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8

诗酒趁年少r
首页 > 医学论文 > 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乙肝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丛林穿梭

已采纳

一篇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近日登上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封面。论文称,在中成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和亚洲人的肝癌相关。与此同时,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在坊间流传。马兜铃酸真的会导致肝癌?含马兜铃酸的药是否都不能吃了?我们的传统中药又是否安全?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种草药的黑暗面”——马兜铃酸有可能导致肝癌?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10月中旬发表一篇封面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杂志编辑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推荐了这篇论文。而这篇论文的结论是: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

基于对全世界共计1400多个肝癌样本的分析,论文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在亚洲尤其中国台湾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直接说马兜铃酸是当地肝癌高发的原因。

针对这篇论文的内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回应称,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詹思延认为,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这篇论文指出的“决定性关联”并不能证明马兜铃酸和肝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关联’和‘因果’是两个概念,如果要证实二者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包括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的前瞻性或历史性队列研究,并采用病因推断准则进行因果推断”。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假设的链条,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詹思延说。

藿香正气口服液“被黑”——如何正确认识马兜铃酸毒性?

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正在朋友圈疯传,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常用药赫然在列。有业内人士指出,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朴,而厚朴作为一味含马兜铃酸的药材,正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非处方中成药中。

有网友留言:“难道名单上的这些药都不能吃了?”

专家就此指出,首先,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其次,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再次,我国已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指出,虽然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直接相关性尚无直接有力数据支撑,但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该发言人指出,我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马兜铃酸的“黑历史”——我们的中药是否安全?

马兜铃酸曾两次引起对中医药的争论。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比利时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被称为“中草药肾病”,引起世界关注;另一次是2003年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媒体披露中药中的关木通成分含马兜铃酸导致肾病。随后,有关部门取消了关木通药用标准,并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列为处方药。

近年来,我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增加,又有外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传统药材中发现“有毒物质”,也引发舆论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与讨论。

专家指出,首先要明确的是,中药毒副作用始终存在。“中药没有毒的说法害惨了中药,其实它的毒副作用既不比西药轻,也不比西药更严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李平说。

詹思延指出,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首先是要承认中药的毒副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规范使用。而对于患者来讲,要加强宣传和科普,消除患者对服用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等无毒的错误认识。

对于中医药近年来出现的安全性和信任“危机”,专家指出,其原因并非中医理论和药材本身出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使其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詹思延指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对各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病历、各医保报销数据库、药品监管数据库进行统一与标准化,转化为通用数据模型,指导合理用药,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所有把含马兜铃酸药材作为原料生产制剂的企业,都要对其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限期提供评估结论,逾期未能提供评估结论,要停止生产,注销药品批准文号;有评估结论的,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经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后,对获益大于风险的修改完善说明书,对风险大于获益的予以淘汰。

135 评论

huangduanhua

10月18日,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目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肝癌相关》的文章,通过对肝癌样本的测序分析,发现来自中国台湾的98个样本中78%具有马兜铃酸诱发的突变分子标签,或者说“指纹”。

此外,越南26个样本中19%含马兜铃酸“指纹”,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9个样本中56%有马兜铃酸“指纹”。

基于对全世界共计1400多个肝癌样本的分析,研究人员认为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

他们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在亚洲尤其中国台湾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直接说马兜铃酸是当地肝癌高发的原因。

食药监总局:无数据支撑已有风险控制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就此事作出回应称,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前,我国对防范含马兜铃酸药物风险已采取措施。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我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1、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

2、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

3、明确安全警示,对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口服中成药品种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制定《含毒性药材及其他安全性问题中药品种的处理原则》。

采取上述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下一步,食药监总局要对上市的含马兜铃酸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并组织技术机构和专家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风险评估。同时,食药监总局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

提醒大家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125 评论

aifayewong

未病先防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疾病防治模式,尤其是对癌症这个目前仍没有理想治疗手段的疾病,防患于未然更显得弥足珍贵。继2006年世界首例癌症疫苗获准上市,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又建议推广第二种宫颈癌疫苗。但除了宫颈癌可以打疫苗预防外,似乎在临床上还没有看到其他成功的案例。疫苗预防癌症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实际上,癌症疫苗有两类,即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研制的宫颈癌疫苗属于前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免疫室主任张叔人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当知道癌症发病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有一定关系后,科学家就猜测,如果能让人体对这些病原体产生免疫,或许就能预防相关癌症的发生。宫颈癌疫苗的诞生让这种设想成为了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已应用多年的乙肝疫苗也是一种癌症疫苗。”天津市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任秀宝说,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癌的发生也有类似乙肝病毒对肝癌的作用。其他如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的EB病毒的疫苗研发也正在进行中。不过,任秀宝说,EB病毒较HPV结构复杂,更容易产生“免疫逃逸”,因此研发较慢。此外,即使是宫颈癌疫苗,由于不同人种、不同国家人感染病毒的亚型有区别,因此也不会一支疫苗就全世界推广。与预防性癌症疫苗相比,治疗性癌症疫苗的应用更加广泛。张叔人说,俄罗斯、巴西、韩国等国家都有治疗性疫苗获批上市。“癌细胞来源于人体正常细胞,人体的防御系统常常无法及时发现并清除它们。通过治疗性疫苗对癌细胞表面抗原的标记,就能使癌细胞‘暴露身份’,成为众矢之的。”任秀宝说,现在作为放化疗等的辅助手段,治疗性癌症疫苗在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肿瘤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医学期刊乙肝

    是哪一方面的?文献类?还是治疗类?

    快乐的森蝶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权威医学期刊乙肝新药

    2020年欧洲肝脏研究年会上(EASL 2020),全球肝病领域临床医生与研究人员汇聚一堂,分享了各自病毒性肝炎药物研发成果,其中不乏广大读者关心的吉利德科学在

    DIY不锈钢橱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医学杂志乙肝

    用为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免疫机制会被激活,并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肾脏,让肾小球基底膜产生局部病变及炎症,造成膜性肾小球肾炎。 这是

    水乡的风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科学转化医学期刊肾病

    一篇关于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的科研论文连日来引起激烈争论。马兜铃酸是亚洲一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原因吗?各国对马兜铃酸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论文作者、第三方

    尝试新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内科乙肝论文

    您好,乙肝病毒DNA ,在乙肝的病程中还是起到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没它也就没有乙肝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以说,检测乙肝病毒DNA对之

    孔雀凉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