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nie222626
整体护理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于是整体护理的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整体护理的特点以及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整体护理;临床实践;基本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护理不再是单一的围绕着患者的疾病,而是有着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护理人员正不断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努力为患者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1.整体护理的概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2.整体护理的特点
以病人为服务对象开展护理工作。
在护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种病情、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制定既对“病”又对“人”的全方位护理计划,使护理工作作到“因人施护,区别对待”,兼具辅助治疗作用,真正作到“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
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对疾病变化的影响。
注意调动病人或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病人的疾病,解决服务对象健康问题过程中,向其传授防病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护理理念作为护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护理工作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科学的护理程序进行,同时通过填写各种标准的表格使整个护理过程规范化。
通过对护理工作的评估、评价促进护理质量提高和护理过程的规范。
3.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对策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全面护理病人,确保病人得到优质护理的原则。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观念,改变过去护士只关心疾病不关心病人,只执行医嘱不运用护理知识进行全面护理的模式,护士除配合治疗外,还要强化基础护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精神护理、心理护理,指导病人如何尽快恢复健康。
制定护理哲理及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首先制定全院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即引导护理服务的护理哲理。
其次是制定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管理制度和护士,职责增加主动护理内容,并根据护士职责对护士的日常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帮助护士在专业上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严格执行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评估。
病人住院后,护士通过讯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检查等手段,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健康问题,收集资料,发现和确认病人的健康问题。
其次,诊断。
护士根据评估资料,确定能用护理手段解决的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再次,计划。
护士根据护理诊断,设计预期目标和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教育计划。
最后,实施、评价。
由各班护士按护理计划的预定护理措施进行落实,并做好护理记录。
定期对护理效果和护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整体护理是一种观念,观念的延伸就是整体医疗。
尽管护理人员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培训,整体护理理念也不是朝夕就能领悟的,无论是医院的领导、医生还是护理管理者、护士,都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工作的信念和价值观。
以病人为中心,用系统的、整体的方法来进行护理临床实践管理、教育改革,这才是整体护理的真谛。
整体护理不仅是护理学科的转变,也是医院及至整个医疗机构应向社会做出的承诺。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2]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3]王晓璐,王丽媛.系统论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A):539.
[4]陈丽琴,张建红,王蕾;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整体护理的需要[J];实用医技杂志;1995年05期.
旷野和风
科技类的核心期刊比较多,发一部分你看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晴天2030
Qian, Junbo Ge, et al. Safety of intracoronary Doppler flow measurement. Am Heart J 2000; 140(3): 502-10(SCI-E) Juying, Ge Junbo, et al. Prevalence of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erz, 1999,24(7):548-557.(SCI-E) Ju-ying, GE Jun-bo,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yndrome X using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and Doppler flow map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 117(4): 521-527(SCI-E)4.钱菊英, 梁春,等。反复胸痛伴晕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33(4):386-3875.钱菊英,葛均波,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超声显像结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13(2):71-756. 钱菊英,葛均波,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评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33:4-87.钱菊英,葛均波,等。血管内超声显像在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20(5):666-669。8.钱菊英,刘学波,等。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超声显像及带膜支架治疗 上海医学 2003; 26(9):687-6889.钱菊英、葛均波,等。90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9:6-1110.钱菊英,葛均波,等。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中的应用价值。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0;8(1):15-1911.钱菊英,沈学东,林佑善。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 14(8): .钱菊英,沈学东,等。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组织特征超声显像。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 8(1): 5813.钱菊英,沈学东,等。血管腔内超声体元模型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初步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 7(1): 48-5214.钱菊英,沈学东,等。血管内支架模型及离体血管经腔内超声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7; 13(5): 4-615.钱菊英,沈学东,等。冠脉腔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再狭窄机理探索和预测中的应用。临床影像医学杂志 1997; 8(2): 113-11516.钱菊英,沈学东,等:冠状动脉瘤的腔内超声显像和三维重建1例: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3):38-3917.钱菊英,沈学东,等。冠脉腔内超声显像在支架植入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12(12): 7-1018.钱菊英,沈学东,等。冠脉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脂质溢出1例。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 12(11): 6819.钱菊英,沈学东,林佑善。冠脉腔内超声显像在介入治疗决策和再狭窄预测中的应用。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996; 7(3): 181-185国外会议摘要: Juying, et al: Voxel modeling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from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an in vitro study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application. Eur Heart J 1997; 18(suppl): Juying, et al. Safety of intracoronary Doppler measurement using intracoronary FloWire:experience with 892 cases. JACC 1999; 33: Juying, et al. Coronary flow reserve imediately after stenting is not able to tell the late outcom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1999;20(suppl):4904. Qian Juying, et al. Coronary flow reserve immediately after stenting is not able to predict instent restenosis. Circulation 1999;100(suppl):I-728 (SCI-E) Qian,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yndrome X Using Intracoronary Ultrasound Imaging and Doppler. Circulation 2000;120(18):II-790. (SCI-E)6. Juying Qian, et al. Impairment of coronary flow reserve i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X seems to be due to a hyperdynamic situ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0;21(suppl.):148(SCI-E) Qian, et al. Persistent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0;21(suppl.):389(SCI-E)8. Juying Qian, et al. Coronary Flow Velocity Disturbance i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X Demonstrated by Doppler Flow Measurement. The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00;6(1):49. J. Qian, et al. Intervention induced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The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02; 7(1): Qian, et al. Lesion characteristics detect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stable angina.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4;94(Suppl 6A):164E(SCI-E)11. Juying Qian, et al. Application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no angiographically significant stenosis.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4;94(Suppl 6A):236E(SCI-E)12. Juying Qian, et 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Coronary Arterial Remodeling and Plaque Composition, Am J Cardiol; 2006 97(Suppl 8B): 75D(SCI-E)13..Juying Qian,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 with Bioabsorbable Polylactic Acid Coa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uman 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6; 97(Suppl 8B):42D(SCI-E)(二)主译专著:1. 葛均波,钱菊英主译《介入心脏病学手册》,2004,科学出版社(三)参编(译)专著和教材:1. 钱菊英译,沈学东校,超声心动图。《心脏病学》心血管内科学教科书,陈灏珠主译,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49-1002.钱菊英,邵志丽,沈学东。血管腔内超声。《现代腔内超声学》,金震东主编;2000,科学出版社,64-91。3.钱菊英,邵志丽,沈学东。血管腔内超声,《心血管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陈灏珠主编;2000;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0-834. 钱菊英,葛均波,陈灏珠。冠状动脉内压力测定的临床应用。《介入心脏病学论坛2000》霍勇,马长生,王德主编,2000,中国科技出版社,123-1315.葛均波,钱菊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血管内超声波多普勒学》葛均波主编,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41-456.葛均波,沈学东,钱菊英。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频谱的检测。《血管内超声波多普勒学》葛均波主编;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56-61。7.葛均波,钱菊英,沈学东等。血管内超声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血管内超声波多普勒学》葛均波主编;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106-1358.葛均波,钱菊英,陈灏珠,冠状动脉造影以外的病变评价方法。《心脏病学实践》2001,292-317,胡大一,马长生主编,2001;人民卫生出版社9.钱菊英等。第2、3、4、5章,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血管内窥镜、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冠状动脉内压力测定。骆秉辁、马根山主编,《介入心脏病学手册》,2002,东南大学出版社,26-5210.钱菊英,葛均波。冠心病病人的微血管功能障碍 韩雅玲 主编 《心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新视角--2003》2003,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91-9511.钱菊英,葛均波。动脉造影以外的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方法 王吉耀 主编《临床内科学----新进展、新技术、新理论》2003,复旦大学出版社,63-8012.陈灏珠,钱菊英,李清,冠心病,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2005 人民卫生出版社13.编委,王吉耀主编《内科临床病例分析—双语学习》(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2005,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医学》前身为《铁道医学》,原由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创刊于1964年,1966年停刊,1976年复刊。2000年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全国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江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
不知道.............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创办于1996年,双月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双月25日出版。
据学术堂了解,想要成功、快速的发表论文,提前了解期刊杂志的审核流程很重要,可以帮助大家及时掌握投稿进度,提高效率: 流程一: 投稿——初审——通过——通知——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