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高于岸
辣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味道辛辣爽口,深受人们喜爱。在辣椒种植过程中炭疽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辣椒的正常生长,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技巧,供大家参考使用。辣椒炭疽病症状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亦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辣椒炭疽病发病原因1、重茬种植连年种植,病原积累快,基数高,一旦条件适宜,病害就会迅速扩展、蔓延。病叶、病果、残体不彻底,病菌通过风、雨不断向外传播,即使新茬,但只要病原存在、条件适宜即可造成病害爆发、流行。2、苗床管理不科学,即不进行种子药剂杀菌处理、土壤消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苗床感染,移入大田后,可继续危害。3、病菌从伤口入侵,发病后,通过风雨、气流及蚜虫、跳蝉等剌吸式害虫传播为害。发病条件病菌发育温度为12-32℃,适宜温度27℃,相对湿度为95%左右。雨季来得早,温湿度适宜,也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4、重复浸染次数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87%-95%,病菌潜育期仅3天左右,侵染次数频繁,病原积累快,在短期内可以造成大流行。夏季干旱、持续高温,日灼严重,有利于后期病害的流行。5、栽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可以加快病害的流行。用药不及时忽视苗床和大田药剂防治,没有做到早查早治、防患于末然。辣椒炭疽病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甜椒如长丰、茄椒1号、蒙椒3号、哈椒2号、早丰1号、吉农方椒、九椒1号,皖椒1号;辣椒如早杂2号,湘研4号、5号、6号、3号,中子粒等较抗病。(2)无病株留种或种子用55℃温水浸3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1小时;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种,在浸种前先用—%的碱液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置入配好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5—10分钟,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与瓜、豆类蔬菜轮作2—3年。(4)采用营养钵育苗,培育适龄壮苗。(5)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栽植过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在下湿地定植;雨季注意开沟排水,并预防果实日灼。辣椒炭疽病用什么药1、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3、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800-1000倍。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yq1109胖丫头
西瓜营养丰富、性凉爽口,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水果产品,在我国众多地区均有种植。然而,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西瓜炭疽病的危害也呈日益加重的趋势,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西瓜炭疽病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西瓜炭疽病的大田症状西瓜在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感病。在幼苗期植株感病表现为茎部缢缩,然后变为黑褐色,引起植株猝倒。叶片受害时,开始为圆形淡黄色水渍状小斑,然后变褐色,有小点和同心轮纹,病斑容易穿孔,外缘常有黄色晕圈,病斑色泽比较均匀,病斑上面有散生小黑点,最后扩大变黑,叶片枯萎凋亡。叶柄和蔓上呈长椭圆凹陷或梭形病斑,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后变黑褐色,随着病痕的不断扩展,茎蔓逐渐死亡。当果柄染病时,幼果颜色深暗,逐渐萎缩致死。果实受害后,初为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然后扩大成圆形暗褐色,在表面产生凹陷,并出现有轮纹的病斑,当病害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西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西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地里越冬,粘附在种子表面的菌丝体也能越冬。病菌也可在保护地温室、大棚内的旧架材上。来源主要是土壤中越冬寄主和种子,其中85%左右来源于土壤中寄主残余物,15%来源于种子。常年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较多,当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造成病害大暴发。另外,种子带菌也是引起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育苗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避免造成苗期染病。当气温在24~28℃时,空气相对湿度较高,这样的环境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7%~95%的条件下,西瓜炭疽病病菌潜育期只有3d,当湿度低于54%时,该病就不能发生。西瓜炭疽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西瓜炭疽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真菌。菌体有隔,丝状分生孢子盘寄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无色,单孢,圆筒状,大小20~26μm×~μm。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卵圆或长圆形,大小14~20μm×5~6μm,多聚合在一起呈粉红色黏孢子团。分生孢子盘上有刚毛数根或很多,长90~120μm,具有隔膜2~5个,暗褐色。据一些学者观察发现,瓜类炭疽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目前发现了7个生理小种,小种1、2、3最为普遍。相关研究认为有新的生理小种存在,因而对新的生理小种研究与发现是非常有意义的。西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方法1、农艺措施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西瓜炭疽病的基础,一些易感病品种容易导致炭疽病大规模的发生。庆发八号、庆发12号、庆农五号、耐湿王8802、华蜜八号、抗病早冠状、华蜜十号、郑抗七号、绿宝金花王、特大郑抗三号等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湿和抗炭疽病能力。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50~55℃的温水将种子浸泡20~30min或者用4%甲醛100倍液浸种30min,将种子表面带的病菌杀死,清水洗净后得到无菌种子,再催芽播种。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及时将园中的杂草、病株清除,保持瓜园清洁。控制好温湿度,因在高温、多雨、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炭疽病。当气温为28℃时,西瓜炭疽病病菌萌发最快,当温度达到或超过28℃时,病势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在酷热的盛夏此病发生的不多。棚内湿度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湿度与其潜伏期成反比,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病害越轻;反之病害越严重。当湿度低于54%时基本不发病,而湿度处于87%~95%的高湿环境下,病菌只有3d的潜伏期,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时发病最严重。加强肥水管理。施入充足的基肥,基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长势健壮,具有很强的抗病力。灌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避免大水漫灌,灌水应适当,灌溉太多水反倒加重病害的发生,不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可以适当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加强土壤管理,进行合理选地与轮作。土质的好坏也是引发西瓜炭疽病的原因之一。常年只种西瓜的连作地,过多地施用氮肥,造成土壤酸性偏大,灌水过多,排水不及时,通风效果不好,或者种植密度过大,茎叶郁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长势不健壮等都可导致炭疽病的严重发生。因此,要加强土壤土质管理,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度;合理选地与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将越冬毒源消除掉。2、化学防治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当病害发生时,可以适当喷洒化学农药以控制病害的继续扩大。在选择化学农药防治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0%施宝灵3000倍液,或15%粉锈灵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0%百菌通500倍液。每隔7~10d喷药1次,连喷3~4次,轮流交替用药,以全面控制病菌的萌发。3、生物防治虽然化学农药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抑制西瓜炭疽病病菌的大量萌发,但是其对环境及产品具有较大污染,且具有很强的残留性,对产品造成巨大的污染,不适合广泛使用。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防治方法。近些年来,生物防治成了研究热点,但真正用于生产上且防效很好的生物农药不多。
炭疽的主要病理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局部呈痈样病灶,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皮肤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末梢神经的敏感性
丝瓜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不可不知!相对来讲,丝瓜是不容易受害病虫害侵害的蔬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病虫害的发生变得频繁,需要关注以及防治了。接下来小编就为大
炭疽病的结构是:炭(上下结构)疽(半包围结构)病(半包围结构)。炭疽病的结构是:炭(上下结构)疽(半包围结构)病(半包围结构)。拼音是:tànjūbìng。炭疽
炭疽病的危害应该是非常大的,首先就是说因为这个刚才说过人可以得病,那么动物也可以得病,如果在动物间的话,出现这种炭疽病,可以影响到我们农牧业的生产,是影响到我们
炭疽杆菌感染部位组织出现出血性浸润、坏死和周围水肿、血性渗出物与坏死组织在局部形成特征性焦痂。肺炭疽的肺部病变为出血性小叶肺炎。肠炭疽的肠道病变多发生于回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