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跑鞋的公主
何为风疹?何为荨麻疹?治疗的关键与方剂,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何?
风疹又称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兼有。
荨麻疹患者中大部分是急性荨麻疹,部分会发展为慢性(反复发作超过六周)。有调查显示,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有罹患荨麻疹的经历。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慢性荨麻疹又名“瘾疹”,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与外感六淫有关,如风邪、湿邪、火邪、寒邪均可导致荨麻疹发生。
该病与先天禀赋不受、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胃肠湿热郁于肌表,或人体气血不足,内风由生,或因情志不畅等有关,故治疗应以疏散外邪、祛风止痒、补益气血、调畅情志为主。
“风为百病之长”,外感六淫邪气之首,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与湿邪共侵血脉,郁而化热,使得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瘙痒难耐,患者也常因瘙痒寐差。荨麻疹的发生与营卫不和密切相关,皮肤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是保证营卫功能的稳定。
若卫气强大,则腠理开阖功能正常运行,可抵御外邪侵袭。若卫气不足,则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该病发生。营气行脉内, 以营养肌肤,若营气虚,则肌肤失养,化燥生风,风行于腠理之间,不能宣发,致风团生成,故调和营卫是治疗荨麻疹的关键。
桂枝汤
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既能解表疏风,又能调和营卫。桂枝与甘草,辛甘化阳。芍药与甘草,酸甘化阴,既可强卫气、祛外邪,又可补营阴、助卫气。生姜及大枣,分别助桂枝调卫,协芍药敛阴。
当归饮子
出自《济生方》,由当归、川芎、生地黄、甘草、防风、蒺藜、荆芥、何首乌、白芍、黄芪组成,是养血祛风的代表方剂。其中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为四物汤的组成,可补血养血养阴。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防风及荆芥疏风止痒。黄芪益气固表。甘草调和药。 诸药相合,加强养血祛风止痒之功。《医宗金鉴》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宜当归饮子服之。”
出自《外科正宗》,由苍术、当归、荆芥、防风、苦参、蝉蜕、牛蒡子、石膏、甘草等药物组成。方中苍术既能燥湿,又可祛肌表之风。苦参有治风疹瘙痒之功。荆防、防风、蝉蜕、牛蒡子可祛风解表透热。石膏辛寒,可解肌透热。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药性。诸药相合,具有疏风清热止痒之功,治疗风热外侵所致的荨麻疹效果显著,历代中医学者推崇为皮肤病的代表方剂。
据文献记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丹溪心法附余》、《洪氏集验方》、《儒门事亲》、《重订严氏济生方》、《普济方》、《赤水玄珠》、《外科启玄》、《疹科正传》、《外科正宗》、《济阴纲目》、《医宗必读》等31部经典书籍中载有不同组方结构的消风散共计39首,可见其推广范围之多。
小柴胡汤
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和解半表半里证的首选方。荨麻疹可由外感风邪后,内隐于少阳,时出太阳而致,故荨麻疹的病位与太阳及少阳相关。少阳位于半表半里,邪气入侵少阳经时偶尔与正气相争于里,从而表现出 “时作时休”的特点,符合荨麻疹的发病特点。
方中柴胡疏肝,调理肝气,为君药。黄芩苦寒泄热,为臣药。柴胡升,黄芩降,二药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且生姜可制半夏毒性。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防风通圣丸 (颗粒、散)
功效:解表通里, 清热解毒。适应症:肠胃实热型荨麻疹。
玉屏风散
功效:益气固表。适应症:气虚肌表不固型荨麻疹。
肤痒颗粒、皮敏消胶囊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适应症:风湿热引起的荨麻疹。
乌蛇止痒丸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适应症:用于风湿热困的荨麻疹。
多以第2代抗组胺药为首选治疗用药, 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对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效果显著。
但长期服用会影响患者身体 健康 , 国际最新指南指出对于加倍剂量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使用超过2-4周仍没有缓解的顽固的荨麻疹患者,可以联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如靶向抗IgE治疗。
(1) 避免接触可诱发瘾疹的常见因素:如花粉、屋尘、动物皮屑、汽油、油漆、杀虫喷雾剂、农药、煤气等。
(2) 忌食某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贝类、牛肉、牛奶、蘑菇、竹笋、酒类等。
(3) 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加强体质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骑着猪猪追月亮
药浴作为内病外治的一种传统疗法来源已久。
《礼记·曲礼》就有“头有疮则沐,
身有病则浴”。
东汉时期张仲景将浴法推广于临床,
《伤寒杂病论》载用百合洗方洗身以治百合病,
苦参汤浴治疗狐惑病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
有关皮肤病药浴记载如下:
水萍治风热瘙痒,煎水浴取汗,
柳枝及根皮洗风肿。
到明清,药浴法发展成熟,
并探讨了相关激励,
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虽治在外,
无殊治内”等著名论断。
首先了解“中药药浴”的机制:
药浴的作用激励是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
局部、患处,并经吸收,
循环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
因而产生效应。
药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
濡养全身等 养生 功效。
现代药理也证实,
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从中医角度探讨药浴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
1、药浴防治疾病,
痛内治法想必只是变换了方式而已。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表明外用方式可助阳化气,使邪从汗出。
2、人是统一的整体,
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相联系。
正所谓“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
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
以药浴之方法使药物入腠理,
经经络而直达病所,以发挥其效。
3.中药药浴利用热能量与中草药相结合
产生大量的药汽及药物煎煮后
产生大量的中药离子作用于皮肤,
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
加速组织的再生和细胞活力,
促使组胺样物质排出,
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肌肤、孔窍深入腠理,
疏通汗孔,从而达到驱逐风寒,
疏通瘀滞,祛风止痒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研究皮肤的生理作用
是发挥药浴药效的前提,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除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吸收,
渗透感觉分泌排泄等多种功能,
在人体的生理病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证明药物经皮肤吸收直达病所,
同时皮肤分布的大量神经末梢
及特殊感受器再刺激作用下可以影响附近的接收器,
从而调节神经、体液、循环功能,
改善相应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
此外,皮肤的分泌、排泄、
代谢功能参与机体对尿酸、尿素及一些无机盐等
代谢产物的排泄,
同时也参与对病体毒素及堆积代谢废物的排除,
即中医所谓的“透邪外出”。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顽固型皮肤病,
其主要症状瘙痒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
有效治疗迫在眉睫。
银屑病主要症状就是在我们的皮肤表面
出现一系列的大小不等的丘疹。
患病的部位比较广泛,
身体的很多部位都有所涉及,
像小腿、背部、上臂和前臂、胸部、
臀部和腹部等等。
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
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待银屑病发病之后,
患者身体上就会出现一些小红点,
或者小的丘疹现象,散在分布,
看上去像是一些小雨点,
我们称作点滴型银屑病,也是该病名称的由来。
而且患者还会伴有一些皮肤瘙痒症状,
而往往有很多患者对该病不是很了解,
误认为是简单的皮肤过敏,
结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
结果导致病情加重,红疹扩大融合,
皮损部位会出现银白色鳞屑脱落现象,
发展为慢性,或者重度银屑病类型。
对于刚开始出现的轻度点滴状银屑病,
人们应该予以重视,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
就要及时到专业的银屑病医院进行诊治,
以免病情出现不好的变化,
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中药药浴疗法是郑州银屑病研究院
康复体系中的一项物理疗法,
中药浴对银屑病的治疗和缓解具有独特的效果,
以中药煎汤,入浴浸泡利用药物透过皮肤、
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
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
利用中药透过皮肤、孔窍、
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
达到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浴法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精髓,
它主要是一种外治疗法,简称立体疗法。
药浴法有三大其它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
一是药疗功效,二是水疗功效,
三是热疗功效。
通过药浴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从而起到消退皮损的作用。
另外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神经反射,
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
促使机体某些抗体的形成,
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最终通过皮肤刺激作用,
能够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防治疾病、
恢复患者 健康 的目的。
中药浴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是免疫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建立免疫屏障,阻止体内的血毒因子合成,
阻止外毒入侵,达到内毒血清,
外调皮肤,固本抗体最佳效果。
舒经活络,祛风燥湿,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血液循环,
使药物的有效成份直接渗透到患处,
达到内病外治的功效。
中药浴为纯中药配方,
由郑州银屑病研究院多位皮肤病、
银屑病专家共同研制配方:
内含几十种中草药,
由于银屑病有三期四型之分,
根据病情不同,药浴成份也不相同。
皮肤病的治疗很多都是来源于中医疗法,
因为西医疗法往往是针对疗效而言的,
至于是否可以彻底除根还是需继续研究的。
而中医的疗法则是从其根本的病因出发,
进行对症下药的治疗;
效果好,且对身体的副作用小。
银屑病药浴的效果是20多年来众多银屑病患者所青睐的,对于青少年儿童更是有益,无副作用。同时医生提醒:银屑病的治疗一定要选好治疗方法,科学应对,否则治疗无果,还会加重病情。
福娃小宝贝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首先对皮肤病作了简介,阐述了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及辨证、常用中医治疗方法。下篇精选了皮肤科常用中药160余种,参考古今文献关于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论述,并结合编者的临床经验,对药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应用配伍、主要药理作用等进行了重新归纳和总结,附列了一些治疗皮肤病的古今单方、复方,介绍了这些药物在皮肤科应用的新进展,可为读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书末附有中药名汉语拼音索引。本书内容与皮肤科疾病密切相关,力求准确反映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特色,适合基层医生、中医皮肤科医生及性病防治工作者参阅。
猪咩小宝er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1.中草药与护肤美容2.护肤美容名方3.中国针炙与美容有护肤美容作用的中草药非常多,常用的美容中草药主要有以下几种:当归 其护肤美容作用来自当归能扩张皮肤毛细血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何为风疹?何为荨麻疹?治疗的关键与方剂,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何? 风疹又称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常见的过敏性
中医药美容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效果持久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美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美容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
是利用中药进行治疗,中药里面有一些配方,对于这个疾病是有很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服用中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