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9

小兔子lucky
首页 > 职称论文 > 秦皇汉武比较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纳殇誰鯟

已采纳

武帝【千秋功过】【旷世武功】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国的版图之辽阔,不过是汉武帝时代版图的二分之一。汉武帝对匈奴用兵44年,如此大事武功,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执政。其时匈奴气焰嚣张,西域神秘莫测。汉武帝绝不能忍受乃父乃祖的“和亲外交”,忍气吞声,换取短暂和平。他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持久的雄心和野心,去征服,去开拓。汉武帝即位第二年(建元二年,前139),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希望借此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实现对匈奴的战略包围。年仅18岁的帝王竟有如此眼光,历朝历皇,谁可比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千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原汉族政权力量延伸到了今天新疆以西。即位第八年(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第一次运筹帷幄征战匈奴,马邑之战失利。但是,短暂的失利,丝毫不能影响24岁天子的征战豪情,反而促使汉武帝破釜沉舟,毅然抛弃汉王朝施行近七十年的和亲国策,全力出击匈奴!变和平体制为战争体制,弃祖宗制度启现实制度。其间的勇气和魄力,令人叹为观止!汉武帝曾在一篇求贤《诏》中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篇踌躇满志、殷情恳切的求贤《诏》,收录在萧统《文选》中,千百年来,英雄传诵,志士吟咏。当年汉武帝以此“广延天下人才”,今日反观汉武帝一生功过,此语更是恰如其分!汉武帝之所以立下非常之功,皆因他就是非常之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曾打算亲自教霍去病兵法(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霍去病虽未学,但可见汉武帝深通兵法,这是他成为卓越的战略军事家的基础。论及汉武帝一朝的军事战役,人们往往言必称卫青、霍去病、李广,没有人注意到璀璨四射的将星、帅才背后,远在庙堂之上,那位足以与西方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相匹敌的最高统帅——汉武帝。当年,汉武帝决意改变祖制、对匈开战,韩安国、汲黯等前朝老臣,公孙弘、主父偃等当朝新锐,纷纷高唱反调。群臣应者寥寥,首战无功而返,年轻的总指挥却岿然不动。此后,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都由汉武帝亲自决策部署,选将调兵。至于具体的用兵时间、出兵地点、兵力部署、攻击方向,汉武帝都事无巨细,总揽无遗。与此同时,汉武帝又剑指东方、南方、东南方、东北方,使汉朝的势力到达今天西方的中亚,西南的云贵川,东北的黑吉辽,南方的海南与福建,勾勒出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但44年旷日持久的征战杀伐,毕竟劳民伤财。对于汉武帝的军事外交战略,司马迁也非常矛盾。《史记·匈奴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少数民族史,司马迁给匈奴立传,把匈奴看作炎黄子孙之一,表达了他对这场战争的性质定位:这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一场悲剧,战争使双方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虽然当时的汉帝国,还无法形成统一的多民族背景,两个民族最好的办法也应该是和平相处。可惜,到了汉武帝时代,和亲政策已走入绝路,不得已而对匈用兵,司马迁对此是理解的;而战线越拉越长,汉武帝偶有任人失当,司马迁也是痛心疾首。为了宠幸李夫人,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数万人出征,讨伐大宛,不过艳羡其汗血宝马。结果,打了两年,军队损失十分之八。如此轻率,可谓草菅人命!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时间是抚平创痛的良药。和平年代,人心思定,我们早已无法体察战争带来的切肤之痛;所以,今人的评价理智多于感情。而两千多年前,司马迁与天下百姓一道,亲历家园变废墟,忍看朋辈成新鬼;一代史家的良心,使司马迁不可能面对战争之害无动于衷,必然会对汉武帝连年征战,导致民生凋敝有所批评。【千古文治】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一统江山容易,聚拢人心困难。秦皇汉武深解其中三昧。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独尊儒术”。窦太后去世前,汉武帝就暗度陈仓,设立五经博士,为尊儒打基础。即位之初,汉武帝迫不及待,举国推选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一位寂寞书生董仲舒,凭《天人三策》,石破天惊,脱颖而出。从此,本为民间一家的儒学被指定为官方思想,与政治、皇权紧密相连。据此,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秦代至汉初,选拔人才用的是军功爵制;到了汉武帝时代,逐渐转变为察举征辟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汉人才匮乏的局面。文景崇黄老,宽厚无为,垂拱而治;汉武帝则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而其中尊儒兴教,首立太学,尤予后世以至深影响。倘非此举,儒家学说何以成“教”?倘非此举,华夏文明何以存续?倘非此举,学而优则仕何以体现?然而,后世不乏对《天人三策》,对“独尊儒术”深恶痛绝者,他们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儒家对中国政治:以人为本,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独尊儒术”让人们都懂得礼义教化,精忠报国等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儒家对人才素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把“道德”作为衡量一个人的品质,将“从政”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汉武帝时代,对应内在的儒家统治思想,就是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首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秦朝短命,未能设计一整套执政方针。西汉王朝,到了汉武帝,彻底肃清了诸侯王分裂势力,巩固了中央政权。对此,司马迁击节称道!《淮南衡山列传》中,太史公曰: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秦行郡县,不王不藩,是真正社会政治学意义上的封建体制。刘邦建汉,首封异姓诸王,后封同姓诸王。从政治体制的发展着眼,无疑是一种社会的倒退。继而,吕后大封诸吕,终酿祸乱。因此,直到景帝朝,乃有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上接秦始皇,行郡县以推行国家政令,此后两汉四百年,虽有外戚、党锢之祸,但无藩镇之患。不仅如此,汉武帝在强化中央集权上多方探索,利用酷吏打击权贵即其大手笔之一。打击不法豪强与贪官污吏,势在必行。但是,酷吏政治走到极端,难免会带来各种后遗症。司马迁对此直言不讳: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汉武帝称赞这样的杀人魔王,提拔他担任中尉,赐予更多的生杀大权。惨遭宫刑、深受酷吏之苦的司马迁,能不有非议吗?【毁誉参半】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而他生平中的一个错误,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汉武帝因此备受误解和争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表扬、批评兼而有之: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为什么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呢?首先,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个政治家,非常有政治头脑;但又是一个普通人,喜怒哀乐俱备。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他既立下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他宠爱他喜欢的女人,可是,他不仅移情别恋,还为了江山,杀掉了自己最宠幸的女人。他绝顶聪明,又异常糊涂;为了传说中的宝马,居然不惜牺牲数万人的生命。当更近地走近他时,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对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简单地非此即彼。两难之地,非常之时,他也会犹豫不定,甚至异常痛苦;同样有普通人的欢喜和哀愁、小气和算计、失眠和焦虑。在平常人眼里他果决、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们在对他盖棺论定时,往往流于偏激,说好时千古一人;说坏时罄竹难书。这样,分歧就在所难免了。我们无法使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封建帝王!或许他的好发自本心,也可能是笼络人心的手段;或许他的坏是皇权使然,不得已而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们无法剥离他身上的帝王枷锁,我们的评价,就只能在他的帝王与凡人两种身份之间游移。当年天真无邪的“彘儿”,如何蜕变成一个既可爱又可怕的皇帝?怎么可能一言蔽之、一书尽之?正所谓:天风浩荡,瀚海阑干,金戈铁马,万死千伤,俱往矣;长城巍然,丝路悠长,大赋煌煌,美人凄凉,俱往矣;唇枪舌剑,纵横捭阖,君臣相倾,千秋家国,俱往矣;威加四海,功震八荒,千载以往,意气飞扬,俱往矣。唯有孤星冷月,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村社戏场,在年年评说,岁岁兴叹。 【汉武帝25项历史性首创】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13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前104),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04—前87)。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6、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朝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丼渠法、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至此,西边直达里海,都成为了汉朝的疆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秦始皇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2.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5.焚书坑儒,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8.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142 评论

小M回归中

资料不是论文,参考一下!!秦皇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 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 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汉武功:在政治方面,汉武帝北击匈奴;经营河西;西南开边;东北拓展;并且颁布推恩令一稳固大一统局面。在经济方面,实行了货币改革;兴修了水利,使黄河在以后的80年中没有发生过大的水灾。在文化方面他重视儒学;重视经书,并在长安兴办太学。过:汉武帝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大兴土木,迷信鬼神,滥用酷史,耗尽了文景以来的积蓄,激起了多处民族起义,不过晚年“悬崖勒马”“轮台罪记诏”西汉得以转危为安。唐宗功:一、总结经验教训,选官任贤,大度纳谏。二、节俭自律,厉行法制,发展国家经济三、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四、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过: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宋祖功:建立宋朝,奠定了宋统一中国(除幽云十六州)的基础杯酒释兵权,使自唐以来的地方高于中央的格局成为历史,从而再无发生地方割据的可能订立“不杀言事者”的祖训,使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王朝中言论自由最大的一个时代,对宋代的文化,科技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过:军事上过于强干弱枝,使地方军战斗力低下,从而做成宋在军事上的弱势;统一中国的战略决策有误,未能及时击败国力空虚的辽国,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伏笔 。

291 评论

康茂暖通

秦皇汉武功过之我见秦始皇,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汉族,出生于赵国。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汉武帝,汉族,名刘彻,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后人有云: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可见这两位古代君王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凡功绩。秦史皇及汉武帝对于历史发展的主要功绩有:政治方面:秦始皇:1.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确立至高无上无上的皇权. 3.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4.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有很大的影响.汉武帝:1. 设置内朝,控制外朝2.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王侯的权利3. 创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4. 加强和巩固自己的同时,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经济文化方面:秦始皇:1.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2. 统一了度量衡. 3. 统一货币. 4. 统一车轨,修驰道. 5. 开挖灵渠6. 书同文,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汉武帝:1. 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 开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西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3. 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4. 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军事方面:秦始皇:1. 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2. 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3. 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汉武帝:1. 出兵抗击匈奴,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秦史皇及汉武帝对于历史发展的主要过错有:秦始皇:1. 焚书坑儒使得许多重要文献失传,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2. 为了显示自己建立的大帝国的强迫人民出力替他建造一所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花费极为庞大,内部布局极为奢华。3. 征用了七十万犯罪的人,替自己建造一所规模十分宏大的俪山坟墓。4. 刑罚及其严酷残忍。其中死刑就有弃市、腰斩、车裂等等名目,罪名比较中的犯人,他们的亲属也要被一并处死。5. 赋税苛重,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残酷,把赋税的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导致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汉武帝: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2. 好大喜功,连年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虽然是匈奴再不能与西汉抗衡,保护了中原农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巨额沉重的军费,增加老百姓的负担。3. 及其奢侈,宫殿、苑囿建了很多,对外国的使者和来汉贸易的商人也摆大国的架子,任意赏赐。4. 年老之后,和秦始皇一样也想长生不老,相信鬼神,相信仙药。晚年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主要是方士栾大之祸和江充的"巫蛊"之祸。秦始皇和汉武帝一直都是历史上颇受争议,却又常常被摆在一起比较的两个帝王,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一些微妙的相似之处。秦始皇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他焚书坑儒,开辟疆土,横扫六合,可谓雄才大略;他又穷及奢华,为自己建造阿房宫,骊山墓,实施苛政,使百姓民不聊生。汉武帝刘彻文韬武略,欲有一翻作为,他尊崇儒术,国势强盛,消弱封国加强中央集权,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大败匈奴,结束了汉前期忍让的和亲政策,巩固了边疆,稳定了朝野;但他广敛钱财,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唐朝诗人李祈在其作品《古从军行》中也有过“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之词对汉武帝讽刺,汉武帝本人晚年也有自悔之意。两位皇帝在文治武功上都很有建树,在横征暴敛上也是可以比肩,在迷信方士上亦是不相上下,而残暴的秉性更是如出一辙。但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以片面的成败来凭断而需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看待:毛泽东曾评价过汉武帝“雄才大略”;孙中山曾将秦皇汉武、拿破伦、元世祖相提并论,称之为“有志之士”;宋朝学者朱熹说过“武帝天资高,志向大,足以有为。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方能如此。”;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汉武帝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史学大家吕思勉在他的《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其推行的法律规定确有后人值得借鉴的价值。综上所述,从凭断一个人的总体素质上,秦皇汉武在性格上确有人性中残暴等缺点,甚至也犯下过不可弥补的重大错误;但从凭断一个帝王的角度上看,秦皇汉武不失确为成功的帝王,他们伟大的功绩,帝王的风采,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238 评论

玲珑金月

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中央设立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对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道等实行统一规范。为抗御匈奴,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但焚书坑儒,穷奢极欲。严刑苛法,秦始皇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反击匈奴,彻底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在河西设郡,兴筑边塞,开通了河西走廊,开发河西地区,密切了同周遍少数民族的关系。汉武帝把铸造钱币的权力收归中央,开创了国家铸币的开始。兴修六辅渠和白渠水利,治理黄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采取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帝王。汉武帝由于长期作战,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社会矛盾逐渐趋向尖锐。但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避免了“亡秦之祸”。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异同:经济方面: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钱流通全国;统一了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汉武帝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这是货币制度史上的重要改革。文化方面:秦始皇将小篆作为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前者促进、后者遏止了文化的发展。汉武帝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兴办太学,有利于儒学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军事方面,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但匈奴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294 评论

雅婷0302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全国统一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 音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秦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他说:“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全不一样。从那时候起,又规定了全国用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音tián)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抗,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夫,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连成一条万里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后来,秦始皇又派出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南方,添设了三个郡;第二年,蒙恬打败了匈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正在火头上,大臣们谁也不敢劝他。他的大儿子扶苏认为这样处置儒生太严厉,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这一来,触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苏离开咸阳,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边疆。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武汉归元寺与研究比较论文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

    米苏and妮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英汉比较研究论文集

    我刚写了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很仔细的研究过了,关于出版社和出版年份我已经帮你查证过了,正确格式如下:李雪慧. 时评反腐败[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cdzsmz52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秦始皇对文化传承论文的研究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

    跑跑跑pa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武汉古德寺与研究比较论文

    独树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

    爱中爱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汉代皇帝的研究论文

    你的论文写好了吗?我长期帮人写论文,绝非抄袭,全手工,需要的话可以直接邮箱我

    kiss小妮妮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