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6

dp73732849
首页 > 医学论文 > 素问热论六经病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甜婉儿

已采纳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由东汉。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根据伤寒病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六经辨证,就是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证候,综合归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等六类证候,用来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 六经辨证中,贯穿着八纲辨证的精神。它将外感病的演变情况,根据证候的属性,以阴阳为总纲分为两大类证,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和少阳病证,合称为三阳病证;医学教育网整理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合称为三阴病证。凡正盛邪实,抗病力强,病势亢奋,表现为热、为实的,多属三阳病证;凡正气虚衰,病邪未除,抗病力衰减,病势虚衰,表现为寒、为虚的,多属三阴病证。 伤寒病的发生,是人体感受风寒等外邪,始从皮毛、肌腠,渐循经络,由表入里,进而传至脏腑。因此,当其病邪浅在肤表经络,则表现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为里实热证;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多易侵犯三阴经,出现一系列阳虚里寒的病理变化。 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六经辨证的应用,不限于外感时病,也可用于内伤杂病。但由于其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而其对内伤杂病的辨证不具有广泛性,不能等同于脏腑辨证。 一、辨六经病证 (—)太阳病证 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经脉循行于项背,统摄营卫之气。太阳之腑为膀胱,贮藏水液,经气化而排出则为小便。风寒侵袭人体,多先伤及体表,正邪抗争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即为太阳经证,经证有中风、伤寒之分,是外感风寒而致病的初起阶段;若太阳经证不愈,病邪可循经入腑,而出现太阳腑证,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分。 1.太阳经证 指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以恶寒、脉浮、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 【证候分析】本证由风寒外邪侵犯太阳经所致,为伤寒病的初起阶段。 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煦,故恶风寒;足太阳经脉自头项下行于背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则头项至背部牵强作痛;正邪抗争于太阳肤表,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由于患者感受邪气之不同,体质的差异,太阳经证又有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之别。 (1)太阳中风证 指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卫强营弱,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证候分析】卫为阳,营为阴,风寒外邪以风邪为主侵犯太阳经,卫气受邪而阳浮于外,与邪相争则发热;风性开泄,以致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则汗出;由于汗出,肌腠疏松则恶风;若外邪侵及肺胃,肺气失宣则鼻鸣,胃气失降则干呕。 本证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 (2)太阳伤寒证 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卫阳被遏,毛窍闭伏,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 【证候分析】风寒外邪以寒邪为主侵犯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则见恶寒;寒邪郁表,卫阳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故有发热;寒性收引,卫阳郁遏,经脉拘急,医学教育网整理筋骨失于温养,故头身疼痛;寒性凝滞,肤腠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寒邪袭表,脉气亦鼓动于外,脉管拘急,故脉浮紧;寒邪束表,肺气失宣,则呼吸喘促。 本证以恶寒、无汗、头身痛、脉浮紧为辨证依据。 2.太阳腑证 太阳经证不解,病邪由太阳之表内传膀胱腑所表现的证候。根据病机之不同,又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1)太阳蓄水证 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以发热恶寒、小便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太阳经证不解,故见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邪热内传膀胱之腑,气化失职,邪与水结,水液停蓄,故见小便不利,小腹满;水停而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故渴欲饮水;若饮多则水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饮入即吐。 本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依据。 (2)太阳蓄血证 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传里,与血相结于少腹,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大便色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证候分析】太阳经证失治,邪热随经内传,与血相结,瘀热结于下焦少腹,故见少腹急结,甚则硬满;瘀热内结,上扰心神,故见神志错乱如狂,甚则发狂,以及善忘等症;医学教育网整理病在血分,未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故小便自利;瘀血下行随大便而出,则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是因瘀热阻滞,脉气不利所致。 本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依据。 (二)阳明病证 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阳明病证又可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1.阳明经证 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肠中尚无燥屎内结,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 【证候分析】阳明病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或因少阳病失治,邪热内传入里而成。或因素体阳盛,初感外邪即成里实热证。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旺盛,邪入阳明最易化燥化热。里热炽盛,弥漫全身,蒸腾于外,故见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邪热炽盛,迫津外泄,故汗大出;医学教育网整理热盛伤津,且汗出复伤津液,故大渴引饮;邪热上扰,心神不宁,则见烦躁;气血涌盛于面,故面赤;热迫于肺,呼吸不利,故气粗;脉洪大有力,苔黄燥,为阳明里热炽盛之象。 本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阳明腑证 邪热内盛,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明经气旺于日晡,四肢禀气于阳明,肠腑实热弥漫,故日晡潮热,手足然汗出;邪热与糟粕结于肠中,腑气不通,故脐腹胀满而痛,大便秘结;医学教育网整理邪热上扰心神,则见神昏谵语,甚则狂躁不安;苔黄燥有芒刺,或焦黑燥裂,为燥热内结,津液被劫之故;邪热亢盛,有形之邪阻滞,脉道壅滞,故脉沉而有力,若邪热迫急则脉滑数。 本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三)少阳病证 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邪传足少阳胆经及胆腑部位所致,亦可由厥阴病转出少阳而成。 邪出于表与阳争,正胜则发热;邪入于里与阴争,邪胜则恶寒,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故见寒热往来;胆热扰心则心烦,上炎则口苦,灼津则咽干,上扰清窍则头目晕眩;医学教育网整理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邪热扰胃,胃失和降,则见默默不欲饮食,欲呕;脉弦为肝胆受病之征。 本证是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辨证依据。 (四)太阴病证 指脾阳虚弱,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大便泻泄,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 【证候分析】太阴病证可由寒湿之邪直接侵犯脾胃而成,亦可因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所致。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属于里虚寒证。 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腹满时痛;脾失健运则食纳减少;医学教育网整理寒湿下注则下利;寒湿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呕吐;阳虚而失于温煦,故四肢欠温;脾阳虚弱,鼓动无力,故脉沉缓或弱。 本证以腹满时痛、腹泻等虚寒表现为辨证要点。 (五)少阴病证 指伤寒病变后期,全身阴阳衰惫,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少阴病证的病位主要在心肾。病性从阴化寒则为少阴寒化证;从阳化热则为少阴热化证。 1.少阴寒化证 指心肾阳气虚衰,阴寒独盛,病性从阴化寒,以畏寒肢凉、下利清谷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证候分析】病至少阴,心肾阳气俱虚,故表现为整体的虚寒证候。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失于温养,故见无热恶寒(即畏冷),但欲寐,肢厥;肾阳虚,火不暖土,脾胃纳运、升降失职,故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医学教育网整理若阴盛格阳,则见自觉身热而反不恶寒,面色赤;心肾阳虚,鼓动无力,则脉微细。 本证以畏寒肢厥、下利清谷、脉微细等为辨证依据。 2.少阴热化证 指心肾阴虚阳亢,病性从阳化热,以心烦不寐、舌尖红、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邪入少阴,从阳化热,热灼真阴,水不济火,心火独亢,侵扰心神,故心中烦热而不得眠;阴亏失润,则口燥咽干;阴虚而阳热亢盛,故舌尖红,脉细数。 本证以心烦不得眠,以及阴虚证候为辨证依据。 (六)厥阴病证 指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表现为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的证候。 【临床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证候分析】厥阴病为六经病之末,多由他经传变而成。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上热下寒。 邪入厥阴,心包之火炎上则上热;热灼津伤,故消渴饮水。医学教育网整理厥阴之脉夹胃,上贯膈,火性炎上,肝气横逆莫制,故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又因下焦有寒,脾失健运,更因肝木乘犯,故不能进食,强食则吐,内有蛔虫者,常可吐出蛔虫。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反映,而脏腑、经络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六经病证可以相互传变,从而表现为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等。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其中若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称为“循经传”;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若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称为“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称为“直中”。 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称为“并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321 评论

龙龙爱龙眼

(原文) (解读) “ 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 黄帝说:说得好。那么怎样治疗余热呢?岐伯说:只要根据病的虚实情况,分别给以正治和反治,病就会好的。 “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 黄帝道:患了热病有什么禁忌呢?岐伯说:患热病的,待病稍好些,便吃肉食一类的东西,就会复发 , 如果多吃谷食,也会有余热。这就是热病的禁忌。 “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 ” 黄帝道:两感于寒的病人,它的脉象和症状是什么样的呢? “ 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 岐伯说:两感于寒的病人,第一天,太阳和少阴二经都染上了病,就有头痛、口干、烦闷而渴的症状; “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 第二天,阳明与太阴二经都染上了病,就有腹满、发烧、不想吃东西、语无伦次的症状;第三天,少阳与厥阴二经都染上了病,就有耳聋、阴囊抽缩、厥逆的症状。如果再发展到水浆不入、神志昏迷,到第六天人就要死去。 “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 黄帝说:病情发展到五脏都已损伤,六腑不通,荣卫不和的地步,有的三天之后就死了,这是因为什么? “ 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 岐伯说:阳明经是十二经脉中最重要的,这一经邪气重了,病人就容易神志不清,三天以后阳明经气就会耗尽,所以人就死亡了。 “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 凡是因为伤于寒邪而变成温病的,在夏至以前发病的叫作温病,在夏至以后发病的叫作暑病。暑病应当发汗,使热邪从汗中排出,而不能够加以收敛。 今天学习了热病有什么禁忌。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325 评论

长虫虫的橘子

六经辨证,始见於《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程序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凡是抗病能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抗病力衰减,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病证。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於外感病的诊治,对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16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六经病提纲论文怎么写

    论文打纲是我们写论文前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大纲写好后,论文结构、层次、重点也就一一分明了。 句式写法: 论文提纲一般有两种写法,

    青春你还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素问热论六经病论文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由东汉。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根据伤寒病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指太阳、阳明

    dp7373284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伤寒六经三阴病机分析论文

    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由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翻阅它,但

    湖边隐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神经病学论文热点

    考研已经步入了中间阶段,你的考研专业选择的怎么样呢?考研专业的选择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譬如:考试科目、就业前景、考试难易程度等。猎考考研给大家整理了“医学考研专业

    我8想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医学论文六要素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论题,论证和结论。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该包括标题(包括题目和副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 ,论文摘要 (对论文简短的陈述,取其要点),关键词

    小豆他妈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