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6

蹦蹦跳跳321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泄泻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妮妮乖乖58

已采纳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可见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或功能性腹泻等。临床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泄泻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主要为感受六*之邪,但其中以寒湿暑热等因引起的较为多见,湿邪关系,其次为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内因则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肝肾因素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牌虚基础上产生。 病理变化为外邪侵袭脾胃,致脾胃升降失司,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其次为过食肥甘,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或为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而致泄泻;平素脾胃虚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若劳倦内伤,久病缠绵,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或年老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失温煦,则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279 评论

CC陈四斤

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 泄 ,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 泻 , 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

泄泻病常以 脾虚湿盛 作为基本病理变化,导致肠道功能失司而成。 脾虚失健 则运化失常,湿邪内生,脾为湿困,中气下陷,故当 健脾化湿。急性腹泻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 ,佐以分利,其次根据寒热不同运用清化湿热和温化寒湿治法,兼表邪者,可疏解; 兼伤食者,可消导。 慢性腹泻以脾虚为主,必当健脾 ,肝气乘脾而致痛泻时宜抑肝扶脾,肾阳虚衰时宜温肾健脾。然当病情复杂,虚实夹杂者,应随证而论。 《医宗必读》的治泻九法,均可在临床中借鉴。

辨证施治

1 寒湿困脾证

治法 : 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主方 : 藿香正气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药 物 : 藿香、苍术、茯苓、半夏、陈皮、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木香。加减: 恶寒重者,加荆芥、防风; 发热、头痛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

2 肠道湿热证

治法 : 清热燥湿,分利止泻。

主方 : 葛根芩连汤 ( 《伤寒论》) 。

药物 : 葛根、黄 芩、黄连、甘草。加减: 肛门灼热重者,加金银花、地榆、槐花; 嗳腐吞酸、大便酸臭者,加神曲、山楂、麦芽。

3 食滞胃肠证

治法: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主方: 保和丸 ( 《丹溪心法》) 。

药物 : 神曲、山 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加减: 脘腹胀满重者,加大黄、枳实; 兼呕吐者,加砂仁、紫苏叶。

4 脾气亏虚证

治法 :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主方 : 参苓白术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药 物: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 仁、陈 皮、桔 梗、白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加减: 泻势严重者,加赤石脂、诃子、陈皮炭、石榴皮炭; 肛门下坠者,加黄芪、党参; 畏寒重者,加炮姜。

5 肾阳亏虚证

治法 :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方: 四神丸 ( 《证治准绳》) 。

药物: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大枣、生姜。加减: 中气下陷、久泻不止者,加黄芪、党参、诃子、赤石脂; 小腹冷痛者,加炮附片、肉桂; 面色黧黑、舌质瘀斑者,加蒲黄、五灵脂。

6 肝气乘脾证

治法 : 抑肝扶脾。

主方: 痛泻要方 ( 《丹溪心法》) 。

药物 : 白芍、白术、陈 皮、防风。加减: 情志抑郁者,加合欢花、郁金、玫瑰花; 性情急躁者,加牡丹皮、炒栀子、黄芩;伴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煅龙骨、珍珠母.

参考文献 :《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7)》.

248 评论

john123kong

有,可详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方法,多以“取类比象”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52 评论

大料酱VS小麋鹿

#秋季 健康 不打烊#

秋季是腹泻的高发期,这天就来谈下腹泻的前世与今生

《黄帝内经》讲 胃中充满食物的时候,肠中是空虚无物的,当肠中充满来自胃中的食物的时候,胃中又没有食物了。这样,肠胃总是处于充满正常人七天不进饮和空虚交替的状态,这样体内的气食就会死亡,是饮食化生的精微物质以及津机才能够布散全身,上下畅行,五液都已消耗枯竭的缘故。脏功能正常,血脉调和通畅,精神岐伯说,肠胃总是处于充满和空虚交替的状态时,气机才能遍布安宁充沛。所以说,人的神气就是全身,使五脏功能正常,血脉调和通畅,精神安宁充沛。由饮食谷物的精微物质所化生的。在人的肠胃中,一般存留二斗食物和一斗五升的水。正常人每天排便两次,每次排泄约二升半,一天就排便五升,七天共排出三斗五升,这样,原来存留在肠胃中的食物就都排泄完了。

中医名为泄泻=西医名为腹泻

泄泻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或感受外邪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临床表现】

泄泻以大便清稀为临床特征,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至如水状;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无脓血。泄泻之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食少纳呆,小便不利等症状。起病或缓或急,常有反复发作史。常由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情志,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诱发或加重。

【常见分型】『急性泄泻』

·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

·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肠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食泄泻

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慢性泄泻』

·脾虚泄泻

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肾虚泄泻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

·肝郁泄泻

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

【转归预后】

急性泄泻经过恰当治疗,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治愈;只有少数病人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者,导致病程迁延,日久不愈,由实转虚,变为慢性泄泻;亦有极少数病人因暴泻无度,耗气伤津,会造成亡阴亡阳之变,甚至 中风昏迷 。

慢性泄泻一般经正确治疗,亦能获愈;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可由脾虚而致中气下陷;脾虚可以及肾,或脾肾相互影响,以致脾肾同病,则病情趋向加重;若久泻者,突见泄泻无度,水浆不入,呼吸微弱,形体消瘦,身寒肢冷,脉微细欲绝,是脾气下陷,肾失固摄,阴阳离绝之危候,预后多不良。

【预防护理】

首先,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至关重要,食品生产加工要严格杜绝感染源。电冰箱已进入多数市民家庭,存放熟食品、冷饮料者已相当普遍,低温存放食品并不能灭菌,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如含盐食品、海产品及咸菜等易染副溶血性弧菌,这种菌存活力强,对低温的抵抗力也较强。若将存放于冰箱中的熟食品未经加热即食用,极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对罐头食品、火腿、腊肠等的制造与存放应进行卫生学监督与检查。如罐头食品顶部膨隆,食品的色、味、香有改变,或食品呈乳酪样酸臭时,说明罐头食品已变质,应禁止出售和食用。家庭内存放罐头食品亦应注意保质期,勿进食过期变质食品。幼儿可应用 轮状病毒疫苗 。

其次。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忌食腐馊变质饮食,少食生冷瓜果;居处冷暖适宜;并可结合食疗健脾益胃。一些急性泄泻病人可暂禁食,以利于病情的恢复;对重度泄泻者,应注意防止津液亏损,及时补充体液。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12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内科泄泻辩证论治论文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

    林小贱灬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医内科泄泻论文摘要

    泄泻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一般根据病因病机运用淡渗,升

    金德易BOS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医内科泄泻论文题目参考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

    麦兜籹籹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儿科泄泻调理脾胃的论文

    叶孝礼老中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 余年,总结出了十大治疗法则: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

    suibianlaidia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医内科泄泻论文题目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

    陈70947955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