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88

歹徒通缉令
首页 > 医学论文 > 舌根癌论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最幸福的米虫

已采纳

是一个富含血供的肿块,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作咽部CT平扫+增强扫描。血管瘤是良性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在做CT增强扫描之间,不要做手术,因为血管瘤在手术时出血很厉害的。如果确诊是血管瘤,可以考虑先做血管瘤栓塞硬化治疗,再作手术。最好到大型正规医院诊治。

253 评论

ruby纸鸢

首先应该尝试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吃中药,实在治疗不好,必须得进行手术,避免情况再恶化。

341 评论

坚持到底2011

舌根癌治疗方法通常有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等,因为本身发病率就不高,治愈后复发几率很低。

305 评论

伊泽瑞言

不应当为癌症。既然没有感觉以及压迫感,并且突出后屋疼痛感。应当认定为粉瘤或者肉瘤。是属于良性的肿瘤。不会影响健康。但是如果长时间不手术,即使是良性肿瘤也会向恶性肿瘤转变。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请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个切片检查,这样可以确定肿瘤的名称。祝您早日康复。

85 评论

大坏蛋make

舌根肿瘤早期的症状很多,比如口腔内突然出现粘膜红斑、水肿、糜烂等经过治疗不但不会自愈还有扩散变大,突然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口腔粘膜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口腔内有多次原因不明的出血和张闭口困难等这些都是舌根肿瘤的症状。

359 评论

2014兔兔

口腔癌有什么症状口腔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上皮癌,为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分别称之为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嗜好烟、酒;(2)不注意口腔卫生,为口腔内滋生和繁殖细菌或霉菌创造了条件,极易促使癌症的形成和发展;(3)长期异物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如假牙、咀嚼刺激性食品等;(4)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长期缺乏,如锌等 ,久之导致粘膜损伤而癌变;(5)口腔粘膜白斑和黑痣,均系癌前期病变,应及时处理。不同部位的口腔癌其症状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1)疼痛。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磨擦感,如出现溃破则会有明显疼痛,肿瘤进一步侵犯附近神经时,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2)斑块。口腔粘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特别是发生在白斑、色斑及黑痣的基础上,要考虑已有癌变。(3)溃疡。口腔粘腊局部变硬,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甚至糜烂出血。(4)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很小,甚至症状还很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变大。故如突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应仔细检查口腔部位。另附:口腔癌症状与体征诊断返回(1)疼痛:早期口腔鳞癌一般无痛或仅有感觉异常或轻微触痛,伴发肿块溃疡时始发生较明显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剧烈。因此当病人主诉疼痛,特别是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口腔癌中舌癌与牙龈癌早期主诉疼痛者较多。若疼痛部位与口腔肿块溃疡的部位不符,则需要考虑肿瘤有向其他部位扩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龈癌引起,亦可因颊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扩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经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状,亦可以是舌体癌侵犯舌根或颊、硬腭、牙龈,或侧口底癌向后侵犯咽侧壁而引起。(2)斑块:口腔鳞癌位于浅表时可呈浅斫�蟮陌呖椋�耸辈蛔骰钭橹�觳槟延氚装呋蛟錾�院彀呦嗉�稹?(3)溃疡: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有时需与一般溃疡相区别:①创伤性溃疡:此溃疡常发生于舌侧缘,与溃疡相对应处总有尖牙、牙残根或不规则的牙修复体,说明溃疡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溃疡质软,基底软无硬结。消除上述刺激物1~2周后溃疡即可自愈。②结核性溃疡:几乎均为继发性,大多为开放性肺结核直接蔓延的结果,常发生于软腭、颊粘膜及舌背,溃疡较癌性溃疡浅,溃疡基底软无侵润硬结,抗结核治疗有效。(4)肿块:口腔鳞癌起源于口腔粘膜上皮,其肿块是由鳞形上皮增殖而成。无论向口腔内溃破形成溃疡或向深部浸润,其形成的肿块均较浅表,其粘膜上总可见到癌组织病变。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张口困难、舌运动受限以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时,均应考虑肿瘤可能已侵犯至口咽、上颌窦、鼻腔、舌外肌、咀嚼间隙以及下颌骨,从而结合口腔癌所在部位选用适当的景象学检查来进一步推断。口腔癌之临床症状、预防与自我检查李正� 台大医院牙科部口腔颚面外科兼任主治医师韩良俊 台大牙科学系教授台大医院牙科部主任口腔颚面外科主治医师本文转载於防癌杂志第十八期(一)简介口腔癌为发生在口腔部位之恶性肿瘤的总称,可出现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颊黏膜、齿槽粘膜、齿龈、�(口盖)、上颚窦及颚骨。从组织学上区分,包括鳞状细胞癌,疣状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中以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另外有些全身性之癌症亦有可能转移至口腔,包括消化道癌症、前列腺癌、乳癌、肝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口腔癌为一常见之疾病,若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致病率及致死率均相当高。在美国每年约有12000名病患死於口腔癌,另有26000名新病例的产生,约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5 %女性恶性肿瘤之2%。目前国内的口腔医疗与卫教虽已渐进入开发国家之林,但遗憾的是大部份的口腔癌新病例都迟至中期或末期症状出现后才寻求医治,此时常因癌病变之扩散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再加上预防的工作,实为治疗口腔癌的最重要课题。本文即针对口腔癌之成因,预防之道,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的方法为大家做个介绍。(二)口腔癌的成因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单一的因素会导致口腔癌的产生,但许多研究显示多重因素会提高口腔癌之发生率。慢性刺激是一般所接受的较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机械性刺激与化学性刺激。慢性刺激之形式有许多种,其中较受注意的是嚼槟榔、吸烟、喝酒、梅毒、阳光照射、营养缺乏、放射线治疗、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职业等可能原因;另外年龄、性别、种族及地理区域亦会影响口腔癌之发生率。择要分述如下:(1) 槟榔台大医学院牙医学系口腔病理学教授关学婉曾针对台大医院103位口腔癌病人,分析口腔癌与习惯之关系。她发现66%有吸烟,%饮酒及%嗜食槟榔习惯,无上述习惯者仅占%;若以另外213名非口腔癌病人做控制组调查,有吸烟,饮酒及嚼食槟榔者分别为%,%及0%,全无上述习惯者则占%。由此项研究中可见,口腔癌患者与非口腔癌者之间,槟榔嚼食者之百分比有显著之差异。若以部位来说,以颊黏膜癌患者嗜食槟榔之人数最多,为%,其次为齿槽黏膜癌,有%嗜食槟榔。有关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最近普遍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除了台湾外,以口腔癌发生率与死亡率都最高的印度而言,许多人亦多有嚼食槟榔之习惯。除了口腔癌外,许多嗜食槟榔者亦会产生口腔癌前期病变如白斑症、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牙齿咬合面严重磨耗、牙周病等严重疾病。(2) 烟草抽烟亦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雪茄烟与用烟斗抽烟。在一项研究中,抽雪茄或用烟斗者得口腔癌的机会是非抽烟者之四倍;若每日抽烟超过35支,则得口腔癌之机会与抽雪茄或用烟斗抽烟机会近似。有人以为烟草并非口腔癌的起始因素,但对口腔癌具有促进性的影响,尤其是在抽烟与嚼槟榔两种恶习皆有者,最容「制造」出口腔癌;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抽烟的102名治愈 的口腔或咽癌病人中,六年后,继续抽烟者有32%又再发生第二个“抽烟区”癌,而停止抽烟者不过5%再发第二个口腔癌。抽雪茄者,尤其用烟斗抽者,与�部白斑症及尼古丁口炎等有关,有这种习惯的人也易患口腔癌,尤其是唇癌。在印度有些地方的人是把香烟或雪茄点燃的一端放在嘴里吸,因而增加�部癌的发生率,这其中包括烟草的化学作用,还加上热刺激作用。另外有嚼烟草习惯者,惯於把烟草放在口内某一处咀嚼,此处就会逐渐发展出白斑症,经过一、二十年左右而形成癌症。(3) 酒精在欧美一带,烈酒与口腔癌间有密切关系,50%的口腔癌患者有酗酒习惯;酗酒者得口腔癌之机会为偶而喝酒者之15倍,而烟酒习惯皆有者比例更高。虽然酒精可能有些直接致癌作用,但更可能是酒精之间接致癌作用,其作用机转不明。但酒精过量造成肝硬化则已有定论。(4) 梅毒梅毒是造成唇与舌前三分之二部位癌症的重要因素,癌病变主要是因梅毒性舌炎引起;曾有学者发现,在梅毒患者中,3%有口内癌前病变白斑症,其中10%之白斑症最后演变成口腔癌。(5) 阳光照射阳光照射为唇癌,尤其是下唇癌的一重要因素。目前认为阳光会增加下唇癌之发生率,特别是农夫,船员及户外工作者;而唇癌之发生率在南方国家也比北方国家多。另一方面,黑人之唇癌及皮肤癌之发生率也比白人少,可能是因其黑色素细胞有保护效果所致。(6) 营养缺乏就妇女而言,严重的铁质缺乏贫血与口咽粘膜萎缩及吞咽困难有关联。其中在Peterson-Brown-Kelly症候群之患者,亦可能增加口腔癌发生率。另外嗜好烟酒槟榔者,是否亦会因其减少正常食物之摄取,而导致营养不良或免疫能力降低而致癌症之产生,仍待更进一步探讨。(7) 放射线治疗有一些报告显示,头颈部之癌症经过放射线照射治疗后,在长期追踪时,发现在少数病例显示有次发性口腔癌症产生的情形,其中以肉瘤居多;可能是放射线造成正常细胞的突变所致。(8) 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许多临床医师相信口腔癌较常发生在口腔卫生较差之患者身上,但在统计学上难以证明,因为大部份人口内或多或少都有蛀牙、不良补缀物或断裂牙齿之尖锐面。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不良补缀物会造成口腔癌,但在台大医院牙科门诊中曾经注意到多位因不良补缀物慢性机械性刺激,造成舌部之长期外伤性溃疡,最后发展成口腔癌病例;患者口腔卫生良好,并无嗜食槟榔、烟、酒之习惯,而溃疡部位则正相对应於不良补缀物处。近来在英国口腔癌之死亡率大幅降低,当地学者也认为与口腔卫生水准之提升有关联。(9) 职业除了户外工作者外,金属工人罹患口腔癌之比率似乎也较高。此外研究口腔癌之病因学时,亦需考虑到口腔癌多发性病变产生之可能性;因为口腔内若有某一区域易发癌病变,可能同时也有好几个区域有相同的感受性;其解剖位置相分离,或同时发生,或间隔一段时期后才发生,其发生率约在%间。除口腔癌外,整个胃肠道之多发性癌亦有相同的增加倾向。(三)口腔癌的发生率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发生与性别有明确之关联,以男性为主;男女发生比率,差别最大者为唇癌9比1,最少者为齿艰癌比1。最好发病年纪约在50至70岁之间,年轻人则较少。在发生率方面,随著地区不同有极大之差异;在西方国家口腔癌约占所有癌症之5%,但在东方国家,特别是印度竟高达50%,这与其特殊的口腔习惯有关,在台湾也是嚼食槟榔盛行的国家,口腔癌发生的比例也不低,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发生部位方面,也随著地区不同而有不同差异,在嚼食槟榔盛行区,以颊部、齿槽、粘膜、舌、�、及口底较常发;嚼食烟草地区则以颊或颊前庭区较多。(四)口腔癌之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方法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口腔癌之治愈率会提高不少,因此一般民众需认识口腔癌之癌前病变及早期症状。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口腔各处黏膜之白斑症,红斑症,黏膜下纤维化,及慢性溃伤、所谓癌前病变本身并非真正之口腔癌,但长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仍存在时,其后有极高之可能性发展成口腔癌。前面提到的一些引发口腔癌之成因,常会先导致口腔粘膜白斑症,若置之不理,有时会转变成口腔癌。此外常有一些嚼食槟榔者,因为长期局部机械性刺激或加上化学物刺激,长年累月刺激口腔黏膜,最后黏膜变白,嘴巴因黏膜下产生纤维化变硬而失去弹性张不开,也是口腔癌的前期徵候。口腔内黏膜起白色变化者称为白色病变,临床上有十多种病变属此,因此口腔中任何部位有白色变化即应提高警觉,应即找专科医师鉴别诊断,决定是否为癌前期的白斑病或黏膜下纤维化症,以便早期治疗。另外,超过二星期不愈之口腔溃疡亦应注意,因为溃疡形成是口腔癌最早现象之一,常见於唇、颊、舌、�等口腔黏膜,其深浅不一,边缘明显或不规则,底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并有向中心坏死之现象,表面有时流血。除此之外常见口腔黏膜有绒毛样或菜花样之硬块都应注意,甚至口腔黏膜有红色病变、黑色斑或痣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随著口腔癌向下侵犯颚骨,会产生牙齿松动、下唇感觉麻木、流血、产生肿块,甚至病理性骨折等病徵的产生。进一步口腔癌淋巴转移时,常会在颈侧触摸到不动性无痛的肿大淋巴结,此时若再延误治疗,癌细胞最后会转移至肺、肝、骨髓等全身部位,这时已到癌症的末期,药石罔效了。自我检查是一种防癌的好方法,以下即针对各部位口腔癌的临床症状及照著镜子做口腔自我检查的方法,加以介绍。(1)脸部的对称性先看脸部左右是否对称,包括表面皮肤及上下颚骨。口腔癌中,某些骨肉瘤初期并不会造成表面口腔黏膜之溃疡,而是造成颚骨的局部性肿大,有时合并有颚骨感觉异常或其上牙齿动摇等症状。在表面皮肤的检查上,先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块是否比先前变大,或颜色改变。(2)唇下唇之鳞状细胞癌常无痛、生长缓慢,且较少向深层侵犯及远处蔓延。检查时以手将上下唇先后往外翻开,注意这部位每一地方之颜色或某些地方组织有异常情形如溃疡或突起、白斑。长期抽雪茄或烟斗者,其放置部位常与肿瘤位置相关联。(3)牙龈由於牙龈癌常会造成牙龈组织之丧失与齿槽骨之暴露,甚或造成牙齿动摇,因此患者与医师皆须与慢性牙周疾病做正确之鉴别诊断,以免误拔牙齿而造成癌细胞之扩散或贻误治疗时机。一般牙周炎较少造成溃伤及表面坏死,牙龈癌常会疼痛,且刷牙时易造成流血,常以溃疡形式存於附著牙龈上,并易侵犯至其下之齿槽骨,下颚骨比上颚骨发生率高。检查时将唇往外翻,使牙龈部份露出,同时注意颊侧及舌侧,查看颜色是否有异,注意表面是否有肿块、溃疡、出血及不正常之牙齿动摇;由於肿块的产,少数患者最初的主诉是对咬牙较易咬到牙肉,特别在无牙区常如此;另外,牙龈鳞状细胞癌较易对其下颚骨产生侵犯,至下颚管下齿槽神经时会有下唇感觉麻木情形出现。(4)颊黏膜颊部内面是口腔癌好发之部位,表面常呈乳头状或溃疡状,近咬合面处常易被牙齿咬到。起始常以白斑病变存在,癌病变部位有时会痛,但并不显著,有时会有烧灼感。检查时以两手指头开颊部,使此处黏膜露出,此部位平常较易被遮住,因此较不易注意到其变化。(5)舌及口底部位舌部亦是口腔癌常发生之处,且预后很差。舌癌初期常以小溃疡表现,并逐渐向深层及远处侵犯使舌失去其正常之活动性,造成吞咽及讲话之困难。舌癌初期常表现疼痛症状,随著病程进展而疼痛加剧,甚至会传导至颈部及耳部。舌癌常发生於舌之侧面,而舌腹面较少。某些疾病由於会导致舌背乳突萎缩,而导致此区易生白斑症及口腔癌机会增高,如严重铁质缺乏,维他命B缺乏,Plummer-Vinson症候群,第三期梅毒及极少部份之扁平苔藓等。由於位於舌下,口底部之口腔癌需仔细检查后才能发现,不过患者常会自觉乾涩感或刺激感。检查时将舌头伸出嘴外左右摆动,查看舌头的活动性,正常情形应很露活,否则应注意舌根或边缘是否长了肿块。然后将舌头卷起查看舌腹面,看左右舌缘,口腔底部组织,还要用手指触摸舌及口腔底部有无突起或变硬。(6)�(亦称口盖,在口腔上方)对抽烟者而言,此处为易发口腔癌之处,起先多以白斑表现,随后再发癌病变;肿瘤本身为乳突状或外生性,而较少扁平或溃疡者。检查时站在镜子前,将头向后倾,口张开即可见到,也就是舌在嘴里往上翘,所接触到的平面即是,注意有无任何粗糙表面或突起之处。(7)颈部两侧由於头颈部有丰富之淋巴网路,因此癌细胞常易沿此造成局部之颈部转移,而使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变硬并附著於邻近组织而缺乏可动性。除口腔癌外,中国人最好发之鼻咽癌也常表现此症状。检查时以手触摸颈部两侧看有无硬块,包括颈部各区之淋巴结群。不过需注意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齿源性感染、肺结核或小孩,也常会发现颈部淋巴结之发炎肿大,故需做鉴别诊断。以上照著所指示的各项部位循序检查,发现有以下各情形时即应提高警觉, 并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或切片及病理学检查。【1】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如变白、红、褐或黑,且不能抹去。【2】溃疡超过二周以上仍未痊愈的口腔黏膜溃疡就应考虑作活体组织切片检查。【3】硬块口腔内外或颈部不明原因之肿块。(五)结语虽然自我检查,及早发现是治癌的良策,不过预防才真正是治癌的最上上之策。远离各种危险因子如槟榔、菸、酒、过多的阳光、不良的口腔保健或有问题的补缀假牙、强度的刺激性或烫热性食物,并定期做口腔检查,则相信必能使你远离口腔癌,永保口腔的卫生与健康。

262 评论

卷卷卷和毛

舌根癌不能靠放化治疗,舌根腺样囊对放化疗不敏感,只能依靠手术去除,先在医院里面进行基本的治疗之后,养好身体就可以进行手术了。

151 评论

lifang88322

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口腔的卫生,其次也应该不要吃一些太热或者是太凉的食物,在平时的时候尽量少吃槟榔或者是口香糖之类的。

243 评论

布丁无敌

病情分析:对于舌根癌这一糊弄的恶性肿瘤来说,无论手术与否、化疗与否,都应该吃药(中药),中西医结合。这一条是肯定的。(早期的话可手术,晚期手术是帮倒忙。)平时我们老说“中西医结合”,遇到这种大病的时候,是真正应当中西医结合的时候了,应当综合治疗,不要单用一种方法。意见建议:中医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专门治疙瘩、肿瘤类性质的中药来治。只要找对了人找对了药则是会者不难。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医中药的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食道癌、结肠癌、胃癌、直肠癌以及脑瘤、淋巴瘤等被祖国中医药治得很典型的患者,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前几种能够与药直接接触的消化道从上到下这条线上的病,更为明显、快速。如果已手术、化疗过,中药的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对于患者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在短期内会有明显减轻改善。平时要注意别吃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烧烤的,这些属燥热类的食品。还要会调节情绪,焦虑生气上火、劳累对这病没有好处。调节情绪,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160 评论

相关问答

  • 舌根低分化癌论文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是恶性肿瘤。在病理学中,低分化的癌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就是难以治疗),反之高分化则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

    杏仁茶甜甜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舌根癌论文

    是一个富含血供的肿块,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作咽部CT平扫+增强扫描。血管瘤是良性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在做CT增强扫描之间,不要做手术,因为血管瘤在手术时出

    歹徒通缉令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输尿管癌根治术论文

    花都大桥医院院长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曾在南方医科大学、花都区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任《男性学杂志》、《全国泌尿外科和体外冲击波治疗杂志》、《家

    yuki不乖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论文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留留恋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舌癌原位癌转移癌论文

    你算是问对人 了,我就认识一个阿姨,是一个十年的舌癌患者,动过三次手术,最后还是复发,通过朋友介绍使用了一种营养免疫的食品,竟然奇迹般好了。

    再遇见6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