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若尘
GaHV-2在世界的鸡群中分布很广,古典型马立克病可使鸡群的死亡率达到10%,急性型的死亡率可达20%~30%,在个别情况下能达70%。1970年以后,由于应用了HVT疫苗,MD的发生显著减少,发病鸡以5~14周龄为多,但1976年以后,发生MD的日龄增高,产卵开始后仍继续发生,其危害程度较重。马立克病病毒不是垂直传播,在自然界的传播途径是羽毛囊,在病鸡的上皮中形成完整的、脱离细胞的、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通过周围环境进行接触传播。但也有人认为,与细胞紧密结合的病毒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现在已知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病毒—细胞的相互作用:(1)生产性感染在此种感染中,病毒DNA进行复制,抗原被合成,有时候还产生出病毒粒子。在羽毛囊上皮中发生的生产性感染,形成大量的带囊膜并且有高度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在培养细胞和其他上皮细胞中产生的病毒粒子,多数是不带囊膜和无感染性的。然而在培养细胞中也有数量不定的病毒颗粒可以是带囊膜的,它们脱离了细胞并具有感染性。(2)非生产性感染肿瘤细胞内通常没有病毒粒子,但是它们都有移植感染的特性。在来自MD淋巴细胞样细胞系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这些非生产性细胞中,可以用核酸杂交的方法检出病毒DNA的基因组,但没有观察到病毒抗原和病毒粒子。
我是伙星人
病原学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流行特点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感染马立克病的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传染源。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具传染性。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本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火鸡、野鸡、鹌鹑、鹧鸪可自然感染,但发病极少。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本病发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易感。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临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从感染到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早可在3~4周龄时看到临诊病鸡,大多是在孵房或育雏室早期感染强毒所致。一般以2~3月龄的鸡发病为严重,但1~18月龄的鸡均可发病。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鸡马立克氏病在临诊上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和眼型。(一)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由于所侵害神经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以侵害坐骨神经为常见,表现为一侧较轻一侧较重。病鸡步态不稳,开始不全麻痹,后则完全麻痹,不能站立,蹲伏或呈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时,病鸡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当迷走神经受侵时,可引起失声、嗉囊扩张和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时常有拉稀症状。上述症状易于发现,可发生于不同个体,也可发生于同一个体。病鸡采食困难、饥饿、脱水、消瘦,后衰竭死亡。(二)内脏型这一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以大批鸡精神萎顿为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部分病鸡死亡而无特征临诊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三)眼型出现于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瞳孔边缘不整齐,到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针尖大小的孔。上述各型的临诊表现经常可以在同一鸡群中存在。鸡马立克氏病还伴有体重减轻、鸡冠及肉垂苍白、食欲减退和下痢等非特征性症状,病程长的鸡尤其如此。在商业鸡群,死亡常由饥饿和脱水直接造成,因为病鸡多肢体麻痹不能接近饲料和饮水。同栏鸡的踩踏也是致死的直接原因。病理变化内脏型者肝、脾、肾明显肿大,其上散布或多或少,大小不等的乳白色肿瘤结节。肿瘤切面呈油脂状。卵巢肿瘤如肉团,有的卵巢肿大,肉样,失去皱褶,原始卵泡少或消失。大者如核桃、似肉团。腺胃肿厚,乳头消失,粘膜坏死小肠粘膜肿瘤性白斑腺胃肿火、壁厚,粘膜乳头多融合成大的结节。有的病例尚可见肌肉肿瘤,心、肺肿瘤和小肠粘膜肿瘤性白斑。一侧坐骨神经肿粗神经型者多见一侧神经(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肿粗,少数病例见迷走神经肿粗。鉴别诊断1、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2、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为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病原分离与鉴定:采血分离白细胞,接种敏感细胞,在几天内会出现特征性的蚀斑。放射性沉淀试验(检测感染鸡羽髓)、聚合酶链反应试验。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试验、直接或间接荧光实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料采集:用于分离病毒的材料可以是从抗凝血中分离的白细胞,也可是淋巴瘤细胞或脾细胞悬液。也可采用羽髓作为MDV诊断和分离的材料。防制措施目前,对鸡马立克氏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预防,根据国内防治本病的经验,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好是自繁自养,并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引入种雏鸡,则必须了解源鸡场的疫病情况,切不可从病鸡场引进鸡只,或购迸种蛋自行孵化。2.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注意疫苗的保存,稀释和注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疫苗接种后进行隔离饲养,鸡舍要严格净化消毒,排除野毒和超强毒的存在。4.疫苗接种越早越好,一般1日龄进行;疫苗现配现用,稀释后1小时内用完,避免阳光照射。5.变异病毒株可使用火鸡疱疹病毒FC126株和鸡的不致病疱疹病毒SB-1株联合疫苗或鸡的强毒减弱Rispens病毒株(CV1988)疫苗。6.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影响,不同代次鸡群应交替使用Ⅲ和Ⅱ型或I型致弱疫苗,(如亲代用Ⅱ型,子代用Ⅲ型),也可使用联苗I型+Ⅲ型、I型+Ⅲ型或I型+Ⅱ型+Ⅲ型。7.鸡场卫生环境不理想或受疫情感染时,可加倍量注射,或2周内进行重复注射。8.种蛋要经彻底消毒方可入孵,并要搞好孵化厅的卫生工作,孵化器和出雏器要严格消毒,以防止含有病毒的杂物污染蛋壳,从而污染雏鸡。9.注射器和针头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消毒药物消毒,以免使疫苗受到破坏。总之,火鸡疱疹病毒疫苗的免疫作用只是一种干挠现象,虽然能阻止发病,但不能阻止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对接种疫苗后的鸡发生再感染,也不能阻止在鸡体内的再繁殖,因此不能依靠疫苗消灭本病,必须坚持经常性卫生防疫措施,实行全进全出饲养体制,避免不同日龄鸡混群饲养,孵化厅、育雏、育成及种鸡舍均应相隔一定距离,病鸡随时淘汰,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净化鸡群,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免疫失败原因1.疫苗的质量问题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停电、意外暴晒、超温保存等,或疫苗受到污染、失效、稀释液达不到质量要求等。2.疫苗的剂量不足或免疫技术的错误疫苗的噬斑单位不足;疫苗稀释后不立即使用或不现配现用,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稀释倍数错误,造成注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方法、途径、部位不正确等。3.早期感染及超强毒的存在环境消毒不彻底,有野毒和超强毒存在,使雏鸡在免疫前感染(早期感染),另外,疱疹病毒免疫后需2周时间才能达到免疫高峰,在这段时间也很容易受到MD野毒和超强毒的感染(免疫潜伏期内感染)。4.母源抗体的影响亲代鸡群经疮疹病毒疫苗兔疫后,其子代如再用同种疫苗免疫,就会受母源抗体影响,降低效价。5.变异病毒的出现由于病毒的变异,使得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免疫失败。6.疫苗本身的保护率可达85~90%,所以鸡群免疫后,仍可能有少部分鸡感染、发病,随之排毒,如果不经常搞好卫生消毒,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7.某些微生物的影响由于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早期感染,而影响了火鸡疮疹病毒的免疫效果。8.也有人认为有些鸡群免疫系统缺乏或功能不全。
瓶子好多
鸡马立克病在临床上分为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四型,有时可以混合发生。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的鸡马立克氏病症状及其预防方法。一、不同类型的鸡马立克氏病症状(1)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由于所侵害神经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侵害坐骨神经最为常见,表现一侧较重,另一侧较轻。病鸡步态不稳,发生不完全麻痹,后期则完全麻痹,不能站立,蹲伏在地上,呈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侵害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时,病鸡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当迷走神经受侵时,则可引起失声、嗉囊扩张以及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时,则常有腹泻症状。病鸡采食困难,饥饿,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2)内脏型多呈急性暴发,常见于幼龄鸡群,开始以大批鸡精神委顿为主要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部分病鸡死前无特征临床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3)眼型出现于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瞳孔边缘不整齐,到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一个针头大的小孔。(4)皮肤型此型一般缺乏明显的临诊症状,往往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增大,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此种病变常见于大腿部、颈部及躯干背面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二、鸡马立克氏病预防和治疗鸡马立克氏病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最好是进行免疫接种。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苗),在鸡1日龄时进行免疫接种。除此之外还有二价苗和多价苗(CVI988、SB、814等),这类疫苗的保护作用高于常规疫苗,而且可以保护鸡群免受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的感染,防治效果很好,但这类疫苗属于细胞结合型疫苗,保存和运输必须在液氮罐中放置,给现场应用带来较大麻烦。
GaHV-2在世界的鸡群中分布很广,古典型马立克病可使鸡群的死亡率达到10%,急性型的死亡率可达20%~30%,在个别情况下能达70%。1970年以后,由于应用
病原学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
1.Liu CY, Wang LJ, Wang JF, Wu BH, Liu W, Fan PG, Liang ZC, Li SH. 2013. Resvera
病原学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
鸡是主要的MD自然宿主。鹌鹑、火鸡和山鸡可发生自然感染MD,但不出现疾病。乌鸡(竹丝鸡)也可自然感染,而且易感性强,死亡率很高。火鸡经人工接种MDV病毒后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