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哥豆爷
不是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简称:APSB,创刊于2011年6月,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办、《药学学报》编辑部和荷兰Elsevier公司联合出版。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期刊主编为蒋建东研究院,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是法兰西国家药物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病毒(HIV,HBV,HCV)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基因与药物效果的研究以及AIDS人体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等等,共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被引8769次,SCI杂志引用5868次,包括Cell, Nature,Science,NEJM,Lancet等。
酸奶娃儿
自然指数排名没有什么太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自然指数收录的期刊数量太少。目前自然指数只统计82本期刊,涵盖的学科领域也仅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少部分学科,如此狭小容量和狭窄领域不足以全面、客观反映机构/大学发文情况。
第二,自然指数收录的期刊论文并非都是高水平学术成果。就拿最顶尖的《自然》来说,创刊至今就一直是一本科普刊物。不否认《自然》的伟大,但发表在《自然》上的文章并不能简单地与高水平科研成果画等号。
同时,即使是高水平学术期刊,也不代表上面的每篇论文都是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一个典型的佐证就是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也常会被撤稿。
第三,自然指数的计算方法经不起推敲。自然指数采用两种计算论文产出的方法:一种是论文计数(AC),一篇论文不论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
另一种是分数式计量(FC),一篇论文的FC总分值最多为1,认定每位作者贡献相同,所有作者平均分享1个FC分值。
由此,不难发现,第一种AC计算方法,论文的“价值”竟会因署名者增多而提高;第二种FC计算方法,没考虑合作者对论文贡献程度的大小。无疑这两种计量方法都明显“罔顾事实”。
综上,所谓自然指数,说白了就是一年时间内各机构/大学在82本指定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的汇总,而且统计处理粗糙。所以,它反映不了全球各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实力,也代表不了全球学术排名,我们不能对此太当真。
慧紫愿吉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2014年11月开始选定68种,2018年6月改为82种),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
大学自然指数是依托于《自然》《科学》《细胞》等82种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目前已成为评价科研机构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82种来源期刊分为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四类。
自然指数有三种计量方法来追踪作者的单位信息:
论文计数 (article count/AC) - 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
分数式计量(fractional count/FC)- FC考虑的是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在假定每人的贡献是相同的情况下,该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例如,一篇论文有十个作者,那每位作者的FC得分为。如果作者有多个工作单位,那其个人FC分值将在这些工作单位中再进行平均分配。
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 即为FC增加权重,以调整占比过多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论文。这两个学科有四种期刊入选自然指数,其发表的论文量约占该领域国际期刊论文发表量的50%,大致相当于其它学科的五倍。因此,尽管其数据编制方法与其他学科相同,但这四种期刊上论文的权重为其他论文的1/5。
你说的这个分类不科学,有综合医药和中国医学这二个分类,以下是综合医药的期刊。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ese Medical Sci
楼上的回答没有重点,我告诉你个《科学》杂志在线投稿地址吧: 与《科学》联系电话:美国 (1)-; 英国 (44)-1223-326500 传真:美国 (1)-;
上面的仁兄回答得挺细,其实《科学》有中文版网站,你看看就知道啦,《自然》和《科学》他俩的原则都差不多,投稿不需要稿费,至少在初期如此,不象国内许多期刊要审稿费,
大学自然指数是依托于《自然》《科学》《细胞》等82种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自然指数
1、Nature子刊名 (1)Nature Cell Biology 19.122 (2)Nature Immunology 27.586 (3)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