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7

海鲜饭泡粥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论文题目失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敌美苏苏

已采纳

定义: 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正常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入于阴。如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或体虚阴伤,阴虚火旺;或受大惊大恐,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为痰热,扰动胃腑;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而发为本病

病位: 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 有虚实之分。

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心神不安者以实证为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心胆气虚,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病机转化: 如肝郁化火证病情加重,火热伤阴耗气,则由实转虚;心脾两虚者,饮食不当,更伤脾胃,使气血愈虚,食积内停,而见虚实夹杂;如温燥太过,易致阴虚火旺;属心肾不交者,可进一步发展为心火独亢,肾水更虚之证。

诊断依据

1.不寐,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2.可伴有头昏头痛、心悸健忘、心烦、神疲等。

3.常有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病后、体虚等病史。

中医内科——不寐(失眠)是怎么辩证分型及治疗的?

辨证要点

不寐首先应辨虚实。

虚证: 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如虽能入睡,但睡间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兼见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属心脾两虚证;如心烦失眠,不易入睡,兼见心悸,五心烦热,潮热,多属阴虚火旺证;如入睡后容易惊醒,平时善惊,多为心虚胆怯证或血虚肝旺证。

实证: 为邪热扰心,心神不安。如心烦易怒,不寐多梦,兼见口苦咽干,便秘溲赤,为肝火扰心证;如不寐头重,痰多胸闷,为痰热扰心证。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 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

虚证: 补其不足,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镇惊安神。在此基础上选加安神之品。

辩证分析

一、肝火扰心证

症状: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机概要: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加减。

本方有清泻肝胆实火之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随证加减:

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以疏肝解郁。

肝胆之火上炎的重症,彻夜不寐,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大便秘结者,可改服当归龙荟丸。

二、痰热扰心证

症状: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加减。

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心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枳实、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心安神。

随证加减:

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

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或用保和丸消导和中。

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

三、心脾两虚证

症状: 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 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 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随证加减:

若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

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

若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四、心肾不交证

症状: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 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前方以滋阴补肾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常用药: 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丹皮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随证加减:

若心阴不足为主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若阴血不足,心火亢盛者,可选用朱砂安神丸。

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生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五、心胆气虚证

症状: 不寐,多噩梦,易于惊醒,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证机概要: 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前方益气、镇惊、安神,适用于心胆气虚,痰浊扰心所致的不寐易惊,心悸气短;后方养血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血偏虚的虚烦不寐。

常用药: 人参、茯苓、炙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随证加减: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以益气养血;

若木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香附、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

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镇安神。

87 评论

小屋美眉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l5%,且是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 健康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失眠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西药)四大类。受限于篇幅,本文先介绍中医药治疗,其余待续。 中医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很多时候有着西医无法取代的地位。失眠在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病”,以辩证论治为基础。常用治疗标准有:《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睡眠医学》。其中以《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为基础的较多。 一、中药方或中成药治疗。 1 心胆气虚证:主症:心悸胆怯,不易人睡,寐后易惊。次症: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可选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枣仁安神胶囊。 2 肝火扰心证:主症: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人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次症: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赤。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3 痰热扰心证:主症: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次症: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珍珠末。 4 胃气失和证:主症: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次症: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可选用:保和丸、合平胃散、归脾丸。 5 瘀血内阻证:主症: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次症: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可选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丸(口服液或胶囊)、七十味珍珠丸。 6 心脾两虚证:主症:不易人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次症: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可选用:归脾丸、柏子养心丸(片)。 7 心肾不交证:主症:夜难人寐,其则彻夜不眠。次症: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朱砂安神丸、酸枣仁合剂。8 中药使用方法建议:(1)服用时间:午饭和晚饭后。(2)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能饮酒,不吸烟,避免睡眠前的干扰因素,正在服用催眠药物的患者逐渐减药。二.中医针灸治疗: 1 心胆气虚证:心俞、胆俞、膈俞、气海补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2肝火扰心证:肝俞、行间、大陵、合谷、太冲、中脘、丰隆、内关,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百会、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3痰热扰心证:太冲、丰降泻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4胃气失和证:中脘、足一里、阴陵泉、内关、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5瘀血内阻证:肝俞、隔俞、血海、三阴交,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6心脾两虚证:心俞、厥阴俞、脾俞、太冲、太白、中脘、足三里、神门、神庭、四神聪、本神、三阴交平补平泻法。(7)心肾不交证:心俞、肾俞、照海、太溪、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三.电针疗法: 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用电针给予人体穴位刺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研究显示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的短期治疗安全、有效。不推荐长期运用。

221 评论

疯*草莓

失眠是一种现在很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因为失眠而痛苦的难以入睡,所以那些患过失眠的人,常常会苦恼人为什么会失眠。其实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现在不仅是老年人会失眠,一些工作中的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导致作息不正确,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也会出现失眠的现象。

现代医学常将失眠归因于精神压力太大或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上存在问题,中医则认为,失眠是“不得卧”与“不得眠”的表现,并且通过辨证论治将失眠分为五种不同的证型:

阴虚火旺型失眠: 主要表现为舌苔发红、耳鸣、健忘、烦躁以及心烦不寐等,常常由身体虚弱、纵欲过度或者遗精等因素导致的肾阴亏虚所致,同时伴随心火旺盛的问题;

肝郁化火型失眠: 主要表现为舌红而苔黄、口苦以及大便干硬等,常常由思虑过多、情绪起伏较大或者经常动怒等因素导致的肝气郁结所致,此类患者还伴有明显的急躁易怒症状;

痰热内扰型失眠: 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厚重、嗳气不断、心烦胸闷以及头重不寐,常常由长期暴饮暴食或饮食不 健康 等因素导致胃肠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心胆气虚型失眠: 主要表现为晚上多梦、多噩梦,并且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此类患者可能在过往经历中遭受过突然被吓到、见到异物、发生紧急事故、受到恐吓等干扰,从而导致胆怯心悸的症状;

心脾两虚型失眠: 主要表现为睡眠很浅、多梦易醒,此类患者大多脸色泛黄、神情疲惫,常常由年纪大、久病不愈以及劳心伤神等因素导致的气血亏虚所致。

针对以上五种不同证型的失眠,中医上也有三种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中药汤方、针灸按摩以及运动。这三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要根据不同的失眠类型对症下药,比如阴虚火旺型需要调理肾虚、肝郁化火型需要疏肝理气、痰热内扰型需要调理脾胃、心胆气虚型需要化解心结、心脾两虚型则需要益气补血。

结语:害怕和躲避,不是治疗失眠的办法,如果自己遇到了失眠,不要逃避,要出来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才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希望上面的介绍,可以帮助到患有失眠的您。治疗过程切莫心急,减少内心的恐惧与害怕,让自己减少压力,身心放松。循序渐进的治疗失眠,您的失眠尽快得到减轻,早日恢复 健康 。

17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内科失眠论文摘要范文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

    windy幸福快降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医内科学失眠辨证论文

    大家好,我是中医李大夫。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属于证,并不是一种病。但是长期的失眠不仅影响精神和身体五脏,还易引起焦虑 健忘 疲乏 心悸等等。失眠的病因可为

    爱玩的小猪200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心内科失眠患者论文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与 方法 1

    devilyu226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神经内科论文题目失眠

    建议你最好去看看医生

    qq810833606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医内科失眠论文摘要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

    Xiaonini7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