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2

哈皮小暖
首页 > 医学论文 > 毛囊黏蛋白病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石门小可爱

已采纳

你好,原发型(良性型)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皮损特点是1~2个或多发性非炎症性鳞屑斑和炎性红斑,略高出皮面,其上有群集的毛囊性丘疹,少数病例出现扁平或圆顶状斑块或结节,质软;有时可在受累毛囊中挤出黏液性物质,炎症反应常导致毛发脱落,偶可引起色素减退,面颈和头皮部都最常见。

230 评论

养生达人帅帅

本病又名毛囊性黏蛋白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毛囊性丘疹及多少有些浸润的斑块,伴有鳞屑及脱发。 黏蛋白性秃发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有些学者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与并发的红斑狼疮、单纯苔藓、血管淋巴样增生所见相类似。 (1)临床表现:本病分3型。第1型病人数目最多,损害只有1个和少数几个,可在2个月到2年内自行消退。第2型患者的损害可持续数年不消退,并不断发生新的损害。上两型为良性,多见於20~40岁,但其他年龄也可发生。第3型患者并发网状细胞增生症,多发於老年人。 急性良性型临床最多见。最早期表现为群集丘疹或斑块,斑块直径2~5厘米或更大,正常皮肤颜色或潮红,上有鳞屑。好发於面部、头皮、颈部及肩部。头皮与眉部被侵犯时,出现毛发脱落,数月后可自行恢复,但也可延迟1年以上。 慢性良性型损害数目很多,分布也较广泛,皮损形态多种多样。可为高起的平顶或半球状斑块或结节,其中有的形成溃疡。斑块和结节柔软。有时可从受侵犯的毛囊口挤出黏蛋白。非浸润性的红色鳞屑性斑块或浸润秃发斑块均可发生,有些和麻疯病的损害很相像。偶然全身出现毛囊性丘疹,呈疏散分布而无明显的簇集性。毛囊被毁坏可出现永久性秃发斑,上面有很多角质栓。这种慢性型可持续多年而不并发任何其他疾病。 约15%的患者伴有网织细胞增生症。皮损可与慢性良性型相似。网织细胞增生症可出现於黏蛋白病之前,有些病例是组织病理检查黏蛋白病时,才发现网状细胞增生病。 组织病理改变:最初为外毛根鞘和皮脂腺细胞间水肿,细胞间出现空隙,空隙中有黏蛋白沈积。毛囊中部细胞最常受累,有时整个毛囊均被侵犯。有的病例整个毛囊变成囊腔,腔内有黏蛋白。毛根鞘细胞变性。真皮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炎症严重,且以组织细胞和嗜酸细胞为主者提示为荤样肉芽肿。 (2)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有毛囊性斑块及脱发,挤压毛囊口有黏蛋白溢出,组织病理上的特徵性改变,可以诊断本病。应与以下各病相鉴别: ‧毛囊性扁平苔藓:为毛囊性圆顶或尖顶的丘疹,丘疹中央有棘刺状角栓,可形成萎缩性疤痕,可致成永久性秃发。组织病理有特徵性改变。 ‧疤痕性秃发:秃发斑处头皮光滑发亮,毛囊口消失,头皮变薄及轻度凹陷。秃发为永久性。 ‧麻疯:毛发脱落多见於瘤型麻疯。瘤型麻疯的结节常为暗红色或棕褐色,可聚集一起形成高起的斑块,周围界线不清楚,有时破溃。中、晚期瘤形麻风有浅感觉障碍。头发、眉毛脱落,晚期时睫毛、鼻毛、阴毛等均脱落。除头皮外,面部及其他部位均可出现麻疯损害。麻疯杆菌阳性。 (3)治疗:尚无特效疗法。有些急性良性型者可自然消退,头发再生。有的病例用浅层X线治疗有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或局部注射可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并发网状细胞增生症者,用联合化疗,能暂时缓解。 脱发有时候是压力引起的,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调节生活的作息时间和吃一些有利于生发的食物。

100 评论

凯凯妞妞

一、侵染能力、侵染对象

S基因编码刺突蛋白,其通过与宿主受体(ACE2)相互作用感染宿主,决定了病毒的侵染对象和侵染能力。

二、其他基因突变作用

1、E基因编码囊膜蛋白,在病毒形态发生和组装中起关键作用,并在宿主细胞膜中通过自我组装,形成允许离子传输的五聚体蛋白-脂质孔,在细胞凋亡的诱导中也起作用。

2、M基因编码膜蛋白,其为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与其他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在病毒的形态发生和组装中起核心作用

3、N基因编码核蛋白,其在病毒装配过程中通过与病毒基因组和膜蛋白M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并且在提高病毒基因组转录效率以及病毒复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感染能力

病毒的基因组变异是指其基因组上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新型冠状病毒由于其为单链RNA病毒,更易发生突变。病毒的突变与重组对病毒的侵染能力、繁殖能力和病毒的检测、抗体有效性均密切相关,所以对病毒的突变和重组的监视是研究病毒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新冠突变相关研究

1、中国科研团队早已发现“新冠病毒已突变”

2020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于发表了《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论文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该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其中S亚型是相对更古老的版本,而L亚型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对不同亚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的差异化的治疗和防控。

2、三种突变体类型(V367F,W436R和D364Y)可能具有更高的感染力

2020年3月15日,南方医科大学张其威教授,暨南大学张弓教授共同通讯在bioRxiv上在线发表题为

“RBD mutations from circulating SARS-CoV-2 strains enhance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infectivity of the spike protein” 的研究论文。

研究发现SARS-CoV-2的RBD突变增强了刺突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在武汉、深圳、香港和法国出现的三种突变体类型(V367F,W436R和D364Y)显示出更高的人ACE2亲和力,并且可能具有更高的感染力。

二、感染力增强与D614G突变有关

2020年6月12日,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学家Hyeryun Choe团队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文章

"The D614G mutation in the SARS-CoV-2 spike protein reduces S1 shedding and increases infectivity"。

研究表明在整个欧洲和美国流行的 SARS-CoV-2变异体中的微小基因突变,有可能增加冠状病毒上刺突蛋白的数量,这将大大提高了该病毒感染力。SARS-CoV-2分离株在病毒性刺突(S)蛋白中编码D614G突变,这种变化增强了病毒的传播。

百度百科-2019新型冠状病毒

239 评论

幸福顺延

这与基因无关,决定这些病毒的侵染对象是人的原因主要还是个人的抵抗力,如果抵抗力强,就感染不了所有的病毒。

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

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扩展资料:

冠状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

膜糖蛋白(M,Membrane Protein,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冠状病毒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毛囊角化病论文

    毛周角化症,这是一种基因引起的体质。髦囊周围的角质会增厚,形成一粒的小凸起。首先去角质是有必要的,用磨砂颗粒的沐浴露,1--1个半月用一次就够了。洗完澡后皮肤含

    嗯哼,嗯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蛋白质构象病论文

    疯牛病的致病因子是朊毒体prion(Proteinaceous infection particle)。朊毒体prion,是一种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生物大分

    doubledenni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毛囊红斑黑变病临床论文

    病情分析:无特殊治疗,可对症处理。中医治疗:1.脾虚型法宜健脾益气,中和气血。方用人参健脾丸。2.肾虚型法宜调和阴阳、交通心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指导意见:3

    美食侦探0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毛囊炎医学论文

    简介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编辑本段临床表现本病男性多于女性,16-40

    Leven小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毛囊黏蛋白病论文

    你好,原发型(良性型)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皮损特点是1~2个或多发性非炎症性鳞屑斑和炎性红斑,略高出皮面,其上有群集的毛囊性丘疹,少数病例出现扁平或圆顶状斑块

    哈皮小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