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蓉~蓉
古代中医为病人治病,实行外科手术用的手术器械,因其弯、小、 薄,状如柳叶,故称之为柳叶刀。柳叶刀锋利, 在医务界一提起柳叶刀,马上跟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 记得有一本外科杂志就是以“柳叶刀”命名的。
hehefatter
新冠后遗症问题一直是压在民众心里的“大石头”。12月1日,此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报道,针对后遗症问题,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是目前广州地区承担新冠救治工作的主要医疗力量之一。10月底,该院派出超270名队员整建制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管理床位1500张;同时,该院岭南医院在11月中上旬接到指令作为新冠定点医院。
崇雨田介绍,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在此前的11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南方都市报》表示,目前疫情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无症状感染没有后遗症。
那么,在新冠病毒出现即将三年之际,从病毒本身到曾甚嚣尘上的所谓后遗症,都到了一个重新认知的时间点。
此新冠已非彼新冠
事实上,后遗症(sequela)是一个专业的医学用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传染病学》中对其定义为:部分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仅就此定义来看,若是自觉头疼、心痛、呼吸急促而非确有器官功能病变的,可能并不构成“后遗症”,而“后遗症”这个词本身也不应该被滥用。
民众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印象几乎和新冠疫情的发生进展相生相伴。当前,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所谓的“新冠后遗症”表述为“长新冠症状”。
今年10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发表“长新冠症状”相关研究,文章标题为《2020年和2021年内罹患新冠肺炎后出现持续性疲劳、认知和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比例研究》(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一文。
在此项研究中,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新冠后遗症”的定义为: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这其中的症状包括:一,疲劳伴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包括抑郁);二,认知问题(包括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等);三,呼吸系统问题(包括能走长路和爬楼梯,但有咳嗽或重体力活动后呼吸急促)。“长新冠”概念也由此而来,
该研究结果显示,据来自22个国家约120万新冠感染者的健康调研数据,约的新冠感染者在三个月后至少经历了一种长新冠症状,症状随时间推移而缓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的对象是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患者,也就是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或是更早新冠病毒毒株的患者。而在当下,国内与全球主要流行毒株早已变成奥密克戎系毒株。与此前的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关于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也有相关研究,6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首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长新冠症状(Long Covid)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患长期新冠症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几率要下降20%至50%。
该研究名为《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的长期新冠症状风险研究》(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该研究结果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回顾了2021年12月20日至今年3月9日期间首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万名英国成年人奥密克戎感染者,并且,该研究同时包含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国内方面,今年6月,中疾控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所有轻症奥密克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也就是,平均来说,在感染一周之后,轻症患者便不再有症状。
11月29日,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士在向界面新闻分享其患病经历时表示,其个人在检测阳性一周内出现过发热、咳嗽的症状,但随后身体也就恢复了;虽然他与身边的感染者在感染之初存在过烦恼和担忧,但感染结束后不觉得身体有不适症状,肺部CT也是正常的;并且,大家在出舱之后就如常地“打工和防疫”。关于后遗症,其认为,“后遗症是来自周围的声音,而不是疾病本身。”
而这背后,则是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在不断减弱。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和致病力的变化,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具体而言,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系列,包括、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常昭瑞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国内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国内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
个体感觉还需客观的医学标准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与相关专家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进行表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冠后遗症”这一概念依然会对其产生强烈困扰。尤其是一些身边人、或是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个体案例,往往会对其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
而这也是所谓“新冠后遗症”问题会产生困扰民众的一大原因所在,一方面普通人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与分析能力,往往习惯用个体案例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所谓“新冠后遗症”本身严重偏向于样本对象的自我报告,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与手段,且研究对象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无法客观呈现症状的轻重。也就是,所谓“新冠后遗症”研究存在科学性问题。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表示,有关“长新冠”的定义、成因及发生率,学界并无任何定论。目前没有任何实体的测试方法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长新冠,完全凭患者自述症状。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爬楼喘粗气”等往往被归类为新冠后遗症的呼吸问题,或是身体酸痛、情绪波动、容易疲劳、忘事这一类的症状,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类因疾病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出现过,而绝非新冠所特有,也未曾被证实为确因新冠感染而引发。
如今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Ziyad Al-Aly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冠对精神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新冠组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增加60%。具体来看,新冠组发生焦虑症的风险增加35%、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9%、压力和适应障碍风险增加38%,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增加55%。此外,新冠组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80%,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41%。
而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年疫情期间,早有专家提出需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状况,长期的疫情状态会使得普通人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而并非新冠感染者所特有。
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cynthiahql
一、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
因为体内性激素水平一直降低,那么破骨细胞会变得异常活跃,造骨细胞功能被抑制,那么,钙在骨骼上的沉积就会变少,就会形成老年性的骨质疏松,在此过程中,雌性激素对骨骼的影响更为明显,故而女性骨质疏松风险更高。
二、钙的摄入量减少
因为老年人的各个器官都开始老化了,所以说体内的钙会大量地流失,而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会下降,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营养补充,就可能会造成骨质疏松,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三、身体运动量减少
老年人上了年龄之后,一般都不太爱出去运动,长久以往的话,身体的抵抗力急剧下降,骨骼的强度下降就会导致骨骼所承受的应力会一直的减少,就会促使骨骼出现废用性的骨质疏松。
四、其他
还有一些个人的情况不同,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疾病甚至种族、地域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会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
1、膝关节持续疼痛,肿胀;
2、腰酸背痛,或有麻木感;
3、手脚抽筋,小腿肌肉痉挛;
4、四肢无力,提不起重物;
5、颈椎疼痛,长坐会严重;
6、喘不上气,咳嗽会严重;
7、身体出现脆性骨折、骨裂;
8、脊柱无法直立,身高缩短。
提到治疗骨质疏松,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钙质流失,因此要治疗首先想到补充 钙剂和维生素D,但据《JAMA》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就当前临床研究发现,补充钙、维生素D或联合补充对缓解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毫无益处。
国际医疗期刊《柳叶刀》曾发表报告,研究人员在对近4000位平均年龄在59岁的中老年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为期三个月的服用维生素D的骨质检测,该人群股骨头的骨密度增量并不大,平均不到,全身骨质密度基本没有增长。
《柳叶刀》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先从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入手,再配合用药治疗,事半功倍。
第一、饮食治疗
都知道骨骼是由很多营养元素组成的,其中钙是最重要的一种,但是,各种元素都必须保持合理,不能过高或者是过低,否则会影响到身体 健康 。因此要调整饮食,保证钙等各种营养成分的充分摄入,很好地预防骨质疏松。
第二、运动治疗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必要的,适当的健身运动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身体的 健康 水平,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运动可以增加人体骨骼的骨量 。
第三、物理疗法
骨质疏松的患者,腰背疼痛除了进行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物理疗法来缓解一下各种症状,像热敷、红外线照射、按摩等。
骨质疏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而且它又是一个漫长治愈过程的疾病,因此,我们就需要尽早地养护我们的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才能不断的维持身体的 健康 。
小琳仔仔
本篇文章由:捧着马脸没有灵感写作的深空小编为您呈现。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不让大家久等了,下面马上进入正题吧。最近几天,全球疫情的进展简直让奇点糕看得倒抽凉气:4天内国外新增10万例、美国单日新增过万、好几个国家即将到大爆发的前夜、输入病例越来越多估计所有人的心头,都像奇点糕一样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新冠肺炎的传播速度,怎么会如此之快,比17年前的SARS传播快许多倍呢?最新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上的一项研究,也许能给出一些答案: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对23名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载量,在出现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症状的第一周,就达到了最高峰!希望海外归来的同志们,做好防护,利人利己 新冠肺炎的这种特征,是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截然不同的,更类似季节性的流感,而且这也意味着,新冠肺炎患者在病程早期,症状轻微的时候就有着极强的传染性。而且分析还显示,约有1/3的患者,唾液中检出新冠病毒RNA的时间会持续20天以上,甚至在临床康复之后仍能检出,但这些患者却不一定病情更严重,所以核酸检测连续阴性作为出院标准,可能也有待商榷。基于这两大发现,研究团队呼吁对新冠肺炎患者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现更多的人传人,同时防控工作中,可以采用这种取唾液测病毒的方法,减轻鼻拭子咽拭子检查的不适感。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能力有多强,传染期有多长,一直是这次疫情中关注的焦点之一。前不久,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和香港大学团队发布的一篇预印本分析就显示,44%的新冠肺炎人传人,可能发生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不知道自己带毒的人,和其他人一起狂欢,结果就是 虽然都是冠状病毒,但新冠肺炎如果真有这个特点,就与此前的SARS和MERS很不一样,它们都是在发病7天甚至10天之后,患者传染能力才达到最高峰。而且据奇点糕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欧美国家,仍然没有采取中国疫情爆发时“应收尽收”的策略,而是让大量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比如病例数昨天突破2000的葡萄牙,官方公布的收治患者就只有200多人。如果轻症患者传染力强,那么导致的二次甚至三次传染,可就对疫情防控很不利了。要分析这个问题,就得从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的病毒载量变化趋势入手,结合着患者病程进行完整的评估。这也是本次分析中港大团队采用的策略,而为了增加患者的配合程度,研究团队并没有采用鼻拭子咽拭子取样,而是由患者在每天早上刷牙和吃早饭前,在护士的指导下自行咳出唾液。这种取样方法,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从患者特征来看,这次分析中列入的23名患者有10名是重症,13名是轻症,整体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都与此前的一些分析相似,主要的抗病毒疗法则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这23名患者有3名唾液中未检出病毒RNA,另外20名患者的唾液病毒载量中位数是拷贝/毫升。在变化趋势上,病毒载量会在症状出现后第一周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重症患者的气管内吸引物检测,没有这种变化趋势。蓝色点是唾液检测结果,红色是重症患者的气管内吸引物检测 结合患者特征来看的话,老年患者的病毒负荷相对较高,但重症和合并慢性病的患者,病毒负荷与轻症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在21名康复的患者当中,有7名患者的唾液RNA检测阳性时间超过了20天,最长的一位患者更是达到了25天,但这种长时间检出病毒,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都没有明显的关联。除了病毒载量,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则是本次分析的另一个重点。对16名患者血清抗体的检测显示,抗新冠病毒核蛋白和表面棘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抗体,都是在新冠肺炎症状出现10天之后,水平才开始上升的。IgG和IgM,NP抗体和RBD抗体的变化趋势各自还有不同 对于这一系列的发现,又该如何去解读呢?首先是病毒负荷的问题,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既然新冠肺炎的病毒负荷变化趋势与流感类似,那么早期采取抗病毒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非常关键,但本次分析中使用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已经被国内试验证明价值有限了。而对于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来说,早期的病毒负荷高、传染性强,就肯定意味着防控难度更大,不过研究团队提出的唾液检测法,确实更容易让受检者接受,毕竟前段时间也有留学生归国,拒绝咽拭子检测的事儿。其次对于少数患者的唾液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研究团队认为,关键是要确定这些患者是否仍在“排毒”,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住院治疗确实会挤占医疗资源,但从传染病防治的角度来说,让排毒患者出院显然是有风险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同样需要后续研究的还有抗体水平问题,毕竟从本次分析的数据来看,患者的抗体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关系并不大,但既然SARS病毒的抗体可能导致急性肺损伤,对新冠病毒也得小心看待。非常时期,大家都不容易啊,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吧欲要知晓更多《《柳叶刀》子刊:又找到一个新冠肺炎传染性超强原因》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保护自己 远离甲型H1N1流感——专访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科长吕明波记者 杨君近日,甲型H1N1流感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人们纷纷议论此事,讨论研究流感病毒。如何预
你是需要平常的病例书写吗?入院记录姓名:李俊, 住址:住上海市**路1220号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
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咳吐痰涎的,即称“咳嗽”。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气管炎、支气管炎。 诊疗思维病因病机分析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