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3

闪灯背后
首页 > 医学论文 > 诱病机制研究方法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maodaomao

已采纳

第一章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与危害一、症状二、生理病变(一)光合作用(二)呼吸作用(三)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四)水分关系三、产量损失第二章 病原菌及其侵染过程一、病原菌(一)分类地位(二)形态特征(三)生物学特性二、侵染过程(一)接触期(二)侵入期(三)潜育期(四)发病期第三章 病原菌生理小种和寄生适合度一、生理小种(一)生理小种的概念(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三)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二、寄生适合度(一)基本概念(二)测定方法(三)测定结果第四章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一、周年发生过程(一)越夏(二)秋苗发病(三)越冬(四)春季流行二、大区流行规律(一)流行区划、菌源传播和流行因素(二)西北区的流行(三)华北区的流行(四)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流行(五)云南省的流行第五章 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利用一、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一)低反应型抗锈性(二)慢锈性(三)高温抗锈性(四)其他抗锈性类型二、品种抗锈性与病原菌毒性的遗传(一)低反应型抗锈性的遗传(二)慢锈性的遗传(三)条锈病菌毒性的遗传(四)“基因对基因”学说三、抗锈性鉴定和抗锈育种(一)抗锈性鉴定(二)抗锈种质资源(三)抗锈育种途径四、抗锈性失效问题及对策(一)抗锈性失效的原因(二)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三)延长抗锈性持久度的途径第六章 病情调查与预测预报一、病情调查(一)病情调查记载指标(二)病情普查(三)病情发展系统调查二、病情预测预报(一)综合分析预测法(二)指标预测法(三)数理统计预测法第七章 栽培防治与药剂防治一、栽培防治二、药剂防治(一)药剂防治技术(二)三唑酮的持效期(三)三唑酮的治疗作用(四)三唑酮作用的病理学机制(五)烯唑醇的防治效果参考文献

326 评论

星星星kooo

曾士迈是中国植物病害流行学的奠基人,是中国植物病害流行学和植保系统工程学的创始人之一,对提高中国病害预测理论与技术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的研究1959年,曾士迈开始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的研究。他从大范围调查发病情况入手,结合有关气象资料的分析,于1960年率先提出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和流行区系的观点,并参与计划、组织全国性协作研究,和国内同行一道基本查清中国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特点和规律,为制定该病的总体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1962年,曾士迈发表论文《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规律的数理分析》,开创了定量流行学研究的先河,与国外研究基本同步。70年代又在国内率先将系统分析和电算模拟方法引入流行学研究,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植物病害流行模拟模型(TXLX,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模拟模型,1981年)。近年又研制出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和品种—小种相互作用计算机模拟模型PANCRIN,属国内外首见。这一模型在第五届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上报告并引起重视。此外,他和他的学生还陆续研制出稻、麦、蔬菜上多重病害的模拟模型,并逐步从单一病害发展为多种病害乃至病虫害的综合模型,以及从时间动态到空间动态,再到损失估计、品种药剂防治效果和防治决策模型。这些模型现已基本配套,与国外同类模型相比,在系统结构和实用性上都有独到之处。开设研究生和本科生“植物病害流行学”课1980年,曾士迈在国内率先开设研究生和本科生“植物病害流行学”课。1986年,他与杨演合作编著国内第一本《植物病害流行学》专著。该书阐述对植物病害的系统观、生态观和遗传观,既介绍了80年代国际植物病害流行学理论、方法,又融会着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和见解,曾被评为农业部首届优秀教材(1992年)。曾士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生11名,进修教师和青年工作者80余名,他们均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促成植物病理学会成立流行学专业委员会,多次参与组织了全国重要的病虫害预测、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病虫害超长期动态与预测学术讨论会,对提高中国病害预测理论与技术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

310 评论

ddungmickey

【原题】玉米植株的抗锈病(T)和不抗锈病(t)的基因以及籽粒的非甜(A)和甜(a)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不抗锈病非甜玉米甲为材料,用射线处理其种子获得了抗锈病非甜个体乙;用射线处理其花药并进行相关培养,获得了可育的不抗锈病甜粒个体丙。(甲、乙、丙均为二倍体)请回答:(1)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在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的育种方法有____________。(2)研究表明,乙与甲相比只有一个基因发生改变,若将乙于丙杂交,理论上,F1有______种表现型,从F1中选择抗锈病非甜个体自交,F2抗锈病甜粒个体中抗锈病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3)上述实验所用玉米甲为非糯性,将甲的种子用射线处理后单独隔离种植,发现有两株植株所结的籽粒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非糯性∶糯性=3:1。现要研究这两株玉米的糯性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两对不同的基因上,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设计思路:选取两株植株的糯性籽粒种植并相互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株玉米的糯性突变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株玉米的糯性突变发生在两对不同的基因上。 【答案】(1)ttaa 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2)2(2 分) 2/3(3)若 F1 全为糯性(突变) (2 分) 若 F1 全为非糯性(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射线处理是诱变育种的措施,经过相关培养获得可育不抗锈病甜粒个体为单 倍体育种。 (2)乙的基因型为 TtAA,丙的基因型为 ttaa,杂交后 F1 的表现型为不抗锈病非甜和抗锈 病非甜两种性状,F1 抗锈病非甜个体基因型为 TtAa,F1 抗锈病甜粒个体的基因型为 TTaa, Ttaa,概率分别为 1/3、2/3,计算可知抗锈病基因频率为 2/3。 (3)若这两株玉米的糯性突变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F1 均为糯性,若这两株玉米的糯性突 变发生在两对不同的基因上,F1 均为非糯性。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的能力。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诱病机制研究方法论文题目

    第一章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与危害一、症状二、生理病变(一)光合作用(二)呼吸作用(三)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四)水分关系三、产量损失第二章 病原菌及其侵染过程一、病原

    闪灯背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诱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医生应该本着严于律己的精神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蹦蹬的小兔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诱病机制研究论文范文初中

    1.梨树锈病是由担子菌纲胶锈菌属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菌主要危害梨叶,也危害幼果、新梢、棠梨苗,被害的梨叶、梨果早落,新梢和棠梨苗折断,对当年及次年的产量影响极

    林麓是吃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诱病机制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未找到与您的查询“83647348”相关的结果。欢迎您来创建词条

    guokeren55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诱病机制研究论文题目有哪些

    突触传递机制研究新进展 摘要:最近的几年里,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他们对有关的各种生物现象中寻找突触传递在其中的机制。本文将从对突出传递机制的新

    在路上嘚吧嘚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