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0

dt930014240
首页 > 医学论文 > 曾红中华医学杂志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生啤酒

已采纳

谢邀: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花为食”的饮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人与自然的接触中,用自己的味蕾在探索哪些食物既有着宜人的味道又可以食用的同时,带着芬芳味道的鲜花无意间触发了他们的味蕾,由此以花为食逐渐进入了先民的视野并成为他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选择。

以花为食,就是以四时花卉为食材,进行烹饪加工,做成菜肴或点心食用。早在商代,精通烹调术的大臣伊尹就善于用鲜花制作饮食美味。以花为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将近三千年。

《诗经·幽风·七月》中的“春日迟迟,采繁祁祁”,说的就是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采白色野菊花的情景;《诗经·大雅》中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说的就是诗经时代的人们采摘木槿花当食材的情形;诗经《小雅·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说的就是人们采食用野豌豆花的场景。

诗人屈原《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此也可以得知,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桂花酒、椒酒、木兰,秋菊这些以花为主要元素的食材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很常见了。

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菊花以从食材进入文学领域,后来逐渐形成爱菊、赏菊与食菊并行的风雅传统。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孟浩然笔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是古人理想的田园生活中。从他们的诗句中,不难看出,菊花一直是诗言志的美好意象,菊花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除了菊花有“以花为食”的文化内涵之外,桂花也是既有作为食材同时也兼具深厚文化内涵的花卉之一。

唐代著名的点心“百花糕”,就是由武则天开创的一道以花为食的美食。有一年花朝节游园看花时,武则天被百花盛开的景象感染,她让宫女采下各种花朵,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命名为“百花糕”,这种花糕兼具花瓣的芬芳和谷物的香味,味道极好。从此以后,每逢花朝节,武则天都会制作百花糕并赏赐给群臣品尝。

后来的桂花糕也是从武则天的以花为食的创举中得到灵感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的。桂花除了制作桂花糕以外,还可以制作更多的食物,如桂花元宵、桂花饼、藕粉桂花糕等,另外,桂花还可制作盐渍桂花、桂花酒、桂花鱼骨、桂花里脊、桂花粥等食品。

到了宋代,以花为食的专著应运而生。宋代林洪著述的《山家清供》,全书广收博采,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水果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述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其中以花为食的记载就多达15种。

明代戴羲著述的《养余月令》,其书分纪岁序,而附以蚕、鱼、竹、牡丹、芍药、兰、菊等诸《谱》,该书记载的花食就有16种。此外,明代卢和在《食物本草》中说“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到了清代,顾仲还写出了花卉食谱《餐芳谱》,对花卉的食用部位、调理方法作了明确记述。

从屈原“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到武则天撷百花为糕分赐群臣;从林洪的《山家清供》、明代高濂的《食物本草》到清代顾仲的《餐芳谱》,时光的脚步不从停留,人们对以花为食的情结与日俱增,以花为食也成为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如今,以花为食已成为一种吃的艺术,将花卉引入烹调料理,不仅可以使菜色艳丽,而且能够利用花卉的香气和外型,增加饮食的情趣,满足人们味觉和视觉的享受。

我国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以花为食的传统。黄花菜,又叫金针菜,新鲜的黄花可以食用,晒干后也是某些美食中必不可少的好伴侣。用南瓜花调面炸饼,清香黄亮,别具美味,鲜嫩的洋槐花,因其清香微甜,更是成为人们儿童生食的佳品。

梅花可以做梅花粥,也可以做梅花汤饼。月季花可制作月季花酱,还可制作月季花糕、月季果酱、月季糖豆瓣等。茉莉花是熏制茶叶的极好原料,用鲜茉莉花熏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既有浓郁爽口的茶味,又具馥郁宜人的花香。白兰花香浓烈,是香料工业和熏制茶叶的上好原料,同时白兰花也可粥食。其他如荷花、樱花、昙花、康乃馨、洛神花等等皆可食用。

以花为食已升华为融汇养生和营养学的中国饮食文化。在我们常见的花卉中,芬芳怡人的玫瑰花可清热解渴、益人容颜;月季花能活血消肿、治疗痈痛;菊花素有“延寿客”的美誉,可明目、养肝、益寿;兰花能清除肺热,桂花有暧胃散寒的功效,茉莉花生发强肌,桃花美人容颜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鲜花之中含有多种于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以花为馔,不仅色香味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疗疾祛病、延年益寿的医疗、保健功效。

以花为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生活意趣与养生哲理的凝练,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204 评论

江南Andy

姓氏:曾 祖宗:夏禹的后裔 分类:以“鄫”去邑旁为氏 姓氏起源: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 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2、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此外,曾氏还有堂号“鲁阳”。 迁徙分布 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 、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 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赐锡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迁居海外者。目前,曾氏为台湾第16大姓,在全国大姓中排第38位。

344 评论

切尔西在成都219

我们食用花卉的习惯依然在广为流传着,桂花糕、玫瑰糖、桃花酿等,还包括曾红极一时的添加了樱花的日本水信玄饼。

299 评论

壹贰叁肆4321

大界曾氏名人录 大界曾氏名人辈出。曾元吉公六个儿子都读了书。至第六十七派后不仅代代有读书之士而且房房有人在朝中做官:以下资料录辑[大界曾氏五修族谱]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曾纪泽、曾纪鸿、曾昭燏、曾昭抡。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宪杰、等在论坛已有专述。下列名录不再重复。末入谱的名人当有遗漏。 曾尚榜:曾元吉第三子。名文炳字兴榜、号静轩。清从九品。 曾尚怀:曾元吉第四子。字兴怀、号明德。清诰封建威将军。配贺氏,诰赠一品夫人。 曾尚烈:曾元吉第六子。字兴烈。号戌若。清诰封建威将军。配龙氏,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胜:尚庭长子。字儒胜。号竟希。清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义勇伯。配彭氏。清诰赠一品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衍寀:尚庭次子。字儒,号同寅,别号桂亭。清诰赠奉政大夫。配彭氏。诰赠宜人。 曾衍霖:尚榜长子,字儒霖,号琼芳。清貤赠通奉大夫。配彭氏,清貤赠夫人。 曾衍雅:尚榜次子。字儒雅、号仲醇。清诰赠建威将军。配高氏。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达:尚怀六子。字儒达、号尊三。清诰赠建威将军。配左氏。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才:尚烈长子。字儒才,号际盛。清诰赠建威将军。配左氏。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铎:尚烈次子。字儒铎。号金声。清诰赠中议大夫、武翼都尉、建威将军。配贺氏。清诰淑人一品夫人。 曾兴仁:衍政长子。字于心。清诰赠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配刘氏。清诰赠淑人晋赠一品夫人。[衍政系尚梁长子] 曾兴教:竟希长子。名民升。字为教。号重五。清太学生,貤光禄大夫。配彭氏。清貤赠一品夫人。 曾兴致:字为致。号中和。清貤赠荣禄大夫。诰赠振威将军。配肖氏。清貤赠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夫人。 曾星冈:名玉屏。号星冈。清太学生。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毅勇伯。配王氏。清诰封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候太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兴旭:衍寀长子。字东阳、号阳谷。清诰封奉政大夫。配聂氏。清诰封宜人。 曾兴晟:衍寀次子。字日成。号紫云。清太学生。 曾兴国:衍霖长子。字民惠。清诰赠奉政大夫貤赠通奉大夫。配唐氏。清诰赠宜人她赠夫人。 曾兴渠:衍雅子。清诰赠建威将军。配彭氏。清诰封一品夫人。 曾兴渤:衍魁次子、清诰赠奉直大夫。配胡氏。清貤封宜人。 曾兴炬:衍达次子,清诰封武显将军。配赵氏。清诰封夫人。 曾兴松:衍才子。清太学生,诰封武义都尉,诰赠建威将军。配刘氏。清诰封淑人诰赠一品夫人。 曾兴蚊:衍铎次子。清武庠生诰封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配杨氏。清诰封宜人晋封淑人。 曾兴甲:衍铎四子:清诰封建威将军。配刘氏。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兴楚:衍铎五子:清诰封武又义都尉、晋封武显将军。配刘氏。清诰封淑人晋封夫人。 曾毓岱:兴仁次子:字瞻岳、清诰封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配彭氏。清诰赠一品夫人。 [尚梁曾孙] 曾毓裔:兴教次子,清敕授文林郎诰赠奉政大夫晋赠中宪大夫。配彭氏。清例封孺人、诰赠宜人、晋赠恭人。 曾敏羔:兴教四子。清五品衔侯选训导诰授奉直大夫诰赠资政大夫。配朱氏。清诰封宜人诰赠夫人。 曾毓公:清诰赠武显将军诰赠振威将军。配朱氏,清诰封夫人诰赠一品夫人。 曾毓圭:清诰赠昭武都尉。配彭氏。清诰封恭人。 曾毓壁:清诰赠武显将军。配彭氏。清诰赠夫。 曾毓济:名麟书。号竹亭。清邑庠生。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诰赠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威毅伯。配江氏。清诰封恭人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候太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毓驷:名骥云。字高轩。清太学生貤封荣禄大夫光禄大夫。特旨诰封通奉大夫。配罗氏。 清诰封一品夫人特封夫人。 曾毓龙:清从九品。 曾毓玟;清从九品。诰封奉政大夫晋封通奉大夫。配王氏。清诰赠宜人晋赠夫人。 曾毓璋:清诰赠武功将军。配高氏。清诰封夫人。 曾毓官:清由军功五品保外委把总赏戴蓝翎加守备都司游击赏换花翎升参将副将总兵记名提 督刚勇巴图鲁御赐奖武银牌赏穿黄马褂诰赠建威将军。配王氏。清诰封一品夫人。 曾毓华:清军功五品。 曾毓聘:清从九品以军功保县丞府经历加同知衔即选知县由蓝翎赏穿花翎加三品封典奏留两江补用同知直隶州知州。浩授中议大夫。配周氏。诰封淑人。 曾毓衢:清六品军功。诰授振威将军。晋授建威将军。配欧阳氏。清诰封一品夫人。 曾传家:毓岱长子。原名嘉。号进贤。清诰赠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配陈氏。清诰封淑人晋封一品夫人。 曾传芹;清六品军功加五品顶戴。配王氏。 曾传薰:清诰授通议大夫。配李氏。清封淑人。 曾传芳;清太学生诰封昭武都尉。 曾传唐:清赏给二品封典,诰授武显将军。 曾传盛:清太学生加同知衔,候选知县升用直隶知州,赏戴蓝翎。 曾传黄: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都司尉游击赏戴花翎。 曾传俊:赏给一品封典。诰授振威将军。。赏骑都尉世职。追赠建威将军。 曾传巨;清五品顶戴。世袭骑都尉。 曾传里:清由军功保至都司。貤封武义都尉。 曾传纯:清以军功,历保至参将,浩授武义都尉、建威将军。 曾传宠:清赏五品功牌,历任江苏太湖水师哨长。 曾纪辉:传冢次子。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赏戴蓝翎升都司游击赏换花翎。补授江南孟河营都司加参将副将总兵记名过缺简换提督敢勇巴图鲁。诰授建威将军。配李氏。清诰封淑人晋封一品夫人。 曾纪纲:传家三子:字趾祥原字祯祥。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加都司衔赏戴蓝翎。二十六岁,同治六年丁卯二月十八日午时在湖北蕲水县阵亡。 曾纪麟:传家四子。清太学生。 曾纪兰;清五品顶戴。 曾纪铎:清五品顶戴。 曾纪梁:曾国潢长子。清县学附生、貤封中宪大夫。 曾纪湘:曾国潢三子。清县学附生。诰赠奉政大夫。 曾纪渠:曾国潢次子[抚曾国葆]清二品荫生。奉旨记名出使大臣。诰授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 曾纪寿;曾国华次子。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诰授昭武都尉、奉政大夫、晋封资政大夫。 曾纪瑞:曾国荃长子。一品荫生。兵部员外郎,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纪官:曾国荃次子。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貤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纪禄:诰授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官夫。 曾纪福;清从九品。 曾纪和:清贡生、遵例纳捐中书科中书。 曾纪策:诰授武显将军、振威将军、建威将军。 曾纪范:例授武显将军。 曾纪笏:赏给正四品封典。诰授昭武都尉。 曾纪典:清太学生加同知衔。诰封奉政大夫。 曾广勋:清诰封奉政大夫,太学生蓝翎五品衔,安徵候补知县。 曾广祺:清五品顶戴。 曾广祜;国民党中央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连长、营长、高级参谋、江苏句容县公安局长。 曾广俊:清太学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囝国民党陆军部航空署上校科长。保定军校上校教官。 曾广坛: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少将。 曾广銮:纪泽三子。清正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衔,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广鎔:纪鸿三子。花翎二品衔湖北侯补道,湖北牙厘局总办。简授湖北施鹤兵备道、署理湖北按察使。 曾广祚;纪梁四子。江苏侯补道,诰授中宪大夫。 曾广汉:纪瑞长子: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承袭一等威毅伯。钦派留京师大臣。 曾广河:纪瑞三子:特赏员外郎,邢部奉天司行走。诰授中宪大夫。 曾广江;纪官长子:特赏举人,一体会试花翎郎中。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安徵候补道。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 曾广敷:纪渠长子。诰授通议大夫。 曾广泰:清太学生,国民党陆军少将。 曾广镇: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后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中国科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广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少校。 曾广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陆军中校。 曾昭懿:广祚第四女。南京金陵大学理科学士。北平协和医院博士。 曾昭繗:广祚第五女。西南联大经济系学士。 曾昭楣:广祚第六女。长沙艺芳女校高中毕业,西南联大生物糸学士。 曾昭佑;广荣三子。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中校。 曾昭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中校。 曾昭敦;广泳三子。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十三期毕业,陆军第四十九师军需处主任。陆军上校 曾昭垂:字启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6期毕业。新疆建设兵团离休干部。著有[评说曾国藩]。入选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 曾昭谏:广鎔六子:交通大学公务管理科经济学士。 曾昭杭:广钧钧子,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华东美术学校校长、湖南省政府参议。 曾昭桦:广钧三子。香港大学文学士。广西省高级顾问、 曾昭柯:广钧四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毕业。军政部外事局少校参谋。 曾昭亿:广鎔次子:国立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学士。北平铁路管理学院交通博物馆主任。 曾昭建:广鎔三子:湖南大学商科学士。川滇公路局宣威段会计主任。 曾昭明。中央陆军官学校毕业。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参谋班毕业。陆军少校。 曾昭棉:广鎔五子:上海无线电专门学校毕业、汉口公路局无线电台台长。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常德无线电厂高级工程师。 曾昭权:广钟长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北平电灯公司西山新厂主任工程师。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主任。 曾昭桓:广钟次子。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美国意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学士。复旦大学教授、广西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 曾昭承:广祚长子。美国威斯科康新大学经济硕士。国民政府会计处科长。 曾昭拯:广祚五子。大夏大学商科学士。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财务科科长。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 曾昭六:广汉九子。上海复旦大学商科学士。历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科长。 曾昭籛:广河长子:国民政府邮传部员外郎路政司行走。 曾昭南:广汉次子:清太学生、花翎同知衔。湖南私立第一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曾昭河:广江长子。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曾昭义:广江四子:日夲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士。国民党中央考试院检定高考及格会计师。 曾昭祁:广江五子:日夲东京大学商科学士。国民党中央铨叙部甄审合格经济部特许会计师。 曾昭茂:广敷次子。清太学生。花翎三品衔。日夲法政大学毕业。国民党政府河南省鹿邑县县长。 曾宪惠: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第一期毕业。陆军中校。交通部人事处审查委员。 曾宪模:湖南私立明德中学毕业。辽宁铁道管理学校毕业。 曾宪栋:国立湖南大学理工科学士。全国运输总司令部上校电信主任。 曾宪朴:昭和长子。国立中央大学农科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主任。 曾宪柱:昭和次子。湖南私立明德学校高中部毕业。华西大学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曾宪楷:昭和长女。曾宪植之姐。湖南大学文学士,私立燕京大学文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终身未嫁。 曾宪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校区毕业。美国联合大学硕士,台湾国防部电视制作中心主任。国大代表。 曾宪援:立军军官学校气象科第十二期毕业。台湾民航气象中心简任主任。少将衔。 曾宪衡:湖南医学院毕业。历任湖南医学院教授。卫生部外医学杂志社编审。 曾宪枚:湖南私立明德中学初中毕业。广雅中学高中部毕业。 曾宪枢:国立湖南大学商科学士 。 曾宪根:湖南私立明德中学初中毕业。岳云中学高中部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西分校毕业。 曾宪涤:昭承次子,字雅恂、号子静、行二。著名导演(代表作: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大界曾氏名人录中:曾兴仁、曾毓岱、曾传家、曾纪纲、曾纪辉、曾纪麟、系夲人直系长辈。 家谱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 现存族谱大都是明以后所修;从地域上看包括安徽、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江西、香港、台湾等地区,尤以福建、广东、四川、江西为多。 其体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其中尤以谱序最具影响和家族特色。 另外,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明代刑部尚书何乔新都曾为曾姓族谱作序。 曾姓家谱文献目录 曾姓家谱一: 《温陵曾氏族谱》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兴宁曾氏族谱》 广东梅县《曾氏族谱》 香港新界《曾氏历代宗亲谱》 晋江《武城曾氏族谱》 《清源曾氏族谱序》 福建《上杭曾氏族谱》 《江阴曾氏续修宗谱》 《海虞曾氏家谱》 汉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宁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谱》 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头江房谱》 湘潭《淦田曾氏六修族谱》 四川富顺《西湖曾氏祠族谱》 福建德化县浔中镇《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重修) 德化县浔中镇《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安海《武城曾氏族谱》 曾姓家谱二: 曾氏宗谱口口卷 明隆庆活字印本 北京大学卷 安徽旌德·旌阳曾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王昌期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崇本堂活字本四册北图 湖南湘潭·石莲曾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曾自通、曾海南纂修清同治五年(1866年)追远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河北大学 曾氏(族谱)世系表不分卷曾水照 1976年铅印本 精装一册 北文献会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 曾氏族谱人事编、谱系编不分卷 游有财 民国1971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 精装一册 北文献会 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刊本 福建师大 注:谱始修于清嘉庆十一年曾毓樽、曾衍泳 福建古田·曾氏家谱续修 (清)曾新修四年(1907年)稿本 一册 福建图 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曾达文 清光绪—一册 哥伦比亚大学 海虞曾氏家谱六卷 曾达文民国十三年清光绪三十十年活字本铅印本 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附 曾传着 清光绪二十六年活字本 十四、十六册 哥伦比亚大学 广东潮洲·潮郡九邑曾氐宗祠祠簿一册 (清)光绪十七年曾董理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刊本 广东汕头市档 广东兴宁·曾氏族谱不分卷 曾庆良 民国十三年油印本 一册 广东兴宁、日本静嘉堂 广东·蕉岭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郯重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 广东中山图 注:版心作《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广东·梅县曾氏祠不分卷 (清)曾祖禹、曾景行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序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封签作《梅城凤尾阁曾氏大宗祠谱》 广东·南海曾氏家谱不分卷绪三年(1877年)钞本 广东中山图 广东·南海曾氏族谱不分卷绪五年(1879年)刻本 广东中山图 (清)曾梦鸿等编 清光 (清)曾毓郯重修 清光注:版心作《武城曾氏重 广东潮洲·潮安敬慎堂曾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曾清河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石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广西容县文管 注:残存本载有山东嘉祥、湖南宁乡、广西容县三地曾氏 曾氏族谱不分卷 曾氏族谱编委会 1971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 精装一册 国史馆 附注曾氏裔孙谱系 福建·长乐县感恩村曾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尊椿等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长乐曾氏石印本 四册 哈尔滨师大、福建图 注:清乾隆四十六年曾承苞始修 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曾达文 清光绪二十年木活本 一册 哈佛大学 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 曾传着 1967年影印本 哈佛大学 曾氏族谱不分卷 游有财、曾氏族谱编辑委员会年铅印本 一册 哈佛大学 安徽黄山·太平曾氏重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 (清)曾书之,曾高望纂修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守约堂木刻本 三十九册 河北大学 安徽黄山·曾氏文献存征五卷 曾士璋辑 清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太平曾氏通介房谱》 湖南衡阳·曾氏六修族谱 (清)曾育才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宗圣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山东历城·曾氏家乘略二卷 (清)曾自尚增辑 清乾隆二十年(1755)钞本 一册 河北大学 四川成都·曾氏通谱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修民国三年(1914年)重镌本 一册 河北大学(二部) 湖北新洲·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民国)曾百容等续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大渡乡 注:清光绪三十一年曾少衡创修 湖北新洲·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一卷 (民国)曾毓南、曾广发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注:清咸丰十一年曾毓楷、曾红万等首修(湖北新洲)武城曾氏宗谱八卷 (民国)曾志益重修民国十二年 (192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武城曾氏族谱二卷 木刻本 湖南来凤县志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龙山、湖北来凤等地 湖南·湘乡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嘉言、曾大型等修,曾林书、曾克能等纂修 清嘉庆四年(1799年)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湖南·曾氏支谱齿录不分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写本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衡山、湘乡等地 湖南湘乡·武城曾氏续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曾贯之、曾得宗修,曾志坚、曾纪英等纂清同治八年(1869年)活字本 湖南图 存八卷 湖南湘乡·曾氏田宅族谱口口卷 (清)曾瀛、曾尚录等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湖南图 存卷1、2、3 湖南·武城曾氏七修族谱四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存卷1、2,又一部存卷首) 湖南湘乡·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四卷 (清)曾传着、曾怀柳等修,曾毓绪、曾广镕等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9)、美国 湖南·湘乡田田曾氏续修族谱口口卷首二卷 (民国)曾芸阁、曾茂才纂修 民国六年(1917年)武城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 湖南益阳·曾氏四修族谱口口卷首四卷 (清)曾昊继纂序清光绪十八年(1892) 活字本 湖南图(存七卷) 湖南湘乡)武城曾氏衍湖南湘乡大界五修族族谱十九卷首一卷 (民国)曾广杰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十七卷) 湖南湘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四卷首一卷 (清)曾心德、曾连胜修,曾连峰、曾祯祥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又一部存二册,又一部存三册) 湖南衡阳·衡西曾氏五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祉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养志堂活字本 七册 吉林大学 曾氏宗谱不分卷 曾星炳等续修 民国五年(1916年)活字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江苏常熟·曾氏家乘不分卷 (清)曾彬文辑 民国钞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曾彬文卒于清咸丰十年,后人增辑记事至宣统间 江苏南京·武城曾氏派衍金陵族谱口口卷苏南京市档(存卷3、4) 江西吉安·梅山曾氏重修族谱 木刻本记事至清光绪十六年 江西·曾氏宗谱四卷 江西铜鼓县丰田木刻本江西档 (江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三十三(1907年)木活字本一册 江西图 残 江西·袁郡曾致昌祠谱口口卷 (民国)曾大方等纂修民国四年(1915)鲁国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 江西吉安·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世珍等纂修庆三年(1798年)木活字本 一册 江西图 江西萍乡·萍邑曾氏祠册一卷 (清)曾元善等纂绪间木活字本一册 江西图清喜清光 江西修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照临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木活字本 二十八册 江西图 江西·袁祠曾氏族谱四十三卷前编二卷后编一卷 (清)曾挺森等纂修 清同治元年(1875年)鲁国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七卷) 江苏常熟·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清)曾达文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常熟曾氏义庄活字本 一册 历博、上海图、江苏常熟市图、江苏苏州市图、日本、美国 注:首修于明曾玉梁 四川成都·曾氏通谱蜀支谱不分卷 (民国)曾启濂、曾尔楷等修民国三年(1914年)成都曾氏墓祠刻本 历史所、河北大学(二部)、南京大亨、四川图 注:清乾隆五十八年曾痴园始修 曾氏族谱不分卷 游有财1967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精装一册 林添福 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 湖南·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容光等重修影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刊本 四册 美国 香港·新界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写本 一册 美国 香港新界·沙田曾大屋三利祖族谱不分卷 写本 一册 美国 武城曾氏家乘一卷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序木活字本 美国 武城曾氏谱原残口口卷 (清)曾文王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本 美国(存卷1) 武城曾氏家乘十卷 编修者不详清乾隆四十六年木活本六册美国国会 武城曾氏续修家谱不分卷 清刻本 一册 南京大学 江西吉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蹲、曾衍咏同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刻本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江苏常熟·海虞曾氏家谱六卷 (民国)曾达文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常熟曾氏义庄排印本 三册 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江麻苏州市图、江苏常熟市图、美国 山东嘉祥·武城(曾氏)家乘八卷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序刊本 六册 日本 广东兴宁·曾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庆良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年)油印本 一册 日本、美国 武城曾氏谱原残一卷 曾文玉 清光绪二十二年刊本日本东京帝大 曾氏家训八卷 曾克专 民国铅印本 一册 日本东京帝大 山东嘉祥)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四卷(清)曾宪柘主修 清官统二年(1910年)木刻本 山东嘉祥县满洞乡南武山村 江西吉安·庐陵曾氏家乘口口卷 (明)曾孔化辑 明嘉靖刻本 上海图 存五卷 江西吉安·庐陵曾氏家乘六种三十二卷 (明)曾孔化编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刻本 上海图、天一阁 富顺·曾氏宗圣支谱 曾昭煌等编修 民国石印本 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绵竹·曾氏家谱不分卷 (清)曾文生续修 清咸丰间刻本 一册 四川图 注:此谱首修于清乾隆年间曾仁山 四川·富顺曾氏宗圣支谱不分卷 (民国)曾昭煌编纂民国间石印本 四川图(存一册) 四川简阳)曾氏宗谱不分卷 清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四川图(存一册)注:记事迄同洽年间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忠谋堂刻本 四川图 (存一册) 武城曾氏全国通谱七卷 (民国)曾贡三、曾介圭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石印本 四川宣汉县档(缺卷7) 湖南宁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郯等纂 民国间湖南宁乡曾氏南宗总局活字本 四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清嘉庆十一年修,此为四修 四川内江·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清)曾锡光、曾传谷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内江曾氏宗祠刻本 十二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清嘉庆十一年曾毓樽初修 福建晋江·三峡瑞峰公派下族谱 (清)曾濠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晋江·曾氏族谱龙山部份 清康熙六十年(1722年)钞本一册 台湾 福建南安·台湾曾氏族谱 (清)曾庆云序,曾永和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宁化·曾氏世次源流族谱 (清)曾光清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宁化·曾氏世系谱 (清)曾光清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平和·燕翼堂曾氏族谱 (清)霞山氏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同安·顶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昆和修清道光元年(1821年)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永定·太平寨曾氏家谱 (清)曾玉音原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钞本 一册 台湾 注:记事补止清光绪六年 福建永定·曾氏雍睦堂题名谱 (清)曾玉音重修,曾味根续修,曾庄、曾文鳌三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39年)钞本 一册 台湾 广东梅县·曾氏家谱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钞本 一册 台湾 武城曾氏重修宗谱口口卷 (清)曾纪湖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刊本 十一册 台湾 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玉音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钞本 一册 台湾 广泽尊王谱系纪略不分卷 曾天爵 1968年油印本平装一册 万万斋 附注五代闽南安郭忠福后受封广泽尊王之谱传、附土库凤山寺尊王版画像 曾氏先贤史略特辑不分卷(美国纽约)曾纯利 1958年纽约曾三省堂铅印本 平装一册 万万斋 台北市曾氏宗亲会会讯不分卷 曾氏会讯编委会 1962年台北市曾氏宗亲会、曾纪华铅印本 平装一册 万万斋、北文献会 大界房(曾氏)四修族谱不分卷 (清朝)曾广祚 1967年台湾学生书局景印本 精装一册 万万斋、北文献会、国史馆附注湘乡曾氏文献、曾约农、曾宝荪等在台重印曾氏大界房族谱 宗圣志不分卷(明朝)曾承业宗圣奉祀官府、196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本 精装一册 万万斋、北文献会、国史馆 附注曾宪口等在台湾重印宗圣传记事略

293 评论

囩囩囡囡

曾(Zēng)姓源出有二:1、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2、据有关资料所载,外族或外姓冒姓,少数民族中土家、彝、苗、黎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曲烈(鄫侯)。在远古帝舜时期,鲧的妻子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赐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后,曾把幼子曲烈封于 “鄫”地(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从此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两千多年,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并灭。此时,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邻近的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311 评论

舞言李萍

卢剑利从事新闻工作十六多年来,已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5000余篇,计600余万字,有50多篇稿件在各级新闻评奖中获奖,主要获奖稿件有:1,1994年5月,采写的消息《长安建成人面桃花园》[与张宝贵合作]荣获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一等奖,西安新闻奖三等奖,“长建杯”首届长安新闻奖一等奖,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转载。2,1994年6月,采写的消息《羚羊“情场”失意下山连伤六人》荣获西安晚报“摩托罗拉杯”社会新闻大奖赛一等奖,并被《中国商报》“非军事窥探”栏目全文转载。3, 1994年6月,采写的通讯《特大空难发生之后》[与张宝贵张海建合作]在长安报发表,全面反映了“6 .6空难”发生后政府及军民如何善后的真实场景,在当时引起极大关注,被全国新闻媒体转载,并荣获当年长安新闻奖特别奖。4 1994年11月,采写的消息《山里人雇保姆》在西安晚报发表,并被评为西安日报社1994年度好新闻一等奖。5,1995年5月,采写的通讯《县长深山结对子》荣获西安新闻奖一等奖,长安新闻奖二等奖。6,1995年6月,在《中国当代集藏家集藏人物辞典》编委会主办的首届“集藏家杯”全国集藏论文、短文大赛中,作品《影视资料收藏的乐趣》荣获优秀短文奖,并被《收藏》杂志刊发。7, 1998年6月,采写的通讯《青山隐隐作痛》在西安日报发表,被评为陕西新闻奖二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8,1999年12月,采写的消息《西部开发让在外老陕返乡挣大钱》在《三秦都市报》头版头条发表,荣获陕西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第一位,被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同时荣获中国晚报新闻奖一等奖,陕西日报社好新闻一等奖,被载入2000年卷《中国新闻年鉴》。9,1999年10月,采写的《可怜少女惨遭不幸,脚趾被剁卖为人妻》在《三秦都市报》发表,荣获“钟楼杯”社会新闻大奖赛二等奖。1999年9月,卢剑利在陕北子长县调查采访变卖国家储备粮事件 启子摄10 1999年采写的消息《子长粮食收储中心擅自变卖国家储备粮》,荣获“钟楼杯”社会新闻大赛二等奖。11,1999年12月,采写的消息《延安一村官舞厅潇洒惹事端村委会大印竟被小姐掳跑了》荣获中国晚报西北协作区新闻奖三等奖,“国优猴王杯”热点新闻大奖赛三等奖。12,1999年11月,采写的消息《支书家成了富民公路“拦路虎”》,荣获“钟楼杯”社会新闻大奖赛三等奖。13, 1999年12月,采写的消息《清涧法院牌子竟被债主摘了》荣获“国优猴王杯”热点新闻大奖赛二等奖、陕西日报社级好新闻奖。14, 1999年12月,采写的消息《山庄越修越豪华,环境越变越恶化〉在三秦都市报头版头条发表,荣获1999年度中国晚报西北协作区好新闻、好标题奖。15,1999年10月,散文《西安城店名的演变》在西安晚报副刊发表,后被西安旅游报等多家媒体转载。2001年5月,卢剑利在西安市长安区太乙镇采访香港投资商16,1999年1月,散文《机缘》在西安晚报副刊发表。17,1999年6月,撰写的新闻理论文章《新闻信息的搜集技巧》在陕西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核心期刊《新闻知识》上发表,并归入中文核心数据库。18,1999年5月,采写的消息《雕栏玉砌朱颜改长安清宅湮尘埃》[与尤凌波李勇军合作],在西安日报发表,荣获西安新闻奖一等奖。19,2000年4月,撰写的言论《春风化雨蕴生机——写在东西部贸洽会闭幕之际》在2000年中国东西部贸易洽谈会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20, 2002年1月,论文《从大背景里捕捉鲜活新闻》在新闻核心期刊《新闻知识》发表,被归入中文核心数据库。21,2001年,撰写的论文《心系社会,做有胆识的记者》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类核心期刊《新闻战线〉发表,被收入中国中文核心数据库。22,2004年,撰写的论文《记者采访竟借钱买粮》,在《今传媒》杂志发表,荣获中国记者节征文大奖赛三等奖,被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人民网等转载。23,2000年11月,撰写的通讯《揭开中国“三汽”真面目》,在《三秦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杭州日报西湖周末》发表,荣获陕西日报社好新闻二等奖,被全国多家新闻媒体转载。2000年10月,卢剑利在陕西省韩城市黄河岸边采访“穴居人家”24,2003年5月,消息《西部开发让在外老乡返乡挣大钱》被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三秦十年报庆---力量》一书收录。25,2004年11月,通讯《青山隐隐作痛》被《西安日报五十年报庆获奖新闻选》收录。26,2003年8月,采写的通讯《从家到大学的路有多远》在西安晚报 8月25日特别报道专栏发表,引发了全社会关于贫困学生无钱上大学的各种反思。27,2005年7月,采写的通讯《宝鸡一“优秀”村支书携公款百万神秘失踪》在《美报》发表,并被华商网,新华网等国内主要新闻媒体转载。28,2003年7月,采写的通讯《被遗忘的战士作家——崔八娃〉在西部开发报发表,引发了国内诸多媒体如华商报、西安晚报等对上世纪60年代曾红极一时的军队战士作家崔八娃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陕西省作协主要领导陈忠实、雷涛、贾平凹的关心,省作协出面把崔八娃从安康深山接到西安,旅游观光,圆了他几十年未来省城的梦。29,2001年2月,采写的通讯《偷梁换柱兴教寺七佛北道》在当月12日的《羊城晚报焦点新闻》发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30,2003年采写的通讯《誓让中国“软黄金”变成真金》在《西部开发报》上发表,被国内新闻媒体广泛转载。31,2006年12月,撰写的理论文章《陕西几起假新闻出笼的台前幕后》被博客中国、中国新闻研究中心、新浪网、搜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传播学论坛等新闻媒体转载,在新闻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被多家新闻单位做为编辑记者学习的范文。32,2007年9月,采写的通讯《苏力宏:中国电子陶瓷材料科研“先锋”》在《西部开发报》发表,并收入中国重要报纸核心数据库。33,2007年1月,采写的通讯《秦岭千古栈道,今何在?》被北京《时代中国》杂志刊发,先后被国内2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34,2007年10月,散文《东佛沟观奇》被政协长安区委编印的《旅游长安》一书收录。35,2007年11月,散文《家乡的幸福时光》在西安晚报副刊发表,并在“我眼中的新长安”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36,2008年6月,散文<记者采访竟借钱买粮>在北京<中华散文>杂志发表,全国多家网站转载此稿.书法艺术获奖成就卢剑利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法艺术大展和赛事,获奖颇多. 成绩显著。1992年7月,卢剑利书法作品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北京电视台,“教育史研究”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争奥运“长城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中荣获银奖。同年被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3年5月,卢剑利参加由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等主办,协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征集活动“,书法作品喜获优秀奖。1993年12月26日,卢剑利书法作品被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国书法作品精选征集工作委员会收藏.1993年9月,卢剑利书法作品经评选参加了国务院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中外合资北京哈罗保利艺术公司等十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神州盼奥运艺术大展”。并于1993年9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公展。1993年10月,卢剑利硬笔书法作品参加了由爱克发--吉华(香港)有限责任公司特别赞助的“爱克发”华人硬笔书法艺术中国展。大作荣获展示奖,并被选入北京中国当代美术馆举办的优秀作品展览。2002年8月,卢剑利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荣获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全国书画艺术大奖赛获银奖。2002年10月,卢剑利被《中国书画人才辞典》编委会,香港新世纪国际金融文化出版社,香港青少年视觉艺术研究学会授予“中国当代优秀书画艺术人才”称号,事迹被载入《中国书画人才辞典》。2007年8月, 卢剑利书法作品入选北京奥组委等机构联合主办的 《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书法,美术,摄影大型展览.近年来,卢剑利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参加了“淮川杯”全国中学生钢笔书法大赛,“希望杯”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五台山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1993年国际青少年书法邀请赛,“新潮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日硬笔书法比赛均获得奖励和证书。后记卢剑利部分书法作品入编《中国书画精品集》、《全国书画精品大全》,《20世纪中国书法博览大全》。有众多理论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报》、《收藏》、《西安晚报》等海内外报刊。

322 评论

相关问答

  • 华西药学杂志杨红芸

    哈哈,跟我同天,就是阳历10年2月07日。我小小小表弟(双胞胎)跟你女儿同年同月同日,腊月二十四生日的队伍又壮大了。我刚刚花钱买了一个软件,周易起名的,帮你查查

    Johnhockso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曾红中华医学杂志论文

    谢邀: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花为食”的饮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人与自然的接触中,用自己的味蕾在探索哪些

    dt93001424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李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李红,朱敏鹰,李立华等.原位沉析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制,功能材料,2006(6),905-907李红,周长忍,冉均国. 高强度可切削齿科玻璃

    屈小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曾晶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1、Buhong Li; Zhihai Qiu,Fundamental studie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Recent adva

    黑马胖子666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华医学杂志曾经

    刊名: 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主办: 中华医学会周期: 周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

    爱吃爱喝薅羊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