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5

变猪猪911
首页 > 医学论文 > 伤寒杂病论经方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ko小毒

已采纳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并著述了《脉经》。

《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共十六卷,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注释、研究、整理甚广,并形成了伤寒学派和经方派。《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促进了中药方剂治法的应用发展,被后世称为“医门之圣经”。

《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60余首,许多名方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

仲景方剂被称为“经方”。经方在君、臣、佐、使的配伍运用和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遣方用药,各具特点。如伤寒六经各有主证,主证有其主方,主方有其主药,根据病证变化,加减化裁,极其灵活。方药剂量也颇有讲究,方中某一药物剂量的增损,即左右整个方剂性能,时至今日仍屡屡见诸临床,故后人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史上第一部从整个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入手,根据病邪侵害经络、脏腑的盛衰程度,病人的正气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条件,寻找出伤寒发病的规律,并提出了以六经论伤寒的辨证方法,阐述了各种病理情况下的治疗原则和指导药方的医书。

228 评论

hylandstar

《伤寒杂病论》原著已佚,今本是由晋代王叔和整理成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10卷,计397条,载方113首,专论伤寒一类急性传染病;后者6卷,25篇,载方262首,以论述内科、外科、妇科等杂病为主要内容。《伤寒杂病论》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拟方,从拟方到用药,环环紧扣,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原则。

222 评论

优雅的猫214

[1]聂惠民. 泻心汤方证辨治挈要[J]. 世界中医药,2008,02:108-109.[2]聂惠民. “方证相应”论浅议[J]. 中医杂志,2008,06:570-571.[3]聂惠民. 论《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特色与经方创研优势[J]. 中医杂志,2006,11:806-807+810.[4]聂惠民. 论《伤寒杂病论》“合方”法则的优势[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02:9-12.[5]聂惠民.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研究方向与重点[J]. 中医教育,1999,03:25-26.[6]聂惠民. 论《伤寒论》的治则与治法[J]. 中国医药学报,1999,04:3-7.[7]聂惠民. 临床验案4则[J]. 国医论坛,2005,06:15-17.[8]聂惠民. 经方防治疑难病临床经验——从柴胡剂与和法论治阐述[J]. 中医药通报,2005,01:21-25.[9]聂惠民. 论《伤寒论》之“和法”[J]. 中国医药学报,2002,04:199-202.[10]聂惠民. 论经方“药对”的配伍应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04:47-49.[11]聂惠民. 论《伤寒杂病论》方药实用特色[J]. 中国医药学报,2001,02:11-14.[12]聂惠民. 柴胡剂群辨析[J]. 河南中医,1986,06:22-24.[13]聂惠民. 宋向元先生临床经验浅谈[J]. 北京中医,1986,01:9-11.[14]聂惠民. 《伤寒杂病论》脉法探要[J]. 国医论坛,1987,04:14-16.[15]聂惠民. 经方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01:24-25.[16]聂惠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运用举验[J]. 国医论坛,1987,01:24.[17]聂惠民. 苓桂剂群辨析[J]. 国医论坛,1988,02:1-3.[18]聂惠民. 《伤寒舌鉴》的学术成就及临证意义初探[J]. 国医论坛,1989,04:34-36.

145 评论

相关问答

  • 伤寒论太阳病经证论文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

    超超越越9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杂病论方剂论文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

    笨笨猫Shirle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杂病论论文

    1、题目 题目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包括四部

    汀汀2008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杂病论方剂学论文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

    lisabaobao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伤寒杂病论文

    平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杂病例第五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伤风病

    飞翔2587432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