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80

奔兔2008
首页 > 医学论文 > 患癌人员论文选题意义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定州人民

已采纳

你父亲作为一个医生,说他救过无数人的命应该也不为过,看看在你父亲手下经过治疗,现在快乐地享受人生乐趣的人,我想这也是你父亲当初选择做医生的一个心愿。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享受这个过程带你的喜悦满足,到了最后可以回想这些点滴为我们带来笑容。你们再也别在他面前表现出任何半点悲伤的样子,可以说说你们小时候和你父亲在一起的生活,甚至可以开开你父亲和母亲的小玩笑,尽量让他笑让他开心,让他觉着自己这一生很幸福不舍得离开你们,慢慢调整他的心理状态。痊愈的癌症病人绝大部分是因为自身良好的心态和身边人的鼓励及乐观。

215 评论

麦麦舞雨

许多年来,一直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具有特定类型人格的人更易患上癌症。人们常常认为,精神病患者和内向的人是癌症高发人群。也有人相信人格特质会影响癌症的结果,即癌症患者死亡的可能性。绝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人格特质与癌症之间没有关系,只有个别研究看起来例外。专家们指出,许多此类研究存在样本不足、实验设计粗糙、对照不良等缺陷,意味着那些结果更可能是由实验者的偏见或随机因素导致。另外,一些刊物倾向于发表人格特质与癌症“有关”的论文,而排斥研究结果为“无关”的论文。大众也乐于看到或听到人格特质与癌症“有关”的研究成果,而忽略“无关”的结论。2010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设计最严格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发表了出来。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接近6万人,追踪调查时间至少30年,严格对照地研究了调查对象抽烟、喝酒及其他已知与患癌有关的因素。这项研究显示:人格特质与患癌风险无关;癌症病人的人格特质与他能存活的时间无关。为了研究心态和存活率的关系,研究人员专门观察了1千多名头部或颈部癌症患者的情绪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癌症发展和存活时间均与情绪好坏无关。基于目前已知的研究成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情绪的好坏会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心理治疗,减压和癌症关系领域的研究结论混杂,这让研究者和病人都感到疑惑。譬如,1989年由大卫?斯皮格尔(David Spiegel)和他的同事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参与互助小组的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而其他研究者在同类实验中没有得到同样的结果。2004年,一项研究综述汇总了许多精心设计的针对癌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研究,研究涉及1千余例癌症病人,然而并未发现心理治疗对患者存活率产生影响。2007年,另外一些研究者审核了之前所有有关癌症与心理治疗的研究,没有发现一例随机临床试验证明心理治疗对延长癌症病人生命有积极的效果。虽然个别研究显示效果积极,但那很可能是服药的结果(这样意味着某个试验组使用的药物疗法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斯皮格尔组建了新的小组并于2007年重复了自己在1989年的实验,以验证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参与互助小组的癌症病人享受了更高质量的生活,但非生命的延长。癌症会损害你的身体,也会让你的情绪和感觉变得负面消极。虽然将心理治疗作为治疗癌症、控制肿瘤扩散或者延长生命的唯一方法并不合适,但是心理健康关怀和情感支持有助于病人和他身边的人对癌症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治疗。告诉那些关心自己病情的人,你可以处理好病情诊断和治疗。有时候,将你所面对的情况告诉你的病友,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答案整理自科学公园)

152 评论

sophiabian

二楼的讲的很详细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水平还是很难解释癌症的形成的!癌细胞基本上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人体细胞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的突变,是不可预测的!

234 评论

新雨初晴水星

1,91岁退休教师伍丽天,变卖上海唯一房产搬到江苏昆山,在贵州,江西捐两所希望小学。2,她甘愿放弃了肺癌治疗想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她的精神是崇高无上的。3,他她牺牲小我换取大我,让孩子们的未来更加灿烂。在她心中,她觉得孩子可以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300 评论

长安三太子

你的想法是不对的,世间万物,没有可以长存与世的,都有产生,生长和毁灭的过程,所以人固有一死,没什么可怕,主要是要在这世上不留下遗憾,所以你应该振作起来,尽力帮助你父亲(我应该骂你,现在癌症也不是什么必死之病,你都没信心,怎么帮助你父亲,何况你父亲是医生,应该是早期,更80%治愈的可能),也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下规划。

349 评论

极夜北极光

91岁患癌退休教师卖房子建希望小学听到这个消息,真的很激动,91岁的人民教师把一辈子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身患疾病仍不忘为学生造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95 评论

明明威武

因为人们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现在的五谷杂粮都是用农药喷撒出来的,所以吃了就会生病的。

261 评论

水月琉璃007

帮助癌症患者树立良好的抗癌防癌的心态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也是有好处的,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对癌症的治疗尽管在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病人的心理健康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心理社会干预方面的研究尤为滞后。根据国外文献记载,约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如何帮助癌症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摆脱情绪困扰,改善生活质量,是肿瘤、精神、心理等学科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国内外许多文献已经证实,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有资料表明,C型人格(癌症倾向人格)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类人在面临失去亲人或面临来自亲人方面的挫折性惩罚时,常出现失望、无助感以及情绪的抑郁,在行为上表现为回避、逆来顺受和长期的郁郁寡欢。诊断一旦确立,癌症对这类病人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心理应激,在情绪上,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愤怒、悲伤、抑郁;在认知上,会感到失望、无助;在行为上,会表现否认、回避、反复求医,回避社交;在社会适应上,会影响到家庭、婚姻、工作和社会等。癌症的治疗对病人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生理反应,如化疗药物的使用会使病人产生恶心、呕吐,放射治疗会产生脱发、身体虚弱,手术治疗会产生疼痛、恐惧、自我形象受损等。 面对癌症患者众多的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应该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充分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疏导患者的情绪。因为绝大多数癌症病人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紧张、愤怒和担忧,工作人员应该给病人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表达机会,让病人宣泄不良情绪,耐心倾听并加以引导,使其情绪问题得到缓解。 引入行为治疗技术。相当一部分癌症病人对化疗和放疗存有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回避行为,对此类病人可采用逐级暴露、系统脱敏等行为疗法,以便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病人的自信心。 采用认知治疗技术。很多癌症病人存在悲观失望情绪,认为患了癌症等于判了死刑。医生应告诉病人目前手术、化疗药物、放疗等方面的进展,介绍成功的治疗病例等。病人的认知改变了,情绪就会好转。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病人往往集中精力于病情及可以带来不良情绪的问题上,如经济负担、子女赡养、老人照顾、人际关系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鼓励病人培养相应的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工等,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爱好中来,不良情绪会逐步得到改善。 夫妇共同参与。健康的一方作为医生的合作者,帮助督促、观察、安慰病人,强化心理治疗,同时促进和改善夫妇间的相互沟通,促进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对癌症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内外很多资料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癌症的治疗和康复都有好处。 癌症是一类全身性基因性的疾病,其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死亡率高,再加上诸多不切实际的传说,令人恐惧万分。不难想象,病人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往往会产生许多不良心理反应。这种心理不仅与正常人的心理不一样,而且与其它病患者的心理也不一样。 当一个人患上了癌症以后,最明显的情绪反应之一,是意识到自己有死亡的危险而产生的焦虑感。焦虑是一种忧虑、恐惧和焦灼兼有之的情绪体验。焦虑产生于一种危险将至而又不能十分确定的状况:自己的病能不能治好?自己还能活多长?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等等。这些焦虑导致心理活动增强,以至出现心跳加快、头痛、惊慌、紧张、恐惧等现象,重者可坐卧不宁,寝食俱废。焦虑心理也是病人攻击欲增强的一种重要的诱因。 癌症患者出现上述不良的心理反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对于病情的治疗又是十分不利的。所以重要的是,在出现上述心理后要能及时而恰当地予以消除,尤其是在接受手术、化疗和放疗时,更应配合医生搞好心理调节,帮助自己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为此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除疑心 病人想要为自己选一个好医院、好医生,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选准后,就要对所在的治疗医院和医生,有一个基本的信任,认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朝三暮四,结果反而贻误了治病的良机。所以在内心深处,一定要相信自己是能够治好的。医生是会有办法的。这样配合治疗,一定会起到十分积极的效果。 此外,不要主观任意夸大自己的病情,认为自己是重病在身、死期将至,这样对病情也无任何好处。如果确有疑虑,也应将自己的疑虑坦城地向医生和自己的家人摆出,让对方作出解释或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及时消除自己心中的疙瘩。 二、谨防急躁 在病人的心理中,常常希望吃药后立竿见影,手术后手到病除。但是愿望归愿望,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尤其是癌症这种疾病,属于顽症之列,不可能是速战就能速决了的。病人如果因此产生了急躁心理,失去了治疗信心,会使病情更为恶化。因些,癌症病人对自己的病,要有打大仗、打长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内心不急不躁,一切按治疗的既定方针办。 三、处好关系 病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否和睦,对于他的病情能不能好转,十分重要。如果能和各方友好相处,就能减轻内心的压力,心情愉快,集中兵力去与疾病做斗争。为搞好各方面的关系,病人首先一定要学会心理换位,凡事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把家人往好的方面想想。要能理解家人照顾自己的艰辛与巨大的压力,体谅他们的不容易。其次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以病卖病,无所顾忌地随意发泄,只管自己的嘴巴痛快,全然忘了别人内心的痛苦。在情绪快要爆发时要及时进行自我提示:不要发火、又来了,不能这样。不让自己对人随意发火,并不意味着不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以渲泄,而是说一定要有个合理的渲泄方式,而不能只拿自己的亲人当攻击的目标靶。最后要注意多与他人交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对他人尽一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之意。大家关系处好了,自己的情绪也就不容易变坏了。 四、减轻焦虑 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焦虑本是一种很好的警告信号,使人对面临的威胁及时警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而长期的、严重的焦虑,可引起人的内分泌功能失调,进而破坏其自然防御系统,当然会影响到癌症的治疗。 病人应了解自己焦虑的真正原因,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如果病人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治疗活动一无所知,常会引起或加重自己的焦虑感。因此这时就应该主动去了解一些治疗的进展情况,降低或消除自己的焦虑。患者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活动,来分散自己对所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比如打太极拳、看电视、练气功、听音乐、读书、写字等。此外,适量服些抗焦虑药,对帮助恢复情绪的正常,也十分有效。

168 评论

泡芙小工坊

美证实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了干细胞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胚胎干细胞中被可逆抑制的基因,其实是个表达基因,它们也属于肿瘤内“永久沉默”的基因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中西医之癌症历史记载 戚继玲 1997/4/15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认为癌症是因为黑胆汁分泌过盛所引起,而对癌症尽量采取避免治疗、自然回复的方式。到西元两百年左右,有一学者Claudius Galen将肿瘤分为三大类:1.自然的肿瘤,例如妇女乳房会自然肿大。2.超乎自然的肿瘤,例如受伤后的修复性肿块。3.违反自然的肿瘤,这类似於今日的癌症。虽有理论,但对癌症的治疗并没有提供突出的疗效。希波克拉底与Claudius Galen之后的西方医学进入黑暗时期。十七世纪之后外科手术逐渐风行,许多有关癌症的论文开始出现,1771年第一篇有关癌症的科学报告由英国人 John Hill提出,长期使用鼻咽壼的人染上鼻咽癌的比例偏高,这样的报告已显示化学物质与癌症的关连。但真正对癌症有系统及广泛的研究是从十九世纪开始,此时在癌症治疗无论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免疫疗法皆开始见其效。1809年以手术切除卵巢肿瘤,这是第一个腹部手术肿瘤的纪录。此后,更因有显微镜的发明,所以造就病理学的进步,1895年发现X光后,隔年将放射线运用於癌症治疗上。至於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真正有系统的纪录则在1865年 Lissauer用砷化钾治疗白血病的病人,其后经第一次及二次大战后,更多的化学药物不断的被开发一直至今。免疫疗法启蒙於1800年的后期,之后不断的研发,包括现今使用的干扰素、白血球间素、BCG、Levamisole……等药物的使用,这些都是免疫学的进步。 综观以上中外癌症历史发展,我们发现中医在医学上的进展虽是远比西方医学来得早,但由於中医的发展是由病症及病象去做推论及治疗,原理不外是「固本」与「扶正」两大原则,但因癌症本身临床极富变化(如合并症),所以中医只能针对点,较无法做到面的处理。反之,西方医学因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达,不断用研究来求证,各个专科各展所长并相辅相成,且已经过时间证明。在愈来愈多人畅谈要中、西医合并抗癌,其实只要中药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那我们何不乐观其成呢? 150多年前(1850年以前),人类对癌症的认识: Galen 认为黑胆汁在组织内的积聚是癌变的根源。 Decartes 等认为癌症是的淋巴系统的病变。之后出现很多学说,最流行的是体液假说(Humoral hypothesis)。 当显微镜出现之后,细胞被发现了,细胞学说诞生了,之后病理学出现,随之,各种关于肿瘤的假说转而从体液学说转变为细胞学说。 评论: 早期假说其实最多只能算是人类的想象,很难说具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当然包括中医对肿瘤的看法。假说产生于已有的事实和对未知领域的想象或联想。事实增加,假说的数量会跟着增加。每个人占有的事实资料不同,想象力也不同,假说也不同。假说是人类对事物的探索性认识,假说促进了新的事实诞生,新的事实不断推动和修正假说。 大约100年前,关于癌症研究出现了三个主要学说,这些学说已经接近理性: 1、刺激假说(The Irritation Hypothesis) 医生们很容易注意到肿瘤总是产生于那些迁延不愈的慢性炎症(破溃和损伤)的部位,比如皮肤的溃疡、窦道或者疤痕。这提示炎症与肿瘤似乎具有某种关系。随后很多尸检进一步证实体内癌症的发生也与长期慢性炎症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事实促使19世纪后期临床医生Broussais和Billroth提出慢性炎症是癌症根源的假说。 该假说的主要依据: 1)以皮肤为例,肿瘤总发生在慢性炎症迁延不愈的部位,例如因为骨髓炎而引流的皮肤瘘管或各种慢性溃疡。2)那些常常容易受到太阳曝晒的部位:面部和前臂癌症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不常被曝晒的部位,这些部位因为常常受到太阳曝晒而产生的慢性炎症,被Unna称为水手的皮肤(sailor’s skin)。3)克什米尔地区人冬季为了取暖常常环抱一个怀炉,为此腹部皮肤癌很流行。这个现象在日本也很流行。4)其他的例子不胜枚举,癌症常常出现在用烟斗抽烟的下唇。阴茎癌常常发生在不进行环切的民族。很多工业相关的癌症,如清扫烟尘煤灰的工人,经常与沥青和石蜡接触的人,与染料和X射线接触但是并没有防护的人员。经常嚼betel nut常常患颊部粘膜癌。5)男性食管癌发生高于女性也被认为是男性喜欢抽烟和酗酒。6)胃癌常常发生于慢性胃溃疡部位。大肠而不是小肠常常发生癌症,因为其内容物的毒素和损伤性。90%的肝癌发生于有慢性肝炎的患者。胆囊癌总是伴随胆结石。肺癌总是发生于吸烟者和某些矿工。7)除了人类,动物也不例外,两个明显的例子是皮肤癌总是好发于马鞍下面的皮肤,而唇癌总是发生于口栓部位。 所有这些观察给人强烈的印象:慢性炎症与癌症存在密切的关系。 各种不同的例子似乎给人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不是所有损伤,不论性质怎样,都与癌变有关? 病理学家想用先进的工具,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显示,所有的损伤都伴随一种慢性刺激,细胞被刺激增殖来修复被损伤的部位。如果因为不明原因刺激长期存在,细胞增殖就越来越过度和越来越不规则或者异常。这样可以推测,这样的刺激持续长年累月存在,癌症总有一天会产生。 刺激学说之父Virchow坚信不移:不论什么样的损伤,烧伤,晒伤,结果都是炎症,而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导致肿瘤。 评述: 1)这个假说虽然合理,但是很明显只是将不同人员的观察做了一个总结而已。这虽然满足了人类倾向于将表面不同的事务归于一个系统的心里倾向,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在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进步,虽然这些结果可能使我们满足和快意,而且可能招致偏见。 2)临床经验已经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观察用于判断癌症的原因,但是我们不是将一个一个来实验检测而是将他们放到一起成为一个假说。从那时起,很多年后,刺激假说被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讨论,但是真正的关于癌症的知识并没有进步。只是等到两位日本学者想到用实验来检测这个假说,通过漫长和耐心的实验,终于证实了这个假说,才使癌症研究获得真的进步。 3)刺激假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医学界,因为他符合观察到的事实。几乎所有的癌症都首先起源于那些首先发生慢性炎症的部位。但是,在慢性炎症作用下,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上皮细胞不断的增殖,持续的刺激会导致细胞持续的增殖甚至过度增殖和形态异常,可以形成突起突出于上皮表面或者象钉子一样深入结缔组织的内部。但是这时这样的组织并不是癌组织,甚至这些组织能够演变为癌的机会也非常小。 4)癌前状态是病理学家常用的名词和诊断,只是用于描述现在的状态并不能决定或者预示将来的变化。病理学家每天诊断病例都有癌前病变,但是他自己知道一些所谓的癌前病变是永远不会癌变的。这可能是刺激假说最大的一个弱点了,如果刺激是癌变的唯一原因,那为什么癌前病变会有如此的不同? 5)不同意见者诘问为什么一些肿瘤没有经过任何明显的癌前刺激却发生了。反驳者认为无法证实这样的问题,因为癌症已经发生,癌前炎症无法被证实是否存在过。 6)刺激假说最大的缺点在于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刺激都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很多人抽烟,很多人有经年不愈的瘢痕和溃疡但是从没有发生癌症。因此得出结论,刺激是必须的,但是癌症总是一个例外。 7)但是为什么两个看起来类似的病变,一个最终发生癌变,一个没有?为了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学者们将生物学两个公认的原则选择和突变引入解释癌变的理论中。 选择是一个渐变的筛选过程,最终获得适合于新环境的生物。突变是一个突然的过程,并且突变可以遗传给子代。慢性炎症不断刺激细胞增生,许多增生的细胞不断死亡,但是那些活下来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细胞不断获得过度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最终不再依赖宿主而获得新的生命特征。 但是并不是那些具有新特征的细胞总是能够癌变成功,因为时间漫长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断送演进的进程。因此一个恰当或者合适的环境可能至关重要。这可能是为什么癌变几率很小的一个原因。 关于突变的假说主要是Boveri提出。突变可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当时他观察到细胞分裂总是将核内容物均等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而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细胞的分裂常常发生错误,常常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这样核的分裂可能不均衡。因为有无数的机会细胞进一步获得缺陷,能够活下来的细胞几率很小很小,因此癌变是一个很低概率的事件。 8)选择和突变的只是推测。但是却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产生肿瘤。因此癌变就像中彩票一样稀有。这样刺激假说本质上演化为几率假说。人的一生都可能发生溃疡但是运气决定是否患癌。 这种观点给我们带来困难。反对者继续诘问,即使刺激和机会都是癌变的决定因素,为什么与上皮一样同样受到刺激的结缔组织没有上皮发生肿瘤的机会多? 男女发生肿瘤的机会几乎相等,但是男性发生的肿瘤大部分集中于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但是女性主要集中于生殖系统。怎样的刺激造成这样大的差别? 这些疑问说明刺激假说并不是癌变的所有解释。 而且,证明刺激假说的实验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不是刺激时间的长短而是刺激的性质,很多方法引起动物的炎症但是几乎从来没有肿瘤发生,而应用苯酚的残渣几乎总可以诱导出肿瘤,其他的因素包括致瘤病毒和X射线等放射性物质。 总之,所有这些只是说明刺激只是癌变的一个因素。 癌症的产生原因 研究人员观察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177个基因,发现其中有77个呈现与癌症相关的DNA酶修饰迹象,也就是所说的DNA甲基化问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之一彼得 ·莱尔德表示,胚胎干细胞中一个Polycomb靶蛋白异常性的甲基化的几率是12倍,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大。 研究人员在对乳腺癌、直肠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的研究中均发现,胚胎干细胞中部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基因,其实是被预先做了记号,预示着它们的表达会由于甲基化作用而被永久关闭。莱尔德解释说,基因的“永久沉默”会阻止胚胎干细胞分化,这些胚胎干细胞因此成为癌症的“种子”,会随着生命的进程逐渐发展,导致癌症的形成。 莱尔德认为,他们的研究不仅为癌症的干细胞起源提供了证据,而且还为癌症与实验胚胎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佐证。“我们发现,癌症的发生源自干细胞阶段的表遗传学变化。这表明,在癌症的形成过程中,表遗传学改变先于基因改变。”莱尔德表示,这一相对较新颖的观点正逐渐获得科学家们的认同。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基因从暂时的抑制状态转变成为永久性关闭状态。如果能够阻止这一转变的发生,就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患癌人员论文题目

    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了,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这个疾病而陷入了泥沼。曾经写过一部科普小说《癌战》,这个小说完全免费地连载在豆瓣阅读上,小说里是一个普通家庭遭

    末日女友CCCccC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患癌人员论文选题方向

    问题一:论文的研究方向怎样填? 比自己的研究小方向稍大一些,比如介电材料的可以写功能材料与器件,新型太阳能电池或者锂电方向可以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这样放大后可

    识饮识吃识享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宫颈癌论文选题意义

    妇科炎症多是由于病原体侵入导致的,对于某些病原体导致的妇科炎症是可以通过性生活来传播的,也有可能通过间接传播给她人。例如常见的阴道炎就是会传染的妇科疾病。对于这

    JIE杰高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患癌人员论文题目大全集

    护理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已经被多少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现在很少有比较好的题目,如果你想写的话,可以从比较传统的题目中发表出自己新的见解,结合时代的新意,以及现代

    小桥人家198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患癌人员论文题目大全新颖

    题目能够起到窥论文全貌,导读者注意,显研究重点,一个准确精炼,醒目新颖的医学论文题目,可谓医学论文之龙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方面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

    小若冰MM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