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9

cll19880211
首页 > 医学论文 > 关于甲鱼寄生虫的论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ellycai4141

已采纳

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腮腺炎病、出血病、白底板病和腐皮病,这些病对于甲鱼的危害很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早点治疗。下面小编就来说说甲鱼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腮腺炎病

病因与病原:病毒

症状与病理:

患腮腺炎的甲鱼,全身呈现浮肿,颈部红肿,有时口鼻出血,腹甲部没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成为纯白色的贫血状态。

由患腮腺炎的病甲鱼解剖所见:腮腺炎病与出血病的症状非常相似,鳃状组织的群毛状小突起的出血和坏死非常严重。由于肠内大出血的缘故,肠管内充满凝固的血,底板出现贫血状态。

腮腺炎病与出血病不同的地方是:腮腺炎病甲鱼鳃状组织相对应的脖子腹面及两侧面红肿,出血部位主要表现在消化道。而出血病则表现为全身广泛性充血,撕开前后肢皮肤,肌肉有发炎、充血现象,口鼻出血较常见,腹水血性,底板可见出血点。

腮腺炎与出血病相同之处是:肝、脾、肾均充血、发炎、肿大、变黄和变脆。腮腺炎病与红脖子病相同之处均是脖子红肿,但后者表现为整个脖子均红肿,严重时脖子肿的缩不进体内,显然与前者所介绍的鳃状组织相对应处皮肤红肿是不同的。

流行情况:

流行季节为6月~9月。该病目前在我国主要是发生在体重10~100克(以20~30g为常见)的由台湾等地进来的进口甲鱼苗。这种病不仅有强烈的传染性,而且一旦发病,几乎全部甲鱼窒息,死亡率极高,是一种可怕的灾害性疾病。

防治方法:

腮腺炎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是隔离发病甲鱼,养殖池用三氯异氰脲酸或漂白粉或生石灰彻底清池。

该病主要靠预防:

(1)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如菌毒双克、三黄散、肝胆康等)、抗菌药及抗应激制剂(如Vc应激灵、电解多维等)、免疫多糖等防病药物。

(2)定期采取池水消毒,清池分养时,泼洒Vc应激灵、复合多维、葡萄糖等预防措施,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如过硫酸氢钾盐,双效底净)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

(3)如遇天气突变、暴雨过后、换水后等养殖环境变化情况应及时使用降应激药物(如Vc应激灵、电解多维等)来降低甲鱼的应激反应(需连用2次)进行池水消毒。

(二)出血病

病因与病原:病毒,同时,亦有细菌的并发

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出血病的甲鱼,死前口鼻流血,将躯体拿起时,头颈和四肢软弱下垂。

解剖发现:鳃状组织出血糜烂,肠出血,肠粘膜败坏,肝肾均出血。

最显著的特点是:腹腔充满极淡的粉红色血水,跳动的心室呈白色,腹甲部出现血斑或出血点,脖子不红肿。

流行情况:

在我国流域和东南沿海一带流行。发病季节是5月~9月。出血病以稚甲鱼的死亡率最高。

4.防治方法:

预防:同腮腺炎病

治疗:

(1)发现病甲鱼后,立即与其他临近池隔离,病甲鱼在被隔离的池中治疗,死甲鱼深埋。

(2)用底质、水质改良剂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pH值保持在以上,溶氧保持在每升水3毫克以上。

(3)加强饲养管理;投喂Vc应激灵、免疫多糖加强营养,增强病甲鱼的抗病力。

(4)注意水体消毒,发病后第一天用出血康+Vc应激灵,每二天用生石灰+Vc应激灵,第三天用高效解毒净水灵+Vc应激灵联合对水体消毒。

(5)抗菌素配合中药制剂、Vc应激灵、免疫多糖、电解多维治疗继发感染病。

(三)白底板病

病原与病因: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感染;水质恶化

症状与病理变化:

症状:患病甲鱼外观较厚,腹甲呈纯白色,故名白底板病。甲鱼的其他部位完好无损。

解剖:肝肿大呈*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色淡,肾贫血,脾脏变黑小或呈淡红色肿大,腹腔往往有积水或淡红色血水,整只甲鱼是严重贫血、缺血状态。大部分病例,肠后段有柏油样积血。

流行情况:

白底板病流行面很大,危害非常严重。该病一般发生在体重10O克以上的甲鱼。

防治方法:

预防:同腮腺炎病。可长期服用双黄毒克、强力三黄散、肝胆康、等扶正去邪、利水解毒和加强营养的中药制剂和Vc应激灵或电解多维

治疗:

(1)内服:菌毒双克+抗菌素+ Vc应激灵+免疫多糖,治疗7天。

(2)外用:双效底净+ Vc应激灵,连用2次。用底质、水质改良剂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

(四)腐皮病

病原与病因:

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等数种细菌,其中以气单孢菌为主。主要是由于甲鱼相互咬伤后,细菌继发感染所致。相互咬伤的最主要原因是雄性早熟现象,其次为投饵不足等,疖疮病常并发腐皮。

症状与病理变化:

四肢、颈部、尾部及甲壳边缘部的皮肤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患部不久坏死,产生溃疡;进一步发展时,颈部的肌肉及骨骼和四肢的骨骼外露,爪脱落。皮肤腐烂达到颈部骨骼露出时多数死亡。

流行情况:

因患腐皮病而死亡的甲鱼并不太多,多数仍能长期生存,患部也会自然痊愈。此病我国有发生,有时与疖疮病并发,出现严重的病情和损失。

防治方法:

预防:同腮腺炎病

治疗:

(1)外用:甲鱼常发生相互咬伤,一定要先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后,同时进行消毒,每两周一次为宜,防止细菌感染和应激反应。

(2)出现该病的甲鱼,在进行大小挑选分级时,要把它们同健康甲鱼隔离(另设治疗池为宜)。在5~6日内反复进行药浴,这样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防治后,确认已痊愈的甲鱼,再送回原来的池中去。

(3)发现病甲鱼时用强化菌克浸洗1~3个小时。

(4)必要时将病甲鱼池水放浅,用抗菌素外用泼洒。

(5)用底质、水质改良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双效底净)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

(6)内服:在饵料中添加抗菌药、中草药制剂(如菌毒双克、强力三黄散等)及抗应激制剂(如Vc应激灵、电解多维等)、免疫多糖等防病药物,连用5~7天。

112 评论

让雪飞CXF

在甲鱼池中最常见的原虫性寄生虫病主要是水蛭病,也叫蚂蟥病。寄生水蛭的甲鱼,不但影响生长,即使甲鱼不死,养大后也影响产品的销售,降低经济效益。我国大多地方有这种甲鱼疾病,应引起重视。

(1)病原水蛭病病原为拟蝙蛭、鳖穆蛭等水蛭寄生引起。(2)病症病鳖体表与裙边内侧和腹甲连接处可见淡黄、橘黄色黏滑的虫体,严重的寄生到头部眼睛和吻端。虫体一般手触微动,遇热则蜷曲但并不脱落,当强行将虫体剥落时,可见寄生部位严重出血,严重的病鳖常焦躁不安,爬到晒台上不愿下水。当寄生在眼、吻端的则头往后仰,并四处乱游,病程长的食欲减退,可用肉眼看到虫体。虫体吸血时,排唾液入伤口,唾液中有一种抗凝血物质,导致病鳖伤口长期流血,使血红蛋白减少。所以,大多病鳖体表消瘦,腹部苍白,呈严重的贫血状,往往因此而影响生长。水蛭病直接死亡的较少,大多是寄生部位并发其他疾病而死。(3)病因数量众多的病原是直接致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发病多是室外利用江河湖库水作水源的鳖鱼混养池、亲鳖池和高产精养池中,特别是投喂大量螺蛳的池中尤为严重。(4)流行几乎甲鱼的整个生长期可发生流行。(5)预防甲鱼放养前池塘要彻底清塘。特别是已经发现有水蛭病流行的地区,清塘要重用生石灰,一般用量要求每亩不少于300千克。消毒可采用干法,使消毒塘底的浅层池泥和水的pH达到11以上。(6)治疗泼洒生石灰,使池水pH上升到9,刺激水蛭脱落,然后用漂白粉毫克/升泼洒1次,6天后再用高锰酸钾5毫克/升浓度泼洒1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水蛭。也可用鲜猪血浸毛巾,在进水口处贴着水面诱捕,一般3~4个晚上,就可捕掉大部分水蛭。带虫体的毛虫可用生石灰掩埋。平时经常用生石灰调水,使水的pH始终保持在~8,因pH略高的水体不适合水蛭生活。

216 评论

嗜吃福將

**野生老鳖身上存在寄生虫**,且这些寄生虫有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为了健康,建议避免食用野生老鳖。如果非常想吃野生老鳖,应该选择高温烹调,确保烹调时间足够长,以杀死所有的寄生虫。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你在饮食方面有任何健康问题,最好咨询当地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355 评论

小路要减肥

甲鱼有寄生虫,目前已查出鳖体上的寄生虫有蛭类、螨类、原生动物和吸虫及棘头虫共15属15种,可在鳖的皮肤及血液、内脏中寄生。甲鱼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和流动缓慢的河里。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鳖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甲鱼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甲鱼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20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寄生虫病的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

    倒数第一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甲鱼寄生虫的论文摘要

    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腮腺炎病、出血病、白底板病和腐皮病,这些病对于甲鱼的危害很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早点治疗。下面小编就来说说甲鱼养殖中常见疾

    小胶带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鱼类寄生虫论文

    不一定!我妈妈一直买给我吃的!当然,我也会去多伦多海鲜餐厅吃,都吃了好几次了也没什么事

    月兮月兮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三文鱼与寄生虫的论文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强血管弹性吃三文鱼要适量,不能过量,而且不要生吃,生的三文鱼,如三文鱼刺

    小希很爱小希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甲鱼寄生虫的论文题目

    甲鱼寄生虫病分原生动物寄生虫病和原虫性寄生虫病两大类。其中,原生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较大。其不但影响甲鱼的健康生长,也影响商品的销售价格。所以,在甲鱼养殖生产中原

    美食界女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