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花cat
这个可以从你所掌握的方言语音入手,比如分析一下某个字的读音与古音的对应关系,或者某一韵母、某一声母与古音的对应或演变,也可以和普通话进行对比。比如,如果你的方言是闽南话,那可以写挺多东西的,比如文白异读系统、古重唇音的演变、没有撮口呼之类的特点入手。
追梦1区14号
本文为中国音韵学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研讨会论文(2000·8·徐州]纯四等韵与三等韵的合一——《篆隶万象名义》音论之一周 祖 庠摘 ;要:《名义》中,《切韵》齐、先等十八部独立四等韵与相应的霁、仙等二十部三等韵的合一,打破了音韵学关于韵类分等及声类配等的传统等韵理论;为建立符合实际的音韵理 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关键词:纯四等;三等;合一;推翻;等韵理论独立四等韵是指《切韵》齐、先、萧、青、添五个韵系(举平声以赅上、去、入声称为系)的十八部韵部,它们在韵图中完全放在第四等格子里;而三等韵是指与之同摄的祭、仙、宵、清、庚三、盐六个韵系的二十部韵部,它们在韵图的二、三、四等格子里都有。在《篆隶万象名义》里,这两类韵有不少相互混切的例子:一、霁韵⒈开口(括号内为《切韵》切语;《切韵》没有的字,采用《广韵》,后加*号注明;《广韵》亦无的字,则取自《集韵》,后加**号)?卑计(必袂**) ;作计(子例)穧子计(子例) ⒉ ;合口岁思惠(相芮) ;槥于桂(囚岁又相芮)?于桂(于岁) ?如桂(儒税**) 二、祭韵⒈开口?匹制匹卖(匹计) ;櫗亡世(莫计)?千世(七计) ?呼世(呼计) 三、先韵系⒈先韵开口?博坚(武连) ?甫贤(卑连)偏匹研(芳便) ;娩亡颠无远(亡辩无远)獮韵阮韵 ?无坚(武连) ;连力前(力延)⒉先韵合口繏思悬(息绢*)线韵 葲徐玄(聚缘) 泉似蠲聚沿(聚缘) ?雏玄(似泉)??玄(於权) ;娟於玄(於缘) 擩而渊(而宣**)⒊铣韵开口?口弥(去演) ;鄻缕显(力演)⒋ ;霰韵合口?力县(山眷山患)又谏韵 ⒌屑韵开口?柯截(居列*) ;榝素结(山列所八)又黠韵挒吕结(良薛*) ?力结(吕薛) 迾旅结(吕薛) ;鴷闾结(吕薛)鮤闾结(吕薛) ;蛚力结(吕薛) 苶汝结(如列奴协)又怗韵⒍屑韵合口?缕决(力辍) ?力决(力辍)四、仙韵系⒈仙韵开口牑补?(布玄) ;矈莫缘(莫贤) ?亡仙(莫贤) ;縺力煎(路贤)⒉仙韵合口蜎於缘(乌玄) ?於沿(火玄又辞沿) ⒊狝韵开口藆居辇(古典) ?牛善(研岘*)蝘於甗(於殄) ?呼善(胡茧) 缳禹善(胡畎*) ⒋线韵开口?先战(苏见) ?呼战(苍甸*)蚿胡面(胡千)先四⒌线韵合口懁古面(古县*) ?俱面(古县) ⒍薛韵开口丿普折(普折)(普蔑*) ;裨折(方结) 瀎莫列(莫结) ;懱亡别(莫结) ?达列(徒结*) ;臬鱼列(五结) 偰相裂(先结*)⒎ ;薛韵合口???(苦空又顷雪)?才雪音纥(奚结**)(下没*)五.萧韵系⒈萧韵熛卑尧(甫遥) ;瞟匹雕(抚遥) 飘妨尧(方小)小韵 ;摽孚尧(甫遥)?匹聊(抚遥) ?口幺(去遥) ?口条(去遥)(火条*) ;子尧(即遥)劁才雕(昨焦) ;揱思聊(相焦所角)又觉韵踃先聊(相焦) ;蛸先条(相焦) ?乍聊(作焦) ;髎力条(力昭)⒉篠韵:?卑蓼(方小) ;膘扶了(子小又扶了) ?子鸟(亲小*) ;缭力鸟(力小)⒊啸韵?先钓(才笑**) ;力吊(力照**) 尞、燎力吊(力照)六.宵韵系⒈宵韵绡思燋(苏雕) ?於烧(於尧*)⒉小韵譑居小(吉了**) 湫子小且周在由(子了子攸) 苭於绍(乌皎) ?馀矫(徒了*)嫽理绍(朗鸟**)啸韵 ;镽力小(卢鸟)七. ;青韵系 ⒈青韵开口?托经(直贞*) ;虰丑经(?贞)(又宅耕*)菁子丁(子盈) ;晶子丁(子盈) ⒉青韵合口嫈迂丁(於营) ?乙荧(於营)⒊迥韵开口娉匹刭(匹政)劲韵 ?明并(武永)梗三 睛且顶(子盈*)清韵 臩妫迥(举永)梗韵⒋径韵合口:偋蒲定(防正) ?且定(楚敬) ⒌锡韵开口:鐴补狄(必益) ?丁狄(施只)碛且磿(七迹)⒍锡韵合口殈况壁(许役) ;坄唯壁(营只*) 八.清韵系⒈清韵开口京居贞(举卿)庚三 ;荆景贞(举卿)惊居贞(举卿) ?馀征(他丁)(户经*) 莛馀成(特丁)⒉清韵合口?公营(古萤) ;絅苦营(古萤)⒊静韵开口侱他井(他鼎) ?居骋(渠京)庚三 ⒋劲韵开口?丁令(丁挺)迥韵 鑋去政(苦定)⒌昔韵开口?补役(扶歴) ;劈叵赤(普激) ?力石(郎击)⒍昔韵合口?呼赤(古阒)九.庚三韵系⒈庚三开口祯忠平(陟盈)清韵 桢知京(陟盈)贞征京(陟盈) ?征京(陟盈) ?丑生(?贞) ?丑生(丑贞*)??鸣(?贞*) 泟痴京(?贞**) ?耻荆(丑贞*) 珵除荆(直贞)呈驰京(直贞) ;程除荆(直贞) 酲陈惊(直贞) ;伶来生(郎丁)青韵跉力生(吕贞)⒉庚三合口?火荣(火营*)⒊梗三开口?居景(古迥*)迥韵 ;领离景(李郢)静韵 ⒋敬三开口侦耻敬(?贞)清韵 ;耻敬呼政(虚政)(火迥*)郑驰敬(直政)劲韵 ;除竟(直政)⒌陌三开口 碧彼戟(方彳)(彼隔)昔韵麦韵 ;嫡知剧(都历)锡韵踯驰戟(直炙)昔韵 ;丘戟(苦席**)昔韵十、添韵系⒈添韵?丑兼伤兼(丑廉失廉) ;沾?兼(张廉) 箝渠?(巨淹) ;彡先?(息廉所衔)?伤兼丑兼(失廉丑廉) ?始?(失廉)?乌兼鱼捡(於盐鱼检) ?陵兼(力盐) 薕陵兼(力盐) ;镰力兼(力盐*)?力兼(力盐) ?力兼(力盐*) ?如?(汝盐*) 髯如兼(汝盐)⒉忝韵檿於?(於琰) ;黡乌蕈(於琰) ⒊?韵?他坫(息廉*)盐韵⒋怗韵?丁颊(陟叶*) 謵丑协伤协(叱涉)?乃颊(尼辄) ?居牒(直辄) ?才协(疾叶) ;謺之颊(之涉)謵伤协丑协(叱涉) 靥於协(於叶)?力?(良涉) 十一.盐韵系⒈盐韵?丑廉(丁兼) ?公廉(佳兼)馦呼帘(许兼) ;燫力廉(勒兼) ⒉艳韵?达艳达绀(徒念)⒊叶韵?丘涉(呼协) ;悏丘涉(苦协)?於猎(丁箧) ?火涉(呼协) 可见,在《名义》中,霁、先、萧、青、添五个独立四等韵系,分别跟祭、仙、宵、清、庚三、盐六个三等韵是同一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名义》为然。我们只须看看(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韵部目录下的小注,就知道三四等韵合一的现象,在六朝乃是大势:霁韵、祭韵:李、杜合一,仅从吕别先韵、仙韵:(李)、阳、夏侯、杜同,仅从吕别萧韵、宵韵:(阳)、李、夏侯、同,从吕、杜别 青韵、清韵:上声依夏侯别、入声依吕别,(吕)、(李)则同清韵、庚韵:上声从吕别,去声依陆法言别,(夏侯)、(吕)则同添韵、盐韵:从陆别,吕、夏侯同。这“吕”、“夏侯”、“阳”、“李”、“杜”是指“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的五家韵书,它们均是六朝的产物,是颜之推等人制作《切韵》音韵大纲时讨论的主要对象。其它资料如南北朝音义书等三四等合一的现象,因篇幅所限,就不再此赘述了。另外,与四等相混的三等韵,除了庚三清韵外,都是《切韵》的“重纽”韵部。而庚三清在韵图上的编排,也是别具意味的:《韵镜》、《七音略》一类韵图,均将祭、仙、宵、盐这四个“重纽”韵的三等分别与霁、先、萧、添四等韵同图,而将四等另置一图,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清韵是普通三等韵,韵图却也将它的一部分排在四等(含唇音)与庚三同图,另一部分排在三等,与青韵同 图,实际上是把庚三与清当成“异部重纽”韵来对待的,也反映了二者与青韵的关系。(瑞典)高本汉(B. Karlgren)也注意到了清韵与庚三的关系:“清韵与仙韵对应,它出现在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声母后面,而庚韵三等则像元韵,只出现在开口舌根音以及合口舌根音和唇音声母后面,但不在舌面音和舌尖音后面,这种平行现象绝不会是偶然的,它必然是暗示着这些韵母都有类似的结构。”[1] 与四等韵相混的三等韵,既有《切韵》的A类,也有B类,但A类占绝大多数。同时,齐、先、萧、青、添五个纯四等韵,从它们的韵尾来看,阴声韵(开尾、元音韵尾)、阳声韵(舌尖中、舌面后、双唇鼻音)、入声韵(舌尖中、舌面后、双唇清塞声)各有代表,门类齐全,这也是值得研究的现象。从上古音来看:霁韵、祭韵属上古月部、质部先韵、仙韵属元部;屑韵、薛韵属月部 萧韵、宵韵属宵部、幽部青韵、清韵、庚韵三等属耕部、阳部;锡韵、昔韵、陌韵三等属锡部、铎部添韵、盐韵属侵部、谈部;怗韵、叶韵属缉部、叶部。各组都有共同的来源。传统等韵理论,把一二等称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自沙昂克(Schaank)在《Ancient Chinese Phonetics》中提出“一二等没有i,三四等有i。一二同三四等是对待的(P475)” 后[2],高本汉也认为:“在四等他(庠案:指沙昂克)是完全对的。四等跟三等用同一套的反切下字作切,所以真韵母相同,都是有i介音的。”[3]其后,赵元任也说:“所有的三等韵的开头都有一个高或闭的i,所有的四等韵的开头都有一个低或开的i”[4]。而马伯乐(H· Maspero)《唐代长安方音》则认为中古声母有腭化非腭化之分,腭化声母是上古 介音韵母影响变化而来,非腭化声母则上古韵母无i 介音,四等字非腭化声母,直到现代,才 产生了i介音,并且仅限于舌根音,因而认为中古四等韵无 i介音。陆志韦在《古音说略》中也说“我的见解是这样的,齐先等十八个‘四等韵’在古音是没有介音的,在《切韵》系统也不代表介音。”[5]其根据是四等切上字与一二等同类。其后李荣、邵荣芬、李新魁等先生均持此说。似乎“纯四等韵无介音的说法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从现代方言来看,纯四等韵在一些方言中有介音,在另一些方言中又没有。域外音译汉 音中,日本、朝鲜、越南均存在一部分纯四等字有介音,一部分没有的现象。均不能作为认定纯四等韵介音有无的依据。纯四等韵无介音的理论,是建立在等韵的声韵配合规律上的,是以反切上字的分类趋势作为根据的,仅仅是一种推论,此外并无可靠的证据。而以反切上字的分类来推断介音有无的理论,这在《切韵》音系中本身就难以自圆其说。如舌音、齿音是一四等一类、二三等一类。按上字分类,就会推出二等也有介音的 结论,与唇、牙、喉音是相牴牾的。何况,在三等韵中,既有精组字,又有庄组字,这也是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的。周法高在《古音中的三等韵兼论古音的写法》一文中,根据《诗经》韵脚和谐声系统三、四等相近的现象,认为:“假使在《切韵》音里否定了(四等韵)i介音的存在,而在《切韵》前后都是有i介音的,在音变的解释上未免说不过去的。”虽然1954年在《论古代汉语的音位》一文中他曾否定过原先的观点,但1969年以后,他又回到了最先的看法上来,还是 认为中古的独立四等韵是有i介音的。另外,《守温韵学残卷·四等重轻例》?(幽韵)、?(幽韵)、魇(琰韵)、缅(狝韵)、遍(线韵)等三等韵字都是作为四等的代表字,说明守温比较轻重是以韵图为标准的,并非是韵等。韵图把精组三等韵以及重纽A类韵放在四等,并不意味着三四等韵不同。如果不同,陆法言就会把重纽三等另立为独立四等韵或独立三等韵了。可见等韵中三四等的轻重区别是不可靠的。《名义》中独立四等韵与三等韵相互混切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既然我们一致认为三等韵有介音,那么四等韵也必然有介音,否则它们是不可能合一的。《名义》独立四等韵与三等韵的合流,打破了音韵学的传统等韵理论,首先是三四等的分别不存在了,认为三四等是开口度大小不同的说法自然成了子虚乌有。其次是在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声韵配合理论当然也应该是“皮之不存,毛之安傅”了。《名义》三四等韵的合流,不仅仅说明它们的介音相同,而且也说明它们的韵腹、韵尾及声纽都应该是相同的,否则也是无法合一的。《名义》的语音是否经得起这一检验?它是否真正地打破了《切韵》的声韵配合规律?新的声韵配合规律又是什么?读者可参见本系列论文《篆隶万象名义音论》的有关篇章。一九九九年三月注:[1](瑞典)高本汉《中上古汉语语音纲要》P.62齐鲁书社1987[2]转引自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P.45商务印书馆1940[3]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P.45[4]《中古汉语的语音区别》1941[5]陆志韦《古音略说》(《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P.5 ;中华书局1985本文原载《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小猪行天下1212
音乐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1] 王夏.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D]. 杭州师范大学 2009
[2] 陆忠波. 咏叹之中见“声”“情”[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3] 姜忠玉. 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4] 邹微.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D]. 杭州师范大学 2011
[5] 姚丹.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 靳相林. 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 柏艳. 声乐表演艺术心理路程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8] 闫如玉. 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 天津音乐学院 2013
[9] 刘青青. 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影响[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0] 林楠. 浅析汉乐府民歌《长相知》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1] 吴约珥. 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的选段《一切山谷都要填满》演唱分析[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2] 杨沁文. 贝利尼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D]. 云南艺术学院 2012
[13] 周倩. 《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学习中的价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王钧. 舒曼《诗人之恋》声乐套曲艺术特色演唱浅析[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5] 董钟月. 莫扎特的经文歌《你们欢呼雀跃吧》()的演唱艺术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6] 陈婧. 对宋祖英演唱《相约在月圆时节》的分析与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参考文献二
[1]董同 龢 .汉语音韵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无名氏.六书声应集[M].收于《罕见韵书丛编》香港:长城文化出版公司,1995.
[4]陈新雄.古音学发微[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5]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陈其光.论谐声[J].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论文[C],1992.
[8]陈燕.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2,(3):57-64.
[9]陈新雄.古音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9.
[10]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11]黄德宽等.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2]王力.清代古音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3]江永.四声切韵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4]唐作藩.上古音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5]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6]何九盈.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孔雀凉凉
1、元明以来韵书中的入声问题,中国语文,、汉藏语系“风”字的读音,山东大学学报,1989、13、重纽的历史研究,古汉语研究,、本悟本《韵略易通》与明代云南方音,语言研究,、近代汉语官话入声消亡的条件,古汉语研究,、明代官话标准音问题,[日]中国语研究,41号,19987、从《韵略易通》到《韵略汇通》的发展看明代官话语音的几项变化,[日]中国语研究,39号,19978、《韵略易通》三个善本考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近代汉语共同语的构成特点及其发展,古汉语研究,、普通话不规则音变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评《普通文字学概论》,古汉语研究,、《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读后,古汉语研究,、内外转补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4、方言音韵学构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5. 方言音韵学研究小史,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 载16、点检二十世纪音韵学通论性著作,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17、周秦时代汉语声调的语音性质及分布,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18、明清欧人传习的汉语语音的性质,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高雄师范大学出版社19、朝鲜时期传习的汉语官话的语音性质,语言研究,、近代汉语官话语音研究焦点透视,《近代汉语官话语音研究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721、《颜氏家训音辞篇》释要,语言学集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2、《切韵序》释要,纪念廖序东教授逝世周年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再释内外转并论及早期韵图的性质 语言研究 2009/0324、《中原音韵》点校失误五则 (与耿军合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25、《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 古汉语研究 2010/0226、《合并字学篇韵便览》韵母系统的几个问题(与耿军合写)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27、《中原音韵》版本源流辨正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0/0128、明清时代汉语官话的社会使用状况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129、《中原音韵》的著作权问题,浙江大学学报,在线优先出版30、《琼林雅韵》的声母和声调,载《汉语的历史探讨——庆祝杨耐思先生八十寿诞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31、近代学术转型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5-19+、明人袁子让的音韵学[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中原音韵》所依据的音系基础问题[J]. 语言研究,2012,03:、 论葛中选《太律》的音韵学价值[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54-160. (第一作者)35、《中原音韵》的著作权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明人叶秉敬的音韵学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06-110.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艺术论文 摘要: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式并有一定的规则。蹦蹦跳跳是幼
抖音作为当下最为热门人们的短视频平台,已慢慢渗透进网民的日常生活。因青少年本身的特殊性,较青少年而言,抖音对其的影响尤为特别。我将从抖音短视频对我们大学生的利与
音韵学·近年来音韵学研究进展·对上古音的研究 1958年王力《汉语史稿》(上册)提出一个韵部一个主要元音的看法,同时提出以i替代前人构拟的辅音韵尾-d,以零韵尾
《母亲教我的歌》旋律深情动听,含蓄优美,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时写下的著名的七绝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
这个可以从你所掌握的方言语音入手,比如分析一下某个字的读音与古音的对应关系,或者某一韵母、某一声母与古音的对应或演变,也可以和普通话进行对比。比如,如果你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