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misally
中华名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名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利益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其实,文明礼仪是从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L张小猛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赞誉陈嘉庚先生“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题词60周年。陈嘉庚先生作为一位华侨领袖,得到了历史性的最高评价。他不愧为华侨史上第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展现的是东方古国特有的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爱国爱乡的不朽光辉。 陈嘉庚的童年是在国弱民穷、屡遭外侵的动荡时代中度过的。时代造英雄,在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的民族英雄陈化成、郑成功的爱国伟绩和崇高精神,感染和培育了陈嘉庚为民分忧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 1890年,在南洋经商的父亲陈杞柏为陈嘉庚提供了一个展示人生机遇的平台——经商。陈嘉庚在经营实业中不断积累了商场的经验,认为商场如战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 ,他在纷繁接触社会各界人士的商业活动中,不断吸纳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充实和壮大自己的企业王国,并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不断调整和实施对市场运作的控制。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嘉庚在其父企业破产时,以极大的诚信与毅力,重整旗鼓,还清父债,开辟市场,奠定和树立了陈嘉庚的企业信誉和做人威望。 陈嘉庚深知,国家落后必然遭受到挨打,而只有富强,人民才能安康,民族才能鳌立于世界之林。陈嘉庚在几十年的商战中赢得了主动权,获得了雄厚的物质财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财富为陈嘉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这种可贵的精神正是陈嘉庚作为一位资本家但却超越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 当陈嘉庚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以后,反馈给社会主要办了两件大事。一、以极大和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祖国和南洋人民的抗日斗争;二、千方百计、竭进全力创办教育,用教育拯救祖国和推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陈嘉庚身体力行,他继承中国儒家传统的“诚毅”精神,以超越普通人的思想情操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了千百万华侨,同心同德,共赴国难,为击败日侵,挽救危亡线上的中华民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陈嘉庚把“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作为改变贫穷,富国强民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此感召千千万万的华侨,投入到兴学报国的伟大行列中。在推进祖国和世界人类和平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陈嘉庚的崇高思想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凸显而出,华侨领袖地位逐渐形成并日益巩固。 新加坡与泰国相仿,是个善于包容的国家,这里既是各国移民人口的聚汇地,又是华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对东南亚各国尤其是华人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为陈嘉庚开展华侨运动,有利组织抗战和兴学教育,以至成为海外华人所衷心拥戴的华侨领袖提供了活动舞台。而领导华人社团、组织抗战机构的重任又只能历史地落在陈嘉庚身上,如福建会馆、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筹赈会、南侨总会等,为陈嘉庚伟大方略的实施和华侨领袖崇高思想的展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下就几个历史阶段和后人的回忆片断,足见毛主席为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崇高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1909年,陈嘉庚在新加坡与孙中山会晤,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910年,他与胞弟陈敬贤一道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并慷慨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13年,陈嘉庚回故乡创办了集美学校。从此,陈嘉庚将个人的企业、利益与革命活动、创办教育、祖国前途紧密相连。自中华民族掀起抗日救国运动之日起,陈嘉庚便首当其冲,早在1928年日本制造的济南惨案,他就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抵制日货,致使橡胶制造厂被奸商烧毁,损失惨重。1937年的“七七”事变以后,陈嘉庚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并被推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持祖国抗日战争。1938年,陈嘉庚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并以国民党参政员的身份痛击汪精卫对日和谈的投降卖国丑恶嘴脸,邹韬奋评价陈嘉庚向国民参政会发来的电报“敌为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十一个大字“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表现了陈嘉庚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公忠为国的大无畏精神。1939年,在陈嘉庚的号召组织下,3200多名南侨机工走进了多难的祖国,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赤子功勋”的感人故事。南侨机工们用生生死死写下的那段历史,迸射的是万劫不灭的民族精神——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1940年,陈嘉庚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亲率的南侨回国慰劳团一行先后视察了重庆——陈嘉庚所看到的是蒋介石花天酒地,挥霍无度。而后访问延安——共产党领袖的廉洁奉公,延安八路军的军政严明,使陈嘉庚真相大白,他仿佛在茫茫的夜色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认定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延安,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身上。从此,陈嘉庚成了中国共产党最热心最真诚的朋友,以极大的爱国热忱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 补充: 1994年5月16日,原四川省省委书记天宝,随全国人大考察团一行前来集美考察。他对笔者回忆说,1940年他在 延安 时,曾听过 陈嘉庚 先生的演讲,也穿过陈嘉庚先生代表华侨送给 八路军 的胶鞋。据悉,天宝曾在长征路上背过负伤的毛泽东,在延安 中央党校 也听过毛主席讲课,有趣的是他的名字也是毛主席为他取的,意为天之宝。他说,这辈子最令自己难忘的是中华民族危难的抗战时期,聆听过两位伟大领袖的教诲,对此深感自豪。 2005年7月1日:笔者接待了原 中国司法 部部长,现为 中国侨联 法律顾问 委员会主任 邹瑜 ,当介绍1940年陈嘉庚访问延安时,他激动地回忆说:“66年前,我在延安听过陈嘉庚先生的演讲,当时我才19岁,记得演讲会设在室外的操场上,陈嘉庚与 朱德 在台上,他用半普通话半 闽南话 的语音给我们作报告。那场报告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让人热血沸腾。”陈嘉庚的抗战决心、爱国热情和华侨领袖的伟大风范深深地印在八路军的心中。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一生政治生活的 里程碑 ,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1977年8月21日,南侨机工云南联谊会副会长王亚六携带亲属一行前来集美参观。80岁高龄的王亚六曾在抗战期间,积极响应陈嘉庚先生的爱国号召,告别了亲人,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参加了支援祖国的机工队伍。他作为南侨机工的幸存者、功勋和 爱国人士 ,曾受邀集美学校80周年校庆,此次重返集美,主要是让亲属及子孙感受陈嘉庚的 爱国主义教育 。交谈中,王老动情地告诉我们,他祖籍 莆田 ,少时离开故乡,至今已70多年了。王老还回忆到,当时参加机工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技术熟练,会讲国语,政治清白,有二人以上担保,年龄在20—40岁之间。当问及为何参加机工队伍时,他慷慨激昂地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2004年10月,王亚六作为南侨机工云南联谊会会长,第三次来到集美参加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并以亲身的经历在报告会上作了十分感人的发言。 补充: 1995年8月24日,80岁高龄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项堃及其家人前来集美考察。众所 周知 ,项堃曾在电影 《南征北战》 、《烈火中永生》、《 停战以后 》、《 佩剑将军 》等担任主要角色。据悉,他早年曾与 陈嘉庚 先生有过密切的接触,对陈嘉庚先生的伟大精神十分敬佩。所以此次来集主要是为实施他花费十余年心血精心创作的 电视连续剧 的开机拍摄工作。该剧反映二战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领导的各国华侨支持祖国抗战的那段史诗般的宏伟场面。2004年10月,项堃编导自演的 电视专题片 《抹不掉的记忆》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播放,引起轰动。陈嘉庚的华侨旗帜和民族光辉哺育了一代伟大的南侨机工。电视专题片《抹不掉的记忆》向我们展示:为了把抗日军需物资运往抗日前线,南侨机工历尽千难万险,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确保了这条抗日 生命线 的畅通。从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间,南侨机工抢运的军需物资达四十五万两千吨,平均日运输量三百吨。第一批南侨机工出发的日期是1939年2月18日,那一 天正 好是农历的大年三十。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为了杀敌报国,那些可敬可爱的南侨机工们,却忍痛离别了亲人,自觉自愿, 千方百计 地加入到归国抗战的队伍。这种忠心报国的赤子情怀,是我们民族的精神。1940年11月的那一天,66岁的陈嘉庚,带着南洋800万 侨胞 的重托,来到机工们奋战的前线。这次会面,不是一次 雷电 瞬息的闪光,而像是一股清泉,贯注在生命的每一天。3200多南侨机工,共有1000余名为祖国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 滇缅公路 上这片神圣的热土,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位机工为此而牺牲。
RedWeiPrincess
远航 岁月匆匆十同几载,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活的船,起航了.小时候,我们在父母的牵扯引下再小河中游荡;长大些,我们在教师的辅导下,在更广阔的江面上游走.到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扬起自信的帆,冲出宁静的港湾,推开呵护的手,拥抱无限有的海面. 如果说,太阳是夸父的追求,填海是精卫的理想,那么,我们的希望便是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真正自己的掌舵,自己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而不是周而复始旋转的指针,或是毫无自由的风筝. 生活不是轨迹,让你走哪儿就走哪儿,而是荆棘遍地的荒山,一路怪石嶙峋,豺狼野兽,信心是你的食物和水,坚韧是你的衣装,拼搏是你的罗盘,而信念则是你披荆斩棘的利剑,你的方向是山颠,你的目标是成功,你的理想是成为路的主人. 曾经看到过一只雏鹰学飞翔,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不禁为之一震,也许,他的心愿就是能在空中多停留几秒,但它所付出的,却远远比这几秒要多得多,也许有人会讥笑这种认定方向死不回头的愚昧幼稚,可又有谁能不经风雨便一步登天?秦始皇不行,康熙帝不行,毛泽东不行,比尔·盖茨也不行. 人的成功,从一颗小小的草种开始,先有了发芽的方向,才能有枝繁叶茂的繁荣,才能有硕果累累的喜悦,不积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虽不如那些世界伟人那样几立于各项事业颠峰百年而不倒,但我们却不能放弃理想,放弃希望没有方向的人生,只能在光阴的车轮里徘徊不前,只能在秋季收割的日子里望田兴叹,到那时才悟出临渊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心境. 不要等到要说“为时已晚”,为自己的人生提前绘一张地图,认真安排每一次行程,让自己的船不会在起锚后又返航,让站在码头的父母放心送我们起程,让即将了同海的我们奋勇向前,不再做缩的雏鸟. 粮食和水已经充足,一切都准备就绪,我们仅仅需要一份信念,一份支持,一个方向,我们就能成功,就能做自己的主人,看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属于自己的路.
中国神运
“诚以为国,毅以处事”,这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为厦门集美学校亲手制定的校训.“诚毅二字心中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直至集美学校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陈嘉庚精神和诚毅两字校训同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来自新加坡李氏基金会的吴定基谈起嘉庚先生表情肃然:陈嘉庚先生的活动大大影响了海外华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世界各地,都有许多华侨因为仰慕陈嘉庚老先生而回到中国、回到厦门,考察他在厦门的活动.吴定基认为,正是陈嘉庚老先生的一生深远影响着无数华侨,让他们可以追随他的脚步,进一步发展他的事业.陈嘉庚一生几乎倾家荡产、把赚来的所有钱用以发展教育,六十九年里,老人把汗水铺洒在倡办和资助一百一十八所学校的道路上.新加坡李氏基金会也深受其“诚毅”两字影响,成立五十余年来,李氏基金会不遗余力帮助中国大陆发展教育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数十年来得到李氏基金赞助的学校不计其数,仅其在集美大学的捐款已超过一千五百万元.
我不是很清楚音乐系大四是怎么安排。但是当时我们系是大四上学期上课(课程很少)和毕业论文答辩,12月的时候。下学期整学期实习,到了5月中旬回学校体检和第二次论文答
第一批答辩通过率并不是很高。根据厦门大学自考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对论文分数成绩只门槛合格通过,并没有分数高低的门槛。反而,对申请学士学位的社会在职考生,必须另外参
毕业论文没过延期毕业是比较严重的。 延期毕业代表毕业生没法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在这个既看学历又看实力的年代,没有毕业证去社会上找工作没有一点优势,没有学历证明
中华名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名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
“诚以为国,毅以处事”,这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为厦门集美学校亲手制定的校训.“诚毅二字心中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直至集美学校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陈嘉庚精