草人生
玉米茎腐病症状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annywong1990
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后期至腊熟期为发病高峰期。从开始见叶枯病到全株发病,一般5~7天。发病期仅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玉米茎腐病在乳熟后期,常突然成片枯萎死亡,因死株呈绿色,故称细菌性萎蔫。首先从根部发病,起初病原体在发根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到次生根,直至整个根部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都变成空心。根部皮层易剥落,松散,须根和根毛减少,全根易拔出。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症状:玉米叶片、茎秆褪色、发黄、腐烂。茎腐病可导致穗尖和整穗腐烂,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鞘枯病易造成玉米宿根和减产。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影响玉米根部和茎基部。发病率在严重情况下一般超过30%。细菌性萎蔫一旦发生,全株死亡非常迅速,常见的只有4 5天,快的2 1 3天。细菌性萎蔫的严重程度与玉米的品种、生长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气候条件等有关。一般发生在玉米乳熟期,特别是种植密度大,天气炎热,又有大雨,田间有水时。最常见的是雨后天晴,阳光照射时发生。
玉米生产中发生茎腐病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真菌性茎腐病。真菌性茎腐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根茎腐烂病,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感染引起,对玉米植株的症状不同。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霉菌在土壤中生长的湿度条件要比镰刀菌的高。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咕噜咕噜SP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5~7天。发病快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玉米茎腐病在乳熟后期,常突然成片萎蔫死亡,因枯死植株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子粒干瘪,脱粒困难。
玉米生长中期,尤其是喇叭口期,一些地区的玉米田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玉米叶鞘处出现腐烂现象,并能闻到 一种腐败臭味。以后茎部逐渐形成浸溃状病斑,并迅速蔓延,致使茎
玉米出现大面积叶子扭曲,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气的,一般玉米叶片受到刺激以后,为了保护自己怕伤害,心叶就抱紧雄穗了,这样的好处是,药害虫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优良无性系,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
引起玉米穗腐病的20多种霉菌会附着在玉米的种子、根茬、茎秆、穗轴等病残体上,在经过冬季以后,第二年,一遇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病菌的子囊孢子就会很快生长成熟,遇风
近年来,由于忽视与非茄科作物的轮作,温室番茄茎基腐病逐年加重,严重的作物被破坏并重新种植。因此,做好温室番茄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冀西北张家口地区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