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小妖妖
风险管理世界网健康专题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狂犬病毒引起。人体由于被唾液腺中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由于抓伤处染有含狂犬病毒的唾液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脑炎,最终导致死亡。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每年世界上有百万人口因暴露于狂犬病毒而接种疫苗。狂犬病病毒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用于对狂犬病毒有高危接触者(例如兽医)的接触前免疫接种,也可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用于接触后的预防。
a416066323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狂犬病 英文名称:rabies 定义1: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病。表现为极度神经兴奋乃至狂暴,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畜牧免疫(二级学科) 定义2:疯犬咬伤后引起的,以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终致瘫痪而危及生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内科疾病(二级学科);内科其他疾病(三级学科)
万家宅配
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密室娱乐小伙伴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主要分布于发病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唾液腺和唾液中。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浆内形成特征性狂犬病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可用动物脑内接种或鸡胚进行培养增殖。从自然病例中分离到的街毒经多次人工传代培养后称为固定毒。 狂犬病的病原是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属单负股病毒目弹状病毒科(Rhabodoviridae)的狂犬病毒属。在电子显微镜下,该病毒呈圆柱体,底部平,另一端钝圆。整个病毒颗粒的外形呈炮弹或枪弹状。病毒粒子长130~200nm,直径约为75nm,表面呈蜂窝状,带有6~7nm长的突起。狂犬病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为600~625S,浮密度为1。6~1。29/cm3,分子量约4。75×108。该病毒核酸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长11932个核苷酸,分子量约4。6×106。病毒的囊膜与核衣壳可经去胆酸钠处理和恒速平衡梯度离心分开。核衣壳由96%的蛋白质和4%的RNA组成,包括了病毒全部RNA。 狂犬病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烂,在自溶的脑组织中可以保持活力7~10天。冻干条件下长期存活。反复冻融可使病毒灭活,紫外线照射,蛋白酶、酸、胆盐、甲醛、乙醚、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以及自然光、热等都可迅速降低病毒活力。煮沸2min可杀死病毒。56℃于15~30min内、1%甲醛溶液和3%来苏儿于15min内使病毒灭活。培养细胞中增殖的狂犬病病毒,用1:4000β-丙内酯处理2h,即可灭活。真空条件下冻干保存的病毒可于4℃存活达数年。pH《3。0和pH》11。0,均可使狂犬病病毒灭活。60%以上酒精也能很快杀死病毒。 狂犬病病毒具有凝血特性,可以凝集鹅和1日龄雏鸡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的适合条件是pH6。2,0~4℃低温以及血凝抗原内不含血清(非特异性抑制素)。温度稍高,即使室温或36℃,皆不出现凝集现象。狂犬病病毒凝集鹅红细胞的能力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故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病毒可以在5~6日龄鸡胚上增殖,也可以在幼仓鼠肾继代细胞(BHK21)内增殖,并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EF)。此外,Vero细胞也可用于人和动物狂犬病病毒的体外培养。
带毒狗不到1%,且发病时才有传染性,如果咬人不打针,大约有1/3会得狂犬病。城市市区中概率基本是零,因为几乎没有带毒狗。
根据公开资料,狗携带狂犬病的概率一般来说低于10%,有的研究是低于2%,也有的稍微高一些,但平均来讲是2.56%。
最后你认真看下面文章再自己决定该怎么处理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
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
风险管理世界网健康专题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狂犬病毒引起。人体由于被唾液腺中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由于抓伤处染有含狂犬病毒的唾液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