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5

买买买嗨嗨嗨
首页 > 医学论文 > 厌食的病机分析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onyxiaozb

已采纳

【答案】:厌食证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①小儿厌食证的辨治应以脏腑辨证为纲,主要从脾胃辨证,区别是以运化功能失健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亏虚为主。凡病程短,仅表现纳呆食少,食而乏味,饮食稍多即感腹胀,形体尚可,舌质正常,舌苔薄腻者为脾失健运;病程长,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并伴面色少华,乏力多汗,形体偏瘦,舌质淡,苔薄白者为脾胃气虚;若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者为脾胃阴虚。②厌食的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胃之困,俟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者,治以运脾和胃;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益气;脾胃阴虚者,则治以养胃育阴。此外,理气宽中,消食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也可酌情应用。须注意的是,消导不宜过峻,燥湿不宜过寒,补益不宜呆滞,养阴不宜滋腻,以防损脾碍胃,影响纳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方能取效。

315 评论

O小魔女O

(1)生理病理基础。 小儿“稚阴稚阳”,五脏均无例外。小儿生长发育过程,是“阴气长而阳气充”,提示阳不充自有阴之亏,阴不足也表现阳气损,可见小儿每多阴亏为本,阳损为标,“小儿脾常不足”常常首先不足于阴,其次不足于阳。小儿厌食是小儿生理性脾常不足在病理方面的突出表现,脾阴不足在小儿厌食因此尤为多见。

(2)病因病机演变。

小儿厌食脾阴不足有所增多的机理何在:

①食品结构的改变:在现代社会,不少家长的育儿保健知识相对落后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出于溺爱和无知,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这些固为小儿所需,但若配合不当,不仅难被吸收,而且化热化燥,灼伤脾阴,导致脾失濡运,生化乏源。有人对食品结构改变程度不同地区的调查显示: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脾阴不足小儿厌食的上升几乎成正比,因此,厌食表现以城市儿童为多。 ②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年来,我国独生子女在人口中的比例扶摇直上,他们在卫生、照顾等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罹患传染病、地方病者为数较少。但是,由于“笼中鸟”式的生活和锻炼相对缺乏,以及不具备与小伙伴一道进食这种促进食欲的心理条件,产生消化分泌功能不足者,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鲍汉诺曾调查独生子女 356名,其中食欲不振、消化分泌功能不良、体重不足者 194人,占被调查数的 %。德国小儿临床医学家荣格系统计独生子女 264名,其中厌食兼具肌肉不发达、身体消瘦、体重过轻、大便秘结等症的 77名,占厌食患儿的55.55%。根据盂氏关于“消化分泌功能不足多偏脾胃阴虚”的观察结果,以及前述脾阴不足概念,上述症候均可归属中医“脾阴不足”范畴。 ③自然环境的污染:随着现代科学、工业的发展和一些人为的破坏,农作物上化学药品的滥用,大自然中化学成分不断改变,生态平衡有所失调,共同造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戕伤脾脏濡运功能,影响脾脏燥湿之平衡,其偏于湿者损伤脾气,偏于燥者则暗耗脾阴。

④辩证思路的乏新。近年来,小儿厌食虽日引注目,但深入的探讨尚属不足;又因补气健脾或多或少见效,人们常常乐于沿习古治,很难循“有效”途径去寻觅难愈的根源。正如魏玉璜所指出:“热补药谓之劫剂,初劫之而愈,后反至重,世不知此,古今受其害者可胜数哉!” 基于上述,小儿厌食脾阴不足,现代有所增加。充分认识小儿厌食多脾不足,创拟更切本证的治法方药,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71 评论

queenielove多儿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参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和吸收 参考资料: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区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1)空肠、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回肠连接盲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两者均属小肠。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什么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 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食物在胃肠内是怎样消化的?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

122 评论

倩倩19860816

小儿厌食症的产生原因:

1、在婴幼儿期未能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对于辅食的添加有不同的敏感期,味觉敏感期在婴儿期4—6个月时,食物质地敏感期在婴儿期6—7个月。如果此期未给孩子各种味道、各种质地的食物,婴儿往往在1岁后拒食新口味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因而造成偏食和食谱单调。

2、高营养饮食

有些孩子喜欢吃糖果、点心、甜饮料、冰淇淋、巧克力等,随时随地以甜食为零食。甜食类食品会增加血糖浓度,刺激饱觉中枢产生饱感,使孩子没有饥饿感。

3、冷饮过度

儿童的胃肠道黏膜柔嫩,对摄入食物的温度比较敏感。0的冰淇淋进入37的消化道内,可刺激娇嫩的胃肠道,使黏膜血管收缩而影响消化液分泌和胃肠消化功能,导致小儿食欲不振。而且冷饮中糖分较高,造成儿童缺乏饥饿感,引起小儿厌食。

4、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

在饮食结构安排中,蛋白质(蛋、肉、乳类)或糖类(甜食、巧克力等)所占比例过大,反使食欲下降。正常儿童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要排空、血糖要下降就会产生食欲。如果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内总有东西、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小儿厌食调理

1、西医调理:

现在的西医对小儿厌食治疗效果是很有限的,更主要还是以纠正小孩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采用正确的吃饭时间、不要吃零食、各种营养均衡等等,给予增加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还有维生素及胃酶合剂、乳酶生、酵母片等,但效果不理想。中国传统的中医博大精深,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发挥作用还是非常非常显著的。

2、中医调理:

(1)脾胃虚弱型:小孩没有饥饿感,身体偏瘦,常常面色不好看,精神不振,吃得少拉得多,大便入水以后就散了,或有未消化的食物。治疗的药品主要有太子参、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苏梗、佛手、砂仁等中药。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肥儿散、儿康宁口服液等物。

(2)脾失健运型:这种类型的厌食症患儿产品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家庭的溺爱、或在幼儿期辅食没有及时的添加,或在季节潮湿时,或多吃高糖量的食品,或多吃零食,这些问题会导致小儿的脾胃运转受限制,进行影响到小儿的脾胃系统正常的运转,从而使小儿对正常的饮食没有饥饿感。

(3)胃阴不足型:这种类型的厌食症患儿主要表现为缺乏灵性,面色发黄,皮肤干燥,大便干,小便黄,舌苔偏红或有地图舌,平时爱喝水,不爱吃饭,部分的这种类型的患儿大便特别的干燥,成人便,性格烦躁,手足心热。治疗的药物有沙参、山药、玉竹、麦冬、白芍等。中成药主要养胃增液汤、麻仁健脾丸等药物。

139 评论

相关问答

  • 厌食的病机分析论文怎么写

    一 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二 毕业论文的规格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三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

    挪威森林北辰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医厌食病辨证论治论文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

    幸福057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医厌食病辨证分析论文

    中医调理脾胃治小儿厌食 中医调理脾胃治小儿厌食,厌食以1~6岁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长期厌食者,可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抗病力减弱,易患他病,甚至发展为疳证。

    rayyeung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厌食症的辨证病机分析论文

    首先要从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分析:1.疾病的影响,如肝炎、慢性肠炎或长期便秘等,使胃肠平滑肌的张力低下,消化液的分泌减少,酶的活力减低而致食欲不振;2.药物的影响,

    珊珊来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肾虚病机分析论文

    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则腰膝酸软;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而至;素体肾虚,命门火衰,经行时

    bamanai11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