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0908
摘 要: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超过亿,到2025年预计将近3亿。初步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3000万,成年人患病率为2%~3%,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是国际糖尿病领域防治的重点,而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其防治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特点,治疗目标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变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一、糖尿病危险因素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常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近年的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同一个病理基础上平行发展的两个疾病,共同基础是过度氧化应激所导致的亚急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这一过程发生在胰腺β细胞,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发生在肌肉和脂肪组织,则引起胰岛素抵抗;发生在血管内皮细胞,则激活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1.高血糖:许多研究表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随着血糖升高而增加,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存在量效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通过各种途径加重氧化应激,导致内皮功能损害,使糖尿病提早发生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1] 2.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发展为心血管并发症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总体人群。严格控制血压的证据主要来自于UKPDS-38。严格控制组患者中,与糖尿病有关的任何观察终点的发生率减少了24%,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率减少了32%,卒中减少了44%,微血管疾病减少了37%。相比之下,严格控制血糖仅使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降低了10%。 3.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UKPDS结果显示,死于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LDL-C 升高及HDL-C下降是第一、二位的危险因素。LDL-C升高10 mg/dl可使冠心病的危险增加12%,HDL-C下降10mg/dl,可使冠心病的危险增加22%。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表现为血脂水平和脂蛋白数量及质量的异常,其中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升高,HDL-C降低,餐后脂血症及过多的残粒堆积。sdLDL颗粒小,密度高,更易被糖基化和氧化,不易从血液中清除,易进入动脉内膜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TG、sdLDL升高,HDL降低,这种三联出现,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S、CARE、HPS、DAIS、 CARDs 等试验都证明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的危险。[2]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 HTG一方面加重了糖代谢紊乱,另一方面使DM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增高。因此,控制和治疗高甘油三酯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可防止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对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改善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大有好处。[3] 4. 腹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腹型肥胖者发生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微量白蛋白尿是预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明显增加。[4]肥胖是2型DM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可控因素,无论是遗传还是环境引起的肥胖都可导致DM和DM致命的并发症。DM因肥胖而产生,DM病人因肥胖而死亡。[5]只要人们控制超重这一环节,完全可以控制DM发生,减少DM的并发症。 5.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直接途径:胰岛素通过自身的作用和刺激其它生长因子直接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内膜和中层增殖间接途径:胰岛素能增加肾远曲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循环血容量增加,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可通过多元醇通路的活性升高、糖化终产物的形成、蛋白激酶C的激活等诱导线粒体产生超量的过氧化物,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壁的非酶糖基化可使其通透性增加,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动脉内膜的损伤,增加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黏附、趋化,促使泡沫细胞形成。[6] 二、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特点及发病情况 糖尿病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在疾病早期尚无明显症状时,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各种并发症。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的2-4倍,糖尿病可明显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周围血管病(急性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静息疼)的危险,糖尿病发生心梗的危险与既往发生过心梗的非糖尿病患者再次发生心梗的危险相似。 1.糖尿合并冠心病: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普通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却日益增加。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中指出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7] 2.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糖尿病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 我国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为高,且致残致死率高,女性尤甚。 3.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可致足溃疡甚至截肢。成年人中40%截肢为糖尿病所致。 三、糖病并发大血管并发症的治疗目标
厚德悟远
血管内皮损害,大量炎性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聚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狭窄;斑块脱落容易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风。平时要注意减肥,多运动,多食高纤维食品,吃肉先吃醋,多做深呼吸,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做血糖,避免独居。
绿桑坊蚕被店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10倍,因脑血管病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死因的10% 。因此,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糖尿病心脑血管发病有什么特点?湖南省军区机关医院专家说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病,在糖、脂肪、蛋白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随年龄增长,糖尿病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90%以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仅少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糖尿病并发颅内大;二是糖尿病脑的小血管病变;三是白质脱髓鞘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有其自身的特点,需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特殊处理。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包括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中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率高、病情重。
这都行。。。。。
主要是肢体的康复训练,辅以按摩针灸,脑出血没有灵丹妙药,只能假以时日,祝你父亲早日康复
是的,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和消化功能都不是特别好,所以就会容易出现这样的疾病。应该多进行锻炼,而且要多吃一些健康的饮食,这样就可以预防这样的风险。
表2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略)表3 运动疗法的禁忌证和限制指征(略)3.3 运动的实施运动疗法泛指把运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是人全身大肌肉群参加的周期性连续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者几乎成为了中国患者的主流。而糖尿病的危害也在日趋严重,它可能会导致以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