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Yan~
今夏,欣闻由陈绍华先生主持设计、武汉烟草集团与上海沐古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之黄鹤楼1916产品设计荣获05年中国·北京国际设计博览会全场大奖——“2004年中国优秀品牌形象大奖”,该奖项由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颁出,代表着国内专业设计界的至高荣誉,据悉,该产品设计将被推荐参加国际著名设计奖项的评选。笔者有幸得以全程参与该产品设计过程,目睹着该产品在无数个日夜中孕育、最终得以与世人见面,感触尤深,自觉有义务将其诞生的艰辛、构思的奇巧诉诸笔端,揭开黄鹤楼1916的神秘面纱。黄鹤楼,处长江之心,踞蛇山之巅,外五内九,气度尊贵,登楼远眺,长江浩荡。武烟集团所产黄鹤楼香烟以楼为名,并将此千古一楼的形体作为品牌的主要识别。其吸味淡雅醇香,入口柔和而烟气饱满有劲,有“香到浓时反转无”的意境,受天时地利的眷顾,黄鹤楼香烟在历史传承、原料运用、工艺技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故曰“天赐淡雅香”。2004上半年,武烟集团在对于黄鹤楼品牌进行缜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高端产品的形象进行了再次定位。一、黄鹤楼品牌被总结为七个成功要素1、产品的良好口碑:香气飘逸、透发性好,包装典雅,非常有个性。(烟草行业权威人士点评)2、完整的产品与价格体系:具备零售150元/条-600元/条的合理产品价位分布。3、包装风格:经过提炼的黄鹤楼形体作为视觉核心,深入诠释了黄鹤楼的形与意。4、无为而治的入市策略。5、有效的经销商沟通及鼓励。6、始终坚持的高端定位。7、围绕产品贯彻的价值取向:经典。成功并非始终眷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总结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当时的高端市场竞争环境并不平静,以下是该年度高端卷烟上市情况一览: 就在高端市场风起云涌之前,2004年伊始,武烟已经着手开始零售1000元/条高端产品的开发,原定中秋上市,却一拖再拖,到11月18日终于与消费者见面。近一年的研发时间,对于武烟来说,算是异数,作为行业内崛起的黑马,武烟的速度一向是为业内所称赞,对于产品开发而言,武烟的反应速度及产品功力也得到大家公认。这一切,皆因这一产品注定要成为武烟品牌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黄鹤楼品牌原本的最高价位是600元/条,定位为高档卷烟品牌自然不算过分,但比之奢侈品品牌却又有所不及,不仅是价位上的不足,更是在产品上缺乏合理支撑,在底蕴上有所不足。1000元/条的黄鹤楼产品的战略目的就是要使黄鹤楼进一步提升为奢侈品品牌,要建立该品牌在高端市场无可比拟的地位,目标就是让奢侈品到达极致。 二、血统:谈奢侈品属性,黄鹤楼具有其先天的贵族血统。●作为形的黄鹤楼是张扬的·因地的缘故:黄鹤楼处于长江之心、中国之脐,处地的尊贵赋予他天然的尊贵气质;作为品牌的黄鹤楼自然继承了这种尊贵。 ·因楼的缘故:黄鹤楼称“千古江山第一楼”,列四大名楼之首,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洗练,倍受华夏人文传统的润泽;作为品牌的黄鹤楼也是有内涵、有底蕴、有厚度的。 ·因企业的缘故:武烟集团近九十年历史代表民族卷烟工业成就的起点;作为武烟的主力品牌,黄鹤楼香烟生而高贵,并将不断完善、超越。 ●作为意的黄鹤楼是内敛的·他是尊贵的:生而高贵,黄鹤楼是面向高端消费者的; ·他是深邃的:源远流长,于平静中蕴涵无穷力量,黄鹤楼代表了中式卷烟的新境界; ·他是文化的:传统的积淀,黄鹤楼具备文化气质;形的张扬与意的内敛成就了黄鹤楼品牌的价值,成就了奢侈品定位的根基。 三、定位:这款产品作为表达品牌奢侈品属性的颠峰之作,我们对其有着清晰的定位。楼因文而得名,因史而得名,更因人而得名。楼的价值,必须获得特定人群的认同,也就是说楼文化要上升为人文化,这一文化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黄鹤楼品牌核心价值具有高相关度,二是要符合主流文化趋势,三是要对应具备高消费能力的社会中坚阶层。我们第一时间捕捉到灵感,由古至今,千年延绵不息的士文化浮出水面。黄鹤楼所折射出的种种,已不再只是一座诗歌词赋环绕的文化名胜;他的命运,他雄浑的格调浸淫了中华大地数千年纵横开阖的士之气度。到今天,我们对于士文化有着新的注解,新的雅士族群具有以下特质:·靠才智致富;·敢于冒险,自信性强,不优柔寡断,对未来有远见;·独立思考,向自己的目标不断鞭策自我;·工作努力,有耐心,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思想活跃;·很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意识。至此,黄鹤楼此款旗舰产品的设计开始确立方向。 四、风格:在进入产品具体设计之前,设计风格的确定是最关键的,我们剖析今天雅士文人的审美观。他们本质上是儒家的,传统的,东方的。传统的东方的价值观念,将带来传统的东方的审美观念;他们是社会主流阶层,是创新的带领者与实践者,在现代设计观念中,创新与传统、经典与时尚是协调的。此款产品的设计风格必须是符合上述审美观的,我们称之为“东情西韵”,传统的文化积淀与当代的艺术元素将在这一产品身上完美展现。风格的表现不可能突破具体的载体,我们对于卷烟包装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类: 我们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包装设计,元素的层次不应改变,元素的处理方式可以改变;包装所形成的风格,将是品牌的重要资产;品牌名(黄鹤楼)与品牌核心视觉元素,必须延续与强调。 五、命名:在正式展开设计之前,我们开始思考着产品名称的确定。黄鹤楼品牌原有产品的命名基本上有着两个方向,其一为产品属性,如珍品、精品等,其二为包装特色,如红版、满天星等。作为这样一款金字塔尖的产品,名称如果仍然局限于这样的范畴,尊贵感及个性势必难以凸显。我们从产品内质中找到线索,为配合该产品的定位,我们首次采用了距当时88年前遗留之珍贵卷烟配方,该配方为南洋商人于1916年礼聘玻利维亚籍首席烟草配方师调配,当时因生产技术原因而未能实现,成为一个“奢华的黄金梦想”。我们由故纸堆中重启经典配方,以当代智慧实现前人创见,使得这一经典重新焕发光彩。顿时,大家的灵感纷涌而至,“珍品88”、“百年经典”、“黄金方”等等,不一而足。突闻一声,“有了,就叫1916。”众皆一楞,继而对视称许。黄鹤楼·1916,终于有了自己的符号,简单、意味深长。 六、呈现:在贯彻设计理念的实践中,我们有着独特的体验。 ●从烟支开始确定烟包一般的卷烟产品设计,往往先确定包装,然后寻找与之相称的烟支设计,如云烟印象。1916与其不同,其奢侈感觉,是从内到外透发出来。当时有部美国大片《兵临城下》给了我们灵感,片中一位德国贵族军官拿出一盒香烟,极富质感的金属烟盒,打开后短短的金黄色滤嘴顿时震撼了我们,就是要找寻这样一种贵族式的奢侈感。接下来的思路变得异常清晰,烟支的元素很快一一得以展现:·70MM烟支长度,20MM烟嘴长度:短而有份量感,返朴归真。 ·不使用黄鹤楼楼标,只使用1916字样:传递故事,确证历史。 ·金嘴:高贵。简约而非简单。 ·白色烟支:适度的奢华。通过金嘴·白烟支这样一种极富反差的烟支设计,实现了一种低调的奢侈,而只有70mm的短烟支,具有强烈的风格,就像一位伟人,虽然只着简单衣装,同样难掩其逼人贵气。经典、低调、尊贵的风格通过小小烟支表现得淋漓尽致。●核心信息是包装传达的关键由烟支我们确定了包装设计的感觉,即是华而不奢;由产品名称我们确定了其传达的核心信息:“1916”。这不仅是一个年份的称谓,更重要的是一个时代、一个传奇的象征。包装各环节,围绕着这一信息来展开。 ●底色与基调:1916给了我们一种怀旧的联想,南洋兄弟当年的香烟包装纷纷呈现于眼前,我们毅然确定了棕黄色彩作为包装的主色,传达经典的基调。在表现上摈弃当时烟草包装上竞相使用的各种高档包装材质,只选用了简单的铜版纸,却以柔版油墨作六色印刷,使之在经典色彩上焕发出眩目光泽。 ●核心元素:楼标与品牌名是黄鹤楼品牌烟包的基本元素,自然是不可缺省的部分。但当其按照以往的排列被组合到烟包上时,楼标与品牌名两段式矩形的组合显得图形散乱,效果并不好。陈绍华先生顺手在笔记本上开始修改,变化后的效果将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成为一个正三角形态,并予以放小,进一步加强了标志的整体感及精致感。小小改动,整个标志的感觉顿时焕然一新,不能不让人佩服大师的功力。 ●细节与品味:烟包设计的细节往往被忽视,但品味往往由此而生。历史感在基调确定后已然有着明显的体现,但仅仅这样无法展现一种优雅的气度。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讲究楼台重叠、勾栏重彩,注重丰富多彩的细部纹饰,华丽得近乎奢侈,黄鹤楼当为其中翘楚。配合着中华艺术的千年修养,我们将精美的传统纹饰点缀在烟包周围,将展翅的黄鹤分布于四角,将极富荆楚韵味的装饰线条描绘于品牌名称之下,更以经典拱形组成拼音文字的基础,目睹该烟包,仿佛置身于庙堂之上,感受着中华文化之恢弘大气。 ●核心信息:烟包背面是重要信息载体,作为核心信息的“1916”仅仅用文字来表示,我们觉得尚有不足。为此我们引进了“兄弟头像”这一元素,这一头像标志暗示着武烟的民族工业渊源,也承载了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在汉口创建分公司这一历史事件,从细节上增加了“1916”这一概念的历史感,使得其更为血肉丰满,成为一种传奇的承载体。 为进一步加强这一符号,我们创建了传统而经典的封口花设计,包装后颠倒的“20”字样尤为醒目,与正上方的兄弟头像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后记:黄鹤楼1916开发团队的努力使得这一产品克服重重现实的困难与世人见面,完成了一个当代的传奇。黄鹤楼1916的诞生为武烟黄鹤楼香烟揭开新的一幕,2004年至今,该香烟依然洛阳纸贵,成为众人争相拥有、以之为傲的身份象征。也就是在这一产品的拉动下,黄鹤楼品牌摆脱了由于区域性及销售总量上的不足,得以与其他三个全国性高档卷烟品牌并称“四大天王”,亦即“华溪楼王”。黄鹤楼1916,传奇的缔造者,获奖想来也是名至实归。
annettahjj
只有资料哦,抱歉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黄鹤楼坐落在海拔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1]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望采纳,O(∩_∩)O谢谢
那一朵云啊
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新楼5层,高米,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其中一个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旅游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黄鹤楼联 闻名全国的古建筑黄鹤楼,建在武昌江边的黄鹄矶上,是古代文人骚客登临咏诗胜地。登楼眺望,远山近水一览无余。唐代诗人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被称为唐人七律之首。李白来此也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在一八八四年被焚毁。现已重建。 这里的几幅对联,是流传下来有关黄鹤楼的佳作。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经搁后便无诗。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
明朝科技虽然只是作为官僚贵族的玩物才出现。但明朝的科技懂那么点历史的都知道,尤其是火药与造船业,十分发达!郑和下西洋的旗舰宝船排水量7000吨,可载人1000左
我刚写了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很仔细的研究过了,关于出版社和出版年份我已经帮你查证过了,正确格式如下:李雪慧. 时评反腐败[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论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从外贸英语的写作要求谈汉英翻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独树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