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3

地板中的神话
首页 > 医学论文 > 口咽癌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马摩羯

已采纳

口腔癌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瘤,系黏膜发生变异。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病发时吞咽困难、口腔溃疡、麻木灼热、肿块结节等口腔症状。 口腔癌按病位可分舌瘤、唇瘤、牙龈瘤、颌骨瘤、口咽瘤、涎腺瘤、软硬腭瘤等多种。口腔鳞瘤为口腔瘤的一种病理分型,临床典型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常发生溃疡,波及大。

244 评论

张祝君1

据《分子诊断学杂志》报道,一种新的无创技术可以在唾液样本中检测出与口咽癌相关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口咽癌(OPC)是发生在口腔后部和上咽喉部的癌症,由于位置特殊,很难在常规临床检查中被发现,故这类癌症通常确诊时已是晚期。这篇文章介绍了声流分析法。声流分析法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分析唾液中是否存在HPV-16,这种高危病毒与口咽癌息息相关。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万例口咽癌患者被确诊,是西方国家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这与HPV感染率不断上升有关,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目前最重要的是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来改善早期诊断和预后。研究者发现,通过声流控平台成功地从唾液外泌体中检测HPV,且在早期检测、风险评估和筛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项技术也可帮助医生预测哪些患者对放疗反应较好,哪些患者能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外泌体是起源于细胞内的小囊泡,被细胞分泌到体液中。它们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也与多种癌症有关。声流体技术是一种融合声学和微流体的先进技术。流体样品的分析使用一种微小的声流芯片,该芯片可以根据大小去除不需要的颗粒,从而分离唾液外泌体,留下富含外泌体的浓缩样品,从而更容易检测出肿瘤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传统方法分析了10例HPV-OPC患者的唾液样本。他们发现,与液滴数字PCR结合使用时,在80%的病例中可以识别出肿瘤生物标志物HPV-16 DNA。由于该方法不会因唾液黏度和采集方法的改变而产生样本变异,因此它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理想选择。该技术具备自动、快速隔离外泌体的特性(不到5分钟的处理时间,而使用传统技术大约需要8小时),因而成本相对较低,在医疗欠发达的地区也可进行。与传统活检不同的是,它可进行反复、持续检测,以评估肿瘤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声流体技术有望显著超越目前的标准检测手段,满足该领域未竟的需求,并帮助加速外泌体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以发现新的外泌体生物标志物。唾液外泌体液体活检是一种有效的口咽癌早期检测和风险评估方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口腔学院David . Wong指出,声流体分离技术为从唾液中分离外泌体提供了一种快速、生物相容性好、高产、高纯度、无标记的方法。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体液,如血液、尿液和血浆。想了解更多口咽癌诊疗相关信息,欢迎后台留言

317 评论

一纯佛雨

癌变(carcinogenesis或tumorigenesis)是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全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细胞经历有序连续的多阶段过程,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遗传改变的不断积累,紊乱细胞分裂、凋亡和组织自稳性的正常调控,获得生存优势,克隆扩增和演进,最终演变为高度恶性的肿瘤。 目前对遗传与环境在肿瘤发生中作用,仍有不同的观点。尽管肿瘤发生的最初病因难以确定,但通过肿瘤流行病学、移民和大样本双生子流行病学等观察表明,大部分癌症是由环境因素为主引起的,少数起因于遗传因素,据估计由癌相关基因种系突变为主引起的家族性或遗传性癌综合征约占全部癌症的1-2%;发病与中低癌易感基因密切相关的癌家族,所患的相关癌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可占全部肿瘤的10%以上;更多的是由低癌易感基因参与的、无明显家族聚集的癌症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癌症,但所占比例无明确数据。因此通常流行病学家认为,在引发癌症中环境比遗传更重要。从事肿瘤研究的大多数专家认为,癌症是突变积累的结果,广义的基因突变包括了发生在核苷酸和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学改变,表现为DNA序列和染色体水平的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其中包括各类基因突变、缺失和扩增等,以及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非整倍体等改变等;近10多年来由于肿瘤表遗传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已进入主流生物学和医学,许多作者把表遗传学改变作为癌变机制的一部分,表遗传学改变和遗传学一样,可使原癌基因活化成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功能被灭活(表11-1),这些是癌变的中心生物学过程,结果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引发癌症的环境因素十分多样,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的X射线和紫外线等;化学因素最为繁多,多数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生物因素包括多种DNA、RNA病毒,某些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通过生活方式、职业环境和医疗行为影响暴露人群;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根据对人类致癌性 (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和对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资料,对上述各类理化、生物等待评因子分为四组五等。在2009年1月IARC正式公布了所评价的935种因子中,对人类具有致癌和可能致癌作用的有416种,较2002年分布的同类报告增加了32种。关于环境对肿瘤发生贡献大小各家看法不一,一般认为80-90%的肿瘤与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因素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有害环境的暴露,其中包括吸烟、过量饮酒和食用红肉、煎烤霉变食品、慢性感染、不良情绪和紧张生活(应激)、过少体力活动,以及环境污染等。现有的大量证据表明,约25-30%肿瘤可归因于烟草,30-35%与饮食相关,15-20%可归因于感染,余下的可归因于环境污染、辐射、应激和活动少等。可见,针对上述各种肿瘤诱发因素,只要注意戒烟、少红肉、适度饮酒,避免阳光直晒,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消费和体力活动,并定期接种疫苗和体检,大部分人类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然而现实还存在不少障碍,克服重医轻防的思想,深入癌变机制的研究,人类还有很长的抗癌之路。表型1-1 常见癌相关基因在肿瘤中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举例 癌相关基因 遗传学改变 DNA 甲基化 主要肿瘤类型 肿瘤抑制基因 p53 突变、等位基因丢失和杂合性缺失 高甲基化 脑、乳腺和骨肉瘤等 RB 突变、等位基因丢失和缺失 高甲基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 APC 突变 高甲基化 结肠、小肠、胃和甲状腺癌 MSH2 、MLH1 突变 高甲基化 结肠和子宫癌 PTEN 突变和杂合性缺失 高甲基化 神经胶质瘤和子宫肿瘤 P21 (CDKN1A) 突变 高甲基化 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黑色素瘤 INK4A,ARF 缺失 高甲基化 黑色素瘤和骨肉瘤 ATM 突变 高甲基化 白血病、淋巴瘤和脑瘤 BRCA1、BRCA2 突变、杂合性缺失、缺失和等位基因丢失 高甲基化 乳腺和卵巢 癌基因 MYC 扩增 低甲基化 肺、乳腺、大肠、头颈癌和骨肉瘤 RAS-家族 突变 低甲基化 肺、结肠和胰腺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 FOS 扩增 低甲基化 骨肉瘤 EGFR (ERBB2) 扩增 高甲基化 成胶质细胞瘤、头颈癌和骨肉瘤 MET 突变等位基因重复 ? 乳头状肾癌 FGFR1 扩增 低甲基化 横纹肌肉瘤 事物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都有其内在规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癌变过程概莫能外。癌变之起因虽多为环境因素,但它们必需通过引起原癌基因的活化、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使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经过多阶段过程,最终才能形成转移性癌。在这一漫长的致癌过程中,环境是癌变的外因,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则是癌变的内在依据或机制,环境致癌因子通过遗传机制的改变才能使细胞癌变;两者间对癌变的相对贡献随具体情况可有变化,如在家族性癌综合征遗传因素相对起主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对发病年龄和病情可有一定的影响;在一些明确由环境污染引发的肿瘤中,环境因素虽起重要作用,但它们一方面必需通过遗传机制才能引起细胞的癌变,另一方面由代谢、DNA修复和免疫功能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致癌因子引发肿瘤的易感性亦有重要影响,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生活在同一污染环境中的人群,一些人患癌而另一些人不患癌,而且病情、疗效各异。因此,癌症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可能在特定时空环节上相对重要性是可以转化的。 多阶段致癌是肿瘤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肿瘤的本质特征之一。在这一有序、连续的多阶段过程中,每一个新阶段启动必需有附加的遗传学或表遗传学改变,从而获得生存优势,克隆扩增;这一癌变过程的多阶段性还反映了在正常组织与高度恶性组织之间,存在处于不同恶性状态、具有特定表型的各个中间过渡阶段。1.动物模型研究1915年首先用煤焦油反复涂擦兔耳,成功诱发了皮肤癌,证实了化学品可以致癌;1947年建立的小鼠皮肤致癌模型,直至目前仍被用来研究上皮细胞癌发生的机制,并评价修饰因子的作用。在传统的两阶段致癌模式中,一次用亚致癌剂量的起动剂如二甲基苯并蒽(dimethylben(a)anthracene DMBA)处理小鼠皮肤局部,随后反复在该处涂抹肿瘤促进剂如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3个月后通常形成乳头状瘤;如中断用TPA处理,乳头状瘤消退;如形成乳头状瘤后,继续用TPA处理一段时间,即使不再用TPA处理,其中一部分乳头状瘤仍可演进;如用启动剂进一步处理,可诱发肉瘤。可见,癌变存在连续、又相对可区别的多阶段过程;肿瘤的发生是致癌剂或起动剂与促进剂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在这一模型中单独用致癌剂或促进剂处理,均不能诱发肿瘤;促进剂的反复处理十分重要,在乳头状瘤形成后,如中断促进剂的处理,乳头状瘤可自行消失,同时还提示促进剂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过去半多世纪的研究人们认识到,癌变过程除了传统的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外,癌变还需要增生细胞从良性向恶性状态转变和进一步的演进,侵袭与转移是新增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的表现。如此在理论上癌变可分为四个阶段:肿瘤的启动或起始、促进、恶性转变和演进。2.人类肿瘤研究 癌变多阶段过程在人类的研究必需是间接的。当人体暴露于致癌因子到临床检出肿瘤,需要经过长达20-50年的时间;大部分人类成年肿瘤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指数函数增加,这提示肿瘤的演进需经过一系列连续的过程,有作者认为至少要经过4-6个阶段。这一多阶段过程在一些消化系统肿瘤已有较深入的研究。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胃肠道内壁是由单一肠上皮细胞形成,锚定在下面的基底膜上。癌变最早期的改变表现为增生(hyperplasia),此时因细胞过度增殖,细胞数量异常增多,但所形成的肿块在组织学上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另一种与正常组织差异不大,但有进一步恶性演进倾向的改变是化生(metaplasia),其特征是组织中的一种正常细胞层,被异位的、但仍正常细胞层所取代。化生多发生在上皮组织的过渡带中,如食管与胃、子宫与子宫颈连接处;食管癌变前的一个重要早期指征就是具有化生改变的Barrett食管,此时食管中扁平上皮细胞被胃分泌型上皮细胞所取代,具有此种改变的患者,发展成食管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30倍。随着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的积累,出现整个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的不典型增生或发育异常(dysplasia),此时细胞形态异常,如核染色加深,核质比增大,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不典型增生为良性肿瘤与癌变前的过渡状态。上皮组织中细胞扩张性生长,同时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形成肉眼可见的肿块,称之为腺瘤或息肉等,这些细胞尽管有时体积可很大,但决不会穿过基底膜,属良性肿瘤;如良性肿瘤获得进一步的遗传学改变,可发生恶性转变,形成原位癌(in situ cancer);当肿瘤继续演进突破基底膜、侵袭邻近的基质层并远端转移时,则成为具有侵袭(invasion)和转移(metastasis)能力的高度恶性肿瘤或癌。3.癌变的多阶段过程癌变过程通常分为4个阶段:肿瘤启动(起始)、肿瘤促进、恶性转变和肿瘤演进。自发或诱发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导致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细胞生长、分裂和凋亡的失控,并在克隆选择中恶性程度渐增,最终完成癌变过程。肿瘤启动启动是癌变的第一阶段,是不可逆的遗传学损伤的结果。这些遗传学损伤可以是自发的,即由细胞内在因素引起,如低频率的DNA复制和染色体分裂错误,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产生的活性氧离子等引发的DNA损伤;也可是环境中各类理化、生物致癌因子所引起的DNA结构和序列的改变,环境中化学致癌物多以复合物形式存在(表11-2),其中有效致癌成分修饰DNA结构形成加合物,在DNA复制时可引发突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表11-2 人类化学致癌物例证 组织器官 化学致癌物 辅致癌物 肺 重金属:As,Cd,Cr,Ni等; 双氯甲醚 (小细胞和鳞状细胞) 吸烟和柴油废气 石棉 胸膜间皮 石棉 口腔 无烟烟草酱草 熟石灰[Ca(OH)2] 食管 烟草烟雾 乙醇 肝 黄曲霉毒素B1 乙型肝炎病毒 (血管肉瘤) 氯乙烯 乙醇 膀胱 芳香胺如联苯胺等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苯 大多数情况下DNA加合物的量与诱发的肿瘤成正相关,而在没有加合物形成的组织中很少诱发肿瘤。一般认为,致癌剂加合物的形成对化学致癌是必需的,但对于肿瘤启动不是充分的和前提,因为这类遗传学损伤可被细胞内各类DNA修复系统恢复正常;只有未被的修复的DNA损伤,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才是核心的肿瘤起始事件,这些改变使启动细胞具有了癌变倾向。肿瘤促进在肿瘤促进阶段,启动细胞在促进剂的作用下更快地生长和分裂,并选择性地克隆扩增,形成细胞群体。由于突变的速率与细胞分裂的速率成正比例,因此随着起动细胞的扩增,这一细胞群就处于进一步遗传学改变和恶性变的风险之中。肿瘤促进剂多为非诱变剂,单独使用并无致癌性,一般无需代谢激活即可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这类因子能降低肿瘤起动因子的剂量和暴露组织的发瘤潜伏期,或增加形成肿瘤的数量。如一种化学品或因子兼有肿瘤起动和促进作用称之为完全致癌剂,如苯并芘和4-氨基联苯等。巴豆油作为促进剂,广泛用于小鼠皮肤致癌模型,其中有效成分是十四烷酰法波(醇)醋酸酯,通过激活蛋白质激酶C ,磷酸化关键底物进而激发一连串的表遗传学改变,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根据配体结合特性,鉴定了新型的肿瘤促进剂如二恶英、酚、糖精、香烟烟雾冷凝物和苯巴比妥等。在人癌激素、吸烟和胆酸等成分都参与肿瘤的促进作用;肿瘤促进通常是可逆的,例如停止吸烟后肺损伤可被逆转。恶性转变 恶性转变是由癌前细胞转变为表达恶性表型的细胞,这些恶性特征主要有:① 细胞不受正常调控,自主生长、增殖;② 成功逃避细胞凋亡和衰老,细胞永生(immortal);③失去了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④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等。癌前细胞的恶变过程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学改变;对于细胞恶变的发生,肿瘤促进剂的总量不如屡次重复给药重要,一旦给药中断,良性或癌前病变就会退化;部分癌前细胞恶性转化的结果,将促进癌前损伤的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分裂细胞的量,其结果由于DNA合成保真性的下降,产生新的遗传学改变。如恶性转变较低,用DNA损伤因子处理癌前细胞,则可显著增加恶性转变。肿瘤演进肿瘤演进包括恶性表型的进一步表达,以及与时俱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能分泌蛋白酶侵袭邻近组织,使原发癌超出原来的占位。肿瘤演进的许多细节仍在深入研究中。恶性表型的显著特征是倾向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细胞增殖、凋亡失控,其间发生许多突变,再次引发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能;原癌基因激活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一是在ras基因家族、特定的位置如第12、13、59或61外显子的点突变;二是在myc、Her-2和raf等多基因家族的过度表达,常是由于该基因片段的扩增,或是该基因通过邻近一个强效的启动子区。肿瘤抑制基因的失能常通过双重机制,如最多见的是第一个等位基因是点突变,而第二个等位基因的失能,是通过缺失、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不分开和表遗传学改变,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两次都可能是突变或表遗传学改变,从而使演进中癌细胞获得生长优势和局部侵袭的能力,最终远距离转移扩散。4.癌变是多途径过程癌变过程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癌变过程中存在多种可替代的遗传学途径,最终形成高度恶性的肿瘤。目前的多数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是单细胞起源,这就意味着在启动癌变、克隆扩增的细胞中,子代细胞多次发生了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导致一组原癌基因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灭活,这些对癌变过程有着原发和关键效应的基因改变,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就构成了癌变或癌的遗传学途径(cancer genetic pathway)。由于发生上述关键改变基因的种类、数量、时序的组合不同,就有了多种可替代的癌变遗传学途径(多途径),这就不仅使不同的类型的癌,还使不同个体所患相同类型的癌,具有不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并构成了可望预测肿瘤临床行为的分子谱(molecular profile)。对大肠癌发生的遗传学途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很能反映该问题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根据早期研究曾提出了一条线性演进的模式,即熟知的大肠癌发生遗传学途径:正常细胞→APC失能→K-ras获能→18q肿瘤抑制基因失能→p53失能→大肠癌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化,事实上按这一途径发生的大肠癌,仅占全部大肠癌中一小部分;认为大肠癌的发生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途径:CIN、MSI和CIN-MSI(表11-3)。表11-3 大肠癌的的主要遗传学途径 基因组不稳定性类型 CIN MSI CIN-MSI 核型 非整倍体/多倍体 近二倍体 近二倍体 常见体细胞突变/灭活 APC,KRAS,SMAD4,TP53突变 TGFRII,IGFFIIR,BAX,BRAF,MSH3,MSH6,E2F4; APC,KRAS SMAD4,and TP53突变 APC,KRAS突变 与途径相关的家族性大肠癌综合征 FAP (APC 缺陷) HNPCC (主要通过 MSH2 or MLH1缺陷; 很少是 MSH6,PMS2,或 PMS1缺陷/MMR缺陷) MAP ( MUTYH缺陷/BER缺陷) 注:染色体不稳定性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CIN, 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随着表遗传学发展,最近有作者综合遗传学和表遗传学研究进展,提出在散发性大肠癌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遗传学途径,它们有不同的癌前病变和治疗反应。癌前疾病分别为锯齿状腺瘤和管状腺瘤的途径,两者遗传学改变的区别明显:前者为BRAF基因突变和MSI,表遗传学改变CIMP(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 CpG岛促甲基化表型)阳性;而后者为APC、P53基因突变、CIS和CIMP阴性;绒毛状腺瘤演进途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癌前病变亦可是锯齿状腺瘤,为主是RAS基因突变,还可有APC、偶可有BRAF基因突变,CIMP阳性。这三种途径形成的大肠癌对治疗反应有差异,因而预后有不同。据估计这三种途径在大肠癌中发生率分别为:锯齿状腺瘤途径为10-20%,绒毛状腺瘤途径为10-30%,管状腺瘤为50-70%。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参与人胃癌变的多阶段过程,构成了两种不同组织学发生类型:分化良好或肠型的与低分化或弥漫型胃癌有不同的癌变途径,进一步在肠型癌变中又可分成3各不同的遗传学途径。以DNA甲基化为指标,在口咽癌发生的早期,根据吸烟和病毒感染两种病因,亦存在两种不同的分子途径。综上所述,癌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多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仅致癌化学品就有数百种之多;癌变牵涉到多重癌相关基因的改变,实际在癌组织中可检出基因的改变可达数十种甚至更多,目前尚无法对每一个基因改变,确定对癌变是原发或继发的;病因癌相关基因改变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癌变的不同的遗传学途径,已有研究也揭示是多样的;肿瘤发生是微进化系统,在内外环境因素选择下,必然产生更多样和恶性程度更高的的癌细胞。可见癌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样的多阶段过程,这些就决定了晚期癌症的难治性,早期防治的重要性;以及癌变机制和肿瘤防治研究的长期性,人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64 评论

小马哥686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167 评论

双鱼0303

题目:重症监护室多维度协同护理应用研究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多维度协同护理;常规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开展研究,在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经护理后,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从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知识普及、协同能力提升等方面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发现,在各项评分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结论: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效果,获得患者的高满意度。文章引用:黄文辉. 重症监护室多维度协同护理应用研究[J]. 护理学, 2022, 11(3): 416-420.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集中收治危重病人的场所,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常见意识状态为谵妄,患者意识水平发生改变,精神状态波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有临床研究表明,上述症状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十分不利的,尤其会对患者的精神层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增加患者死亡概率 [1]。随着我国护理理念和手段的不断革新,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逐渐被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当中,其以缓解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为目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在患者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的应用以及健康教育、家属沟通与护理等多方面均展开多维度的护理,在患者的疾病护理、心里护理等诸多方面都展开多维度的干预同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与监督中。有鉴于此,本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期间开展研究,在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效果。于2021年1月~2022年4月开展本次研究,在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年龄上限为76岁,下限为22岁,平均为( ± )岁;发病时间上限为7天,下限为1天,平均为( ± )天。在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年龄上限为75岁,下限为22岁,平均为( ± )岁;发病时间上限为7天,下限为1天,平均为( ± )天。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医院ICU收治标准;患者未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如合并癌症、精神类疾病等;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排除;凡患有精神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排除。本文经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规定家属探视制度安排,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饮食、作息等干预。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首先,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对于ICU疾病、并发症情况的认知程度,评估家属的陪护能力和突发应急处理能力,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向患者或其家属做好规章制度说明,做好周到详细的解释工作,建立电话、微信等联系渠道,逐步进行引导和培训,达成一致的目标 [2]。其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支持护理。患者在ICU治疗期间,身体的疼痛,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等会造成患者心理情绪负面化,紧张、焦虑、消极、绝望等等会不时出现,十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疏导。患者治疗期间多数情况下是处于昏迷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与家属勤沟通、多交流,合理安排家属探视的次数和时间,避免发生冲突。积极的向患者家属反映患者的情况,包括病情情况,使用药物、仪器,产生的费用等等。允许家属提出问题,并接受家属提出的合理意见。第三,护理技能护理。在患者刚刚入驻重症监护室初期,在家属探视期间向其演示各种护理操作,进行护理必要性、目的、作用的讲解,使家属有所了解 [3]。比如擦浴、双下肢按摩、叩背翻身等。第四,健康知识教育。ICU疾病属于危重疾病,病情变化快,程度严重,死亡率高,恢复时间长。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周到的护理服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依靠护理人员与看护家属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在评估患者病情状况的基础上,向家属详细介绍日常护理要点、干预举措等。在患者行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的SAS与SDS评分进行比较。SAS与SDS对成年人焦虑与抑郁的评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SAS得分在50分以下为正常状态,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分之间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得分在53分以下为正常状态,53~62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同时对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对护理后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比较。护理满意度量表为自制量表包含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知识普及、协同能力提升等四个维度,问卷每个维度满分25分,问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家属越满意,改问卷经过信度与效度分析,信度为,效度为,信度与效度均符合要求。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收诊治疗危重患者的场所,由于患者的病情特点,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护理要求,常规护理干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4]。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其基础为责任制护理制度,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以及自理能力,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水平,由护理人员进行引导共同作用于患者的健康护理当中来,能够有效地发挥多维度协同作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充分运用护患沟通、护理技能、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强化对看护家属的教育,注重护患之间的沟通,在目标高度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护理 [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经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临床显著少于对照组,P < 。从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知识普及、协同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评估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发现,在各项评分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说明了多维度协同护理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多维度协同护理也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扥负性情绪。本文采用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比较简单,相比较国外在重症监护室应用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本文院仍需要加强理论、资金、人员的投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综上所述,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家属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36 评论

叮当木马

口腔癌是指原发于牙龈、舌体、上下唇、颊黏膜、腭部、口底和涎腺的恶性肿瘤。口腔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口腔癌好发于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吸烟、饮酒或嚼槟榔的老年人。口腔癌发生的部位多在暴露处,或能看到、摸到的地方,所以只要注意自我检查,90%的病人是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 自我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早期检出口腔癌的好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在洗脸或洗澡时,用双手触摸腮腺面颊部、颌下及颈部,观察有无无痛性包块或肿大淋巴结。 2.照镜子时,注意观察唇红及舌背部有无无痛性红色或白色斑块和异常硬块。 3.张大口,从镜子看上腭、牙龈和口底有无红肿或无痛性菜花样或结节状新生物。 需要警惕的口腔癌先兆症状有:1.口腔黏膜上(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4周后仍不愈者。 2.口腔黏膜,尤其是颊黏膜上的红色或白色斑块近期扩大、增厚,变粗糙,或出现糜烂、破溃、出血者。 3.颌面部、颈部的无痛性包块或淋巴结,近期明显长大,或出现疼痛不适,或发生口角歪斜。 4.在口腔腭咽部或上下唇出现麻木或虫爬等异物感。 5.口腔内特别是牙龈,发生原因不明的多次自发性出血。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早期发现口腔癌,及早治疗,预后是良好的。参考资料:校内网

258 评论

相关问答

  • 鼻咽癌鼻咽冲洗论文

    《鼻咽癌的最新研究与对策》主要内容包括,鼻咽癌的基本知识,鼻咽癌的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鼻咽癌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鼻咽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治疗鼻咽癌的中药及药效成

    想想冬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鼻窦癌鼻咽癌论文

    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大量的黄脓鼻涕、鼻塞、发热等。引起的危害主要包括头痛、周围器官炎症和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和嗅觉减退等。患有鼻窦

    攀爬—蜗牛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口咽癌诊断与治疗论文

    你上QQ号 155288277 的空间上看他对口腔癌的看法

    浮生若梦圈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口咽癌生存率论文及报告

    这种事情很难说的呀,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还有治疗的情况不一样,还有就是你是初期啊,还是晚期啊?如果是初期的话呢,那治疗变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呀,到了晚期的话,

    伊泽瑞言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鼻咽癌放疗张口锻炼论文

    中国医学界之大都是饭桶医生,他们能把病人搞的人鬼不象的纤维化萎缩,但确没有一点点办法为病者分担痛苦,可我们鼻咽癌患者没有死在癌症上,确死在纤维化萎缩上,都回答的

    优雅的猫21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