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75

小树小树小树
首页 > 医学论文 >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百年帝国

已采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条斑病等病毒,之所以发病快,主要就是有中间媒介,白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害虫传播 。 应该植时用黄化曲叶病毒灵B2000-3000倍液浇穴水,缓苗后用黄化曲叶病毒灵A1袋1桶水3-4天一次喷施。连喷4次。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和保持田间湿润 。1、苗期只接种疫苗3次,抗病效果可达90%以上。2、苗期接种疫苗+定植灌根+缓苗后喷施黄化曲叶病毒灵4次,抗病效果可达96%以上。3、苗期接种疫苗+定植灌根+缓苗后喷施黄化曲叶病毒灵4次+1-2穗果加强喷2次黄化曲叶病毒灵,抗病效果可达99%以上。

280 评论

MOMO丫丫

应该科学合理的施肥浇水,能够有效的预防植物发生病虫害,但是如果植物生病应该使用植物专用防虫剂,科学地使用喷洒在植物叶片上。

352 评论

晃晃悠儿

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多种植物上越冬,也可附着在番茄种子上、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此外用汁液摩擦接种也可传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迁飞传毒,引致发病。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施用过量的氮肥,植株组织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发病重。番茄病毒的毒源种类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的变化,春夏两季烟草花叶病毒比例较大,而秋季黄瓜花叶病毒为主。因此,生产上防治时应针对病毒的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89 评论

Itisgoodtoforget.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和廉价水果,成年人每天食用100 g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番茄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可以制成番茄汁、番茄酱、番茄粉、罐头和番茄沙司。在种植过程中,番茄容易发生病虫害。本文介绍几种番茄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该病以前仅在夏播番茄上发生,近年来在保护地番茄、春播番茄上已经普遍发生,是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最盛期往往是在番茄生长中后期,果实受害严重,一般年份会减产1~3成,严重的可减产3~4成。

危害症状

番茄病毒病在我国常见的病源有烟草花叶病素、黄瓜花叶病毒,因而可分为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大发生年份则呈复合型症状。其典型症状是叶片有黄绿镶嵌的坏死病斑,并伴随发生卷叶、皱缩、扭曲,甚至变为线状叶;植株矮化、黄化、开花不结实;果实内部坏死或发生乌心果等。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国内外已经育成一批抗病毒的新品种,较适合芜湖和华东地区栽培的有浦粉系列、宝丽系列及进口品种。二是采用无病种子并消毒。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20~30min,晾干后再催芽播种。三是防治好蚜虫,减少传播媒介。因为蚜虫的发育进度不一致,所以蚜虫的防治应及早,且要每隔7~10d防治1次。可用药物很多,购药时咨询即可。目前,植物源农药川楝素乳油防治效果较好且较安全。四是加强肥水管理。番茄栽培过程中不可缺水;生长期间不施农家肥,不可过多施用氮肥,追肥应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则,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另外,可用银灰膜条悬挂避蚜,用病毒A、弱毒系株液等喷洒也有一定效果。

病源是短杆状细菌,有极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动。不仅危害番茄,还可侵害茄子、辣椒、烟草、马铃薯、萝卜、花生、芝麻、香蕉等多种作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南方各省的毁灭性病害。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田间个别植株顶部叶片突然萎蔫,夜间恢复,2~3d后全株青枯而死;切开病株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白色黏液流出。以后逐步向四周蔓延,特别是6—7月,雨后骤晴,发病速度加快,植株大片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该病尚无有效农药可以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手段,如实行严格的水旱轮作、稻菜轮作;注意肥料发酵灭菌,尽量不用城市垃圾作基肥;深沟窄畦、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培育壮苗和无菌苗;选用早熟品种避病等。

目前,科研单位已经育成一批抗青枯病的番茄品种以及杂交一代新组合,如黄山1号、黄山2号、湘红系列、抗青系列、赣番茄2号、渝抗10号等,这些品种可将死株率控制在15%以下或者更低。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番茄上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害。露地和大棚种植的番茄均可发生,严重时减产3成以上。

危害症状

病原侵害叶片、果实、茎杆,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发病时,从上而下出现黄绿色晕斑,再发展成同心轮纹和毛霉,叶片逐渐枯死。茎叶分枝处发病,病斑为椭圆形,稍凹陷并出现轮纹,植株易折断。果实上病斑多从果蒂裂缝处开始发生,也是形成椭圆形凹陷病斑。幼苗发病,首先是在茎基部生成环形病斑,可引起腐烂而使植株枯倒,类似猝倒病。常与晚疫病混生危害,流行程度因年份而异。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凡种过马铃薯、番茄的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采用无病种子。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2℃热水浸种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消毒。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定植前要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每1000m3空间可用硫磺粉、锯末,混合后分放几个盆内,用燃烧的煤球点燃,密闭熏蒸一夜即可。四是管理配套。保护地栽种的番茄,在管理中要注意水、火、风的配合。加强通风,防止棚内湿度持续过大、温度过高而造成此病流行。五是药物防治。目前防治药物较多,如农抗120、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波尔多液等,其中以等量式波尔多液(1∶1∶180~240)效果较好。以上农药均应每隔7~10d防治1次。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叶片先端或边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然后褪绿黄化,病斑逐步变为黄褐色“V”字形大病斑,最后全叶枯黄而死。当流行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使果实暴露于阳光下而遭致日烧病。本病害流行程度与当年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雨水多、气候温和时,流行重,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用种、消毒、管理措施同早疫病。定植不宜过晚、过密;要及时整枝打杈,提早培土,注意排水。发病后应控制浇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二是药剂防治。可用多抗霉素、乙磷铝、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瑞毒霉等,每隔7~10d喷洒防治1次,效果较好。

危害症状

又称黑霉病。典型症状是初期叶背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斑,后长出灰紫色或黑褐色霉;茎叶处下面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长出黑褐色霉。受害果实病斑从蒂部向四周扩展,可达果实面积的1/3,病斑圆形,后期硬化稍下凹,老病斑表皮下有时产生针头状黑点(菌丝块)。该病在温和高湿环境下容易流行,是温室和大棚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透气,如及时整枝、抹荪、打老叶、清沟排水、除杂草等。药剂防治同早疫病和晚疫病。

危害症状

又称斑点病、鱼目斑病,典型症状是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背面产生圆形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正反面都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形似鱼眼状。病斑可大到2~3mm,上面生成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柄和茎杆上的病斑呈椭圆形至长圆形。此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最早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发病时,叶片逐渐枯黄,病叶大量脱落,植株早衰,果实外露易得日烧病。此病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易流行。

防治方法

一是新土育苗。苗床用新土或2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育苗;大田栽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二是选种与消毒。从无病植株上选留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种子20~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深开沟、高培土,加强田间排水。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到田外深埋,以减少病菌扩散和降低田间湿度。结合药剂防治,效果更好,防治药剂同早疫病。

危害症状

又称凋萎病,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凋萎枯黄,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枯黄而死。切开病株茎部,可见维管束褐变,但无青枯病的白色黏液流出,茎基部有淡红色霉。

防治方法

该病是土壤传染病害,目前尚无有效农药可治,其防治方法与青枯病相似,即注意轮作和肥料发酵消毒、施用石灰、选用抗病品种等。

危害症状

又名黑膏药,是生理失调引起的病害。土壤水分不足,蒸腾作用强烈,土壤缺钙或根系吸钙能力弱,氮肥施用过多等都易诱发此病。典型症状是未成熟果实脐部首先失水,变为暗绿色的水浸状斑,继而脐部组织坏死,变为黑膏药状的黑疤;果实发育加快,未熟先红。

防治方法

翻耕土地或定植后整地时,施入生石灰1 200kg/hm2左右;在第1、2序花的果实指头大时,每隔7d左右喷施氮化钙1000倍液1次;不过量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因磷钾肥能提高根系吸钙能力;保持土壤湿润,不忽干忽湿;选用抗脐腐病的品种等。

除以上病害外,还有溃疡病、白绢病、炭疽病、黄萎病、软腐病、实腐病、根腐病等;生理病害有日烧病、裂果、卷叶等,因不普遍,不作介绍。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特别是春番茄定植后,咬伤和咬断幼株,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一是诱杀成虫。3月下旬开始,用糖醋液(糖、醋、酒各1份,敌百虫液1份,水100份混合而成)于傍晚或晚间置于田间,放置密度为30~45盆/hm2,白天收回。二是消灭幼虫。定植前后,选晴朗无风夜晚,将甘蓝叶片切碎,每50kg拌入敌百虫10倍液250 g左右,趁日落旱撒于植株旁,诱杀效果极佳。如无甘蓝叶,也可用莴笋叶或嫩杂草代替,一般防治2次即可。

危害症状

蛴螬为金龟子幼虫,蝼蛄又名土狗子、拉拉蛄。其咬断幼苗根基,使植株枯死;或者在地表层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旱而死。

防治方法

用90%敌百虫30倍液150 g+秕谷5kg。先将秕谷煮成半熟,凉后拌药制成毒谷诱杀,效果极好。毒谷用量为~,放于植株附近即可。

主要危害

烟青虫和棉铃虫常统称钻心虫,其实并不是同一种害虫,主要区别在于其成虫不同。二者主要钻蛀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变质。

防治方法

在开花始期至结果盛期,用敌百虫800倍液,或马拉硫磷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或除虫菊酯5000倍液,或敌杀死5000倍液喷洒,每10d左右喷药1次效果较好。在田间发现虫蛀果实后,摘下就地踩碎或集中深埋。

247 评论

刘阿奔好运来

【答案】:番茄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发病率以花叶型最高,蕨叶型次之,条斑型较少。而危害程度以条斑型最严重甚至绝收,蕨叶型居中,花叶型较轻。花叶型:叶处出现明脉、轻型或重花叶、斑驳和皱缩,顶叶变小,叶细长狭窄或扭曲畸形。蕨叶型:黄绿色顶芽幼叶细长,呈螺旋形下卷,并自上而下叶片全部或部分变成蕨叶,叶片背面叶脉紫色,轻微花斑。条斑型:可发生在叶片、茎蔓和果实上。叶片上为茶褐色斑点或云纹斑。此外,在同一植株上有时会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症状类型,即混合型;而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病毒的复合侵染也相当普遍。

283 评论

2007sunart

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到4小时,再放入百分之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29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番茄病毒病

    浙大科学家近日一项新发现,揭示了一种对番茄危害极大的病毒如何巧妙地与害虫“勾结”:这种病毒寄宿在昆虫体内,而昆虫的部分后代一出生就自带病毒。臭名昭著的“超级害虫

    花usahana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番茄溃疡病论文

    番茄细菌溃疡是由中源细菌引起的番茄撕裂的管状疾病。自1909年以来,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温室西红柿中,世界各地有广泛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在北京,黑龙江,吉

    专属兔兔的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论文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又称细菌性叶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近年来日趋严重。番茄产量一般下降10%-30%,严重时可达50%。 番茄菌斑病危害 番茄菌斑病主要危害叶片

    有饭无范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番茄茎基腐病论文

    近年来,由于忽视与非茄科作物的轮作,温室番茄茎基腐病逐年加重,严重的作物被破坏并重新种植。因此,做好温室番茄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冀西北张家口地区大棚

    kasumi033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番茄病毒病论文

    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到4小时,再放入百分之10磷酸三

    吸血鬼小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