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4

余文文214
首页 > 医学论文 > 微博热搜的医学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禾小影

已采纳

自媒体环境下的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摘要 :为评价自媒体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随机抽取3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A实验班采用自媒体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法,B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期末统一终结性考试并进行问卷调查。A、B实验班在基本概念掌握程度方面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使用专业数据库获取文献的比例以及文献评价能力均高于对照班。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未来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 :循证医学;过程性评价;自媒体

自媒体是近年来新生的信息传播工具,又称为We-media,是普通大众间提供与分享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及信息的载体和平台,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1]。在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的同时,自媒体也逐渐参与医学教育[2,3]。过程性评价是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表现,具有过程动态、反馈及时、方式灵活、可持续性为特点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4]。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促使我们思考如果能够将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融合在一起,将可能实现过程性评价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我们在循证医学教学实践中采用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期提高医学生循证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校为医学相关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从8个教室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教室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循证医学教学方法的班级为A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评价班级为B实验班,采用一般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为对照班。期末进行统一考试,并进行问卷调查。两个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期课程成绩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优化教学内容循证医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部分,选择总论部分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学。教学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①绪论;②如何提出临床循证问题;③循证文献资源检索;④评价和筛选文献;⑤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⑥Revman软件的使用;⑦后效评价。通过以上七个部分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循证实践的链条和系统观念。对照班级与实验班授课内容一致,但没有开展如下所述的过程性评价和自媒体使用指导的过程。1.2.2实施过程在上述提出的七个部分,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四个部分开展形成性评价:①提出临床问题部分:提出一个好的可以回答的问题是循证实践最关键的`步骤;②在评价和筛选文献部分:要求学生在上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查阅文献,筛选文献并对其中进行精读的1-2篇文献根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阅;③讲解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之后,要求学生试写系统评价计划书;④使用Revman5.0软件初步进行meta分析,并能够对结果进行解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讲解每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应的作业。A实验班通过微信或QQ群提交作业,指定专业老师实时在线给予解答和点评,及时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B实验班按照班级为序,班长收齐每个同学的作业之后,交给老师评阅,教师在评阅的过程中指出不足之处,随后在上课时针对共有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课堂讲解,不布置作业,仅对有疑问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学生如有使用自媒体的情况不进行干预。1.2.3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统一试题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试卷得分为百分制。同时要求学生填写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表,内容包括对常见循证医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常见循证医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文献查阅和评价情况。1.2.4数据的统计分析收回问卷后,经过核查,将数据输入Epidata数据库,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研究对象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使用教材均为王家良主编的《循证医学》,各班的授课内容课前经过认真集体备课,三个班级的老师授课内容一致,课程进度均为每周3学时,课程讲授10周。QQ或微信由教研室的老师共同使用。A实验班、B实验班和对照班三者在学生性别、年龄、前期综合成绩、手机自媒体的使用情况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2.2A实验班学生自媒体参与教学情况A实验班学生接触循证医学课程之后,教师与学生建立了QQ或微信联系,建立循证医学群。从图1中可以看出师生交流的情况在教学开始后2-3周开始活跃,7周之后进入交流最活跃的的阶段。2.3循证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通过调查结果比较A实验班、B实验班和对照班循证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最佳证据、异质性检验等概念掌握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在meta分析、Cochranelibrary、Revman软件、患者意愿、发表偏倚、RCT等概念掌握程度有统计学差异,且A实验班、B实验班学生掌握程度达到清楚等级的要高于对照班。2.4循证医学文献资源使用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以下4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见表3),可见三组在阅读医学文献参与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阅读文献的途径和是否对医学文献进行评价3个方面差别有统计学差异,可见A实验班和B实验班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h及以上的时间段,对照班主要集中在2h以下的时间段,实验班学生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要长于对照班。实验班89.8%和88.4%的学生通过专业数据库获取医学文献,对照班学生获取医学文献通过专业数据库的占73.5%。说明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阅读专业医学文献的能力.3讨论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也进入大学校园。因此,如何将教学与网络媒体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探讨的一个热点[5,6]。自媒体因其方便灵活、交互及时、携带方便的特性已经和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显示,自媒体在医学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单成祥研究表明自媒体用于健康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7]。微信或QQ等软件为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有效的网络沟通平台,可以随时留言随时回复,融合文字、语音、视频、图片、文档等多种方式,对于师生双方均较为方便,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自媒体在人群中广泛使用,由于其提供信息的多样化、使用者信息传递个体化已经逐渐应用到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化的信息传递,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通过微信和QQ群在线提交作业,极大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与传统教学方法等到下一节课给学生集体解答问题相比较,运用在线师生互动,老师能够更加详细地指导每一位同学,针对具体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回答,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师的指导价值突出体现,同时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有助于转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在线学生提问题的数量较多,且时间相对集中,而教师数量有限,影响了回复的速度;另外一方面,学生提的问题各式各样,教师要对所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巨大的知识储备,要熟悉临床医学的各种知识,如果能有临床医生参与在线指导,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较,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使得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展示出互联网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优势,尤其应用在循证医学课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未来临床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琼芳.自媒体时代对健康传播的启示[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9(6):474-476.

[2]胡洋,刘秀荣,魏娜,等.北京健康教育工作者微博等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7):641-642,645.

[3]万均,许博文,梁运存,等.电子产品辅助医学生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J].基础医学教育,2107,19(1):68-71.

[4]冯磊,吴静,邬敏辰,等.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106,18(12):970-972.

[5]朱志成,王松梅.自媒体时代的健康传播[J].医学与哲学,2015,36(4):91-93.

[6]SHAHR,CHAUHANN,GUPTAAK,etal.Adolescent-parentconflictintheageofsocialmedia:casereportsfromIndia[J].Asi-anJPsychiatr,2016,23(7):24-26.

[7]单成祥,裘年存,仇明,等.微信辅助教学法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30-632.

138 评论

nellie0223

1.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 收集资料分三步: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②确定检索方法;③查阅原始文献。 收集资料时应注意下列内容:①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253 评论

努力坚持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来医学的人文性缺失。要改善这种对立的现状、缓和日趋激化的矛盾,需要多方的努力,其中就包括要重视医学的人文性与医生的人文精神。 医学的人文性 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认同。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魏尔啸早在1849年就提出了“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论断。我国著名医学家黄家驷也曾经说过:“人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受物质环境的支配,而且还受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精神状态的影响。因此,医学又是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于光远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表述:“对于临床,可否理解为世界上许许多多自然过程中的一个特殊自然过程,临床当然不是一个天然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社会的自然过程。就是说,这个过程离开了社会就会不存在,而且临床是有着两重意义的自然过程。它与开矿不同,开矿虽然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但矿体是自然的。对临床来说,疾病的发生一般都有其社会的原因,有社会性。医学的治疗行为,包括使用的方法、手段,也是有社会性的。所以,临床是两重的社会自然过程。因此,我认为医学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科学。”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早已超出了自然科学的层面,由原来单纯从生物学角度转向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全面探询、认识病因。人的健康也不再是单纯的指躯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如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那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一般都与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在西方,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法以来,心理治疗在医疗实践中已相当普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人文性更加显著。医生在使用技术为患者治病疗疾时不能不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医生对病人及医生自己的角色的情感认同也在深深地影响着诊断、手术和与病人交流的方式。西方著名医学史家西格利斯曾说过:“当我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是要使人适应他的环境。”人们常常习惯地把医生看作是一个纯自然科学家,是因为我们对医学本质的认识的偏颇。意大利著名医学史家卡斯蒂格略尼曾说过:“无论科学性如何强的医生,如果没有艺术之光的启示,也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医生。” 通常,我们把医学简单地看作是纯自然科学,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医学和技术的界限区别开来,而且忽略了医学浓郁的人文性,特别是没有把人文精神纳入到医学范畴内,这是我们对医学认识偏颇的根本。儒家文化在过去的二千多年里一直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医学也不例外。把属于自然科学的医学与属于社会科学的儒学说成是同根的,恰好说明了医学科学的两重性。正如中华民族对医学所形成的共识――“医乃仁术”。尽管当代医学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然而在医学实践中若撇开社会、道德、文化等因素,仅仅依靠单纯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从文化人手来探讨医学的实践问题,因为医生的解释和活动及病人的解释和活动都具有文化的特征。 医生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中心是医学人文性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医学实践中的主体――人的作用,可以防止技术的无限制扩张。在医学实践中提倡“以人为本,以技术为辅”的理念是医学本质的必然要求。现代医学设备为维护公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现代医学以计算机和数字通讯为手段,从定性走向了定量,已失去了它应有的激情和人性。医生可以在千里之外进行治疗,病人的病情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被传送到千里之外的某家医院或治疗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医患之间根本没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病人和医生之间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信息联系。在这种医学活动中,医生从某种程度上已被当作机器设备的附属物,让失去人性的技术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同情心。不可否认,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已成为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仪器不是医学的决定因素,医学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仪器只能提供现象,本质的东西还要人来把握。医生是医学活动的主体,其发展及其价值的实现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医生的发展的关注、支持和激励,医学就有可能背离它的要义――真、善、美,就有可能变成失去人性的医学。在医院管理或医疗活动中,如果忽视了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与医生人文精神的重塑,就必然会出现问题。当前,我国各级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与以前相比,确实进步显著,但患者对医疗服务态度仍不甚满意。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与当前医生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有着密切关联。技术不能代表一切,掌握高技术的医疗工作者并不一定是患者心目中称职的或优秀的医生。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家,无不具有丰厚的医学人文修养。医生的人文修养决定其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时刻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选择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比较方面更具鉴别力。对医院中的某些不良行为,只有把它放到灿烂的人文背景下去比较,才会真正感受到它的污秽和卑劣,从而促成医务工作者价值观念的矫正和自律意识的增强。 培养医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要培养医生的医德。技术不等于文化,掌握高技术的人不一定人文修养就高。提高医生对医学人文性的认识,可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力,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固然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但同样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浇灌。只有把思想教育的引导和文化情感激发切实地结合起来,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这是塑造优秀医生的有效途径。 其次。医生要不断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医生除了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本学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外,还必须涉猎诸如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文学可以弥补医生人生经历之不足,增加对人与社会的体察;艺术可以激发医生的想象。使其产生心境的和谐、接受美的熏陶;伦理和法律为医生划出各种关系、语言和行为的界定;心理抚慰和社会关怀不仅是出于对病人生命的珍重,也是出于病人人格和尊严的尊重;哲学为医生分析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法;历史特别是医学史,可以让医生会从中领略到诸如《革命医生》中的山姆维斯的敏锐、勇气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三,医生在医疗实践中要自觉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使用得体的称谓,注重医患之间的顺畅沟通与交流,关心患者的疾苦,并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始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这些都体现了医生高尚的人文修养。 强调医学的人文性及医生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否认医学的科学性。医学是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一体的学科或社会事业。在医学实践中,医生既要坚持科学精神,又要弘扬人文精神。

12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华医学杂志微博号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520mengcheng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大众医学杂志微博

    虽然早在预料之中,但还是比预想的要来得早。 2015年10月29日,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的消息像一声惊雷,炸醒了还沉浸在股市过山车和双十一血拼的人们。此时,距离20

    FACE家具和设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微博关于艾滋病的评论文章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

    张小繁繁繁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药学论文新浪微博主页

    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配合使用可中和抑菌剂,中和后的产物对细菌及培养基无太大影响,因此在稀释液和冲洗液中加入这些物质可有效的降低药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促

    maggiemous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医学论文RAY微博

    科研学者离不开SCI论文,SCI论文是科研成功的展现,是每个热衷于学术的学者的一种学术追求。如何写好一篇好SCI论文和成功投稿是每个学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

    小马楠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